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宋真宗听寇准的话,能不能从契丹手里拿回燕云十六州?

如果宋真宗听寇准的话,能不能从契丹手里拿回燕云十六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五千年桑田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4/1/18 3:53:13

宋真宗赵恒,是一个只有守成之意,并无开拓之心得君主。那么很多人会说如果他有汉武帝那样雄图伟略的思想那么北宋能不能拿回燕云十六州呢?

如果不能,再加上有寇准这位名相辅佐,应该能取回燕云十六州吧?

其实答案也一样是否定的。先不说史实告诉我们的历史最终走,我们就先从当时宋朝的大历史环境等多重因素进行分析吧。

一、首先,其实北宋也一定程度上算是一个“天子守国门,君死社稷”的朝代。在没有燕云十六州的情况下,辽国可以直接挥兵南下兵锋直指开封,哪怕是有黄河天险也阻挡不了辽国的滚滚铁骑。毕竟到了冬天黄河一旦结冰,辽国就可以一马平川,大宋就再无险可守。所以宋朝是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危险的外部环境中的。

二、再来说说当时的社会环境。虽然宋朝并未对商业进行严格禁止,但还是有一定的禁止的,加上当时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宋朝每年的产出入不敷出,在财政上压力巨大,国家根本没钱无力出兵打仗。

三、接着说下最重要的一点,宋朝为了防止唐末的节度使叛乱的情况再次重演。于是将各地军队中的精兵强将几乎都收归禁军,然而到了宋真宗时期,禁军已经大部分是老爷兵了,战斗力可想而知。

而当时的宋朝需要支付各方面的开支所以导致各地的厢军有些时候都领不到军饷,所以当时的宋朝表面上军队很多,但是实际根本没有多少兵力可以随意调度使用。

宋朝当时的将军是通过各个将门进行举荐出任的,所以军队中的奖领只知道自己的上司是谁,根本不会在乎其他的。毕竟自己的上司能让自己升官并且拿到粮饷。再加上当时的北宋经历了太祖,太宗两朝之后,慢慢的朝中的将领和大臣大多已经开始不想打仗了。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进行分析,宋真宗就算有汉武帝的雄心壮志国内的诸多情况再加上外部的不良环境也不允许他对大辽大规模用兵,收复燕云十六州。

据史料记载,辽国在宋真宗时期进行过南下的战争,当时的大宋虽然进行了抵抗,但是宋真宗并不太想打,并且立刻直接议和,但是并没有成功,被当时的宰相--寇准(大宋第一斗士),连忽悠带恐吓的给弄上了战场,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

虽然当时最后是战胜了辽国,但是还是签订了“澶渊之盟”。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当时明明是打了胜仗。

其实这是因为马上冬天到了,谁都不知道黄河什么时候结冰。如果和辽国再继续拖下去,那么一旦黄河结冰,辽国将可以绕过前线直指开封。

所以宋真宗根本耗不起,寇准即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耗不起,也不敢去赌。所以不得不与辽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虽然有点耻辱但是也没办法,说到签订盟约,就有一桩趣事,寇准为什么会被叫做大宋第一斗士呢?因为那都是拿命拼出来的,当时签订盟约的官员是曹利用,真宗对他说“岁币百万以下可许”,意思就是,岁币在一百万以下你都可以自己做主,而寇准知道了之后告诉他“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意思就是,皇上虽然说了在一百万以内你可以做主,但是如果你给的岁币超过了三十万,我就砍了你。

如果这件事情,曹利用跟宋真宗说了,那么寇准就算不是死罪也会被赶出中枢。但是曹利用怂了,并且他与辽臣谈判时一口咬死了寇准规定的三十万。所以“澶渊之盟”最后以三十万岁币的代价换来了大宋几个朝代的和平。

所以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哪怕当时宋真宗真的有汉武帝的雄心壮志也收不回燕云十六州。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标签: 寇准

更多文章

  • 《大宋宫词》对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忠心耿耿的寇准为何会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寇准

    不久前,由李少红执导,由刘涛和周渝民等人联袂主演的历史剧《大宋宫词》终于播完。这部剧虽然不如前作《大明宫词》那样经典,甚至在豆瓣的评分也差强人意,但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除了大女主刘娥以外,全剧还对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和演绎,他的名字就是寇准。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

