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掌六国相印,苏秦临死前要求将自己的尸身五马分尸,却未达成所愿

掌六国相印,苏秦临死前要求将自己的尸身五马分尸,却未达成所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锦 访问量:1531 更新时间:2024/1/22 22:36:37

苏秦贵为战国时代六国之宰相,威震天下,死后却连个全尸都没有留下,五马分尸,而这也正是苏秦本人的提议。

里面莫非有什么隐情?确实

,这跟苏秦之死有莫大关系,是苏秦“智近乎妖”的最后体现,也是他对于人心的精准把握。

一个初夏的晚上,苏秦正在书房里潜心地钻研书籍。为了乘风纳凉,书房里的窗户大开,却不知这为即将到来的杀身危险大开方便之窗。

苏秦沉迷书中,一个黑影忽然从窗户外闪进来,还没等苏秦反应过来,这个黑影便已跃至眼前。

原来这是个黑衣蒙面人,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手中剑光一闪,利剑已刺进苏秦的胸膛。

苏秦只来得及惨叫一声“来人……”胸前便已遭沉重一击,仰面倒在椅子上。

苏秦的护卫听到苏秦的惨叫声,马上从四面围了上来。

刺客来不及补上一剑,倒也不恋战,利剑一收,扭身后双脚一点地,又从窗口一跃而出。

他的速度太快,又是有所准备,及时抽身,前去捉拿刺客的护卫并未追上。

而留在书房的护卫见已经昏倒在椅上的苏秦,一副形容凄惨,捂住伤口的手未起丝毫作用,鲜血顺着指缝淌满了前胸。

苏秦遇刺,危在旦夕,此事重大,立即惊动了齐王。

齐王听闻苏秦遇刺的奏报后,当即起身去看望苏秦。

这时,苏秦已经得到大夫的一番救治,人是苏醒过来,但是脸色因失血过多而一片惨白,眉宇间也是痛苦地紧皱着。

为何会有人刺杀苏秦呢?我们从苏秦的牛B履历可见一斑。

要知道,苏秦是威震天下的著名人物。

战国时代,齐、楚、秦、燕、赵、魏、韩等七国相继称雄,而以秦国最为强大。

苏秦作为鬼谷子最为得意的学生,一出山就来到了秦国,未曾想在秦国遭受了拒绝侮辱,导致苏秦又灰溜溜回到了家中。

苏秦志满出山,却在秦国铩羽而归

苏秦在家中也因此事备受冷待。他用了整整一年又重新苦心钻研鬼谷纵横之术,终至大成,又到秦以外的六国去游说,倡议他们联合抗秦,于是六国共同封他为宰相。

苏秦在到齐国之前,曾在燕国住了较长一段时期,因谋略出众,很受燕王的重用,还在暗地里与燕王达成共识,要在暗地里削弱齐国,以助燕国。

苏秦到了齐国后,齐王果然很信任他,让他统管军政。

苏秦剧照

苏秦撺掇着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齐湣王四处征战邻国,虽胜多败少,但也逐渐掏空了齐国的国库,造成齐国外强中干,群敌环绕的危局。

当时秦国人痛恨苏秦,想要置苏秦于死地,以破坏六国联合抗秦的局面;六国之内有人嫉妒苏秦滔天的权势,想把他拉下马;就连齐国内部,也有很多大臣和苏秦争宠;而且苏秦在齐国的所作所为虽然隐秘,但是时间长了,也瞒不过齐国的有识之士。

此时的苏秦可谓是群敌环伺,人人都想要他的性命。

那么,苏秦的这次刺杀究竟是秦国人所为,还是其他六国人所做的呢?线索太少,根本推断不出来。

齐湣王探望身负重伤的苏秦,看他危在旦夕,悲痛交加地说:“我一定要捉到刺客,为先生报仇!”

苏秦虽危在旦夕,但是理智尚存,他喘着气说:“大王,请您不要乱杀人,要抓到真正的刺客呀!”

