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荆轲刺秦王,秦王绕柱,荆轲是刺了个寂寞还是情怀

荆轲刺秦王,秦王绕柱,荆轲是刺了个寂寞还是情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袁恩慈 访问量:190 更新时间:2024/1/21 13:56:03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咏荆轲》·陶渊明

荆轲刺秦出自于《史记·刺客列传》。

读完《刺客列传·荆轲》时我就在想啊,秦始皇这个人从质子到始皇帝,这一生经过的刺杀,简直不要得太多。为什么太史公偏偏要抓住这一次刺杀,赘述不已呢?

荆轲投匕刺秦王,不中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太史公居然把刺秦的场面描绘的绘声绘色,好像亲临现场一样。

第一步,图穷匕见→抓袖,袖绝→荆轲逐秦王;

第二步,秦王绕柱→卒以手博荆轲→左右急曰:王负剑;

第三步,荆轲断左股,投匕不中→秦王复击轲→秦王荆轲对话→荆轲身死,结束。

依我看来,荆轲是非常不愿做刺杀这种事的,因为他的志向不在于做一个刺客。

照太史公的种种描述来看,荆轲是个士族,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很深的素养。即便盖聂粗鲁对待他,甚至说他懦弱,他都没有生气记仇;鲁勾践和他起了争执,呵斥他,他都不予以计较。

但往往就是这种人,他们胸怀大志,眼中只有天下大势。

在七国争雄的过程当中,秦国的综合实力甩了其余的六国一条街都不止。没有人能反抗得了天下一统的大势,即便是后来的秦始皇,此时的嬴政,都无法将秦国这台机器紧急刹停,更何况是弱小的六国、悲催的荆轲呢。

在天下大势的滚滚前进之下,凡是阻挡它前进的人都会被碾压得粉碎,荆轲自然无法置身事外。

从眼前短暂的利益看,荆轲要是能刺杀了嬴政,那也只是短暂时间免去了燕国的战争的痛苦,秦国出现短暂的权力真空,也许会有那么一小阶段的混乱时间,然而这个时候,即便六国同心合力,那也未必有那个实力去抗衡秦国这个庞然大物,更何况六国还各自心怀鬼胎呢。

从长远看来,假如嬴政身死的话,秦国势必有一个权利的交替过程。

陈道明饰演的秦始皇

这时,六国诸侯可能都会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万一出现一个平庸的秦王,秦国自己内乱起来呢?万一这个权力交替的时间有点长,那六国是不是都可以借机积蓄力量不再被紧逼?

我们都十分的喜欢万一,可惜现实不爱啊,现实较之于我们,比较酷爱给人一万点暴击伤害一点,实在不可爱得很,一点机会都不留给六国。

秦国这么强悍也是有原因的

他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商鞅变法。

自变法之后,秦国君主就很少出现混蛋玩意儿,几乎每一个宗室王子都很明白自己的使命,一旦登上王位,就要很努力地为统一打下一点基础,巩固一下国力。

当然咯,秦二世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那个是后话,我们改日再说。

在没有完成大一统这个任务前,一方面制度不允许秦国出现一个不利于统一的君主,秦国那么多的老秦人急切地盼望着通过战功来改变自身的身份,或者荫蔽亲族后世,他们不会由着皇室胡来;

一方面统一战争持续到了这一步了,已经不单单是你死我亡的贵族之间的游戏了,全然变成了从肉体和精神上消除对方在这个时代的影响的全民搏命的大势了,皇室在面临自己最终命运也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荆轲,会不会知晓这些,我不知道,但荆轲对于自己的命运应该是很清楚的了。

他如果不接刺秦这个任务,那么迎接的不是默默无闻地死在统一战争的路上,就要壮烈死在六国对抗秦国的战场上,和长平之战的士兵一样变成黄土一捧。

对于一个有士族身份的荆轲,这样的死法,我想荆轲这位壮士是很难以接受的。

荆轲明智此行必死,就在易水河畔,为自己举行了一场千古流传的活人葬礼——易水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迎来文人墨客的咏叹。

