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这一生,老子就是要收拾旧山河——辛弃疾(执着之人,成就伟业)

这一生,老子就是要收拾旧山河——辛弃疾(执着之人,成就伟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薇言浅谈 访问量:1247 更新时间:2024/1/23 19:24:49

这老爷子,叹个气,吐个槽,都是诗。

张爱玲当年那句,出名要趁早,害了多少人。看看辛老爷子(当然,张爱玲害不着他老人家),出名得有多早,二十三岁起兵抗金,手刃异端,并且只带了五十个壮士,冲进敌方万人营帐,生擒主谋,一路闯关南下,回归南宋杭州。这意气风发的毛头小伙子,浑身是胆,当时那呼声,怎么说来着,“懦夫为之奋起,圣天子一日三叹息。”

恩,出名了,回家了,该建功立业驰骋沙场了!这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终于要得偿所愿了!

天真!南宋是辛弃疾家开的吗?显然不是,这个显然不懂江南的汉子,与这个偏安一隅偷安余生的小南宋,格格不入。

“哎呀,你这么厉害,就去整顿荒芜吧!”

就这样,一股子热血,开始了颠沛流离。不对,应该叫动荡不安。反正,哪儿离朝廷远,离政治中心远,你辛弃疾就去哪儿建功立业吧。

岳飞当年感叹报国无门,“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满江红的气势,每读一次,我的热血也跟着沸腾一次,可好歹,他曾有机会一展身手,小小实现过自己的抱负,可辛弃疾不同,他这一生,都没能实现唯一的初心:收复北方被金人侵占的国土。

最怕位高而德薄,最怕权力至上的人私心甚重。这个战略家、军事家,怀着极高的爱国热情的男子,四十载浮沉里,因为政治势力的私利,而永远被拒之门外。他要的建功立业,不是你的位高权重,不过是收拾旧山河。

有些人的心胸开阔到,那些私利之人无法明白。他们以为自己不明白的就不存在。所以,一个领导的胸襟和格局有多广阔,政治视野有多辽远,所建立的功业才能有多伟大。

可是你看啊,这世道,公平的可怕,这豪气干云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成就了南宋文坛最瑰丽的色彩。你以为他只是鲜衣怒马的豪放派词人吗?不是不是,你瞅瞅: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千古流传的词,被后世多少诵读,那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道尽多少人生境界,有人从中领会人生,有人从中找寻爱情,在那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车满路芳香,凤箫声回荡,明月西斜,鱼龙灯飞舞的夜里,他到底见到了怎样的女子,笑语盈盈,暗香浮动,从人群中出现又消失,小伙子是不是找了一整夜,黯然伤神之时,默然回首,她竟就在灯火阑珊的地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那个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日子里,下起了零星小雨,从前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他的词里,总有种峰回路转的意味悠长,仿佛他这一生的等待,等待一个转弯,等待朝廷的一道圣旨,等待再一次上阵杀敌。

在这样的等待中,这个男子渐渐老去,你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突然就有些许心疼了,心疼这样的男子,仿佛被无形的网圈养起来了,山间的肆意洒脱却是对他内心上阵杀敌的热烈最深切的束缚。你偏生要翱翔九天的龙,活在小溪里闲云野鹤,这是多大的反讽。

想当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梦里醒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伙子变成了老头子。可他的初心却依然炽热,正是这种炽热,灼烧了他一生的郁郁不得志。生命给他最大的玩笑,是在最后,在他终于可以实现初心的时候,却已不给他时间去完成。

以他的战略才能,对战争形势的准确分析,他料定了金国六十年内必亡,可他猜中了结局,却没有明君去给他机会,滔天的声誉又如何呢?在这个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朝政下,没有实权依旧意味着没有刀剑。这个不可一世的英雄,最终却无法实现抱负。

金国最后真的灭了,是元朝帮辛弃疾实现了愿望,当然元朝也灭了南宋。

你问这老爷子,你后悔这一生吗?后悔自己对梦想的执着吗?我想他会拿碗砸你的。那些时光里的卓尔不群,纵世事阻挠也不能阻止。这一生,老子就是要收拾旧山河!

执着之人,成就伟业。玄奘当年若不是有求取真经的执着,如何一路西行,最终抵达天竺?辛弃疾如果没有对收复失地的执着,早就在回到南宋的小朝廷里,变得和那些人一样蝇营狗苟,又何来之后震惊文坛的千古绝唱?

