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鬼谷子的学生为何成对出现?有两个苏秦吗?鬼谷子或许是一所学校

鬼谷子的学生为何成对出现?有两个苏秦吗?鬼谷子或许是一所学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艳爱历史 访问量:1099 更新时间:2024/1/25 7:54:20

按照历史资料上的介绍来看,鬼谷子不像是一个人名,更像是一个称呼,就好像是夫子一样,是人们对这个老师的尊称。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可以完美地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横跨数百年的历史人物,都可以是鬼谷子的学生了。

有资料表示,苏秦张仪生活的年代不同。且不论这种说法真假与否,一旦鬼谷子只是一个称呼,很多人都可以担任的话,那么不管他们是否在同一个年代,那就不矛盾了。

在我看来,鬼谷子可能是一个特殊的学校。

1、鬼谷子这座学校,培养出了大量人才。诚如这世上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鬼谷子或许也是这些众多学院中的一种,只不过在这座学校里面,所教授的不是普通的知识,而是治国平天下的本事。

鬼谷子的学生,出来以后,有很多在历史上是留下名号的。他们在那个时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比如说领六国相印的苏秦和带领秦国抵抗六国的张仪。比如说联合五国讨伐秦国的公孙衍,以及魏国大将军庞涓和帮助齐国战胜魏国的孙膑等等。

这些人是足以改变历史的重要人物,由此可见,鬼谷子这所学校一点也不简单,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安邦定国之士。

2、不是所有学生都很出名。当然,不是鬼谷子的所有学生,都能够那么出名。在这所学校里,既然有优等生,自然就有成绩比较差的,甚至有毕不了业的。

不少学生,连学业都没有完成,他们又如何到各路诸侯国那里去一份差事呢?就算有些勉强毕业的,他们的成绩比较差,也无法成为改变历史的人物。

真正能够改变历史的人物,一定是那种比较好学又比较聪明的学生。这些人他们能够妥善利用自己的天赋,足以改变历史。

3、名校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抛开现在学校有科研成果以外,过去的学校是靠什么出名的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靠学生。学生毕业以后是否成名,有多少成名,直接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名声。

这所学校硬件条件再好,如果培养不出一两位高材生来,那这所学校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出名了。毕竟学校不是家,住得再好、吃得再好也比不上成绩好。

很显然鬼谷子是那种非常著名的名校,若干学子前往这里求学,因为这所学校里出来了很多著名的人物。

学校把他们培养成才,而这些被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历史上取得了很多丰功伟绩以后,自然又会使得学校更加出名,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学生跨时空出现,我觉得也不是什么问题。

1、苏秦和张仪是否是同时代的?此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苏秦和张仪在《史记》当中,有明确记载,是在同一个时代出现过的。

但是同样是《史记》中也有自相矛盾的一点瑕疵,而在《战国策》当中,很显然这两个人就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了。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於齐,而习之於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史记》

那么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我认为历史上不止一个苏秦。试想一下,历史上为何有两个楚怀王?因为项梁他们为了复国,所以将义帝重新封为楚怀王。

其实道理或许是一样的,看过《百年孤独》这本书的朋友们,一定会被里面的人名给绕晕了,因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常常要用祖先的名字来给自己的孩子命名,尤其是祖母乌尔苏拉,是最喜欢给孙辈们起儿子们的名字。

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史记》

这样一来就可以完美解释这件事了。《战国策》里的苏秦,很可能是《史记》里面苏秦的先辈,取相同名字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司马迁在搜索历史资料的时候,自然是搜集到了两个苏秦的资料,他只甄选了其中一个他认为合理的记录在案罢了。

2、张仪和公孙衍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张仪和苏秦同时存在,那的确是有争议的。不过张仪和公孙衍是否同时存在,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论。

公孙衍或许就是和苏秦把关系搞错乱的那个人,因为他的事迹和苏秦有几分相似。公孙衍原本是在秦国做官的,曾经帮助秦国从魏国手里夺回了五百里河西之地。

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张仪已卒之後,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史记》

可是公孙衍是个贪财之人,在得到魏王贿赂以后,居然放弃了攻打魏国,这件事被张仪揭露以后,公孙衍在秦国没的混了,只好逃到母国魏国。

此后公孙衍就跟张仪不对付了,两个人互相掐架斗了很长时间,所以说这两个人是一个时代的,的确有比较明显的证据。

3、众多学生,相差数百岁的都有。按照史料记载,鬼谷子的学生,年龄跨度非常大,这不由得让人怀疑,鬼谷子是否真的只是一个人,这就引出了我开头所提出的观点。

鬼谷子的众多学生中,商鞅秦孝公时期的人,而李斯则是秦始皇时期的人,两者之间相差了六代君王,你觉得会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鬼谷子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所学校或者一个职位的称呼,类似于夫子。夫子有孔夫子、孟夫子,鬼谷子何尝不是其中之一呢?

