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燕国占了地理的优势,苏秦抓住这点,说服燕文侯加入合纵联盟!

燕国占了地理的优势,苏秦抓住这点,说服燕文侯加入合纵联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摄影师乐民 访问量:4978 更新时间:2024/2/13 16:52:17

苏秦能够说服燕侯,加入到抗秦合纵的阵营中,苏秦的睿智的言论所折射出的道理,是让燕文侯折服的原因。

苏秦根据燕国当前的局势,顺势利导地规劝燕文侯,当前的平祥和的景象,全赖仗于燕国自己有利的地势所造就的,让燕文侯要有长远的眼光,这样才是永葆社稷安全长久之计。

苏秦是如说服燕文侯呢,更何况燕国的局势很平稳,一片和平祥和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说服燕文侯,并非易事。

苏秦是聪明的,他抓住一个重点,而且是紧抓不放,所以,燕文侯在苏秦的劝说之下,放下了戒备的心理,做出了联合赵国,共同抵抗秦国的决定。

这个重点就是燕国天然的地理的优势。

苏秦说服燕文侯,首先苏秦给燕文侯树立信心。

燕国的东面有朝鲜和辽东,北面有林胡和楼烦,西边有云中和九原,南面有呼沱河和易水,国土方圆两千里,士兵有几十万,战车七百辆,战马六千多匹,存粮可以供十年食用。

(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呼沱河和易水。国土纵横二千多里。军队有几十万,战车有七百多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够十年支用。)

燕国的南面有碣石和雁门的丰饶的地产,北面有大量的枣和栗子的收成,即使老百姓不去种地,仅仅是枣和栗子,百姓也够吃了,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

苏秦将燕国的优势,分析得很详尽和细致,从而也为燕文侯注入了信心的力量。但是,这并不是苏秦表达地重点,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燕国长久以来,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能免于战争的灾祸,国家不用担忧战败所能给国家带来的灾祸,大您知道其中的内在的原因吗?

(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

燕国相对于齐国和赵国,势力相对是比较弱小的,但是长久以来,却是太平无事,这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互相倾轧,是很难得。

苏秦把这一切,归功于燕国的地理优势。

燕国的南面有赵国做屏障,而且赵国的势力和秦国的势力,也是想抗衡的。秦国和赵国发动了五次战争,秦国战胜了两次,赵国战胜了三次。

这样秦国和赵国的实力,就彼此互相削弱了。

而燕国却处在赵国的后方,以致于两虎相争,就顾忌不到燕国,何况燕国比较弱小,所以,燕国能稳坐后方。

(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

秦国明知赵国强于燕国,但为什么却一味的攻打赵国,没有攻打燕国呢?这其中的深意,秦国也是知道的。

秦国要攻打燕国,首先要穿越云中、九原、代郡和上谷等地方,秦军需要长途跋涉几千里,即使凭着秦军如虎豹般的凶猛,有幸攻下了燕国的城池,但是也没有办法占领它,因为那样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会得不偿失!

所以,秦国是不能来攻打燕国的,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

但是,在这个战事频发的时代,秦国既然能攻打赵国,赵国同样也是会攻打燕国的。

赵国攻打燕国和秦国攻打燕国,情形就会发生根本的转变。

赵王一旦下令,赵国的几十万大军就能集结东垣,而且时间也很短暂,不会超过十天。赵军渡过呼沱河和易水,不用四五天就能到达燕国的都城。

这样赵国攻打燕国和秦国攻打燕国,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秦国攻打燕国,要再燕国领土的千里之外开战;

而赵国攻打燕国,则是在燕国领土的百里之内。

所以说,策略是相当关键的,秦国宁愿攻打赵国,也不攻打燕国的策略,赵国攻打燕国的策略,也是如囊中取物,还有,燕国为了长久计,策略也是同样重要的。

策略上的失误,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苏秦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秦国现在是一枝独大,既然敢攻打实力强劲的赵国,同样也会攻打燕国的,待到秦国攻占了赵国,燕国也就会束手就擒了。

现在最完美的结果,就是希望燕国和赵国能够结成战略同盟,那么燕国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

(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

毕竟苏秦所说的话,是很有分量的。

苏秦的言语的力量,就是表明了燕国现在虽然是没有战事,燕国是占了地理的的优势,赵国是燕国的天然的屏障,一旦屏障破裂,必然祸及燕国,并且苏秦为燕王指明了解决当前困境的方法,只有和赵国结成战略同盟,才是力保燕国安全的长久之计。

燕文侯同意了苏秦的建议,并且声明愿意加入合纵的联盟!

