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故事」桓管五杰-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的基石

「春秋故事」桓管五杰-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的基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斋看书画 访问量:1751 更新时间:2024/1/25 10:00:04

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励精图治,推行改革,齐国国力日渐强盛。齐桓公又采纳管仲的建议,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受到周天子赏赐和周边诸侯国的认同,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在这段时期,除了有管仲的精心辅佐。齐桓公任命的桓管五杰也是齐桓公能够称霸于诸侯的关键因素。他们分别在齐国的军事、外交、经济、法制、监督等领域能够独当一面,为齐桓公的称霸奠定了基础。

一、 王子成父,齐桓公大司马,掌管齐国兵马统帅

王子成父又叫王子城父,他本身东周天子周桓王的二儿子,也是琅琊王氏的始祖,秦名将王翦便是其后裔。那么为什么周天子的公子却来给齐国当司马呢?

姬城父本身替父亲周桓王守卫都城洛邑的,所以被尊称“城父”,春秋时“城”通“成”,所以又叫王子成父。因为被卷入了“子克之乱”,逃亡齐国。齐桓公时期被管仲推荐,做起了大司马,即掌管齐国的兵马统帅。

王子成父的带兵能力有多强呢?管仲曾如此评价,“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

王子成父接任大司马后,对军队训练有方,齐国军队的战斗力等到了很大的提升,为齐桓公在一系列的对外扩张上提供了军事支持。

二、 隰(xi,二声)朋,齐国大行,掌管齐国外交

隰朋为齐国公族,是朋氏的始祖。齐桓公时,任命隰朋为齐国大行,即当时的外交大臣,主管外交。隰朋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为齐国在外交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他联络周边诸国,让齐桓公在位时促成了多次的诸侯会盟,各诸侯也佩服齐国的大国举止,拜齐桓公为诸侯,这里面就有隰朋的功劳。

齐桓公为救燕国伐山戎时,齐国大军在山谷中迷了路。在隰朋的建议下,通过老马识途的方法走出了迷谷。

三、 宁戚,齐国大司田,掌管齐国农业

宁戚也是姬姓后人,但祖上传到他这里时已经家族衰落了。齐桓公即位后,经管仲推荐,宁戚被任命为大司田,掌管齐国农业。

宁戚对于治理经济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而且他经常躬身下基层,到齐国东部农田视察,组织民众来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齐国也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四、 宾须无,齐国大司理,掌管齐国刑狱

宾须无是史书记载的宾氏最早的人,现被尊为宾氏始祖。因为他善于审狱断案,明于是非,宽厚仁慈,不滥杀无辜,不冤屈无罪,而且敢于向齐桓公谏言,所以被管仲推荐为齐国大司理。

相传齐桓公称霸后想更进一步成就王业,齐桓公就此事问管仲和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都不敢回答。当齐桓公问到宾须无,宾须无说,“古代之成就帝王者,都是君主的德望高,而臣属的德望低,而桓公您却正好相反。”可以看出,宾须无敢于直言,哪怕是面对齐桓公也是如此。

五、 东郭牙,齐国有名的谏臣,被任命为齐国大谏

管仲曾评价东郭牙时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可见东郭牙的性格令管仲也相当佩服。

一次,齐桓公想立管仲为“仲父”,当他询问东郭牙的意见时,东郭牙说,“以管仲的才能,凭智慧能够谋取天下,果断足敢能干成大事。如果凭借您的权势来治理齐国,您难道没危险吗?”齐桓公于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齐桓公凭借着管仲加桓管五杰的辅佐,成就了齐桓公称霸的事业。而当管仲和桓管五杰逐渐去世后,齐桓公晚年宠信奸佞,导致齐国再也没有找到桓管五杰这样的人才,齐国也开始走向衰败。

标签: 齐桓公

更多文章

  • 冲动是魔鬼:说齐桓公姜小白休妻酿成覆水难收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齐桓公

    人的性格是多面的,小人物有其博大的一面,大人物也有其狭隘的一面。今天和大家探讨春秋霸主齐桓公姜小白之小心眼的一面。恒公二十九年,春,阳光明媚,恒公兴起,邀夫人蔡姬去湖边乘船戏水。蔡姬是蔡穆侯妹妹,桓公最宠爱的正牌夫人之一,对,桓公有三个正牌夫人:王姬、徐姬、蔡姬,还有六个如夫人:长卫姬、少卫姬、郑姬