这老爷子,说的话就是词,从不需矫揉造作,他的豪放气派和胸襟,是与生俱来的,天成者,无人比。后世之人若想学他的词作,用王国维的话说,没有他的胸襟,学他的词,简直是东施效颦。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我想他这一生都活在期许里,最后他的愿望其实实现了。

也许真实的战场上,没有他上阵杀敌的英姿,可历史的战场上,却有他辛弃疾传世的精魂。

每个人,都有天赋的使命,都有该走的路。

成就伟大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辛弃疾

更多文章

  • 辛弃疾不被重用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辛弃疾

    我觉得吧,大概性格不是很好,但是更多不被重视是因为很巧当时宋孝宗给岳飞平反,就想着是主战,奈何打了一次,招到金人的反扑宋军惨败,签了丧权辱国的隆兴和议(维持40年),错过了主战的时机,可惜当时皇帝身边的人出的馊主意,明明一开始就收复了陕西,后来竟然放弃了之后的宋孝宗内向政策转向平稳1.太不会说话了在

  • 辛弃疾的这首词,为何把自己姓氏出现了6次?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写过一首《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里面竟然有6个“辛”字,也就是他自己的姓氏。其中写道“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辛弃疾的辛苦之处了。他虽然那时候在湖南做着安抚使之类的官员,还组建了一些

  • 辛弃疾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辛赞在金国占领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辛赞在金国占领区济南任职,一心期盼南宋收复中原,“家本秦人真将种”,祖上就是尚武有过军功的。辛赞每次下班以后就带子孙去爬山,登高望远指点江山,甚至带辛弃疾以考科举为名去燕京考察地形。辛赞为什么给孙子取名辛弃疾,想必霍去病作为抗击匈奴的少年英雄,是辛赞的偶像。辛弃疾在《永遇乐

  • 辛弃疾一首词,给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时光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辛弃疾

    年纪越大,越容易回忆过去;压力越大,愈向往回到童年。童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因为童年被爱包围着,所以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快乐的。有时候我会傻傻的想,人要是永远长不大该有多好。童年的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比较,有了爱和恨,有了多与少,有了不足,有了怀念。多少次

  • 飞虎军不是辛弃疾的部队,为何朝廷还要调任辛弃疾,一昧排挤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在南宋,军营中没人比他更有才华,而文坛上,无人比其更有军事才能。可以说,他是典型的文韬武略的代表,他的很多作品也都出现在语文课本当中。提到他,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爱国词人。其实他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军事指挥家。早年间金军入侵,辛弃疾

  • 苏东坡、辛弃疾在同一地点留下诗词,为何人们只会背诵辛弃疾的?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写过最忧伤的词是哪首?我觉得是那首大多数人都会背诵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个郁孤台,位于江西赣州一座叫贺兰山的地方,不是宁夏那个大贺兰山,而是江西赣州的小贺兰山。值得一提的是,大文

  • 辛弃疾的这首词,句句引经据典,其中一句,堪称神来之笔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辛弃疾

    辛弃疾才气逼人,在词界,无出其之右者。辛弃疾的作品,不拘一格,手法翻飞,总能读到令人拍案叫绝的词句。辛弃疾又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尤其擅长引经据典。在别人那里,读起来普通;在辛爷这里,就成了经典。今天喜哥要给你介绍的这首词是,辛爷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辛弃疾的这首词,可谓是句句引经据典,其中的一句

  • 辛弃疾闯敌营活捉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辛弃疾

    在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多次侵入黄河流域,残酷屠掠当地人民。为了反抗异族的侵略和统治,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和宋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爱国人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辛弃疾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公元1140年诞生在济南地区。他的幼年时期是在

  • 漫说辛弃疾:少年不懂辛弃疾,读懂已不再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辛弃疾

    很早的时候,我就有写诗词赏析系列的念头。高中的时候觉才疏学浅,怕理解浮于表面,便压着一腔冲动,到了大学,选了文学专业,以求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了解古典文学。然而又为诸般事务所累,终究没能下笔。倒有点像辛老笔下的那种状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 辛弃疾参加的一次北伐,可惜却只有一支部队不败,不是辛弃疾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辛弃疾

    随着蒙古兴起于北疆,金朝屡受攻击,境内又不断兴起小规模农民起义,为防南宋乘机攻金,金在与宋接壤地区屯兵聚粮,并封锁消息,甚至在一些地区采取禁止与宋贸易的措施。这些反常的举措使南宋统治者误以为金即将发动南侵战争,于是南宋也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任命执政官张岩、程松分守两淮等地,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也被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