齐王闻言问道:“先生看清刺客的特征了吗?”

只可惜那黑影来似疾风,去如闪电,苏秦只见黑影,不见人面,怎识得刺客的特征呢?

苏秦忍住伤口的疼痛,微弱地说:“那个刺客是蒙面的,看不清,只知道他身材很高大。”

“光凭这一点怎么能通缉刺客呢?”齐王内心很是焦虑,有些头秃。

不过为了安慰苏秦,齐湣王还是略缓了一缓,对他说道:“先生请暂且安心静养,寡人一定设法捉拿可恶的刺客!”

苏秦微微点头,便虚弱地闭上了眼睛。

齐湣王回宫后,马上召集亲信大臣,布置暗中察访刺客行踪的事宜。众大臣们奉命离宫,分头行事。

不过,那刺客却也真是干得利落,没留下半点蛛丝马迹,任凭齐湣王密查多日,也是一无所获。

苏秦伤势过重,纵使华佗提前临世,也是无力回天。

苏秦弥留之际,齐湣王坐在苏秦床榻前,握着苏秦冰凉瘦削的双手,两眼潮润,内心既是愧疚,又是悲痛。

苏秦强撑起身子,似乎要和齐湣王说话,齐湣王俯身贴耳凑上前去。

苏秦低声地向齐湣王耳语。齐湣王两眉一皱,咬紧了牙关。

然后,语音一落,苏秦便泄去了胸中最后一口气,身子向后重重一仰,再无声息。

在旁的臣子侍从放声痛哭。

谁知,齐湣王站起身来,悲容一敛,将手一摆,说道:“不值得如此伤心!”说罢利索地转身出门,上车回宫。

留下一众臣子大吃一惊,面面相觑,难道大王气疯了吗?

他们痛哭本也是当着大王的面做戏居多,谁知揣测圣意失败了呢!

众人只得尴尬地收了哭声,相继离开。

再说齐湣王,齐湣王回到宫中后,立刻召来众臣,当众宣布:“苏秦遭刺,如今已死。寡人这才知道,他原是燕国派来颠覆我国的奸细,实在是死有余辜!寡人待他不薄,委以重任,岂料他恩将仇报,若不将他五马分尸,难消寡人心头之恨。谁刺死了他,寡人知道后,定得嘉奖。”

大人们再次面面相觑,好像难以置信。过了一会儿,才有人说:“人心难测啊!”

不过,众大臣对齐闵王所说之话仍然半信半疑,更是有人觉得内中有诈,于是紧密地盯着宫中的动静。

没想到平时器重苏秦的大王,此时果然“接着奏乐接着舞”,他置酒作乐,一点悲伤的意思也没有,众大臣这才算是信了。

第二天,齐国的都城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显眼之处张贴着对奸细苏秦行刑的告示。

武装的兵丁如同梭子一般,来来回回地巡逻。

百姓们见此告示,也是半信半疑,纷纷向行刑的法场挤去,想看看他们的大王是不是真的会对齐国宰相的尸体实行五马分尸之刑。

只见法场之中横躺着苏秦的尸首,五根绳索一头套着尸首的四肢和头部,另一头系着五辆战车,车前战马正昂首嘶鸣。

战车上各站立一名身材魁梧壮硕的士兵,手中提着一根长长的马鞭,马鞭指向战马,蓄势待发!

法场的北面搭着高台,朝南坐着神情肃穆的齐湣王,两旁亲军、众臣肃立,极为威严。

午时一过,齐王右手一举,手下大喝一声:“行刑!”

