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当逃兵、坑朋友,千古贤相管仲也有“劣迹斑斑”的一面

当逃兵、坑朋友,千古贤相管仲也有“劣迹斑斑”的一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古藤枯树小桥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4/1/20 22:21:58

齐桓公九合诸侯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指的是春秋霸主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会盟,领导众多诸侯国,把中原的局势稳定下来。而齐桓公的成就,是管仲的智慧与谋略造就的。

管仲为相四十年,用他的治国之策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他也因此被后人称赞为"千古贤相",但这么一位被世人敬仰的人,却也有着当逃兵、坑朋友的"黑历史"。

泽被后世,是为千古贤相

管仲在任期间,开创户籍制度,彻底整顿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部落问题,让百姓们各司其职,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秩序。齐国濒临黄海,管仲从中窥见了商机,大兴盐业和渔业,为齐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管仲在任期间的齐国

管仲作为齐国的相国,最显著的功劳自然是政治方面的。他是坚定的改革派,在任期间,他从行政、法律、人才选拔、军队编制等多方面着手改革,是中国管理学、户籍管理的开创者,也是首批崇尚法家的政治家。管仲,一度使齐国社会,井井有条,富国强兵。

孔子认为,"管仲相桓公,吾其被发左衽矣",即管仲的后世,春秋时期的人们,仍然能享受管仲改革的福音。而诸葛亮更是把管仲当为偶像,"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然而,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全面地了解一个人,从来都不能只看他的正向面。千古贤相管仲,在成为齐国的相国之前,也曾犯过一些原则性的错误,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只有当了解了这些故事后,才能对管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能更好地透析人性。

千古贤相管仲

家道中落,与知己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西周王室的姓氏是姬,而管仲的姓氏也是姬,这说明他与周王室同宗同族,本应该是位有钱的公子哥。然而,他祖上一脉传承到他这,已经十分衰微了。为了谋生,管仲开始了小买卖。

在折腾小生意的过程中,管仲认识了鲍叔牙。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作做生意。彼时,鲍叔牙虽然也算不上富裕,但条件比管仲好很多,他以此为由,总是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多分担一些。他们经商的本钱,绝大比重都是鲍叔牙的功劳。而到了分钱的时候,管仲却认为自己出了很多力气和点子,把更多的钱分给了自己。

鲍叔牙也并没有感到委屈。旁人为他抱不平,他反而还说,管仲家里还有老母亲,需要大量用钱,而自己条件好,不需要那么多钱。鲍叔牙总是以自己家里比较富裕,让管仲占了很多小便宜。这么看来,他们合伙经商的方式,更像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鲍叔牙和管仲成为八拜之交

实际上,鲍叔牙那么帮管仲的忙,并不是因为自己有钱,而是因为他的胸怀很博大,因此不斤斤计较。他很珍惜这个朋友,因此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即使损失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而相比之下,管仲唯利是图的分钱方式,看起来就没有大度,没有那么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了。事实上,"亲兄弟,明算账"。与利益挂钩的事情,即使再亲密的关系,也应该把账算清楚。任何一方,都不能只想着从中捞取金钱。但是,人性往往如此,很多眼中只有金钱利益的人们,在合伙人毫不争取的情况下,反而更加得寸进尺。

管仲不断吞噬金钱,鲍叔牙不断忍让,这样的生意,怎么可能长久下去呢?很快,他们的资金就流转不过来了,亏的比赚的还多。于是,两位好伙伴携手开始下一步——当兵。

鲍叔牙和管仲

顺势而为,参军入伍,管仲却临阵逃脱

管仲与鲍叔牙参军入伍,可谓顺势而为。时值齐襄公一展雄图壮志,力主让齐国大军向中原迈进。正是朝廷需要大量士兵的时候,他们正愁无事可做,就选择了参军。

在经过勤勤恳恳的训练后,他们很快就碰上了一场棘手的战争:与宋国交战。彼时的宋国,是很强的军事大国,打起仗来,气势恢宏。而当时的齐国,由于统治者齐襄公昏庸无道,军事实力很差,后援能力也不好,这很明显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在交战前夕,管仲就焦虑不止,总觉得齐国不如宋国,再加上自己的作战能力不强,很怕成为战俘,更怕最后身死沙场。

