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仲向齐桓公举荐5人,后世称为“桓管五杰”,每1个都不同凡响!

管仲向齐桓公举荐5人,后世称为“桓管五杰”,每1个都不同凡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国庆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4/1/23 8:33:31

鲍叔牙齐桓公举荐管仲为相,管仲却向齐桓公举荐了5个人,他认为一人之力不足以成就霸业,他是这样对齐桓公说的:

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词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他为大司行,掌管国家外交机构;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力,臣不如宁戚,请为大司田,掌管国家生产机构;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子成父,请立为大司马,掌管国家军事机构;决狱折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为大司理,掌管国家司法机构;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大谏之官,掌管国家监督机构。

从上面这1段话,我们知道,管仲举荐的5个人分别是隰朋、宁戚、王子城父、宾须无以及东郭牙,而且这5人个个都不同凡响。他们其实就是后世所称的“桓管五杰”,是除鲍叔牙和管仲之外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重要助力。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5个人。

隰朋(?-前644年)

隰(xí)朋,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朋氏鼻祖,管仲病重时荐他自代,与管仲同年死。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隰朋就已经在他身边辅佐他了。齐桓公登基之后,隰朋成为其统治集团内部的重要成员。

隰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外交人才,他不仅提建议还做出大量实际的工作。晋献公去世之后,晋国发生内乱,就是隰朋统帅诸侯联军平定了这场内乱,并且拥立晋惠公继位。

宁戚

宁戚,即甯戚,姬姓,甯氏,现代甯姓始祖,卫国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得齐桓公重用,拜为齐国大夫。管仲十分称赏宁戚,宁戚死后,他痛惜到整日恍惚的地步。宁戚对齐国的农业生产贡献很大,他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王子成父(前717年-?)

王子成父,又称姬成父,琅琊王氏开族始祖。“子克之乱”逃亡齐国,管仲举荐其为齐国大夫,后迁大司马,成为齐桓公手下第一大将。

宾须无(前685-前641年)

早在公子小白流亡在外时,宾须无就开始辅佐他。根据管仲的说法,宾须无善于审狱断案,明于是非,宽厚仁慈,不滥杀无辜,不冤屈无罪,所以才推荐他为大司理。

东郭牙

东郭牙不仅是一个直言敢谏的人,根据史料的记载,可以看出,他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据说,齐桓公和管仲秘密商量攻伐莒国,本来这事情只有他们2人知道,后来却举国皆知,原来就是这东郭牙给传出去的。

面对齐桓公和管仲的质问,东郭牙提出了自己的“三色理论”:“欢忻爱说,钟鼓之色也;愁悴哀忧,衰绖之色也;猛厉充实,兵革之色也。是以知之。”他解释了一番,竟是通过观察齐桓公的面目表情和口型推断出来的。

所以说,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绝不是管仲一人的功劳,隰朋、宁戚、王子成父、宾须无以及东郭牙这5个人都是出过大力的,他们实在也是功不可没。只是如今世人只知管仲和鲍叔牙,这5个人却被遗忘了。

标签: 管仲

更多文章

  • 管仲究竟是不是齐国称霸的第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管仲

    大凡是学过中学历史课本的,哪怕对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不算了解,但对一个人物肯定不会陌生,这个人就是管仲。他作为春秋时代首屈一指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做是“春秋五霸”事业的开创者,他的能力也被认为是齐国国君齐桓公能够首先称霸的最大助力。但是也有一部分历史爱好者认为这个说法并不确切,

  • 紫名都进驻安徽颍上,尊贵家居莅临“管仲故里”

    历史人物编辑:科学杂说标签:管仲

    颍上位于淮河与颍河的交汇处,是安徽西北部的一颗明珠。境内“五河三湾七十二湖”让颍上不仅蕴藏了皖北的大气,还拥有着江南的灵气。颍上历史悠久,曾孕育出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千古名相管仲,其弘扬华夏文明的功绩让孔子都大加赞赏。近年来,颍上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着力优化产业结

  • 文明的拯救者:孔子为什么要“双标”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管仲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管仲管大师。管仲这个人非常有趣,笔者对这个人进行了解之后,一度非常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今天的人穿回去的。真的很难理解他为什么能够搞出那么让人匪夷所思的改革。管仲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放在春秋那个礼法森严的时代,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离经叛道。管仲作为公子纠的老师,在老板还没

  • 后管仲时代,齐国到底有多乱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管仲

    文:琴剑霜月公元前645年,年近八旬的齐相管仲在病榻上迎来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刻。想起年轻时和鲍叔牙的意气风发;想起后来射中小白的衣带钩,却反而受到了这位公子的重用;想起四十余年来君臣相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的眼眶中流出了浑浊的泪水。这个思想超越了时代的人杰,仍然逃不过生死的大限,但他还是用尽最后

  • 管仲格局不够大,所以“孔子小之”?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趣读标签:管仲

    管仲因丰功伟绩而名扬千古,他辅佐齐桓公内修政治,外举“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然而,对于管仲历来褒贬不一:赞誉方说春秋第一相,“管仲世所谓贤臣”;贬低方称千古第一小人,比如《论语》“管仲之器小哉”。“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管仲又叫管夷吾,司马迁又是如何看待这位管家老二呢?管仲

  •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管仲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

  • 管仲有条毒计,兵不血刃便击垮对手,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管仲

    前言:“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这句话出自《管子》,管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在《管子》终究曾经记载了他通过贸易战而摧毁一国经济的典故,虽说古代的战争,还是要兵戎相见,但是当一国的经济被彻底摧毁,在军事方面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削弱,所以管子为他的国家齐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孙子兵法中也曾经写

  • 管仲萧何都是历史名相,为何诸葛亮视管仲为目标,而不是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管仲

    无论是野史、小说还是正史中,诸葛亮都是以中国最著名的智者的形象被人熟知,同时他作为为蜀汉王朝的鞠躬尽瘁的贤臣忠良,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辅佐蜀汉的兴衰。所谓出师一表千古传,忠义节操万人颂,诸葛亮一直都在向着自己出山时的目标管仲靠拢。诸葛亮在出山时曾经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与萧何都是诸葛亮前辈们中的翘楚,可是

  • 同样是生活腐败搞贪污,为何管仲一点事没有,萧何却被关进大牢?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管仲

    皇帝是古代最有权势的人,但是全国有很多事情不是一个皇帝能办到的,而皇帝是世袭制。遇到一个资质一般的皇帝,整个朝廷都需要别人帮忙管理,这个人就是丞相。在朱元璋之前,任何朝代都有丞相,有时同时有好几位,当然管仲是历史上最早的丞相。据记载:“齐桓公以霸道,九诸侯,一统天下,管仲谋略。”他很有才华,但人品不

  • 管仲“重金求鹿”背后的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管仲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齐国比较强盛,就是楚国了,两个国家各有自己的优势,齐桓公整日在琢磨如何打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是苦于自己的军队只能与之抗衡,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大胜,即使打了胜仗,对于齐国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其他国家见齐国元气大伤肯定会趁虚而入。但是不把楚国治一治,齐桓公又如鲠在喉。当时的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