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元朝第六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元朝第六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210 更新时间:2024/1/16 20:55:52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即泰定帝,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真金之孙,元显宗甘麻剌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年承袭父亲的晋王爵位,镇守漠北,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弑,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改元“泰定”。他在位时政治上未有太大变动,国家大体稳定,但元朝已进入多事之秋。1328年,也孙铁木儿去世,死后发生皇位之争,他的从侄图帖睦尔(元文宗)夺取了他的儿子阿速吉八的皇位,他也被视为“自立”的非法君主,没有得到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一般以其第一个年号而通称为“泰定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元世祖至元三十年癸巳(1293年,《元史》记载为至元十三年即1276年,但又谓其享年三十六岁;结合诸多史料及《黄金史》、《蒙古源流》等蒙文文献可知泰定帝应出生于至元三十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漠北晋王府,父亲是晋王甘麻剌(后追尊为元显宗),母亲是晋王妃弘吉剌氏普颜怯里迷失。在他出生前一年,他的父亲甘麻剌被封为晋王,受命出镇漠北,统领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在他出生后不到三个月,曾祖父忽必烈(元世祖)就驾崩了,甘麻剌作为故太子真金(元裕宗)的长子,很有希望继承皇位,却在上都举行的忽里台大会中铩羽而归,由真金三子铁穆耳(也孙铁木儿之叔父)继承皇位,是为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甘麻剌逝世于漠北,也孙铁木儿承袭晋王爵位。

也孙铁木儿作为元世祖的嫡曾孙,颇受厚待,在武宗、仁宗和英宗朝受过多次赏赐。至治三年(1323年),御史大夫铁失欲弑杀元英宗(也孙铁木儿的从侄),派党羽斡罗思来告诉他的弑君及推戴晋王为帝的计划。当时也孙铁木儿正在漠北一个叫秃剌的地方打猎,听到斡罗思述说逆谋以后便将他囚禁起来,并派别烈迷失赴上都告变。别烈迷失还没赶上,就在两日后发生了英宗被弑的南坡之变。然而,后来也孙铁木儿的另一从侄图帖睦尔(元文宗)夺位以后,指责晋王也孙铁木儿参与了弑杀英宗的阴谋。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元英宗实施改革,停止诸王岁赐,也孙铁木儿的利益无疑受到很大的损害,而且铁失等制造蒙古开国以来第一次弑杀大汗的血案(一说贵由被拔都所杀,但真实性待考),不可能没有强硬的后台而贸然行事,再加上也孙铁木儿出身世祖嫡派,很可能怀有篡位的野心,至于史书上所说他绑缚铁失使者并派人告变,也许是也孙铁木儿为洗刷其罪名而在即位后写上去的。也有人认为所谓也孙铁木儿弑君是元文宗散布的抹黑泰定帝的谣言。

登基为帝

元英宗死后,元仁宗一系已绝嗣,虽然元顺宗一系还有武宗的两个儿子和世㻋与图帖睦尔,但作为元世祖长房嫡曾孙的晋王也孙铁木儿最有资格继承皇位。铁失一党北上将玉玺献给也孙帖木儿,在英宗驾崩整整一个月以后的至治三年(1323年)九月四日,也孙铁木儿即位于漠北龙居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颁即位诏书曰:

“薛禅皇帝可怜见嫡孙、裕宗皇帝长子、我仁慈甘麻剌爷爷根底,封授晋王,统领成吉思皇帝四个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都付来。依着薛禅皇帝圣旨,小心谨慎,但凡军马人民的不拣甚么勾当里,遵守正道行来的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得安业。在后,完泽笃皇帝教我继承位次,大斡耳朵里委付了来。已委付了的大营盘看守着,扶立了两个哥哥曲律皇帝、普颜笃皇帝,侄硕德八剌皇帝。我累朝皇帝根底,不谋异心,不图位次,依本分与国家出气力行来;诸王哥哥兄弟每,众百姓每,也都理会的也者。今我的侄皇帝生天了也么道,迤南诸王大臣、军士的诸王驸马臣僚、达达百姓每,众人商量着:大位次不宜久虚,惟我是薛禅皇帝嫡派,裕宗皇帝长孙,大位次里合坐地的体例有,其余争立的哥哥兄弟也无有;这般,晏驾其间,比及整治以来,人心难测,宜安抚百姓,使天下人心得宁,早就这里即位提说上头,从着众人的心,九月初四日,于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里,大位次里坐了也。交众百姓每心安的上头,赦书行有。”

这是元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白话文登基诏书,按元朝的规定,登基诏书先由文臣以汉语文言文拟写,再翻译为蒙古文,颁行天下,但也孙铁木儿的登基诏书却纯用白话文,而且是由蒙古文直接“硬译”的文体,可见他即位时身边没有汉臣或精通汉文化的人士。也孙铁木儿即位后,先在大赦中特别宣布赦免谋反、谋大逆、奴婢杀主等罪,以稳住谋杀英宗的铁失等一干逆党,而后又对铁失等人加官进爵。一个月后,他便将铁失、也先铁木儿等逆党全部诛杀。十一月,也孙铁木儿至大都,又处死和罢免了一批铁失同党,流放了涉嫌逆谋的五王。对于泰定帝迅速清洗铁失一党的动机,一种说法是出于朝中汉人重臣张珪(张弘范之子)向晋王“密书陈诛逆定乱之宜”;另一种解释则是杀人灭口。不管怎样,也孙铁木儿的权力得到巩固,改元“泰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五年统治