宋国与齐国交战

上了战场,管仲果然很不自在,行动畏畏缩缩。当长官下令冲锋,战友们充满血气地向前冲,他却往后退;而当交战情形不太妙,他就选择了不再作战,临阵逃脱。这让长官十分生气,开除了管仲的军籍,他也失去了通过战争为国争光的机会。

害怕身死是人的本性,这本无可非议。然而,在战场上,作为一个士兵,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这时,任何把个人利益放置在国家利益之前的行为,诸如临阵逃脱,在战场上颤颤巍巍、不敢冲锋陷阵,都显得毫无骨气,只会让人看不起。

战场上的管仲

所谓家国情怀,先有国,才有家。如果国都有危难,家又如何能保住?不过显然,管仲以及古往今来的逃兵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这一层面上来说,管仲和当今时代那些逃兵役的青年一般无二。

不过或许在他们眼中,换个地方,换个国家也能照样生活。的确,凭借着管仲治国理政的才能,他在任何地方,都是堪以大用之才。从管仲后来背信弃义,另择君主的故事,就可以看出。

未能一箭射杀公子小白的管仲,日后却成为辅佐一代君王的名相

当齐襄公被堂弟设计陷害之时,管仲和鲍叔牙都有小有所成,分别是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重臣。为了争取王位,这两位公子都要率先回到齐国。

管仲射杀公子小白

在路途中,管仲和公子小白正面碰上,管仲便想射杀公子小白,但不料却失了手。然而,管仲却以为小白已死,便放慢了公子纠车马行进的速度。当他们赶回齐国时,却发现快马加鞭的公子小白已经率先抵达,管仲和公子纠这才意识到他们再没有机会了。

后来,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这时,鲍叔牙向齐桓公引荐自己的好兄弟管仲,认为明君应该海纳百川,任用天下贤才。

管仲拜见公子小白

齐桓公也听从鲍叔牙的意见,不计前嫌,任用管仲。鲍叔牙的为国着想,齐桓公的求贤若渴,都是无可厚非的。后面发生的事实也证明,他任用管仲也的确是明智的选择。

然而,管仲的接受,看起来就有些不可理喻了。为人臣,应当忠,应当诚。大臣应该忠于自己的上司,不该背信弃义。然而,管仲却不讲究这些,也不推让,直接成为了齐国的相国。

虽然管仲成为相国,手段的确是不太高明。但他为官,也算是殚精竭虑。40多年的为相国生涯,管仲想方设法地为齐国好,从政治实力,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改革,帮助齐桓公把齐国发展成为春秋的一大强国。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评价一个人,很容易陷于极端化的困境之中。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后人眼中,很容易毫无瑕疵,也很容易劣迹斑斑,一无是处。然而,这些极端的评价方法,终究不是全面的、客观的。

任何人都有好有坏,不能因为管仲曾经犯过错误,就无视他为齐桓公出谋划策,为齐国创造的功绩,更不能因此就抹杀他为后世带来的福音。也不能因为他有如此多的功绩,就无视他所犯下的过错。

好比秦始皇,有着一统华夏、车同轨书同文的丰功伟绩,但也有着焚书坑儒这般被世人诟病的劣迹。所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结合各个方面综合考量,才可以做出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毕竟,历史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标签: 管仲

更多文章

  • 一代贤相——管仲,为何被人们称为娼妓的“守护神”真相令人傻眼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管仲

    导读: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将为鲁国的大患。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但鲍叔牙用计称齐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杀管仲。且鲁庄公新败,闻齐国大兵压境,早吓得心颤胆寒,没有听施伯的主张。在齐国压力下,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

  • 先秦三大家:鬼谷子、墨子和管仲,他们比王莽更像穿越者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管仲

