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辛弃疾不被重用的原因

辛弃疾不被重用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船长趣谈 访问量:3860 更新时间:2024/1/23 13:01:27

我觉得吧,大概性格不是很好,但是更多不被重视是因为很巧

当时宋孝宗岳飞平反,就想着是主战,奈何打了一次,招到金人的反扑宋军惨败,签了丧权辱国的隆兴和议(维持40年),错过了主战的时机,可惜当时皇帝身边的人出的馊主意,明明一开始就收复了陕西,后来竟然放弃了

之后的宋孝宗内向政策转向平稳

1.太不会说话了在自己的朋友是个皇亲国戚考上进士,在诗中就说什么是关系户所以才考上,最后一段,你要是听了都觉得这个人不识趣可见这样一个人在官场上会怎样

2.宋孝宗在当时还是个比较英明的君主,在当时创立飞虎军(因为南方颇多盗贼,而戍军不堪用),后来皇帝让他暂缓,他就我行我素,继续干,还藏金牌,不过后来还是得到了谅解

降御前金字牌 伴日下住署 齐疾受而藏之

——《宋史.辛弃疾传》

上书美芹十论 的时候,直接质疑宋孝宗的用人方式

3贪污 一寸=3.168cm,

再看这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横八百有三十尺,这不贪污哪来的这么多钱建房,且辛弃疾本身一不是高官二父母早就死了,也没家底那能这么挥霍

4残暴《嘉泰会稽志》中写到哪: 治益不少,贷 ,得贼则杀,不复穷竟

在当时的湖南人口不多,很多也是普通老百姓裹挟进去,结果全杀了

5好色 元朝人陶宗仪所著的《书史会要》中,说辛弃疾记录在册的侍妾就有六位,分别叫做:整整、香香、阿卿、飞卿、田田、钱钱五。还常去逛青楼,接受他人馈赠,写在了诗中,就无法辩驳了

我看到有说辛弃疾没有重用是因为北归人的身份南宋规定:“贫不能办牛耕、农具者,官给之,仍免十年科差税斌”。也正是因为这些优待措施的存在,才使得归正人能够成为拥护南宋朝廷的向心力量。——《宋会要辑稿》

且当时有很多北归人,比如李显宗,被金军抓住,封了官为了笼络宋军民心后来趁机南归,也很凑巧他北归刚好是宋孝宗北伐,

真的是搞不懂,总是打仗有败笔,无语了怎么能因为一件小事在战事上整别人,李显忠率军与之激战,先打退金兵的第一次进攻。第二天,金人又增兵至宿州。李显忠让邵宏渊出兵两路夹击金军,但邵宏渊按兵不动。李显忠孤军奋战,终因敌强我弱而败退,但也击杀了金军河南副统孛术鲁定方。此战宿州城收而复失,宋军损失惨重。至此,北伐宣告失败

可能也有少数原因但占比不大吧,政策还是很优厚的

朱熹:辛幼安亦是一帅才,但方其纵恣时,更无一人敢道他,略不警策之。及至如今一坐坐了,又更不问着,便如终废。此人做帅,亦有胜他人处,但当明赏罚而用耳。

两个“但”字,明夸实贬,说他有帅才,但略骄纵,不够警惕,若用此人,得压得住才行。压不住就不了

且当时很多人以上述理由弹劾辛弃疾,原因颇多

被誉为“词中之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辛弃疾的这首词,为何把自己姓氏出现了6次?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写过一首《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里面竟然有6个“辛”字,也就是他自己的姓氏。其中写道“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辛弃疾的辛苦之处了。他虽然那时候在湖南做着安抚使之类的官员,还组建了一些

  • 辛弃疾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辛赞在金国占领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辛赞在金国占领区济南任职,一心期盼南宋收复中原,“家本秦人真将种”,祖上就是尚武有过军功的。辛赞每次下班以后就带子孙去爬山,登高望远指点江山,甚至带辛弃疾以考科举为名去燕京考察地形。辛赞为什么给孙子取名辛弃疾,想必霍去病作为抗击匈奴的少年英雄,是辛赞的偶像。辛弃疾在《永遇乐

  • 辛弃疾一首词,给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时光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辛弃疾

    年纪越大,越容易回忆过去;压力越大,愈向往回到童年。童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因为童年被爱包围着,所以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快乐的。有时候我会傻傻的想,人要是永远长不大该有多好。童年的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比较,有了爱和恨,有了多与少,有了不足,有了怀念。多少次

  • 飞虎军不是辛弃疾的部队,为何朝廷还要调任辛弃疾,一昧排挤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在南宋,军营中没人比他更有才华,而文坛上,无人比其更有军事才能。可以说,他是典型的文韬武略的代表,他的很多作品也都出现在语文课本当中。提到他,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爱国词人。其实他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军事指挥家。早年间金军入侵,辛弃疾

  • 苏东坡、辛弃疾在同一地点留下诗词,为何人们只会背诵辛弃疾的?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写过最忧伤的词是哪首?我觉得是那首大多数人都会背诵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个郁孤台,位于江西赣州一座叫贺兰山的地方,不是宁夏那个大贺兰山,而是江西赣州的小贺兰山。值得一提的是,大文

  • 辛弃疾的这首词,句句引经据典,其中一句,堪称神来之笔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才气逼人,在词界,无出其之右者。辛弃疾的作品,不拘一格,手法翻飞,总能读到令人拍案叫绝的词句。辛弃疾又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尤其擅长引经据典。在别人那里,读起来普通;在辛爷这里,就成了经典。今天喜哥要给你介绍的这首词是,辛爷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辛弃疾的这首词,可谓是句句引经据典,其中的一句

  • 辛弃疾闯敌营活捉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辛弃疾

    在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多次侵入黄河流域,残酷屠掠当地人民。为了反抗异族的侵略和统治,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和宋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爱国人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辛弃疾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公元1140年诞生在济南地区。他的幼年时期是在

  • 漫说辛弃疾:少年不懂辛弃疾,读懂已不再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辛弃疾

    很早的时候,我就有写诗词赏析系列的念头。高中的时候觉才疏学浅,怕理解浮于表面,便压着一腔冲动,到了大学,选了文学专业,以求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了解古典文学。然而又为诸般事务所累,终究没能下笔。倒有点像辛老笔下的那种状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辛弃疾参加的一次北伐,可惜却只有一支部队不败,不是辛弃疾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辛弃疾

    随着蒙古兴起于北疆,金朝屡受攻击,境内又不断兴起小规模农民起义,为防南宋乘机攻金,金在与宋接壤地区屯兵聚粮,并封锁消息,甚至在一些地区采取禁止与宋贸易的措施。这些反常的举措使南宋统治者误以为金即将发动南侵战争,于是南宋也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任命执政官张岩、程松分守两淮等地,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也被起用。

  • 古代女子陪嫁有多壕!苏辙送女儿嫁妆9千贯,折合现金竟这么高!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苏辙

    现如今“天价彩礼”频频登上热搜,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彩礼,让无数男性叫苦不迭,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古代的宋朝,这种现象却是恰恰相反的!在宋朝,比起“天价彩礼”,最让无数男性头疼的竟然是给女儿的“天价嫁妆”!苏辙就是深受其苦的男性之一,苏辙生有5个女儿,所嫁夫婿都是来头不小的世家青年才俊,但让苏辙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