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完颜永济要背叛自己的侄子,残忍地灭绝他的血脉?

为什么完颜永济要背叛自己的侄子,残忍地灭绝他的血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莱说科技 访问量:3704 更新时间:2023/12/8 22:32:33

你能想象一个皇帝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自己的叔叔,希望他能继承大统,结果却被叔叔一一杀害,连一个后代都不留吗?

这听起来像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电视剧情节,但它却是真实发生在金朝历史上的一幕。

这个皇帝就是完颜璟,他的叔叔就是完颜永济

完颜璟和完颜永济都是金朝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后裔,他们之间有着复杂而微妙的亲属关系和权力斗争。

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亲属关系和权力斗争,使得他们最终走向这种即使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的戏剧性结局。

为什么完颜永济要背叛自己的侄子,残忍地灭绝他的血脉?

这对金朝后来的灭亡是否已经埋下伏笔?

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和故事?

传位于皇叔

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一个王朝,从1115年到1234年统治了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

金朝的皇帝大多是由父传子或兄传弟继承的,但也有一些例外。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外就是金章宗完颜璟和金绍宗完颜永济之间的权力斗争。

完颜璟(1168年-1208年)是金世宗第七子完颜允恭(即金显宗)之子,金宣宗之弟。

他在1189年继承了金宣宗的皇位,成为金朝第六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振兴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

他还与南宋保持了和平关系,并成功抵御了蒙古军队的入侵。

然而,完颜璟并没有留下合法的继承人。

他先后有三个儿子,但都夭折了。

他最后一个儿子死于1207年,当时只有四岁。

这让完颜璟陷入了困境。

按照女真人的习俗,他应该从自己的弟弟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人来继承皇位,并将自己唯一存活的女儿嫁给他作为保证。

但是,完颜璟并不信任自己的弟弟们,尤其是完颜珣,因为他觉得完颜珣野心勃勃、不可靠。

于是,在临死前,完颜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把皇位传给了卫绍王完颜永济,并嘱咐他将自己已经死去的最后一个儿子追封为太子,并以此作为自己后裔延续大统之本。

这个决定看似荒谬无稽,实际上却有着深刻的用意。

一方面,完颜璟想借此表明自己对卫绍王无怨无悔、毫无芥蒂;

另一方面,他也想借此约束卫绍王,使其不敢轻易改变自己所定下来的继承顺序,以保护自己的后代和政绩。

然而,完颜璟的这个决定却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卫绍王完颜永济在接受了皇位后,立即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他不但没有按照完颜璟的遗嘱,将其儿子追封为太子,反而下令将其儿子和孙子全部杀死,将完颜璟的女儿赶出了宫廷。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想要废除完颜璟的谥号和祭祀,彻底抹去他在金朝历史上的影响。

完颜永济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残忍无情的事情呢?

有几种可能的原因。

一种是他对完颜璟有着深深的怨恨和不满,因为他觉得自己比完颜璟更有资格继承皇位,而完颜璟却一直压制他,甚至在临死前还要用一个死去的儿子来羞辱他。

另一种是他担心自己的皇位不稳固,因为他知道有很多人对他不满或不服从,所以他想要通过消灭完颜璟的后代来消除潜在的威胁和反对力量。

还有一种主观因素是他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变得骄横无度、残暴无道,想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

金朝叛乱的完颜永济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完颜永济都做错了。

他背叛了自己兄长(即金宣宗)和侄子(即金章宗)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

他违背了女真人尊重长幼、兄弟相亲相爱、忠孝节义、敬畏祖先等传统美德;

他也失去了民心和天命。

果不其然,在1209年至1213年之间,金朝发生了多次叛乱和战争。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211年由金章宗远亲原王完颜晗发动的叛乱,他在蒙古挥师南下的过程中,企图趁乱推翻完颜永济的统治。

这场叛乱持续了两年多,最终在1212年被完颜永济平定。

但是,这场叛乱也给金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得金朝的国力大幅衰落,无力抵抗蒙古的进攻。

完颜永济在平定了原王之乱后,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地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清洗和镇压。

他杀死了原王和其他参与叛乱的王公贵族;

迫害忠于金章宗的文武官员;

还对百姓进行了重税和苛政。

他甚至还想要改变金朝的历法,以彰显自己的权威。

这些行为激起了更多人对他的不满和反抗。

在1213年,一位名叫胡沙虎的将领发动了一场政变,率领军队攻入皇宫,杀死了完颜永济,并立其侄子,也就是完颜璟的弟弟——完颜珣为新帝。

胡沙虎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发动政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默许。

