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苏秦的分析,激起了韩王反抗秦王的意识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苏秦的分析,激起了韩王反抗秦王的意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可本美食日记 访问量:4278 更新时间:2024/1/10 13:04:10

苏秦之所以能够说服韩不屈服秦国,是因为苏秦抓住了韩王的软肋,就是“宁做鸡口,无为牛后”。唤醒了韩王的独立意识,让韩王认识到屈服于秦王,就会让韩国受到无尽的屈辱!

苏秦是如何说服韩王的呢?

这不得不佩服苏秦言语的魅力,苏秦言语中,顺畅流利,雄壮有力,而且又气势逼人,使得韩王不得不被苏秦的言语之中的道理,所感染,以致于认同了苏秦的意见。

苏秦能够说服韩王,首先是大肆渲染韩国的城池的坚固和韩国的武器精良,士兵强大。

韩国北边有险固的巩地、洛地、成皋这些城邑,西边有宜阳、常阪这些要塞,东边有宛地、穰地,南边有陉山,土地有方圆上千里,精锐的士兵,有几十万。

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淆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

苏秦接着说了韩国的武器精良,硬弩和剑姬就是强有力地证明。

天下的硬弩都是出自韩国,溪子、少府、时力、距来这些良弓,射程都能达到六百步以外,韩国的士兵抬脚和踏地射箭,就能不停歇连续地射上百支箭,远一些的能射中胸膛,近一些的能射穿心脏。对敌方,有巨大的杀伤力。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百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

韩国兵卒的剑戟都是产自冥山、常溪、墨阳、合伯膊。

邓师、宛冯、龙渊、大阿这些宝剑,在陆地上都能把牛马砍断,在水中能击中天鹅、大雁,如果与敌人交战,立即就能将敌人斩杀。

韩卒之剑裁,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

韩国士兵具备了这样有利的条件,加上士兵的勇猛,苏秦更是盛赞有加。韩国的士兵能以一当百。

坚固的铠甲、盾牌、头盔、铁护臂、革制的射抉、系盾的绶带,这些没有一样韩国不具备。凭借韩国士兵的勇猛,身穿坚固的盔甲,脚踏强劲的大弩,佩带上锋利的宝剑,可以一人当百人,这是显而易见的。

甲、盾、繼、鍪、铁幕、革抉、繽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苏秦的言外之意,韩国有着险固的要塞和坚固的城池,加上精良的武器和勇猛地士兵,还有大王的贤德,抗御秦王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如果忽略了自身所具备的有利的条件,只看到对方的强大,一味地阿谀奉承,那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苏秦奉劝韩王,希望能够仔细地考虑一下,臣服秦国,是一定会给韩国带来致命性打击的,这不是危言耸听的。

倘若大王臣事秦国,秦王必定会顺水推舟地向韩国索要宜阳、成皋。明年秦王会再要求得到更多的土地。

这样持续不断地把土地割给秦国,那么韩国就会没有更多的土地可以割让了。如果不割给土地给秦国的话,那您就会前功尽弃,之后就更会遭受到秦国的祸害。

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但是,有一个事实是不能回避的!就是韩国的土地毕竟是有限的,但秦国的贪欲却是没有止境的。

以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休止的贪欲,就是人们所说的自己花钱去购买仇怨和祸患,无异于饮鸩止渴呀!这样没有进行战争,韩国的土地就已经穷尽了。

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

秦用了一句俗语,很形象地说明了韩王当前的处境。

宁做鸡口,也不要做牛的肛门。就是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韩王现在的行径,向秦王拱手称臣,这与做牛的肛门是没有什么分别的,更何况大王如此的贤明,并且拥有强劲的韩军,却要得到牛的肛门的名声,这确实是羞于齿的和不明智的抉择呀!

这句话彻底激起了韩王独立的意思和自尊自强的意识。

韩王听了苏秦的分析,心里感到是义愤填膺,一副满脸怒气的模样,挥动胳膊,手按着宝剑,对着长天长叹一声:“即是我死了,也必定不能臣服于秦国。今天多亏先生将楚王的教诲告诉我,我将恭敬让全国的上下,听从您的吩咐。”

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今主君以楚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

苏秦能够说服韩王,他言语的魅力,让韩王明白了,人贵在自立,如果自己不用实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权力,那么肯定会受到无尽的欺凌,长期生活在强权的阴影之下。所以,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就要做到不要放弃!

