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身边的女人

王安石身边的女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骏飞 访问量:1669 更新时间:2024/1/29 0:19:41

题目有点香艳哈。

然而,我讲的是正经事。

所谓安石身边的女人,指的是这位老先生的妻子、妹妹,以及,几个女儿。

也许是“人以群分”,也许是书香浸染,也许是遗传,王安石身边的这些女人,不简单。

她们有才

且看这首诗:“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里恨,依前和泪看黄花。”

工整吧。

这是王的大女儿所作。

再看这词:

“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哪知无雨又无风。”

这是王妻之作。

又看这首诗:

“草草怀盏供君笑,昏昏灯火话平生。”

这是王的妹妹所作。

就连侄女也有诗作:“不缘燕子穿幙,春去春来哪得知?”

王安石家里的女人了不得,数量不少,才华绝高,简直媲美后世的大观园众女。彼时魏泰(北宋士人)就且赞且羡:

近世妇人多能书,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荆公家最众。

看看,王公多么幸福,自家地位高,诗文同道者也多。多令人向往。

然鹅,女士们有点俗

王安石夫人,就是前面写词的那位吴女士,这位出身不凡,其祖父吴敏、父吴敏、叔父吴蒙都是进士出身,家里做官的人不少。吴氏受叔伯们影响,文采不凡。

但是这位女士行事有些个不那么清高。

据宋人笔记《东轩笔录》载,吴氏的弟弟,王安石的大舅子来南京游玩,住在南京官府经常借用的某寺行香厅里。某天,皇帝生日,官员们又要借用这个厅举行仪式。

吴生却楞是待在厅里不动,官员们好言好语请求他挪个窝,大舅子不肯,还破口辱骂诸位官长。

虽说他是王安石大舅子不错,但有些官员还是忍不下这口气,以辱骂官员的罪名对其签发了逮捕令。

小吴这下傻眼了,赶紧去找自家姐姐,躲在王府不出来了。

王安石听说后,很生气,让官员们上门抓人。

但是夫人不干了。拦在门口骂人:“咱家老王虽然现在不当宰相了,但你们也不该到我们这里放肆,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相公罢政,门下之人解体者十七八,然亦无敢捕吾亲属于庭者,汝等乃敢尔耶?)

生生一副泼妇像。骂退了上门的官员。

母亲仗势,女儿也张狂。

王安石的二女儿,嫁给了蔡卞(蔡京的弟弟),人传“蔡每有国事,先谋之床第,然后宣之庙堂。”

蔡卞当副相时,每有重大决策和重大任命,都听老婆的,老婆说用谁,他就升谁。

王女石的大女儿有个儿子吴侔,在公元1107年,预谋造反,被凌迟处死。王安石在生时,十分喜爱这个外孙,谁知他失于教养,最后连累了整个王氏家族。

吴侔的事情出了之后,其父亲被剥夺一切官职,发配至长沙,其母王堇对儿子失于管教,被软禁。王氏子孙自此揖别政坛,曾经光芒万丈的王氏家族就此衰落。

王安石本人在首先上堪称完人,他不贪财不好色,不仗势欺人,也不喜欢下属拍马。在工作上,即便有不同政见者,他也从不技击报复。然而他的家风的确有些问题,这也是他的遗憾之处。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的保甲法为何没能强兵,反使百姓自残逃避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王安石

    宋朝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目标是富国强兵,这里面除了经济上的一些改革措施外,在军事上也采取了不少的改变。保甲法便是王安石军事改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强兵救国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是从历史记载来看,保甲法的效果非常的差。这个措施不但没能完成强兵的目标,反而让百姓深受其害,甚至于用自残的方式来逃避保

  • 女儿出嫁,王安石写下人生最伤感的诗,短短4句感人至深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王安石

    古代,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嫁出去成了外家人,对于有女儿的人家而言,女儿出嫁也是十分大的事情。就像王安石,当他的女儿出嫁的时候,他的心情也难以平静。他想着女儿这些年来在自己身边的点滴,回想着她的成长历程,脸上不禁露出了几分感慨之色。他看着女儿手中的绣花针,握紧了握自己的拳头。他明白,女儿的成长就像这根

  •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王安石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和司马光四人都是北宋仁宗至神宗时期的名臣,其中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三人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中的人物,司马光则是著名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这些只是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在大宋朝廷之中他们则是各自派系的代言人。四人中资格最老的是欧阳修,欧阳修是“庆历新政”运动中的改革派,但是由

  • 南京出土王安石父亲墓,专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赶来:快停下!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王安石

    “族谱”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有些人家里现在还存有记族谱的习惯。族谱在古代家庭中是十分常见的,但在现代还存有记族谱这种习俗的家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身在偏远乡村,家族观念极重,二是家族显赫,曾经出过名人,传承性极高,代代沿袭形成族谱。南京出土王安石父亲墓,专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赶来:快停

  • 苏轼对王安石不屑一顾,唯有这首诗,让他赞不绝口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王安石

    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以变法出名。他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宁折不弯的顽强精神,成为了著名的改革家。其实,王安石也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古文造诣很深,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风丰神远韵,含蓄深沉,被称为“王荆公体”。即便是词作,也被认为“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这样的全才,当然是在赞美声中生活的

  • 王安石有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新计划哦标签:王安石

    历史记载中王安石共生有4个孩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但是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早夭,只剩下2个女儿,后来均嫁为人妻。现今王安石故里中生活着很多的王氏后裔,但是均不是王安石的直系后裔,其后裔均是其兄弟姐妹的。据悉王安石共有十个兄弟姐妹。现今在王氏宗谱中记载,属于王安石这支血脉繁衍至今的已经没有了,而王旁的后

  • 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主持变法,为何闹得不欢而散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王安石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是北宋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对宋朝的国运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变法之初,宋神宗安排的掌舵人并不只有王安石,还有另一位宰相陈升之。这位陈升之的地位在王安石之上,是当时的首相,而王安石只是参知政事副宰相。可由于两人对变法的政见出现异议,最终闹得不欢而散。陈升

  • 王安石变法效果显著,司马光为何一心要废除新法?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王安石

    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宋神宗、王安石的变法改革,从总体上讲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的效果也是明显的,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当改革派主将章惇为维护改革成果进行斗争时,保守派内部对如何废除新法,也产生了分歧和争论首先提出不同意见的是范百禄,“司马光之始议差役”,他对司马光“曰:熙宁免役法行,百禄为咸平

  • 王安石变法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王安石

    前言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经学家,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宰相等职。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被后人称为“王安石变法”。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在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期,北宋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问题。北宋的财政收入日益萎缩,官僚贪污腐败,士族豪强日益嚣

  • 王安石诗中写了一件事,苏轼说不可能,后看见一物,这才心服口服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王安石

    苏东坡二十岁时在汴京考场一举成名,年少得意。据《诚斋诗话》等史料记载,欧阳修赞叹他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甚至还说,“我应该退避一下,好让他出头。”宋仁宗赵祯很欣赏苏东坡和苏辙兄弟,说他们都有宰相的才能;宋神宗赵顼更是喜爱苏轼的文章,读起来废寝忘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