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荆轲刺秦王,不知大家想起了什么?是的,想起了秦始皇被刺杀。秦始皇嬴政一生多次被刺杀,但是这次的影响非常大,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详实的记载。
关于荆轲刺秦王人们看法,不同民间主要有三种看法,第1种以陶渊明为首的,认为荆轲是一个侠义英雄,第2种是以司马光为主的,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还有第3种就是比较折中的一种看法,认为这就是一种雇佣刺杀行为。那么谁是谁非,今天大宇为大家分析一波。
一、陶渊明认为的“狭义行为”
我国历史上有大量的诗歌和散文赞颂荆轲,认为他是侠义英雄。而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在他的作品《咏荆轲》中,有非常著名的两句“其人虽已没,千古有余情”。大意就是虽然他已经没了,但是他这种侠肝义胆的精神千年流传。
陶渊明是个归隐田园的隐士,一般是不会过问世间的事情的。我相信在当时也有很多人是在内心里喜爱荆轲的,但是迫于封建君王正统的思想,没有人敢表达出这种看法。而陶渊明本身就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别人不敢说的,他敢。
二、司马光认为是“愚蠢”行为
和陶渊明有对立看法的就是司马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扬子论之,以要离为蛛蝥之靡,聂政为壮士之靡,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又曰:‘荆轲,君子盗诸!’善哉!"
司马光认为:荆轲虽被太子丹豢养,但是去刺杀秦王却波及了自己的家族,实在愚蠢。
在司马光看来,荆轲只不过是为了报答太子丹的豢养之情。请注意在这里司马光用了“豢养”这个词,把荆轲当成了畜生。
司马光紧接着引用了扬雄在《法言》讲的:要离之死好比蜘蛛、蝥虫死。聂政之死像个壮士,然而荆轲却属于刺客的死,和"义"无关。他认为如果从道德观来看的话,荆轲就像盗贼一样。
为什么会说的这么难听了,原来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主要是给皇帝看的,他贬低荆轲,其实背后是贬低他的政敌王安石。
所以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要考虑到作者创作的背景和当时社会的环境。
三、现在人认为荆轲刺秦的行为,属于“雇佣兵”
为什么说荆轲是雇佣兵呢?荆轲是太子丹的门客,被尊为上卿。史记中有记载:
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反正就是你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自己又没有什么可以偿还,只好拿命还,所以荆轲算是一个雇佣兵,是受雇于太子的刺客,现在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历史上只有一个荆轲,可是大家的看法却千差万别,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发表看法的人站的角不一样,比如陶渊明是站在燕国的角度来看。而司马光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荆轲,所以他们的看法才会天差地别。
而现代人则是站在利益至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其实从大局来看,荆轲刺秦不管出发点是什么,但总体来说他还是为了燕国的利益。秦始皇统一六国,造福了后代子孙。
两者之间虽不共戴天,但都是英雄。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秦始皇的英雄更大一些,你们说呢?
大宇明天见,大宇天天见。喜欢探索,宇宙,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大宇茶馆,每日最少三更。
【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