    王莽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人们常常把他和刘秀放在一起,认为王莽是更改历史的穿越者,刘秀是修正历史的位面之子。实际上在王莽和刘秀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疑似穿越的古人,他们便是先秦三大家:鬼谷子王诩、墨家创始人墨子以及齐国政治家管仲。鬼谷子王诩被誉为千古奇人,他不仅被后世尊为“谋圣”,还创立了纵横学说,

  • 齐国出了管仲、孙膑2位天才,为什么还是没有统一天下呢?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管仲

    春秋战国时期,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位军事天才,孙武和孙膑,他们都是孙家人。不为人知的是,他们还都是齐国人,而且还都是齐国王室血脉,最后孙膑还服务于齐国。而管仲也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帮助齐桓公“尊王攘夷”,建立了伟大功勋。那么为什么齐国最终还是没有统一天下呢?首先说一下齐国的历史,齐国虽然是一

  • 齐桓公成就大业,不仅是因为管仲,其最大原因是因为爱贤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管仲

    大部分的人一说起齐桓公可以成功,就想到了管仲,都说是管仲帮助了齐桓公,成就了齐桓公的大业,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要知道这根本就是齐桓公给了管仲一个机会。当年齐桓公和管仲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主要是因为当年的齐桓公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他就和管仲曾经

  • 被冠以法家的管仲为什么会让儒家又嫉又恨又爱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管仲

    三国时诸葛亮常自比为管仲、乐毅,管仲是齐国的宰相,乐毅是燕国的大将军,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的国力和外交地位都凌驾于中原列国之上,乐毅则率领燕国大军横扫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又将其他诸国的军马阻挡于燕国国门之外,使得天下诸侯没有一国敢小视燕国。这两个人可以称得上是古时候的大智大贤,诸葛亮自诩为此二人,有

  • 管仲为何被娼妓尊为保护神?原来他经营了300家这种产业!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管仲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每行每业的精英人士总要把一些名人视为自己行业的“保护神”进行供奉,比如,古代理发师的保护神就是关羽,屠夫的保护神是张飞等等。不过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就是古代的灰色职业——娼妓业也有自己的保护神,那么这位保护神究竟是谁呢?说起来大家可能不太相信,这位“保护神”正是春秋时

  • 管仲连环三招毒计让鲁国、楚国两个大国俯首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管仲

    管仲的名头就不用介绍了,因为他是诸葛亮顶礼膜拜的大神。那诸葛亮到底崇拜管仲的什么呢?当然是强国之道。管仲出道之前是一个商人。当了齐国相国之后,他依然以商道之法用于治国,而且非常奏效。只不过,这招数相对来说有点损。01齐桓公九合诸侯第一会并不顺关于管仲的事迹,最著名的当然是管鲍之交。当初他跟鲍叔牙一起

  • 管仲与齐桓公,中国最差的君与臣,为何最后能逆袭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管仲

    管仲与齐桓公的配合,经常拿来跟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来类比,他们都是中国最好君臣关系的典范。但把这两组人放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以为他们是差不多类型的人,但实际上这对君臣完全跟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我们印象中,李世民和魏征,君是好君,臣也是好臣,他们两个放在一起,是典型的一加一大于二的典型。但管仲和

  • 为何古代王朝都要重农抑商?管仲千年前的言论,仍然适用

    历史人物编辑:周文清说历史标签:管仲

    重农抑商几乎是中国所有王朝的国策,不论是怎么时代,保护农民耕地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何让农民安心种地,如何让农民通过种地便能养活一家,这就是古代君王最重要的工作,李世民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农民,因为人人都需要吃饭,只有吃饱了才能继续生活,才不会生事,老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里莫慌

  • 齐国名相管仲:略施小计拖垮楚国经济,如今成美国常用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管仲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制胜的最高境界是不费一兵一卒而达到目的,也就是采取任何除正面交战以外的手段来赢得胜利。这与战场上的激烈厮杀不同,往往需要心思缜密并且深谋远虑的人来布局,国家之间的较量,表面上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像极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历史上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