参考文献:《战国策•韩策一》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燕国占了地理的优势,苏秦抓住这点,说服燕文侯加入合纵联盟!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苏秦

    苏秦能够说服燕文侯,加入到抗秦合纵的阵营中,苏秦的睿智的言论所折射出的道理,是让燕文侯折服的原因。苏秦根据燕国当前的局势,顺势利导地规劝燕文侯,当前的和平祥和的景象,全赖仗于燕国自己有利的地势所造就的,让燕文侯要有长远的眼光,这样才是永葆社稷安全长久之计。苏秦是如何说服燕文侯呢,更何况燕国的局势很平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交家,不是张仪也不是苏秦,而是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苏秦

    文|飞鱼说史原创说起外交家,人们最为熟悉的是现在中国同世界各国联系的纽带,为了本国的利益,而同其余国家谈判的人物,这类人通常情况下,都是受人尊敬的存在,毕竟知识水平、语言能力等都高人一等的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但是说起外交的起源要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涌现出几百个诸侯国,那时

  • 他师出名门,任两国宰相,苏秦承认比不上他,诸葛亮更称其是豪杰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苏秦

    这个人非常的有名,相信《大秦帝国之纵横》大家都看过,没错,他就是张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士,大家常常把苏秦张仪并列来说,二者都有三寸不散之舌,将统治者忽悠的晕晕乎乎的,把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呢。不过说起来,苏秦,张仪确实有关系,人家是亲师兄弟,他们的老师更了不起,那就是神秘的鬼谷子老先生,老先生懂得太

  • 这样都能使诈?苏秦,你真是智商高到离谱,为人坏到掉渣!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苏秦

    苏秦,这位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鬼谷子的高徒,说白了就是个没有底线的大忽悠,纵观这位仁兄四处忽悠的一生,他高度贯彻了如下的宗旨:一、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不重要,重要的是哪里有奶哪里有娘。二、脚底时刻抹好油,好忽悠就留下得瑟,不好忽悠赶紧撤。三、生命不息,忽悠不止,只要足够滑头,什么事都是可以拿来忽悠的。

  • 苏秦:我每天忽悠六个国王给我金银珠宝,但我很纯洁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苏秦

    时光飞逝,一转眼两千多年。春秋战国虽远,其实与现在世界各国一样一样的。一、不想成名的相声演员不是一个好脱口秀大咖当年郭德纲没成名前,经常是忍饥挨饿说相声,没多少人鼓掌。为了坚持自己吃一百顿鲍鱼的梦想,在剧场只剩下一个观众时,郭德刚还玩命地说啊说啊,直到最后那个人接了电话边走边说消失在郭德纲悲伤眼神中

  • 合纵抗秦为何会从未成功?因为苏秦等人是“秀才”啊,你理解吗?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苏秦

    合纵的一直失败战国七雄之间无声的外交厮杀,连横与合纵,连横成功的次数远在合纵之上,目的也常常能够达到;而六国之合纵,却是极少能达到目的,连让秦国伤筋动骨的资格都没有,最成功的一次不过是将秦国堵在函谷关内十五年,不敢轻举妄动。六国合纵抗秦联盟大约实行过八次,但均没有六国一致出兵过,最多是大家一起喊出攻

  • 战国名将,与苏秦携手创造了燕国的辉煌战史,是诸葛亮的崇拜偶像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苏秦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由此可见,在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心中,乐毅是和管仲同等地位的,而诸葛亮本人也处处效仿管仲、乐毅,以他们两人自比,努力向他们两人看齐。可惜,史料对乐毅的记载并不多,

  • 如果你是苏秦,会选择红玫瑰张滢,还是白玫瑰王小丁?

    历史人物编辑:环抱的花海标签:苏秦

    当我们进入成年人的社会,还会回想起大学里的美好时光吗?我的回答:会。看到校园里帅哥与美女,是不是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有人说:在大学里没有谈一场恋爱是不完美的人生。那在学校恋爱真的不能长久吗?对于爱情一直是个永恒的命题。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答案,但是真正心里的答案,只有我们心里最清楚。在我们年少轻

  • 苏秦是谋士还是真正的小人?他把齐湣王坑的好苦啊!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苏秦

    苏秦,燕国谋士,师从鬼谷子,一生致力于灭齐“大业”。我为什么要在“大业”二字上大赏英豪,是因为我觉得苏秦在灭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格和气质并不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确切的说完全是一副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无情无义的小人形象,伟大目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为何如此说呢?首先说起自己的主子――燕王的态度,

  • 鬼谷子的学生为何成对出现?有两个苏秦吗?鬼谷子或许是一所学校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苏秦

    按照历史资料上的介绍来看,鬼谷子不像是一个人名,更像是一个称呼,就好像是夫子一样,是人们对这个老师的尊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可以完美地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横跨数百年的历史人物,都可以是鬼谷子的学生了。有资料表示,苏秦、张仪生活的年代不同。且不论这种说法真假与否,一旦鬼谷子只是一个称呼,很多人都可以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