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少年家贫,辅佐勾践,成就霸业而急流勇退,成就千古商业传奇

少年家贫,辅佐勾践,成就霸业而急流勇退,成就千古商业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艳芹 访问量:4513 更新时间:2024/1/20 4:49:40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勾践通过卧薪尝胆成功复仇,走上了霸主之路。勾践成功复仇过程中有两个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是种,而另一个是范蠡。咱们今天就说说范蠡。范蠡在政治与商业上的成功,离不开两字变通。

少年家贫,辅佐勾践

范蠡出生在楚国宛地三户,也就是现在的南阳淅川县滔河乡,范蠡年少家里比较贫困,生活困难。在长期艰苦的生活中范蠡形成了坚毅的性格与灵活处世的作风。在楚国长期生活中,对楚国黑暗政治和人才选拔方式很不满,感觉在楚国难有出头之日,于是一起和好友文种投奔越国。一起辅佐勾践。

虽然来到了越国,但并没有立马受到勾践重用,其实这也很正,不能说,随便来个人,勾践就重用吧!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与范蠡一起来到吴国当奴隶,从此以后,勾践才得到重用,在当奴隶期间,勾践开始卧薪尝胆,图谋复仇。

不久之后,君臣返回了越国,勾践多次想起兵伐吴,但是范蠡劝说勾践时机未到,勾践听取了范蠡的意见。过了几年,勾践趁着吴在中原争霸,吴国国内空虚之际,兴兵伐吴,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后多次攻打吴国,勾践灭掉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范蠡作为勾践灭吴的最大功臣本应得到最大的封赏,但范蠡却选择了急流勇退,离开了是非之地。自古以来绝大数君主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勾践也是如此,文种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范蠡把变通用的淋漓尽致。

急流勇退,归隐江湖

勾践功成名就之后,范蠡主动隐退,离开了越国,开始泛舟五湖。开始化名为包夷子皮,去了齐国,开始在海边盖上了茅草屋,过起了退休以后的生活,每天悠闲自在,不再为性命而担惊受怕,可以好好过自己悠闲的小日子。

不过厉害的人到哪里都厉害,这是毋庸置疑的。范蠡不仅仅是一把政治好手,而且还是一位商业天才。虽然在齐国海上过着悠闲自得的小日子,但也不妨碍顺便挣得点小钱钱。所以范蠡在海边干起了副业,没有想到小钱钱挣着挣着后成了巨富。小编也想这样,一不留神就成了巨富。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这不是随着钱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大,在齐国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就连齐王也听说了范蠡的名声。光听说还好,没有想到齐王让范蠡主持齐国国政。那个时候也太随意了吧,随便让人主持国政,这多少有点儿戏。不过范蠡已经见过官场太多生死荣辱,短短几年后范蠡又离开了齐国,并交还了相印,选择离开是非之地。还有更牛的,范蠡居然在离开齐国之前,散尽了巨额财富,真是牛啊!这境界无人可比。

接下来,范蠡离开齐国,来到了四通八达的国。宋国交通四通八达,商贾云集,特别适合做生意。来到宋国后自称陶朱公,在宋国这个经商福地,没过几年,范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巨商,这种赚钱速度与能力,谁人不服。

范蠡经商的关键

范蠡前后多次散尽家财,还能迅速富起来,这就要说到范蠡的经商之道了。其实有些道理很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却难如登天。范蠡经商之道,最主要的有三条。其一:选准市场。范蠡无论在齐国还是在宋国。都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决定产业的选择。齐国靠近大海,拥有渔盐之利,所以范蠡主要从事盐业与渔业,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巨额财富。来到宋国以后,宋国与齐国自然禀赋与风土人情完全不同,所以范蠡改变了所做项目。

其二:对于机会的把握。其实世间万事,大道理基本是相同的,范蠡知政治懂兵法,同样经商也需要谋略。明白机遇对商业的极端重要性,做事富有计划,不盲目、不迟疑。商品命脉就在流通上,加速货物流通,保持现金流稳定。同时在低价时买进货物,在价高时卖出货物,赚取中间差价。这个说着道理很简单,但是货物价格走势的判断才是关键。

