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荆轲刺秦王是无用功?换谁都能让秦国一统天下吗?看这几位就知道

荆轲刺秦王是无用功?换谁都能让秦国一统天下吗?看这几位就知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人的历史 访问量:2038 更新时间:2024/1/27 12:39:50

在秦国面前,燕国是一个变法失败的诸侯国。变法成功的赵国、魏国尚且不是秦国的对手,燕国又拿什么跟秦国相抗衡呢?

在这种情况下,燕国太子丹想出了一个昏招,让荆轲跑去把秦始皇给剁了,以此换取燕国的和平。

可是很多人质疑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认为秦始皇不是一统天下的关键所在,因为商鞅变法以后,秦国逐渐强大,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也就是说,不管秦国换谁来做这个大王,都可以完成一统天下的重任,荆轲杀了秦始皇也是没用的,这说法靠谱吗?我觉得不靠谱。我们来看看领头人到底有多重要。

01魏国、赵国变法也有大成,可惜没有几个靠谱的君主。

在战国时期,第一个变法的,其实不是秦国,而是魏国。早在魏文侯时期,李悝就发动了变法,彻底改变了魏国的面貌。

商鞅变法的各种策略,基本上都是跟着李悝变法学来的。商鞅跑到秦国以后,怀里揣着的正是李悝编纂的《法经》。

李悝变法之后,魏国实力大增,魏武侯时期,吴起在魏国练兵,打造了一支当时军事实力最强大的魏武卒。

魏武卒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呢?当时吴起所带领的这支军队,创造了大战72场,全胜64场,剩下的几场是不分胜负。吴起甚至带领魏武卒,攻下了函谷关,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500多里土地,将秦国军队摁在地上摩擦多年,秦国一句牢骚不敢发。尤其是阴晋之战,5万魏武卒,击败了50万秦国大军,从而名震天下。就算是这样的魏国,因为魏惠王后期执政的不断失利,人才逐渐流失,也没能阻挡灭亡的厄运。赵国变法的时间和魏国其实相当,早在赵简子和赵烈侯时期,就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可是真正变法大成的时候,还是在赵武灵王时期。

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因为他们靠着匈奴,常常受到匈奴军队的进攻,发现匈奴人的装束打扮非常有利于战争,所以便按照他们的装束和训练方法改变赵国的军队。

先时中山负齐之彊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於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史记》

可以说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军队战斗力仅次于秦国。此后赵武灵王亲率三路大军进攻中山国,攻城略地,几乎灭亡中山国。

可就算是有如此强大军事背景的赵国,依旧没有完成一统天下的重任,为什么?因为赵武灵王的后代不给力,赵孝成王长平之战战败后,赵国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02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也没有完成一统天下。

秦国的确很强大,从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的强国之路就没有停下来过。秦惠文王、秦武王开疆拓土,秦昭襄王更是席卷天下,差点就灭了赵国,提前一统天下。

可就在这个档口上,秦国却出现了断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秦昭襄王过世以后,新上台的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并不给力。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於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史记》

秦孝文王只做了3天国君就去世了,秦庄襄王在位期间,的确做了一些实事。比如命令大将蒙骜攻打韩国,占领了成皋、巩等城池,设置了三川郡。

后又攻打赵国,夺取了太原、榆次等37座城池。甚至将魏国击败,夺取了高都、汲等地。

可是魏国信陵君联合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进攻秦国,在黄河南边击败秦国,使得蒙骜一路败退。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大军只能退回函谷关,此前战绩荡然无存。

首先,秦国当时的军事实力非常强悍,全国的经济力量也很雄厚。而且秦庄襄王本人也不是一个昏君,至少是个有为之君。其次,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将其他几个诸侯国几乎都打残了。尤其是对军事实力强大的赵国和楚国,差点就造成了灭国之战。再者,秦庄襄王手下的文臣武将也很强悍,蒙骜、王龁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再加上吕不韦的辅佐,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有这么多强大的条件作为支撑,可是他却没能够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甚至差点被五国联军给打回原形,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秦庄襄王虽然不是昏君,却是庸主。他虽然有励精图治的想法,却没有相应的才能,就算什么条件都给足了,他依旧无法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03秦始皇的儿子胡亥,葬送江山。

秦始皇雄才大略,亲政以后,仅仅花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有人说祖先积德,给他积攒了大量的基础。

这是可以肯定的,毕竟没有强大的秦国作为支撑,秦始皇不可能完成如此伟大的功绩。但是这是主要因素吗?

秦庄襄王时期,一切也已经具备了,可就是没办法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主要还是要看人来指挥,没有雄才大略,给个天下也会丢了。

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後,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史记》

比如说秦始皇的儿子秦二世胡亥,好端端的天下放在他手里,可是他是怎么搞的呢?对内将大权放给赵高,自己吃喝玩乐。对外,不懂得如何应付起义军,使得秦国战斗力如此强悍的大军,也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

秦始皇创业的时候,秦国哪有一统天下以后的丰厚条件呢?可惜就算胡亥拥有了这样的条件,最终也只能落得亡国的结局。

总结:领头狼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高个人崇拜,但是不得不认识到一个事实,领头狼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如果秦国没有秦始皇,而是胡亥这样的人直接继位的话,你觉得秦国还能一统天下吗?

