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时士兵行军,怎样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想出高招,让后人沿用千年

古时士兵行军,怎样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想出高招,让后人沿用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武家新 访问量:4721 更新时间:2024/1/20 0:09:45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古代,行军打仗是经常发生的事,并且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国家实力强壮与否主要在于军队。而军队实力好坏,又主要在于士兵。古时士兵行军,怎样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想出高招,让后人沿用千年。

古时候的人当兵年纪和现在大有不同,士兵的年纪大约在15岁至60岁之间,年纪更大的都有。而我们所说的壮兵,一般是说年纪在20岁到40岁之间的人。正因为他们年纪不大,身体强壮,自然精力旺盛,一般军队驻扎边地,或者征战在外,基本很多年都不回家,作为人,自然有人的生理需求,那么在古时候,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自古一直有“军中无女”的说法,是因为领导者觉得当军中有女人之后,可能会致使难以管控士兵,自控力差的人,可能无法专心训练。但如果完全不管不问,有的士兵自制力差,并且素质低,长久以来,很容易强抢民女,祸害良人,这样会导致军民关系愈发恶劣。即使能武力镇压,也会怨声载道。

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了解这个事情后,和自己的幕僚商量想出一个好办法,效果非常明显。因为管理效果好,后面很多朝代管理时都运用这个方法,直到明朝时期,才被废除。这个办法便被史官记在《越绝书·卷八》当中,书中是这样说的:“勾践将伐吴,徙寡妇致独山上,以为死士示,得专一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越国即将和吴国作战,为了让士兵专心打仗,勾践将寡妇送到军中。这个方法确实效果非常明显,很好地鼓舞士兵。这些寡妇又被称之为“卒妻”,自勾践这里开始,“军中无女”这个说法便不存在了。因为这个做法的效果确实还不错,因此一直被后代帝王们沿用,汉武帝时期,甚至将“卒妻”发展成为一种制度。

《汉武帝外传》中曾说到:至汉武始置卒妻,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在汉武帝时期,如果一些人犯罪,往往会株连九族,而这里面很多女性,往往会被送到军营之中。因此,“卒妻”在后期,渐渐由寡妇变成罪人的女眷,她们去往军营中的主要责任就是献技、呈身和侍宿。这几个词语,从字面意思就能明白它的含义,不用多说。

虽然“卒妻”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军营士兵生理需求有一定缓解,但军中将士其实对于这个做法褒贬不一,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其中坚决反对的,就有汉武帝的大将李陵,李陵一直反对军中出现女性。

在《汉书·李广苏建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

李陵在一次大战前夕,将这些“卒妻”都杀了,第二天作战的时候,将士们格外英勇,大获全胜。因此,后来每次打仗失败时,李陵都会怀疑是不是军中有私藏的女子,导致他打仗失败。李陵这样的想法其实过于偏颇,将打仗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女子身上,实在是有些好笑。即便如此,“卒妻”制度还是一直被沿用下来。

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这个沿用近千年的制度终于结束。《明史·卷一》中曾经记载过:“乃搜军中所掠妇女纵还家”。元朝时期,军队经常在百姓之中搜刮妇女,激起民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元璋也意识到安抚民心的重要性,因此废弃了这项制度。

从越国勾践时期到明朝朱元璋时期,沿用上百年的“卒妻制”,终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无法辨别“卒妻制”究竟有没有给军队带来一定好处,但我们能知道的是,在这场制度中,寡妇、罪人女眷的命运都是相当悲惨的。

在那个时代,她们别无选择,只能作为附属品,而不能做身为人应该做的事情。好在后面这项制度被废除,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平等的思想也渐渐深入人心,若是她们也生活在这个时代,应当也会很开心的吧。

参考资料:

《越绝书》

《汉书》

《元史》

标签: 勾践

更多文章

  • 古人为增加人口都有什么办法?勾践和李世民有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勾践

    古代是否也有鼓励人口的计划生育呢?还是有的。01各朝各代如何奖励生育?勾践的奖励很给力每个朝代都会鼓励生孩子,因为人口是国力和战争的根本。这几个每个朝代都有的政策就是念经到达多少的男女不婚嫁就是犯法,目的就是为了鼓励生育。中国人自古相信多子多福,因为人口在古代就是最强大的生产力和国力,所以多生孩子没