这些人包括完颜永济身边的亲信、女真贵族、汉人士大夫等等。

可以说,背信弃义,对自己侄子痛下杀手的完颜永济同样地也被自己辖下的所有阶层所抛弃和背弃。

完颜永济死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和礼遇。

他被降封为东海郡侯,并且没有被安葬在皇家陵寝中。

直到十几年后,在金哀宗逃亡南方时,才追复了他为卫绍王,并给予他一个谥号“绍”。

但是,“绍”这个谥号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在中国历史上通常用来表示继承者没有延续先帝之业或者有过失之意。

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完颜璟和完颜永济两个人在性格、才能、观念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

完颜璟是一个有才能、有才情的君主,对汉文化有着深厚的敬重和热爱。

他不仅自己精通汉文化,还大力推广汉文化,使金朝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还尊重汉人的习俗和信仰,与南宋保持友好的关系,使金朝国内外都比较安定。

完颜璟在位期间为金朝带来了一段短暂的和平与繁荣的时期,也为金朝历史留下了文化传承较为厚重的一页。

而完颜永济则是一个无德、无情的暴君,甚至连成吉思汗也知道他的无能,所以才选择在他即位后对金朝发动袭击。

正因为他对自己的侄子也背信弃义,甚至没有放过完颜璟的一个子嗣,他的残暴给金朝带来了一场灾难与危机,也为金朝历史留下了一段耻辱与悲惨的篇章。

完颜璟奇怪的决定

尽管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完颜璟是一位有小功而无大过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对金朝社会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

但后世对于完颜璟将皇位传给完颜永济的决定,很多人认为这是既奇怪又愚蠢的。

首先,完颜璟的决定很荒谬奇怪。

主要是因为他违背了女真人的传统习俗和礼仪。

按照女真人的规矩,皇位应该由长子继承,如果长子没有后代,则由次子继承,依此类推。完颜璟作为金显宗的长子,本来就有权继承皇位,而且他还有一个亲弟弟,可以继续传承血脉。

但是他却放弃了这种权利,而把皇位让给了自己的皇叔完颜永济。

这样做不仅损害了自己嫡系的利益和尊严,也违反了女真人对于家族和血缘的重视。

其次,完颜璟的决定愚蠢,是因为他低估了他皇叔的野心和残忍。

完颜永济虽然表面上对完颜璟表示感激和服从,但实际上心中充满了嫉妒和不满。

他一直觉得自己比完颜璟更有能力更有资格当皇帝,而且他也不喜欢完颜璟所推行的改革政策。

所以当他得到了皇位后,他就立刻改变了态度,对完颜璟及其后代进行了残酷无情地清洗和镇压。

这样做不仅没有让金朝安定团结,反而引发了更多的叛乱和战争。

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完颜璟在做出这个决定时所考虑到的一些合理性和道理。

首先,在当时,金朝正面临着南宋、西夏、蒙古等多方面的威胁和压力,需要一个有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的皇帝来统领国家。

完颜璟虽然有文化修养和改革意识,但他缺乏决断力和果敢性,他在处理国内外事务上常常犹豫不决,或者轻信奸佞,导致了许多失误和损失。

完颜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弟弟是否有能力和忠诚来继承大业,也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子嗣是否能够得到保护和扶持。

他只是想要在临死前安排好自己的后事,而不管后果如何,这样的做法不仅损害了金朝的稳定和发展,也背离了他祖先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的初衷。

其次,在完颜璟即位之前,金朝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族群分化和阶级矛盾。

女真人渐渐被汉化,失去了原来的粗犷豪放和勇武善战的特点。

而汉人则越来越受到压迫和歧视,不得不起义反抗。

完颜璟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废除部族制度,推行科举制度,提倡儒学文化等等。

这些改革虽然有利于金朝的长远发展和民族融合,但也触动了许多女真贵族和官僚的利益和反感。

他们对完颜璟产生了不满和反感,并且在暗中策划反对他。

完颜璟可能觉得自己无法平息这些纷争和反对声音,并且担心自己会遭到暗杀或政变。

所以才想通过让位给弟弟来保全自己和家族。

完颜永济不顾完颜璟遗命,杀死了他亲侄子的所有子孙,断绝了他的后代。

这一事件在金朝甚至中国历史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成为了后人探讨金朝政治、文化、族群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完颜永济的这一决定为金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件也反映了金朝中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和内部分裂的问题。

完颜永济能够篡夺皇位并屠杀亲族,除了是他个人的因素,还因为他得到了许多大臣和将军等的支持或纵容。

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势力而与完颜永济勾结或沉默。

他们忘记了女真人建立金朝时所奉行的“猛安谋克制”的原则,而出现礼崩乐坏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导致了金朝内部失去了团结和凝聚力,外部也难以抵御南宋、西夏、蒙古等敌对势力的攻击。

道德堤坝的失守,可以说是金朝无法抵御蒙古蹄铁的重要原因之一。

标签: 完颜永济

更多文章

  • 如果没有奇遇,令狐冲就是后来的莫大,郭靖就是后来的南希仁!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南希仁

    假如不是碰到风清扬令狐冲也就是一个莫大。莫大,衡山派的掌门人,那个曾在嵩山大会上看大嵩阳手费彬不顺眼,愣是半滴酒未沾的人。如果不是碰到传说中的风清扬,学到了厉害无比的独孤九剑,令狐冲的人生或许会更加平坦些。没有奇遇的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会按部就班的等着师傅传他华山派的掌门之位,前提是这个“君子剑”岳先

  • 元朝时期,大汗爱育黎拔力八达为何会对尚书省进行“大清洗”?

