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管仲,为何被“青楼”从业者称为祖师爷?
摘要:丞相,在古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常有丞相可强一国、灭一国之说。而最早的一代名相,出现在春秋时期。他不仅助齐国完成了君主霸业,还深得民心,大力改革,让老百姓在战火中还能够过得上好的日子。这位一代名相就是管仲。除了世人对他美名的盛传,就连孔老夫子也在论语中记载管仲,并对他做了很高的评价。不过后世除了对管仲在名相上的评价外,还有关于青楼祖师爷的称呼。这个称呼让人有些意想不到。管仲贵为一代丞相,又怎么行此荒唐事呢?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真正的科举制度,很多寒门士子被埋没一生的情况有很多。很多人都是投到一些贵族或者名门世家的门下,做一名门客,然后慢慢被举荐到朝廷中。管仲体内有着强大的基因,他祖上与周王朝的王室同出一处,父亲也是齐国士大夫阶级的人物。只可惜到了他父亲这里,家道中落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管仲一出生,就面临着吃不饱、穿不暖的局面。所以后来在管仲还没有做官之前,被人说成贪财小人,也是由此而来的。
管仲与自己的朋友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在当时商人的地位是很卑微的,即便是他们能够挣到很多钱,但与贵族相比,还是没有像样的身份。管仲后来追随鲍叔牙,成为了王室公子的老师。直到齐桓公继位后,这位爱贤如命的君主,迫切地需要一定的人才来帮助自己。于是齐桓公找到了曾经作为公子们老师的鲍叔牙。鲍叔牙只说了一句话:“管仲,比我更适合适合辅佐你。”就这样,得到了朋友的举荐,管仲慢慢成为了齐国的丞相。
开设青楼定社会,此中意图唯君知
齐桓公继位后,齐国朝中的局势并不是很稳定。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君王,不仅要面对他国对自己的虎视眈眈,还要小心着蛮夷的骚扰,更要提防着国内百姓们的暴乱。在当时,两极分化特别严重。达官贵人大量地把女眷圈养在自己的府中,而无权无势的人得不到与女性结姻的机会。所以经常有一些平民无故在街头闹事,而且还骚扰一些已经成婚的妇女。
面对这样的现状,管仲便决心让一些为奴的女子成为官妓,慢慢的就形成了青楼这种机构。但是当时的青楼是由官家掌控的。随着历朝的文化风气不同,青楼就演变为古代一种牟利的私人企业了。
参考资料:《史记·平准书》《管仲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