  • 为什么说齐桓公的功业可以比肩周公、姜太公和召公?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的作为如果说是霸主之行,倒不如说是个大家长,齐国终其任期内皆为中原诸侯列国的保护者,卫国都城为狄人所破,齐桓公帮助卫国在楚丘复国;刑国为中山国所破,齐桓公帮助刑国在夷仪复国;燕国被山戎部族围攻,齐桓公又亲率大军远征山戎,帮助燕国收复失地。更为重要的是,燕国为感激齐桓公,燕国国君燕庄公亲送齐桓公

  • 齐桓公去世后,诸子争夺君位,时长竟达四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端木烽火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在位期间,开创了齐国的霸业,因此名扬千古。说到齐国,总是绕不开齐桓公。但是,相比于开创齐国霸业,齐桓公对自己身后事的处理,却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团糟,只能给他打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齐桓公去世后,齐桓公的儿子们纷纷跳出来,争夺齐侯的宝座,时长竟高达近四十年。齐桓公先后有五个儿子相继成为了齐国的国君。

  • 齐桓公早年雄霸中原,晚年为什么被说成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出色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变得富强。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却被人们说成是一位昏君。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齐桓公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齐国得到了繁荣和发展。他推行“霸政”,与周、楚、宋等国进行联合抵制晋国的进攻,同时,他还实行了“分田制度

  • 历史上的齐桓公,真的是被饿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文字表达旅游乐趣标签:齐桓公

    在很多人的心里,齐桓公一直都是一个霸主的形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风光无限,齐桓公在年轻的时候,是春秋五霸的君主,但是他在晚年的时候,把一手好牌打烂了,频频做出错误的选择,让人们唾弃。齐桓公率领的多次诸侯国联合活动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齐国的表现让各国心服口服,因此齐国成为春秋首霸也是名至实归的,齐国在管

  • 纵欲无度,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齐桓公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最初心怀雄才伟略,选贤任能,号召“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成就霸业后的齐桓公,“近小人,远贤臣”,并且恣意放纵七情六欲,结果在声色犬马中一命呜呼,只可叹一代霸主,最后竟落的死时无人为之收尸的

  • 齐桓公“想人所想,思人所思,推己及人成齐君”的内涵说明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齐桓公

    想人所想,思人所思,推己及人成齐君;世间万物都是在矛盾中前进的,换句话说就是竞争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而当我们在跟别人竞争的时候,要学会推己及人,就是你和其他竞争者会有一个共同的竞争目标,然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方案想法去推测对方的方案想法。回答/撰文/日尧居zr毕竟你们的目标相同,所为之奋斗的方案绝对是

  • 《中国历史长河系列》—齐桓公是怎样称霸春秋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齐桓公

    鲍叔牙非常了解管仲,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齐桓公也是一个很大度的人,他听了鲍叔牙的话,任命管仲为相,管理国政。管仲辅佐齐桓公整顿内政,改革租税,利用本国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手工业生产,齐国越来越富强,他还积极发展农业,操练军队,几年间齐国国富兵强,这样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灭掉了30多个诸侯国。

  • 春秋霸主之齐桓公,如何壮大国家实力,实现尊王攘夷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齐桓公

    激荡春秋,群雄逐鹿,桓公志在八方。——《满庭芳》春秋霸主齐桓公春秋霸主之齐桓公,如何壮大国家实力,实现尊王攘夷。自从周平王东迁都城之后,周王朝就正式进入东周时期。这个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也大大衰弱,诸侯国实力不断壮大,对周天子这个天下共主更是丝毫不放在眼里,因此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北方

  • 齐桓公的“继承人计划”,为何最终一地鸡毛?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齐桓公

    春秋时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混乱的,当时产生了众多的小国,然而在这众多小国的国君中,首当其冲,称霸中原的人就是齐桓公。齐桓公的一生所经历的起伏波澜还是比较大的,就在齐桓公继位之前受到的排挤是特别多的,并且也受到了很多的耻辱,甚至还被人追杀,完全不能够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天大地大,没有一个容身之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