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领导的越国,没能成为战国七雄,有三方面原因决定:
一、越国实力较差
勾践通过极其残忍、变态的方式(让自己的士兵自杀,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解决了吴王阖闾的性命,但在之后和吴国的屡次战争中,都没能占得便宜,说明越国的实力低于吴国。
夫差在位时,吴国的实力达到巅峰。吴国向中原扩张,和头顶的齐国干过几仗,互有胜负。再仔细分析,偷袭成分的战争,吴国能取胜;当齐国准备好了时,吴国就打不过了。当时齐国政权很混乱,吴国都打不过,说明吴国的实力低于齐国。
勾践灭吴后,齐国的田氏已基本上控制了政权,越国又迁都到山东半岛,被齐国牢牢地压着,发展不起来。
二、勾践个人格局有限
勾践被夫差打败后,自己都到了吴国做奴隶,做了不少低声下气的事,在他心里,能打败吴国就是最大的奢望了,至于问鼎天下,那就太遥远了。
因此,勾践灭吴后,虽也学着夫差同中原诸侯结盟,但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从诛杀文种就可看出,他没了逐鹿中原的野心——格局小了!
三、越国人才资源匮乏
越国地理位置很偏僻(江浙一带,春秋末期还是蛮荒之地),人才十分匮乏。
夫差依仗的名臣都来自楚国——范蠡来自河南南阳一带,文种来自楚都郢都。历史上,越国本国自产的名人,一个也没有。由于地处偏僻,中原士子也很少到越国去。
没有人才,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是缺乏战略规划,另一方面更突出:国家制度建设落后。越国错过了战国初期的改革浪潮——变法运动。
事实上,战国七雄全都经过变法的洗礼。
实力差,后劲儿不足,导致越国逐渐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