参考文献:《战国策•燕策一》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交家,不是张仪也不是苏秦,而是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苏秦

    文|飞鱼说史原创说起外交家,人们最为熟悉的是现在中国同世界各国联系的纽带,为了本国的利益,而同其余国家谈判的人物,这类人通常情况下,都是受人尊敬的存在,毕竟知识水平、语言能力等都高人一等的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但是说起外交的起源要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涌现出几百个诸侯国,那时

  • 他师出名门,任两国宰相,苏秦承认比不上他,诸葛亮更称其是豪杰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苏秦

    这个人非常的有名,相信《大秦帝国之纵横》大家都看过,没错,他就是张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士,大家常常把苏秦张仪并列来说,二者都有三寸不散之舌,将统治者忽悠的晕晕乎乎的,把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呢。不过说起来,苏秦,张仪确实有关系,人家是亲师兄弟,他们的老师更了不起,那就是神秘的鬼谷子老先生,老先生懂得太

  • 这样都能使诈?苏秦,你真是智商高到离谱,为人坏到掉渣!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苏秦

    苏秦,这位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鬼谷子的高徒,说白了就是个没有底线的大忽悠,纵观这位仁兄四处忽悠的一生,他高度贯彻了如下的宗旨:一、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不重要,重要的是哪里有奶哪里有娘。二、脚底时刻抹好油,好忽悠就留下得瑟,不好忽悠赶紧撤。三、生命不息,忽悠不止,只要足够滑头,什么事都是可以拿来忽悠的。

  • 苏秦:我每天忽悠六个国王给我金银珠宝,但我很纯洁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苏秦

    时光飞逝,一转眼两千多年。春秋战国虽远,其实与现在世界各国一样一样的。一、不想成名的相声演员不是一个好脱口秀大咖当年郭德纲没成名前,经常是忍饥挨饿说相声,没多少人鼓掌。为了坚持自己吃一百顿鲍鱼的梦想,在剧场只剩下一个观众时,郭德刚还玩命地说啊说啊,直到最后那个人接了电话边走边说消失在郭德纲悲伤眼神中

  • 合纵抗秦为何会从未成功?因为苏秦等人是“秀才”啊,你理解吗?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苏秦

    合纵的一直失败战国七雄之间无声的外交厮杀,连横与合纵,连横成功的次数远在合纵之上,目的也常常能够达到;而六国之合纵,却是极少能达到目的,连让秦国伤筋动骨的资格都没有,最成功的一次不过是将秦国堵在函谷关内十五年,不敢轻举妄动。六国合纵抗秦联盟大约实行过八次,但均没有六国一致出兵过,最多是大家一起喊出攻

  • 战国名将,与苏秦携手创造了燕国的辉煌战史,是诸葛亮的崇拜偶像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苏秦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由此可见,在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心中,乐毅是和管仲同等地位的,而诸葛亮本人也处处效仿管仲、乐毅,以他们两人自比,努力向他们两人看齐。可惜,史料对乐毅的记载并不多,

  • 如果你是苏秦,会选择红玫瑰张滢,还是白玫瑰王小丁?

    历史人物编辑:环抱的花海标签:苏秦

    当我们进入成年人的社会,还会回想起大学里的美好时光吗?我的回答:会。看到校园里帅哥与美女,是不是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有人说:在大学里没有谈一场恋爱是不完美的人生。那在学校恋爱真的不能长久吗?对于爱情一直是个永恒的命题。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答案,但是真正心里的答案,只有我们心里最清楚。在我们年少轻

  • 苏秦是谋士还是真正的小人?他把齐湣王坑的好苦啊!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苏秦

    苏秦,燕国谋士,师从鬼谷子,一生致力于灭齐“大业”。我为什么要在“大业”二字上大赏英豪,是因为我觉得苏秦在灭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格和气质并不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确切的说完全是一副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无情无义的小人形象,伟大目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为何如此说呢?首先说起自己的主子――燕王的态度,

  • 鬼谷子的学生为何成对出现?有两个苏秦吗?鬼谷子或许是一所学校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苏秦

    按照历史资料上的介绍来看,鬼谷子不像是一个人名,更像是一个称呼,就好像是夫子一样,是人们对这个老师的尊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可以完美地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横跨数百年的历史人物,都可以是鬼谷子的学生了。有资料表示,苏秦、张仪生活的年代不同。且不论这种说法真假与否,一旦鬼谷子只是一个称呼,很多人都可以担

  • 苏秦为什么要联合六国力量,对抗正在崛起的大秦,他不希望统一吗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苏秦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十分混乱的时期,一个就是春秋战国,还有一个是南北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周朝的后期。这段时间的历史被小说家写入了东周列国志,足以说明,在史学界春秋战国是被归并于东周的。只不过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的职能变得越来越尴尬,甚至只能管辖自己的一小片地盘了。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