现今易水湖的景色,山河犹在,只是不见当年壮士使人愁。

荆轲就以这样轰轰烈烈的方式,来向世人宣布他的赴死之行。

秦国的情报系统也不是吃饭的,像荆轲这种大张旗鼓的出使秦国行为,料想秦王是知晓的,多半也是知道荆轲此行的目的,只是不知道的荆轲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他的使命。

太史公的原文初稿我们是看不到了的,我们不晓得太史公对始皇帝的真实评价,即使是这样,想来太史公对秦王的印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不然后世的历史都称始皇帝为“暴君”,叫秦国为“暴秦”,也是延续了这一传统罢了。

如果我们以文明史观来看待始皇帝的话,无疑他是千古一帝,是伟光正的,他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罪在当代功盖千秋的政绩,也是值得后人大书特书的。

话有两头说,人分正反面。

站在我们这些苦哈哈的立场上,始皇帝就不那么惹人爱了。

毕竟,谁也不愿意远离家门,跑到大老远的塞外喝西北风,修长城。一修就是七八年,看不着爸妈摸不着老婆孩子;这还不算糟糕的,更糟糕的是发生这种可能时间,这边自己在修皇陵,那边自己年迈的父亲、年幼的弟弟或者孩子被拉去戍边。

内蒙古段秦长城,多少离人恨,唯有塞外长城空悠悠。

荆轲,原先是卫国人,和商鞅是一个国家的,但卫国太小了,就像一个小县城。

小县城也有小县城的好处,荆轲在小县城里面见识了平民百姓最真实的一面,每天不但要在田地里面辛勤劳作,还要应付土皇帝的各种赋税和徭役,在这种过劳的生存环境下人均不到30岁。

荆轲也明白自己是个小人物,像蚂蚁一样,秦王是个大人物,好比泰山,随随便便动下小指头落下几颗巨石就能碾压死自己。

刺秦,虽然说是逼不得已,但也符合自己为百姓除暴的志向,只能说是凑合吧。

所以啊,到最后,也只有高渐离和狗屠这种市井出身的人才能与之交心,在荆轲死后还准备为荆轲复仇。

但这件事情给秦王嬴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誓终身不再接触六国的人,实属难得。

思来想去,荆轲刺秦到底留下了什么意义?无非是完成了燕太子丹的嘱托,在秦国的宫殿上大庭广众之下,羞辱秦王了一顿,报复了太子丹在秦国受到的伤害。

到最后,荆轲反倒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美谈,然而从秦一统至今,也没有看到过文人墨客化身荆轲刺杀“暴秦”,我想要是我是荆轲,我属实是不想要这份情怀的。

说实在的,荆轲刺秦,与我们这些苦哈哈们无益,要我说,荆轲刺秦终究是刺了个寂寞。

标签: 荆轲

更多文章

  • 大秦赋:荆轲刺秦!嬴政被吓,头发凌乱独与荆轲对决,李斯帮大忙

    历史人物编辑:离殇历史标签:荆轲

    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主演的《大秦赋》正在热播,尽管荆轲刺秦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但还是忍不住看了一下剧中片段,拍得太精彩,忍不住拍手叫好。剧中的樊於期并不是主动献出头颅,而是被太子丹杀害,似乎这样更符合常理,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惜命的,荆轲原来是带着好友秦舞阳一起进谏嬴政的,结果秦

  • 荆轲为什么刺杀秦王?荆轲刺杀为何没成功?秦王怎么逃脱的?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荆轲

    在消灭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敌对势力,彻底肃清行施君权的严重阻碍之后,嬴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事业。在战国七雄中,嬴政继承王位后的秦国,无论在经济、军事上还是地理形势上,都具备了完成统一六国的条件。嬴政听从尉缭的建议,用重金拆散六国的联合。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太子丹过去曾与嬴政在

  • 秦王玉环扔荆轲,歌姬弹琴救秦王……您听过这些荆轲刺秦故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老威观史标签:荆轲