    历史人物编辑:宋押司V标签:爱育黎拔力八达

    引言元朝时期,大汗爱育黎拔力八达为何会对尚书省进行“大清洗”?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由于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哈剌哈孙的果断行动,使得皇位未被阿难答与卜鲁罕皇后夺取,在取得胜利后,爱育黎拔力八达摄于海山的武力及嫡长子的身份将皇位主动交给了海山,海山作为回报,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但是爱

  • 蒙元政治史的发展:爱育黎拔力八达“北上”决心的下定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爱育黎拔力八达

    引言蒙元政治史的发展:爱育黎拔力八达“北上”决心的下定问题——在是否“北上”的问题上,爱育黎拔力八达再三犹豫,但是经过一些亲信的一番劝说后最终下定了决心。在这些劝爱育黎拔力八达“北上”的亲信中,主要的人物是李孟与哈剌鲁人曲出、柏铁木尔,这些人对于他最终下定“北上”的决心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史料记

  • 元末:因一件珍贵玩物成就刘福通的人生,要多谢一个名叫贾鲁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倾谈标签:贾鲁

    人生的路有的时候是不需要自己选择的,因为上天已经注定你的路是被别人逼着选择的,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一件事,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一个人,但有的时候,可能却是因为一个物品。元朝末年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叫贾鲁的人,元朝的治河能人,是元代著名的河防大臣,还是一位在治理黄河上卓有成效的水利专家。就是这

  • 贾鲁治理黄河成功,为何却导致元朝最终覆灭呢?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看动漫标签:贾鲁

    自古以来,黄河就经常泛滥,因此基本每个朝代都要对黄河进行治理,然而黄河泥沙含量非常大,治理难度很高,没有经验的人会很困难,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则是古代响当当的水利专家,他就是贾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元顺帝至正四年五月,黄河先在白茅堤决口,随后又冲决了金堤,洪水波及令江苏、安徽

  • 王保保为何要李思齐一只手臂,两人恩怨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李思齐

    王保保为何要李思齐一只手臂,两人恩怨从何而来?王保保是朱元璋在平天下时遇到的最大的敌人,朱对其评价很高,曾7次想招降他均未果。甚至在朱推翻元朝后,因为此人进攻北元的计划也没有成功。没能活捉王也成了朱元璋的一大遗憾。朱元璋想要招揽元朝将领王保保,便让李思齐前去招降。李思齐到那儿之后,王保保盛情款待,还

  • 元末两大军阀王保保与李思齐的恩怨情仇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李思齐

    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与李思齐都是元朝后期重要的军阀。但是两人却并不相合,相互之间都抱有很大的成见。从一定程度上说,王保保与李思齐之间的相互攻伐是导致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两人能够齐心协力,元末的天下大势可能是另外一番局面。那两人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情仇呢?王保保为什么那么恨李思齐,最后甚至直接致

  • 李思齐为何愿意献出手臂招降王保保呢?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达人不凡标签:李思齐

    王保保是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强大的敌人。因此朱元璋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曾七次试图招降他,但都没有成功。朱元璋还曾经说过自己有三大遗憾:一是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二是没有元太子的消息;三是不能活捉王保保。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王保保有多么看重。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则是前去劝降王保保的使者李思齐的

  • 窦娥死前三个愿望,最后都应验,但第3个毒誓,一直是未解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红星龙历史标签:窦娥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唐朝盛行唐诗,宋朝盛行宋词,到了元朝,当属元曲最为流行。而关汉卿的元曲在当时更是名噪一时,其中最有代表作的当属《窦娥冤》了。我们受到冤枉的时候,经常会喊自己比窦娥还冤,就是来源于此,可见已经深入人心,被大家广为传颂。窦娥的前半生过得就十分的艰苦,很小的时候就当作别人的童养

  • 窦娥被斩前发了3个毒誓,第2个因太残忍被民众痛骂,如今一一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窦娥

    元代,蒙古贵族中盛行奢侈品。当时的朝堂还显示出黑烟的气氛。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之间的非法串通是正常现象,而且法律早已成为虚构。上流社会的人天生就无忧,而底层的人却很痛苦。当时,汉人和南方人是最受歧视的,不公正,虚假和错误的案件泛滥成灾。伸张正义的学者无处发泄愤慨,因此他们将愤怒化为笔,并在自己的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