  • 百姓不听劝告,寇准想了个好办法,值得今天的官员学习

    历史人物编辑:胡月芳标签:寇准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宋太宗选取进士,会到殿前的平台亲自看望提问,年纪轻的人往往不予录用。有人就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坦然地说:“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怎么可以欺骗陛下呢?”好在宋太宗没有那么固执,也是因为寇准确实才华横溢,年仅19岁的寇准被太宗考取了,被授官大理评事,派往归州巴东任

  • 夜审潘仁美的寇准,因为开玩笑过分,客伤他乡

    历史人物编辑:薇爱生活标签:寇准

    七子去六子回,杨家将出征注定了是个结局,不过谁也没想到结局会悲惨的如此地步,杨家七子奔赴沙场只有六子杨延昭一个人回来了。杨家的结局是因为潘仁美贻误战机里通外国所致,于是八贤王调寇准进京夜神潘仁美。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可是您各位知道寇准的结局吗,寇准最终失势客伤他乡。寇准寇准入京审了潘仁美之后名声大

  • 以史为鉴:寇准一句话培养一个死敌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寇准

    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有官居鼎鼐 无地起楼台,清廉之声令人钦佩。他的《六悔铭》教给人处世智慧:“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可是你知道吗?这么一位智慧型的清正之人曾做过一句话培养一个死敌的事情。丁谓,出自寇准门下,

  • 寇准明明帮宋军打了大胜仗,为何宋真宗却开始疏远他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寇准

    公元1004年,辽主耶律隆绪尊母亲萧太后之命,派重兵攻打大宋。由于辽军攻势甚猛,惶恐的大宋群臣,竟都产生了迁都躲避战乱的念头。宋真宗连忙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策,但群臣却对宋真宗说道:陛下可以迁都金陵或是逃到成都。群臣泄气的回答,让无言以对的宋真宗感到万分失望。就在宋真宗沉默不语时,宰相寇准上奏:臣要把

  • 【每日聊聊史2:北宋宰相寇准真的“不学无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音节库标签:寇准

    【每日聊聊史2:北宋宰相寇准真的“不学无术”吗?】“不学无术”现在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些纨绔子弟虚度光阴,坐吃山空,是妥妥的贬义词。可很少人知道,“不学无术”这个词竟是来自北宋宰相寇准。有人就要问了,寇准可是一代名相,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怎么着也和“不学无术”这个词扯不上边。那么“不学无术”这个帽

  • 北宋一代名相寇准为什么被贬雷州,客死他乡,结局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草堂读史标签:寇准

    北宋一代名相寇准,曾得到了宋太宗、宋真宗两代君主的信任,可谓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特别是在辽国南侵,北宋危机之时,寇准力劝想迁都逃跑的宋真宗御驾亲征,迫使辽国在澶州城外定立了“澶渊之盟”,挽救了危机中的北宋,换来了此后一个多世纪的宋辽和平,可谓是居功至伟。但,就是这样一位社稷重臣,晚年却被贬雷州(现

  • 渭南有贤,北宋可安 明知不可而为之-“书生”寇准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寇准

    檀渊之盟影响了宋朝的进程,如果说杨延昭是用武力影响了檀渊之战,也只是影响了一小部分,毕竟主战场不在他那里,当时宋真宗刚刚登基,辽国乘立足未稳而发兵,连胜两场之后威胁河北,危急时刻主政大臣纷纷主张南迁,不是成都,就是金陵。搞得宋真宗也很惶惶,害怕守不住宋家天下,这次,却是一个书生站了出来,直言不讳,退

  • 直男癌患者寇准晚年的人生结局,为什么会如此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寇准

    性格决定命运,寇准晚年不幸遭贬、客死远乡的结局,是他直男癌晚期的自然结果。说起现在的“直男癌患者”,一般会引用这个比喻,当直男癌患者听到某女子被强暴,必然先下定语:“都是这个女人的错,她穿的太暴露!”没错,历史上的寇准也是这么一个自信而直接的性格特征,绝不像评书中和电视剧上刻画的那么“贼特兮兮”,精

  • 北宋名相寇准,胁迫皇帝到前线打仗,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温存标签:寇准

    寇准是流芳百世的北宋名相,但下场结局非常凄惨,辅助两位皇帝身居高位,晚年却被贬谪至雷州,连容身之所都没有,幸亏当地百姓帮助才勉强有了容身之地。在雷州苟活数年后,寇准与世长辞,妻子想要将寇准带回家乡安葬,可惜宋仁宗划拨的路费不够,寇准灵柩走到洛阳时已经囊中羞涩,无奈之下就将寇准葬在洛阳巩县。十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