    《史记》之后“荆轲刺秦王”的传说,除了传世文献记录的文字,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也很值得注意。如果说甲骨文是商代艺术代表,青铜器是周朝艺术代表,那么最能代表东汉的,莫过于画像石了。画像石是墓葬或者祠堂的组成部分,画像题材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而荆轲刺秦王就是汉晋画像石的一个重要素材。

  • 荆轲刺秦需要什么准备?荆轲的另一面:美女豪宅,享尽人间极乐!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荆轲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鞠武为太子丹谋划抗秦大计,还是合纵的老药方,见太子丹毫无耐心,只好退而求其次,把隐士田光引荐了出来。#荆轲#当情节进展到这里的时候,自然会勾起我们的好奇心:田光是一位年长的隐士,推想大概就像侯嬴或者薛公、毛公那样,经验丰富,足智

  • 荆轲刺秦失败,不仅仅是因为身手不行,还因为有一个猪队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荆轲

    战国末期,秦家独树一帜,濒临吞并世界。东方六国焦急,生怕有一天灭国。秦国要攻打六国,六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想出良策来抵挡或臣服于羌秦。韩国派出水利工程师郑国,意图在秦国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累秦”。积极配合秦国的远近攻伐,魏国心甘情愿地成了秦国的小弟,老大指点魏国何去何从。不过,这些皇子的手段终究是缓和

  • 荆轲刺秦王为何失手?荆轲:我算错了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荆轲

    荆轲刺秦失败,原因有三:一、剑术差;二、战术失误;三、帮手太差荆轲刺秦之所以广为传颂,正是因为”失败“二字,如果荆轲成功了,那么历史上最多就是”某年某月某日,秦王政为燕刺客荆轲所刺,身亡“,秦始皇既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更没有开创封建皇朝的丰功伟绩的机会。荆轲刺秦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且汉人写秦史,自

  • 秦始皇出“奇招”泄愤荆轲,却令嬴政颜面尽失,还帮荆轲名垂青史

    历史人物编辑:老威观史标签:荆轲

    荆轲第一刺客的美名,着实拜秦始皇所赐,倒不是始皇帝心甘情愿帮荆轲青史留名,实在是嬴政一时糊涂,想出奇招对荆轲的尸体泄愤,却不想心中郁闷为排出,反令自己颜面尽失,还间接把荆轲的英勇事迹载入史册,秦始皇虽然逃过荆轲扎进立柱的匕首,却没逃脱荆轲刺入史书的匕首,到底怎么回事,且听我细细道来。荆轲是官奴之后,

  • 声名最盛的荆轲,在四大刺客中原来最不入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荆轲

    刺客是一份古老而又神秘的职业,极其特殊也鲜为人知。我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四大刺客,分别是:鱼腹藏剑如彗星撞月刺吴王僚的专诸;左手持戈如苍鹰击于殿上刺庆忌的要离(一说是豫让,笔者倾向要离之说);单人支剑如白虹贯日刺侠累的聂政;图穷匕见刺秦王的荆轲。四大刺客中,荆轲最为后人所知悉。但是四大刺客中,最负盛名的

  • 荆轲刺秦为何失败?越是简单的道理,越被视而不见,答案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荆轲

    欢迎阅读《荆轲刺秦为何失败?越是简单的道理,越被视而不见,答案很简单》点击关注,阅读全部文章。本文为娘娘说历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荆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刺客,却因为失败被人们所熟知。他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渲染的热热闹闹。可是终其究竟,荆轲刺秦的失败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曾经看过一段话,说越是

  • 荆轲从未失手,为何刺杀秦王失败?不是能力不够,是不想当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荆轲

    在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刺客比较有名,分别是专诸、要离、荆轲和聂政,想必最为耳熟能详的就是荆轲。“图穷匕见”这个典故连小学生都不会陌生,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卫国刺客荆轲。荆轲擅长读书、击剑,用剑术游说卫元君,可惜卫元君没有接受他。后来荆轲来到燕国由田光推荐给燕太子丹。战国时期秦国国力鼎盛,有一统天下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