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项羽如何从一个失败者,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悲情英雄?

项羽如何从一个失败者,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悲情英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53 更新时间:2024/1/26 1:55:18

乌江自刎,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正是这个举动,让他从一个失败者,升华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悲情英雄。

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楚汉相争视为一部战争大片,男主角项羽的自杀,使结局免于俗套,由此让这部大片的评分从8分升到10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乌江边时,乌江亭长这么劝项羽东渡:“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即与中原相比,江东虽小,但也方圆千里、拥众几十万,依仗地利顽强抵抗,称王一时也并非没有可能。

那项羽在江东是不是有号召力?当然有的。项羽虽然缺点很明显,但正是因此才显得真实;而且他每次打仗都亲自冲在第一线,对基层将士也是关爱有加,再加上指挥能力顶尖,这样的人,在军人中特别有吸引力,放在任何时代都是魅力领袖。

所以在他死后,鲁地的百姓坚决不降,甚至做好了被屠城的准备。不过正是这种为主死节的气度打动了刘邦:这些人比英布韩信那些墙头草可靠谱多了。因此,他不仅善待鲁地百姓,还亲自为项羽下葬、哭灵,同时还赦免了项氏全族,并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通过这几招,他才顺利稳定了楚地人心。

按理说,这样的群众基础,加上方圆千里的地盘,项羽手上的牌比后来屡战屡败的刘备可强多了。如果跨过乌江负隅顽抗,能不能耗到刘邦阵营内部出乱子?比如拖到韩王信、英布、韩信等人造反的日子?

这基本不太可能,在垓下之战后,项羽的失败其实已经板上钉钉了。只要有他这种能力超群的敌人存在,刘邦阵营的各股势力就不会散架,必定将其彻底铲除才会安心。此外,江东偏居一隅,当时还未被彻底开发,与中原相比比较落后,其实力与刘邦天差地别。

所以项羽即使东渡,失败也是早晚的问题。不过他之所以自杀,并不仅仅出于这个原因。

项羽之所以从一呼百应的霸王沦落到四面楚歌,过于自负的性格是主要原因。刘邦、萧何、韩信、英布等人,在他眼中不过是出身基层的小人物,与自己相传数百年的贵族身份相比不值一提;而且在实力相差不是夸大到到离谱的情况下,这些人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对手,只有被按在地上暴锤的份儿,所以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被打败的: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个“天亡我”其实有更深层的意思。我们知道,当初韩信在他身边时,提出了很多计策,但都未被采用;其后被他视为“亚父”的范增,虽然作为顶级谋士,但同样没有市场;持续四年多的楚汉相争中,项羽坐视刘邦依靠拉拢人心、势力逐渐强大,自己却逐渐窘迫,但他从未改变过策略,原因不是因为脑子不好使,而是出于理念的差异。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对于西汉吴楚七国叛乱来说,其失败的命运为何成为了必然?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汉,吴楚七国,战史风云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 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 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 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一统天下。下面小编就为大

  • 战国时期发生的垂沙之战对楚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垂沙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单论地盘而言,楚国无疑是疆域最广袤的诸侯国。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垂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1年,齐国、韩国、魏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公元前301年,齐国、魏国、韩国三国的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双方夹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樊入汉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彼时,

  • 王莽竟是刘邦所斩之蛇,为何有这种说法?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汉朝,刘邦,野史秘闻

    据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当泗水县亭长时,押送几百名民夫到骊山去给秦始皇修造皇陵,一路上逃散了不少民夫。赶到芒砀山,一算日子,无论如何赶时间也误了期。刘邦深知秦法苛刻,民夫逃了不少,又误了日期,一到咸阳,必死无疑。刘邦喝得醉醺醺的,趁着夜晚,他把剩下的民夫全放了,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去吧

  • 三国赤壁之战后刘备的疆域有多大?他得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三国,风云人物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对于赤壁之战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 佛教中的“袈裟”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讲究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很多看过西游记的人都对唐僧身上的锦襕袈裟印象深刻,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唐僧的那个红色披衣就是袈裟,但其实是不准确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袈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袈裟。首先袈裟在梵语中是不正、染、浊、杂的意思。也就是说袈裟本身不是特指衣服,我们所理解的袈裟其实只是袈裟这个大类中的一类,比如出家人化来

  • 夷陵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

  • 慈禧太后都死了,清朝廷为何还要给太监李莲英修建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李莲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监是安德海。安德海死后,李莲英伺候慈禧。李莲英是直隶河间府大城县人。民间传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被关入监狱,出狱后改行作皮匠,所以被称为“皮硝李”。后他来到北京,因为会梳头,便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受到太后的宠信。这些传说并不完全可

  •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为什么还要疯狂地报复他?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居正,明朝,野史秘闻

    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在任上病故。死后被追赠上柱国,谥号文忠。然而仅仅九个月后,张居正尸骨未寒,就被万历皇帝定为“诬蔑亲藩、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的罪名。并下令抄家,削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满门查抄。

  • 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到底有多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叔宝,南北朝,风云人物

    历史横流,浩浩荡荡如江水。王朝更替,春来秋去似烟花。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熙熙熙攘攘,秦统一六国,天下暂时平静。光鲜背后往往隐藏着乱象,没多少时间,农民起义的火把烧红了夜空。楚汉相争、汉朝一统、汉末割据、三足鼎立、晋朝统一,历史的分流合流跌宕起伏。时间到了“南北朝”。所谓南北朝,就是天下九州被划分为南

  • 陈理这个最大对手陈友谅的儿子,朱元璋为什么要善待他?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1363年的夏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鄱阳湖大战结束了,朱元璋在南方割据势力中的排名,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鄱阳湖大战对于朱元璋统一南方,乃至全国都绝对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战争。鄱阳湖大战最终以陈友谅战败身死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汉的主力部队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根据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