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相寇准,胁迫皇帝到前线打仗,他的下场如何?

北宋名相寇准,胁迫皇帝到前线打仗,他的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的温存 访问量:3093 更新时间:2024/1/21 12:25:00

寇准是流芳百世的北宋名相,但下场结局非常凄惨,辅助两位皇帝身居高位,晚年却被贬谪至雷州,连容身之所都没有,幸亏当地百姓帮助才勉强有了容身之地。

在雷州苟活数年后,寇准与世长辞,妻子想要将寇准带回家乡安葬,可惜宋仁宗划拨的路费不够,寇准灵柩走到洛阳时已经囊中羞涩,无奈之下就将寇准葬在洛阳巩县。

十年之后,宋仁宗为寇准平冤昭雪,恢复寇准太子太傅等职务,直到这时寇准才魂归故里,入土为安。

贯穿寇准一生的特点就是正直,同样也是因为这个特点,寇准被后世传颂赞扬,对寇准自己来说,得失皆由此,荣辱皆因此。

寇准出生于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就连姓氏都是因为祖上在西周武王时期多次立下大功,所以以官职“司寇”赐为姓氏“寇”。而寇准的父亲更是官至国公,死后被追封为太师尚书令,寇准的性格特点很可能受到士族家风的影响。

寇准可以说是宋朝少有的奇才,在十九岁就考中进士,当时还有一段逸闻趣事。宋太宗要亲自现场提问考察士子才华,从往年结果来看,年轻的士子往往不会被选中,有人建议寇准虚报年龄,被寇准严词拒绝,结果还是考中进士。

寇准考中进士是在公元980年,这一年的进士名额争夺异常激烈,因为这一年的进士中有很多将来的大人物,被人称为“龙虎榜”。

寇准能够顺利考中进士,足见寇准的才华超群,才华确实是寇准从不掩饰的自信,寇准在早期有一个特点,每写一首诗都要在下面注明自己的年龄,比如他写《寓居有怀》时就在下面写上“时年十四岁”这样的信息。

在经过进士考试后,寇准开始踏入仕途,先从基层知县做起,年轻的寇准表现出强大自信,先后升任盐铁判官、枢密院直学士等。

寇准历来以直言敢谏出名,在公元989年,寇准在大殿中用犀利的语言向宋太宗进谏,宋太宗听得面子上挂不住,生气地离开龙椅要转去内殿。

作为臣子的寇准竟然直接上去拉住宋太宗的衣角,劝说宋太宗听自己把话说完,宋太宗无奈坐下听寇准讲完。等到寇准讲完之后,宋太宗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地对寇准表示赞赏,将寇准比喻成唐朝的魏征

宋朝皇帝对大臣劝谏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从宋太祖赵匡胤时就立下的规矩,后代皇帝都谨遵祖制,更重要的是赵匡胤建立的制度赋予谏臣很大的权力。

宋太宗面对寇准这样的忠勇正直的谏臣,只能选择听从,比如宋仁宗时期,情绪激动的包拯在谏言时竟然将口水喷到仁宗脸上。

不管宋太宗对寇准的真实态度如何,寇准敢于直言的性格特点始终没变,不过话说回来,宋太宗太会往自己脸上贴金,将寇准比作魏征,那自己岂不是开创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

寇准曾经与张逊关系不和,某日,因为公事两人在宋太宗面前争论起来,宋太宗一怒之下将两人全部贬谪到外地去。没想到离开了寇准的宋太宗才发现,自己早已离不开这个说话直来直去的寇准,于是经常悄悄打听寇准被贬在青州的情况,第二年找机会将寇准重新召回都城,任命为参知政事。

在宋太宗一朝,立储一事是敏感问题,因为宋太宗是从哥哥宋太祖手中接过皇位,并且坊间一直传言宋太宗有杀害赵匡胤的嫌疑,因此宋太宗到底是传位给赵匡胤一脉还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这是一个纠结的两难问题,因此谁也不愿主动去触霉头。