不亡国就是好事了,还指望一统天下。魏惠王、赵孝成王包括秦昭襄王这些人不是说不行,只是他们不具备秦始皇那样的雄才大略罢了。

所以燕太子丹让荆轲去刺杀秦始皇,是非常英明的一个行为。他是看准了秦国这一支虎狼之师,最关键最核心的人物,其实就是秦始皇。

一旦秦始皇死了,那么秦国必然自乱阵脚。这一个动荡的时期,就给了其他六国缓过劲儿来的机会。

要知道,刘邦从起义反秦,到一统天下,只用了7年时间。而项羽当上上将军以后,到灭亡秦国,仅仅用了1年时间,可见时间多么重要。

秦始皇被荆轲杀掉以后,秦国必须要花时间培养一位新的君主出来,甚至会酿成王位争夺战,从而在内部消耗秦国。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荆轲

更多文章

  • 荆轲抽剑刺秦王,千钧一发之际,大殿内为何没有人出面拦阻?

    历史人物编辑:柳叶风动标签:荆轲

    荆轲刺秦王时大殿内为何无人出手?这个话题很有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每每吟诵起此诗句,脑海中就浮现出荆轲在易水河边告别燕太子丹等人与好友高渐离奔赴秦国的悲壮场面。荆轲为了解除秦国对燕国的威胁,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刺杀秦王。结果虽以失败告终,但他这样勇敢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却永垂不朽。那

  • 《秦本纪》:荆轲为何刺秦王?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荆轲

    公元前236年,秦王派出大将王翦一行去攻打邺邑,由于邺邑事先知道了消息,提早部署了防御工事,秦国迟迟不能攻下邺邑。眼看进攻无望,大将王翦下令优先进攻其他城池,于是攻取了九座城池。公元前235年,文信侯吕不韦死去,被偷偷地安葬了洛阳北芒山。前来吊唁文信侯的如果是晋国人就赶出秦国,如果是秦国人就剥夺其官

  • 荆轲刺秦王,离那么近为何还失败?荆轲死前一句话说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荆轲

    对于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不仅诞生了白起、李牧等将军、苏秦、张仪等纵横家,也是一个刺客比较活跃的历史时期。《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分别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这四大刺客。其中,荆轲可以说是春秋战国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刺

  • 荆轲要刺杀秦始皇,需向此人借样东西,此人:借啥?荆轲:你的头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荆轲

    我们知道,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但是秦始皇是用最残暴的军事手段强行一统的,因此,无论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还是统一六国后,都遭到了多次的刺杀,这也使得秦始皇即使在巡视自己打下的疆土时,也不得不用几十辆马车给自己做掩护,同时自己还不敢轻易从马车出来。刺杀过秦始皇的人很多,其中最有名

  • 荆轲刺秦王,失败是必然,荆轲本就是替补,刺客原定是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荆轲

    "(秦)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227年,荆轲见秦王,图穷匕现,刺杀未果,当场被杀。 这场2000多年前的刺杀,成功地收录到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如果不是要背诵,能被评为学生最爱的文章之一。 很多人觉得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非常可惜,浪费了机会。但是

  • 荆轲刺秦王时,樊于期竟然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难道他不怕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荆轲

    樊于期作为秦国忠臣,一心只想诛杀秦王嬴政,为此甘愿一死。公元前228年,秦国彻底灭掉赵国。然而秦国大军并未停歇,而是挥师北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秦国下一个目标便是燕国。对此,燕国上下都忧心忡忡,尤其是燕国太子丹。他不愿就这么坐以待毙,于是请动侠士荆轲前去行刺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荆轲告诉太

  • 揭秘:荆轲刺秦王,一个“太医”的搅局,让荆轲功亏一篑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荆轲

    如果要说历史上知名的刺客,相信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荆轲,司马迁在《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荆轲这个人物,可见其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刺客,而这一次刺杀也的确重要到足以载入史册!不过同样载入史册的还有两个不起眼的人,一个是秦武阳,他的怯懦的确干扰到了荆轲的大计;还有一个人,就是我们

  • 荆轲刺秦王,秦王绕柱,荆轲是刺了个寂寞还是情怀

    历史人物编辑:袁恩慈标签: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图

  • 大秦赋:荆轲刺秦!嬴政被吓,头发凌乱独与荆轲对决,李斯帮大忙

    历史人物编辑:离殇历史标签:荆轲

    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主演的《大秦赋》正在热播,尽管荆轲刺秦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但还是忍不住看了一下剧中片段,拍得太精彩,忍不住拍手叫好。剧中的樊於期并不是主动献出头颅,而是被太子丹杀害,似乎这样更符合常理,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惜命的,荆轲原来是带着好友秦舞阳一起进谏嬴政的,结果秦

  • 荆轲为什么刺杀秦王?荆轲刺杀为何没成功?秦王怎么逃脱的?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荆轲

    在消灭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敌对势力,彻底肃清行施君权的严重阻碍之后,嬴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事业。在战国七雄中,嬴政继承王位后的秦国,无论在经济、军事上还是地理形势上,都具备了完成统一六国的条件。嬴政听从尉缭的建议,用重金拆散六国的联合。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太子丹过去曾与嬴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