  • 古代士兵常年离家打仗,怎么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想出缺德招数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勾践

    在古代只要一打起仗来,就会持续好几个月的时间,时间久的话会长达数年。那么多青壮男子聚集在一起,生理需求怎么解决呢?曾经在史籍中记载了一次军营哗变事件,就是因为将士的生理问题没解决好,情绪积攒下来引起的。这件事情发生在西汉时李陵军营中,后来李陵打破军中无女的传统,招来“余女”解决问题。李陵这样解决士兵

  • 勾践为何写作“鸠”践?与“戴胜”有关,在东夷部族,只有王独享

    历史人物编辑:王蓓蓓标签:勾践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举世闻名的勾践自用剑,以其寒光四射与锋利无比,而让世人称道,值得注意的是剑身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浅”是“践”的通假字,可问题是勾践为何要写作鸠践?这要从东方部族

  • 勾践是一个小人吗?卧薪尝胆是隐忍蛰伏还是没有底线?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勾践

    文:秦磊春秋时吴越两国互相攻伐,结下仇怨。越王允常死后,儿子勾践继位。吴王阖庐趁勾践初立,兴兵伐越。勾践冷笑道:欺负本王年轻不是,来吧,叫你有来无回!两军对阵,气氛紧张到极点。吴越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贸然发动进攻,只是龇牙咧嘴,喉管呜呜。这时,越国军阵中大踏步走来三列士卒。阖庐下令:备战!霎时,吴阵战

  • 勾践成功复国当上霸主,患难与共的发妻看透红尘,悄然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一对现代人都熟知的对联,前一句说的是项羽破釜沉舟最后以少胜多,后一句讲的就是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报灭国之仇。后来也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成语----卧薪尝胆,它是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

  • 为什么越王勾践灭吴后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勾践

    越王勾践是战国时期越国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因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而被人们称之为“勾践”。然而,尽管他的贡献和影响力不容忽视,他却并未被称为战国七雄之一。首先,战国七雄这一概念是后人对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国家的称呼,而不是对个人的称呼。在当时,越国并不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勾践未

  • 为什么勾践要卧薪尝胆?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勾践

    卧薪尝胆简介: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夫差为了羞辱勾践就让他到马棚里干活,勾践一直老老实实干活为了迷惑吴王,私下里却在住处挂了个动物的苦胆,每天干活回来都舔一下苦味,来警告自己还没逃出吴国,将来一定要回国好好复仇。终于吴王夫差放松了警惕,不听伍子胥要求杀了勾践的劝告而把勾践放回越过。勾践回国后10年里

  • 看受尽凌辱的社畜勾践是如何从吴王马场脱身归国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勾践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在夫椒击败之后,为避免亡国,选择了前往吴都姑苏为奴,换来了越国暂时作为强吴的附庸而残存下来。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任由吴人打骂凌辱,坚持做到了摇尾乞怜,也决不反抗,最终以“问疾尝粪”的神操作博得了吴王夫差的巨大感动和深厚信任,夫差破天荒地对勾践单独提出了毫无条件的许愿活动。勾践早已经

  • 少年家贫,辅佐勾践,成就霸业而急流勇退,成就千古商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勾践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勾践通过卧薪尝胆成功复仇,走上了霸主之路。勾践成功复仇过程中有两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是文种,而另一个是范蠡。咱们今天就说说范蠡。范蠡在政治与商业上的成功,离不开两字变通。少年家贫,辅佐勾践范蠡出生在楚国宛地三户,也就是现在的南阳淅川县滔河乡,范蠡年少家里比较贫困,

  • 越国复国后,勾践的王后雅鱼为何反而自杀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勾践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和夫人雅鱼共同在吴国经历了三年的苦难。他们回国后,最后成功复国。按说这样的一对患难夫妻复国后感情应该会更加真挚,可是,在取得胜利后,结果怎样呢?其实,勾践既有勇有谋,又是一个心胸比较狭窄的人。其实,吴国在阖闾时期,军事力量达到鼎盛,但却被勾践打败,阖闾重伤而亡,由此可见勾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