宋太宗向寇准询问立储意见,寇准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诉宋太宗这样的大事不应问后宫妃嫔或者身边太监,也不能询问朝堂大臣,将众望所归的人立为太子准没错。

宋太宗听从寇准的建议,选中赵恒作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宋太宗对寇准敢说真话非常欣赏,对他也是厚爱有加,曾有人向宋太宗进献两条犀带,太宗自己留下一条,另外一条赏赐给寇准。

宋真宗登基称帝,对寇准一直心怀感激,毕竟当年被立为太子,寇准是有那么一点功劳的,出于心中的感激之情和,宋真宗很想将他封为宰相,但又害怕寇准过于刚正,难以胜任。

后来,辽国抓住宋真宗刚刚登基朝局不稳的时机,不断劫掠宋朝边境地区。辽军越来越肆无忌惮,在咸平二年和六年两次对宋朝大举进攻,此事震惊大宋朝野,临危之际,宋真宗任命寇准担任宰相。

景德元年,辽国再次大举来犯,辽军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北宋朝廷被吓破胆,在参知政事王钦若的提议下,宋真宗惶恐不安准备将都城迁往金陵,更有人建议将都城迁到成都躲避。

最后,宋真宗在寇准的强势“胁迫”下,勉强壮起胆子亲自到前线鼓舞将士士气,虽然中间宋真宗多次打退堂鼓,但都被寇准一次又一次地说服。

有宋真宗在前线鼓劲,辽军最后认为从战争上捞不到好处,所以就转向议和,这下正好符合宋真宗的心意,于是宋辽共同签订宋朝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寇准的悲惨结局从这时候就开始了。

寇准首先是被人举报说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寇准被迫放弃了自己一直坚持的武力反击辽国的想法。在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之间应该和平发展时期,宋朝的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进步,贸易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造成寇准晚年凄惨生活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寇准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他就是丁谓。寇准是一位有胆识气魄的宰相,但在识人用人上略显不足,被后世称为“圣相”的李沆曾经告诫寇准“丁谓此人不可大用”,并且预言将来寇准会后悔的。

果然如李沆所料,丁谓在受到寇准赏识重用初期,丁谓非常尊敬寇准,但丁谓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拍马屁。丁谓非常善于捕捉别人的心思,对宋真宗的心思也抓得很准。

丁谓明白宋真宗心中一直对澶渊之盟耿耿于怀,本来是胜仗结果还签订城下之盟,于是丁谓想到办法帮助宋真宗挽回颜面。丁谓联合王钦若一起劝宋真宗举行封禅大典,宣扬圣君名主的威名。

寇准对丁谓等人的行为非常厌恶,将丁谓称呼为“鹤相”,因为丁谓每次给宋真宗上报天下祥瑞时总喜欢用仙鹤。后来在一次宴会上,丁谓拍寇准的马屁,而寇准竟然当众揭穿丁谓,导致丁谓很没面子,记恨在心中,开始准备扳倒寇准。

寇准后来又得罪刘皇后,再加上丁谓趁机抓住机会诬陷寇准谋反,虽然逃脱死罪惩罚,但却被流放到雷州,最后客死异乡,结局十分凄凉悲惨。

寇准作为宋朝名相,其刚正不阿的性格让他成为皇帝眼中的红人,也是因为正直不愿变通被小人陷害流放,同时因此得到后世人们的赞颂传扬。

标签: 寇准

更多文章

  • 差点亡于辽国的北宋,多亏了寇准的一再坚持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寇准

    北宋靖康之耻成为南宋抹不去的伤痛,也是后世很多人对北宋最无奈的叹息。然而,早在宋真宗年间,宋朝就曾遭到第一次严重危机,如果没有寇准,“靖康之耻”很可能会提前123年发生,宋朝的耻辱,很可能就是“景德之耻”。开局就不完整,收不回的燕云十六州,成为北宋最危险的缺口,危机终于由此而来。当初石敬为了一己私利