总结:针锋相对,那是后人给总结出来的。

司马迁显然对先秦时代人物的认识,其实也是比较片面的,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司马迁所能搜集到的资料少之又少。

为此他只能将能找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毕竟谁也没亲眼见过这帮人。将他们合并归类以后,按照司马迁的写作手法,自然他们变成了一对又一对的人。

比如说苏秦和张仪、公孙衍和张仪、孙膑和庞涓等等。而《战国策》其实就更加比司马迁的不靠谱了,因为这本书是一系列散乱的资料,连作者名字是谁都不知道,真实性可见一斑。相比较而言,司马迁的《史记》是经过反复考究后的成果,更有说服力。

参考资料:

《史记》

《战国策》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苏秦为什么要联合六国力量,对抗正在崛起的大秦,他不希望统一吗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苏秦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十分混乱的时期,一个就是春秋战国,还有一个是南北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周朝的后期。这段时间的历史被小说家写入了东周列国志,足以说明,在史学界春秋战国是被归并于东周的。只不过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的职能变得越来越尴尬,甚至只能管辖自己的一小片地盘了。而到

  • 四处求职的苏秦,如何抓住客户需求,成为齐楚燕赵魏韩六国CEO?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苏秦

    学校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摇篮,如果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战国时期,那鬼谷子大学,无疑是为战国诸雄,培养了众多人才。像苏秦,孙膑,庞涓,张仪,吕不韦,商鞅,李牧,乐毅,王翦,白起等等,都是从鬼谷子大学毕业出来的。和现在一样,如果家里没有矿,老爸又不是李刚,那从鬼谷子大学毕业出来,就得四处投递简历找工

  • 《道德经》智慧:苏秦牢记一句话,最终掌管六国相印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车事标签:苏秦

    《道德经》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为世间提供了做人做事的大原则,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一个人一旦有了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无论外面的环境如何变化,都不会迷失自己;即便身陷困境或者跌入低谷,也能重新走上人生的巅峰。苏秦本想靠游说得到高官,没想到却变成了乞丐;这可真够戏剧的。回到

  • 马王堆发现“丝织品”,专家以此为根据,竟说:苏秦张仪不认识

    历史人物编辑:美言不文娱乐社标签:苏秦

    很多朋友都喜欢诸葛亮、司马懿等斗智斗勇;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一段精彩的争斗,即战国七雄间的“纵横捭阖”,其代表便是鬼谷子的两个徒弟——苏秦、张仪。当然,这里说的依然与考古有关,“马王堆汉墓”中的文物除了素纱襌衣和转瞬即逝的莲藕汤外,考古队还发现了一批“丝织品”;考古专家以此为根据,竟然说:不仅重塑了苏秦

  • 苏秦占了燕王母亲便宜,亦可说成是为燕国好!此人太牛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苏秦

    仿佛一提起张仪苏秦,我们会觉得这些人好厉害,他们师出鬼谷子,纵横六国。苏秦更是凭借自己的口舌在战国各国之间混得风生水起,是我们历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谋略家。说到这苏秦,他确实厉害,合纵六国这种事情单是听听,就觉得不可思议,将六只老虎绑在一起串成一串,这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苏秦做到了。今天且不提苏秦是如

  • 纵横家的一体两面:苏秦画大饼vs张仪贩卖焦虑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苏秦

    诸子百家中有一类是纵横家。纵横家以战国群雄为舞台,纵横捭阖,上演了一出分分合合的精彩大戏。后世谈及纵横家,总绕不过两个人——苏秦和张仪。据说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两人一同求学时,苏秦觉得自己的学问没有张仪好,张仪将来肯定大有前途。或许当时也曾经相约:苟富贵勿相忘。毕业后,苏秦在外面飘了几年,没

  • 苏秦提出合纵策略并无成功把握,为何六国愿把指挥权交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苏秦

    合纵联横策略在战国后期非常吃香,提出这个设想的两人,一个苏秦一个张仪,虽然史书上对他俩先后出山的顺序有些疑问,但不管谁前谁后,他俩都是把这个理论发挥得最好的。从历史上讲,合纵联横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实际上,随着战场环境的延伸和战争条件的不同,现在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所谓合纵,就是集中兵力联合作战

  • 他是战国第一纵横家,苏秦张仪公孙衍都比不过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苏秦

    说起纵横家,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可以说是大名鼎鼎。苏秦事燕昭王入齐反间,最终为燕破齐国立下汗马功劳,苏秦死后,他的兄弟苏代、苏厉依然活跃。而张仪则以秦连韩、魏,以对抗关东诸侯。除去苏秦、张仪之外,公孙衍也算是耳熟能详的战国纵横家了,曾约诸国共攻秦。苏秦、张仪、公孙衍虽然作为战国纵横家名垂百世,不过有

  • “纵横家”苏秦是六国宰相吗?不,他只是“联合国秘书长”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苏秦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出现的一种靠辩才成事的政治活动者。是“百家争鸣”中的百家之一,也是人们所说的“三教九流”中的“九流”之一。纵横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纵横家有:苏秦、张仪、公孙衍等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家喻户晓的苏秦了。一、苏秦与其早年经历简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纵横家,雒阳(

  • 苏秦想要统一六国,用什么方法来保证联盟的稳定和持续?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苏秦

    文|季婉白编辑|季婉白近年来,“合纵连横”政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一政策由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和张仪提出,旨在通过联合多个国家共同对抗强大的对手,从而维护自身利益并促进国际关系的稳定。本文将探讨这一政策的实质内涵以及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合纵连横”的历史背景苏秦与张仪的“合纵连横”是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