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8年,秦国君臣齐聚雍城祈年宫,为秦王嬴政举行冠礼。
在这里,21岁的嬴政在华阳太后的支持下,诛灭嫪毐集团,囚禁母亲赵姬,成功亲政,成为这个帝国真正的王。
相对的,作为相国、仲父的吕不韦,权力越来越小。
究竟是要权利还是要平安,是激流勇退,还是绝地反击?吕不韦惶惶不可终日,面临艰难抉择。
嬴政亲政
两种选择他都有余地,但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
而吕不韦的选择,对于秦国也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吕不韦自认为对嬴政父子有恩,自认为对秦国有功,自认为自己光明正大,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于是,很快,吕不韦做了选择,但却是第三条路,不退也不进,继续做自己的相邦,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继续为秦国发光发热。
吕不韦和嬴异人父子
而嬴政本欲借嫪毐谋逆事件治吕不韦的罪,但嬴政知道,吕不韦不同于嫪毐,他仰仗的不止是三千门客,更是在秦国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扳倒他,秦国朝堂要塌半边天。
嬴政的心机早已很深,待到昌平君、昌文君、李斯、王翦、蒙恬等一大批新锐得以启用,他能够完全控制朝政后才向吕不韦发难。
嬴政非常谨慎,在亲政的第二年的十月份,才下令免去吕不韦的相帮之位,让吕不韦离开咸阳返回封地洛阳。
这样做,不至于对政局造成剧烈影响,这样做,也算是给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丝惶恐一个交代吧。
吕不韦
驱逐吕不韦的同时,嬴政开始了对吕不韦、嫪毐余党的清洗。
嬴政认为,吕不韦、嫪毐招揽山东士子作门客,这些人助纣为虐,贪图荣华富贵,并不是真正的为了秦国着想,而有的更像郑国修渠一样,本身就怀有损秦的初衷,说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所以,在秦国老旧贵族的支持下,嬴政下达“逐客令”,解除一切在秦国任职的非秦国人的客卿职务,全部驱逐回家。
嫪毐和门客
逐客令一下,李斯赫然在列。
荣华富贵为我所愿,碌碌无为非我所求。
你嬴政驱除别人罢了,怎么能把我这怀有远大理想和经天纬地之人才的人和那些屑小同列?
而我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和抱负,也只能匹配那天下至尊的帝王!
离开了你,我将什么都不是,我的一生将黯淡无光。
于是,李斯果断向嬴政上书《谏逐客书》,这是李斯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中学历史课本中必背古文之一,经典不衰、流传千年。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不穿靴戴帽,不拐弯抹角,开篇直奔主题,旗帜鲜明地喊出反对逐客的观点,这种风格还是让嬴政非常欣赏地,于是耐心细看。
这一看,嬴政竟然汗如雨下,如坐针毡,急忙传令,八百里加急追赶李斯。
而嬴政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堂上走来走去,反复高声诵读那份奏章:“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百里奚和秦穆公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商鞅和秦孝公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张仪和秦惠王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范雎和秦昭王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逐客原本是嬴政清除朝堂吕、嫪势力的一种手段,结果自己头脑发热,加上老贵族势力的煽风点火,现在则成了不问是非,不管曲直,凡不是秦国人,都要被驱逐的做法。
看过李斯的建书,嬴政心里豁然开朗——自己做过了头,秦国帝业差点儿在这里没了后续。
不过现在还来得及,嬴政立即下令把李斯追回来。
奉命追撵李斯的人快马加鞭,直到出了函谷关很远很远,才把他给拦住。
接到王命的李斯热泪盈眶,望着西方咸阳的方向行跪拜大礼,向那个懂他知他用他,虽然年轻但伟大的帝王致敬。
李斯
斯度过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危险的时刻,靠“老鼠哲学”走出家乡,白手起家打拼多年,如今终于迎来命运的改变,前途一片光明。
他再次回到了熟悉的“粮仓”,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他的王,他即将迎来自己人生的巅峰。
见到秦王,嬴政突然冷冷地问:“出了函谷关,也没有去洛阳看一看。”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李斯以为嬴政说错了,抬头看时,发现嬴政正盯着自己,目光阴沉犀利。
洛阳有吕不韦的封地,难道他在怀疑自己和吕不韦的关系?李斯内心一凛,这个秦王太多心了。
嬴政
吕不韦毕竟是一只老虎,虽然离开朝堂没了爪牙,可依旧是嬴政心中一块心病。
只要他在一天,嬴政就一天睡不安稳。
“去过了,吕不韦回到封地后,前去问候拜谒的人络绎不绝,有各诸侯的使者,也有旧时的门客。”李斯老老实实地回答。
“啪”地一声,那嬴政将手中的竹简狠狠摔在了地上。
他还是太年轻,不能轻易压制住自己的怒火。思虑良久,嬴政用由于激动而颤抖的手提笔写下:
“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
何亲于秦,号称“仲父”?”
嬴政和吕不韦
嬴政将这短短两行字封好,命人送给吕不韦。接着下令,调吕不韦即日离开封国洛阳,迁徙蜀地。
不知道吕不韦接到嬴政的亲笔信后是何感受。
或许感到了命运的无奈,或许预料到了自己不妙的结局,吕不韦在去蜀地途中饮毒酒自杀,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不久,嬴政再颁命令,命李斯出任廷尉,掌管刑狱。
李斯
又命魏国来的尉缭出任国尉,协助相邦昌平君掌管军队,秦国朝堂来了一次大换血。
任命一出,咸阳城内一片欢呼,被驱逐的各国客卿纷纷回到秦国效力,历时一年多的逐客运动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