其三:范蠡经商不追求暴利,而是主张薄利多销,立足商业长期发展,这种经商思想,很符合传统儒家思想。

范蠡在政治与商业方面的成功,一直秉持变通的原则。政治上保持变通,范蠡急流勇退,保全了性命。商业上保持变通,可以让范蠡多次积累巨额财富,取得最大成功。

标签: 勾践

更多文章

  • 越国复国后,勾践的王后雅鱼为何反而自杀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潘阿利标签:勾践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和夫人雅鱼共同在吴国经历了三年的苦难。他们回国后,最后成功复国。按说这样的一对患难夫妻复国后感情应该会更加真挚,可是,在取得胜利后,结果怎样呢?其实,勾践既有勇有谋,又是一个心胸比较狭窄的人。其实,吴国在阖闾时期,军事力量达到鼎盛,但却被勾践打败,阖闾重伤而亡,由此可见勾践有

  • 如果范蠡不自动功成身退勾践会不会对他赶尽杀绝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勾践

    原来如果范蠡不主动退兵,勾践会杀了他吗?勾践决定在吴国出兵之前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劝阻,勾践不听,继续出兵。夫差听说后,派出精锐全部进攻越军,在扶角大败越军。勾践只带五千士兵退守会稽。吴军追击包围。”勾践被困在会稽,叹息道:“到此为止了吗?文仲说:“唐属下太,文王囚离离,晋重耳去翟,齐小白去莒,死

  • “卧薪尝胆”就能灭掉吴国?其实勾践的底气来自于这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勾践

    史书上说“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而粗略算下来,这就是五万人的正规军标准倘若是算上后勤补给的服务人员,至少也得有10万人的男性参加了越国的军队。但问题是,越国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人口呢?毕竟,当时越王勾践从吴国跑回越国之后也只有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这么大规模的军队是从哪里冒出来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勾践

    越国的前身是古代的于越部落。相传是夏朝大禹的直系后裔,国君为姒姓。据说当年大禹巡视天下时,驾崩于越地。到第六代国君少康时,为祭祀祖先大禹并让后代香火不断,少康就将自己的三儿子无余封到于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无余奉守对大禹的祭祀并与当地的原住民融合,建都于会稽。越国的整体状况一直比较落后,很少与中

  • 荆州古墓出土越王勾践剑,历经2500年不朽!

    历史人物编辑:琳琳佳严严标签:勾践

    导读: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一号墓出土越王勾践。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勾践牺牲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的兵器制造技术领先于中原其他地区。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神器!春秋越王勾践剑长55.7厘米,剑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圆形,剑身布满规则的黑色菱

  • 那个为勾践灭吴的美女,最终被沉到江里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勾践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诗中的句子。苏轼把西湖比喻为西施,化抽象为形象,巧妙地说出了西湖,无论春还是冬,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很美。就像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美。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美人,在先秦的文献中,有多次提及。关于西施,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献身吴王”和“泛舟五湖”,前者是

  • 范蠡看出勾践的性格缺陷后,为何依然选择辅佐他?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勾践

    自古以来,君王与臣子之间除了相互合作以外,也有斗智斗勇。君王在观察臣子,看臣子是否能为他所用,臣子也在观察君王,揣摩自己应当如何对待君王,才能在为国尽忠的同时,不给自己招来祸事。可有的时候,臣子就没有这些烦恼了。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如果发现君主不值得自己效力,那么大部分大臣会选择换一个君主。可也有一条

  • 越王勾践为什么“尝胆”,竟是因尝便后口臭?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勾践

    在春秋战国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那是最激励人心,也是为后世广为流传以及极力推崇的,一个君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艰苦,刻苦图强的意志。但是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这里面到底有何隐情?真相是什么?“越国到底惨到什么程度?”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尽屈辱回到国内后,越国那是一片惨状。从领土上面来

  • 勾践的自述:鬼知道我在吴国曾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勾践

    -壹-夫椒一役,以越国的惨败而收尾…当时,孤万念俱灰,唯想一死了之,但范蠡、文种二臣极力周旋,画计出谋,方才使孤重新振作起来,并全力向吴国乞和…乞和曲折,虽然最终如愿,且虽然这一结果的得来所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越国举国为奴,孤夫妇二人入吴为仆…而生死依旧难卜…但好在可以暂时不死!去往吴国之前,孤又回

  • 读史明智:看越王勾践是如何逆境制胜,不可不学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勾践

    历史作为曾经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观古人之机遇。亦可印证自身,看古人如何在逆境中反败制胜,看古人遇到困境的时候会做出选择,这就是常说的读史能涨智慧。今天就来讲春秋时期第一励志哥!勾践的故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从失败走向成功。从他的身上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而和越国挨得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