  • 北宋政治家寇准有什么政绩?他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寇准

    寇准(961或962年8月27日 —1023年10月24日 ),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991年)任枢密副使,淳化五年(994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

  • 五十岁以上的人应该读寇准《六悔铭》

    历史人物编辑:在旅行的大鱼标签:寇准

    如此漫长的一生,谁没有遗憾?遗憾的是,世间的遗憾无药可医,唯有改过自新,才能避免岁月流逝。五十岁,知天命,人生已经登峰造极。不出意外的话,我有房有车,孩子长大成人,事业也接近巅峰。回想自己走过的路,该后悔的就该后悔,这样人生才会少一些遗憾。《六悔铭》北宋宰相寇准写的——见事不学后悔。堪称世代相传的传

  • 《大宋宫词》:大宋第一“钢铁侠”寇准是如何炼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念寒尘缘标签:寇准

    随着《大宋宫词》电视剧的热播和剧情的推进,北宋时期的众多名臣也一一登场,这其中尤以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寇准引人瞩目。一:少有才学。寇准出生于宦官世家,父亲当时的高官。长于斯,成于斯。少时的寇准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是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四五岁时便精习四书五经,文采斐然。著名

  • 寇准两次帮皇帝,三任宰相推荐他,为何最后却被贬谪雷州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寇准

    寇准帮助宋真宗打败了辽国,三任宰相都推荐他,宋真宗也重用他,为何他却最终遭到贬谪,死在偏僻蛮荒的雷州呢?对于宋真宗来说,寇准对他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宋真宗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本来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由于寇准对他的极力推荐,因此宋真宗被宋太宗立为太子。可以说,寇准对宋真宗有扶立之功。寇准后来当了宰相

  • 拯救宋朝的寇准,最后怎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寇准

    宋真宗景德元年闰九月,辽承天后和辽圣宗再度领兵大举入侵宋境,途经保、定二州,直抵澶州,大有进逼北宋国都东京(今河南开封)之势。北宋整个朝廷皆震惊恐惧,副宰相王钦若等人看见敌人跟遇见老虎一样,张皇失措,极力主张迁都南逃。新任宰相寇准却极力阻止这种逃跑的提议,主张宋真宗北上澶州,指挥部队抵御敌人的入侵。

  • 北宋人有多歧视南方人?太祖不许南人为相,寇准不让南方人当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背包旅行呀标签:寇准

    说到地域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国地域黑可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就有人开始地域歧视了。中国地盘大,偌大的领土被分划成一个个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拥有了鲜明的特点。由于文化差别,各地之间难免就会出现认知上的矛盾,进而引发冲突。大打出手倒是还不至于,但是言语诋毁是绝对免

  • 北宋寇准:成也刚直,败也刚直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寇准

    据历史记载,寇准是北宋的第一大宰相,也是个传奇人物。以他凭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善于断事从而被世人称赞。但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遇到过很多的波折,曾经两度成为宰相,也曾两度被贬,几起几落,这些在后世中都是被常常拿来谈论的。也许在电视剧中他经常被演绎的幽默诙谐,但其实真实的他其实命运很是坎坷,

  • 难以讨喜的寇准,为什么君子与小人都不喜欢寇准?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寇准

    前言:寇准中了进士以后,逐渐被宋太宗重用,后来在宋真宗继位上又算是出了力,与辽作战,最后签订“澶渊之盟”又立了大功,然后又获得了宋真宗的信任与重用,最终升任至宰相的位置,这样一位权臣前途理应是一马平川才对,那为什么最后结局那么悲惨呢?其实寇准的性格有大问题,寇准的性格问题通过几件事便能看出来,而且在

  • 宋真宗纠结半生:御驾征澶渊,寇准错没错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寇准

    宋真宗泰山封禅北宋景德五年即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动员了从开封到山东沿途百官,前往泰山脚下,他准备举行此前仅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和唐高宗才举行过的“泰山封禅大典”。宋真宗的队伍,浩浩荡荡,打头的玉辇上载着一本天书,上面写着“封受命。兴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宋真宗敢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