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才是秦国第一能臣,文比张仪,武比白起,可惜司马迁未与其列传

他才是秦国第一能臣,文比张仪,武比白起,可惜司马迁未与其列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家兴说史 访问量:579 更新时间:2023/12/31 4:59:32

这个人在许多史学家看来,功绩都非常大,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只是司马迁不知道什么缘故没有单独为他列传,导致名声不如张仪白起,其实在小编看来,正是因为有他,秦国才能有一统天下的资本,白起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个人就是司马错,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我估计是司马迁自谦的缘故,因为他是司马迁八世祖,这就不多说了,还是谈谈,他的功绩吧,这人文武全能,有大局观,比张仪更有远见,当时他跟张仪在秦面前有一番争论,正是这个争论,导致了秦国在作战时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要不,长平之战,白起绝难取胜,更谈不上,日后统一了。他跟争议争论的是伐韩还是伐蜀,而这时司马错的战略眼光显现无疑,他认为秦国地少老百姓很穷,而蜀国,地方偏僻,人不多,但比较乱,蛮夷之地,取来给大秦当粮仓正合适,结果秦慧王表示同意,在秦惠王9年,司马错灭掉了蜀国,得到蜀国的优点,在历次战争中都能体现出来,最有名的长平之战,秦国为什么敢于跟赵国打持久战,就因为有蜀道运来的粮食,没这个,白起拿什么跟赵国死扛。

另外在秦昭襄王时期,司马错多次率兵攻打魏国,并每次都有斩获,后来又攻打楚国,楚国被迫出让了汉水以北和上庸之地,可见,其军事才能也是有的,只不过白起更加耀眼一些罢了。

对于这种文武全才的人,秦国只有这么一个,其战略眼光更是超前,所以说他才是秦国第一能臣,在这点上比白起,张仪都要高明。

标签: 张仪

更多文章

  • 读春秋历史:苏秦与张仪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张仪

    孙膑在马陵道大败魏军之后,田忌准备继续指挥齐军西进攻打大梁,可这时齐威王下旨让田忌率齐军马上撤军回国,田忌非常懊恼可孙膑告诉他这是齐威王不信任他,担心他打下大梁后拥兵自重所以赶紧回去吧,田忌还是不相信齐威王会这样对待他,于是回到齐国后田忌把军队交出去自己回封地去了,孙膑又劝他回封地很危险邹忌会诬陷你

  • 鬼谷子到底教了张仪什么?凭这四点纵横七国名声响彻2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刘懿凡凡标签:张仪

    鬼谷子是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被称为道家鼻祖。据称鬼谷子先生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无所不能,他一生收徒百人,各个成为顶尖人物。就如比较出名的张仪,就是鬼谷子众多弟子中很出名的一个。那么鬼谷子先生到底教了张仪什么,可以让他这样纵横在战国七雄之间,名声享誉2000余年。不屈不挠有历史记载的张仪受辱是两次,一

  • 如果没有刘备,诸葛亮能成就功名吗?张仪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张仪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都说与其到处找主角,不如自己创造主角。那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知道,自己若是寻主,处处都会遇到阻碍,那些人也不会收留他,不是别人不懂得欣赏他,而是他没有个性。秦国名相张仪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诸葛亮的想法。其实今天要说的是张译,他不忘过去,为未来

  • 张仪与公孙衍:连横与合纵的较量,自强和联盟到底孰强孰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张仪

    公孙衍与张仪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蒸蒸日上,战争动员能力、军事实力、粮草器械、士气民心等一年好过一年。举个例子,刚经过商鞅变法时,也就是秦孝公时期的秦国,能够一打一完胜,一打二有压力也能赢,一打三勉强行;到最后嬴政统一六国之前,秦国完全有着以寡敌众,以一敌六取得胜利的实力资本。秦国的崛起是山东六国

  • 苏秦和张仪的出道PK,两种改变乱世的策略,哪个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张仪

    战国时期著名的策略理论当属“合纵”和“连横”了,众多谋士利用这两个策略运筹帷幄于千里,影响7个大国的进退攻伐,十分壮观凌厉,这两个改变中原乱世的策略到底哪个更胜一筹?我们先说说这两个理论是谁提出的。合纵理论的目的就是联合韩、魏、楚、赵、燕、齐六国以赵国为首共同抵抗秦国的入侵,如果时机成熟,可以联合攻

  • 苏秦大费周章激怒张仪到底为了什么?这两个人真有才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张仪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相互利用、相互攻伐,这其中产生了很多个优秀的策略谋士,这些谋士的才能即使放在现在社会仍然可以堪称为顶尖的人才。在这些谋士中,张仪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但是他的发迹和被挖掘却全靠了好友大费周章地激怒,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同门师兄张仪与苏秦都是战国时期著名

  • 为什么孟子比张仪更有学识,口才更好,他却不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张仪

    “我不像君子”,这是孟子对魏襄王的评价,老夫子对魏惠王的批评更是“狠”,《孟子见梁惠王》也成了文字,大致意思是魏惠王问孟子:君子有什么意见,有利于我国在魏国的兴旺?他给君主一个严肃的教训:诸君皆贪利。我的知识和兴趣完全矛盾。我们只知道追求崇高的正义和仁爱。普通人和平民只知道追求更多的利益,所以名利会

  • 他的师父是鬼谷子,师弟是张仪,他身居高位,却也经历过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张仪

    战国时期,有一位纵横家,他的名字叫苏秦。曾经凭借一人之力,游说六国一起抗秦,这样的能人真的是不多见。他是河南洛阳人,家里人都以种地为生,他年少时在齐国求学,后来结识张仪,两人一起学习奋斗。因为是外出求学,他们两个身上都穷的厉害,每天的生活也很是艰苦。但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没钱而放弃努力学习,常常都是走着

  • 张仪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怪味胡豆史标签:张仪

    张仪是病死的。1.秦惠王去世后,秦武王继位,张仪的独断专行让秦国少了许多战事。秦国在商鞅变法后,也有了一条以军功论功行赏的制度,这让军方的人很是恼火,秦武王是从军中走出来的,对他没有好感,因此在登基后的数日内,他被贬到了魏国,任命了自己的导师甘茂。张仪到了魏国之后,被封为宰相,然而不到两年,他就病逝

  • 楚怀王为何放走张仪?论楚王擒纵张仪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张仪

    公元前311年,张仪为秦国再次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将其扣留在楚国,因两年前张仪曾欺骗楚怀王毁坏齐国和楚国的盟约,怀王准备杀他泄愤,但过了没多久又将张仪释放了。史学家们大都以史书记载为要,认为楚怀王是受张仪三寸之舌的蛊惑,加上大臣妃子的说情,甚至有人觉得楚怀王太过昏庸幼稚。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却是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