泰定帝即位后,追崇父亲甘麻剌为显宗光圣仁孝皇帝,母亲普颜怯里迷失为宣懿淑圣皇后,并加封晋王妃八不罕(一作八八罕)为正宫皇后,儿子阿速吉八为皇太子。他在位的5年间,以守成和维稳为基本目标,这从他所使用的两个年号——“泰定”与“致和”可以看出,因此政治上未有太大变动。

当时,元朝各地天灾不断,许多地方爆发饥荒。至治三年(1323年)冬,蒙古大寒大雪,许多畜兽被饿死。泰定元年(1324年)七月,“龙庆州雨雹大如鸡子”。泰定二年(1325年)十二月,同州地震。江淮严重水、旱灾。泰定四年(1327年)十二月,宁夏地震。泰定四年(1327年)三月,和宁地震。泰定四年(1327年)五月,洛阳发生蝗灾。泰定四年(1327年)八月,四川发生强烈地震。泰定四年(1327年)九月,宁夏再次地震。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宁夏又地震。面对这种灾异连连的状况,泰定皇帝在上都召集百官商讨对策,当时地位最高的汉臣中书省平章政事张珪向泰定帝请求整顿弊政,提出了肃清铁失余党、对和尚和道士加以限制、裁汰冗官、停止广州珍珠采办等10余条建议,但泰定帝不予采纳。

泰定帝在位时,湖广、云南、四川等行省的少数民族多次起义反抗。泰定二年(1325年)六月,河南息州人赵丑厮、郭菩萨以“弥勒佛当有天下”为口号反元,被后世史家视为元末农民起义的先声。尽管这些起义并未成气候,但可以说元朝已在泰定年间进入多事之秋。

泰定五年(1328年)二月,泰定帝改元“致和”。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十日,泰定帝驾崩于上都,享年三十六岁,葬于起辇谷。

泰定帝死后大都发生政变,燕帖木儿元武宗之子怀王图帖睦尔即位,是为元文宗,泰定朝的权相倒剌沙则在上都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即位,是为元天顺帝。随后双方爆发了一场短暂的内战,是为两都之战,元文宗一方取得胜利,天顺帝与倒剌沙皆被杀。泰定帝、天顺帝父子被视为非法君主,没有上汉文庙号和谥号及蒙古汗号,甘麻剌亦被剥夺了“显宗”庙号,并撤出他供奉在太庙的神主。泰定帝的后妃也被通通送给燕帖木儿为妻妾。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项羽如何从一个失败者,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悲情英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乌江自刎,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正是这个举动,让他从一个失败者,升华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悲情英雄。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楚汉相争视为一部战争大片,男主角项羽的自杀,使结局免于俗套,由此让这部大片的评分从8分升到10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乌江边时,

  • 对于西汉吴楚七国叛乱来说,其失败的命运为何成为了必然?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汉,吴楚七国,战史风云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 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 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 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一统天下。下面小编就为大

  • 战国时期发生的垂沙之战对楚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垂沙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单论地盘而言,楚国无疑是疆域最广袤的诸侯国。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垂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1年,齐国、韩国、魏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公元前301年,齐国、魏国、韩国三国的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双方夹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樊入汉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彼时,

  • 王莽竟是刘邦所斩之蛇,为何有这种说法?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汉朝,刘邦,野史秘闻

    据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当泗水县亭长时,押送几百名民夫到骊山去给秦始皇修造皇陵,一路上逃散了不少民夫。赶到芒砀山,一算日子,无论如何赶时间也误了期。刘邦深知秦法苛刻,民夫逃了不少,又误了日期,一到咸阳,必死无疑。刘邦喝得醉醺醺的,趁着夜晚,他把剩下的民夫全放了,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去吧

  • 三国赤壁之战后刘备的疆域有多大?他得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三国,风云人物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对于赤壁之战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 佛教中的“袈裟”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讲究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很多看过西游记的人都对唐僧身上的锦襕袈裟印象深刻,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唐僧的那个红色披衣就是袈裟,但其实是不准确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袈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袈裟。首先袈裟在梵语中是不正、染、浊、杂的意思。也就是说袈裟本身不是特指衣服,我们所理解的袈裟其实只是袈裟这个大类中的一类,比如出家人化来

  • 夷陵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

  • 慈禧太后都死了,清朝廷为何还要给太监李莲英修建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李莲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监是安德海。安德海死后,李莲英伺候慈禧。李莲英是直隶河间府大城县人。民间传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被关入监狱,出狱后改行作皮匠,所以被称为“皮硝李”。后他来到北京,因为会梳头,便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受到太后的宠信。这些传说并不完全可

  •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为什么还要疯狂地报复他?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居正,明朝,野史秘闻

    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在任上病故。死后被追赠上柱国,谥号文忠。然而仅仅九个月后,张居正尸骨未寒,就被万历皇帝定为“诬蔑亲藩、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的罪名。并下令抄家,削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满门查抄。

  • 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到底有多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叔宝,南北朝,风云人物

    历史横流,浩浩荡荡如江水。王朝更替,春来秋去似烟花。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熙熙熙攘攘,秦统一六国,天下暂时平静。光鲜背后往往隐藏着乱象,没多少时间,农民起义的火把烧红了夜空。楚汉相争、汉朝一统、汉末割据、三足鼎立、晋朝统一,历史的分流合流跌宕起伏。时间到了“南北朝”。所谓南北朝,就是天下九州被划分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