战车上的兵士将马鞭一挥,抽向战马,马车便扬蹄而奔,战车立刻向五个方向分别驶去。

眼见着苏秦的尸体登时被撕裂,分散开来。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窜出个壮汉,只见他身佩长剑,三两下便奔至齐王跟前,身手甚是矫健。

壮汉下跪叩首,对着齐湣王恭敬地说道:“禀大王,刺杀苏秦这奸细,正是小人所为。”

齐王见他身材高大,已印证先前苏秦所说的身材特征,心下已信三分,便佯作惊喜状,说道:“好一个勇士,寡人正要寻你,要嘉奖你哩。”

话锋一转,齐王又问道,“不过,你说是你刺杀苏秦,有何证据?假如你能证明真是你杀的,寡人便将重重地赏你。”

“有这长剑为证。小人用此剑杀了苏秦。大王命人一比对苏秦胸前伤口,便可知小人所言不虚。”

那壮汉双手向上托举长剑,又说:“当时苏秦书房窗口大开,他独自一人在书房中读书,我跳进书房刺向他时,他还喊了一声‘来人’。”

齐王一听,这人所说与行刺当天的情景居然分毫不差,便确定这壮汉就是刺客,一手向前快速一挥,两旁待命的侍卫便一拥而上,把那壮汉捆绑了起来。

这刺客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捆得像粽子似的,他自知上了大当,不过犹不死心,拼命挣扎,还大声喝问:“齐王您连苏秦的尸体都不留,我现在帮您杀了他,应该有功才对啊!”

齐湣王看着刺客,得意地哈哈大笑,手指着那刺客痛快地大声说道说:“寡人若不照苏秦先生临终献的计谋行事,将他的尸首车裂,这才擒得了你这个奸刁的凶手!否则,你这亡命之徒怎会自投罗网!”

刺客万万没有想到,此计竟然是苏秦所出。虽然苏秦死于他的剑下,但是他也因苏秦之计而自投罗网,可谓是一报还一报啊!

只听齐王又喝道:“寡人亲手‘奖’你三剑,为苏先生报仇!”

说罢,齐王拔出宝剑,怒目圆睁,用足力气,向那刺客刺去。

第一剑,齐湣王用力过猛,直接将刺客刺了个透心凉。

齐湣王顿时后悔,原来他发觉自己一怒之下,失手杀了刺客。

这刺客乃是一个无名小辈,定然与苏先生没有什么仇怨。

他这一剑可谓是断送了寻找出刺杀背后真凶的线索。如果不查清楚,有可能会成为齐国的大患。

齐湣王恼怒、愤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剑一剑地刺向这个刺客。

就算是这样,齐湣王还是不解气,命令自己的侍卫将这个刺客的尸体剁成了肉酱,也算是报了苏秦先生五马分尸之仇。

事后,齐湣王又当众宣布苏秦先生虽死,但大仇已报,命令礼部官员以最高礼节盛葬苏秦。

苏秦遇刺身亡的奇案,可以说是破了案,毕竟刺客已死;但是肯定不能达到苏秦的想要的结果。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连根头发他们都不想截断,更何况是死后的身体呢!

苏芩以不留全尸的代价去追查刺客,是个狠人,那他肯定是想揪出这场刺杀的背后真凶。

而齐湣王气急之下,竟然斩断了唯一的线索,使那背后指使之人不得而知,也可以说是并未真正破案。

苏秦遇刺身亡成了千古之谜。

苏秦身在齐国心在燕,本就对齐湣王不是真的忠心,而他因为齐湣王的莽撞而没有达成生前所愿,也可以说是“天理好轮回”啊!

不过,苏秦临死前的这一计谋也可谓是“一石二鸟”。

一是可以钓鱼执法,找出刺杀自己的凶手,让自己死得不那么憋屈。

二是以计说出自己在齐国燕国奸细的身份,如果以后自己的身份暴露,齐湣王可能会因此思量二三,不会相信。

即使真的有证据表明苏秦真的为奸细,齐湣王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显示自己那么蠢,也会“打落牙齿和血吞”,自己宁肯自己气得吐血,也不能承认自己识人不清,被一个奸细牵着鼻子走。

对于苏秦这个历史人物,你觉得该怎么评价呢?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苏秦:史上最强间谍差点覆灭一国,世人竟不知他到底为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苏秦

    01公元前310年。东周国,云梦山,鬼谷深处。鬼谷洞前,一个青年和一个老者并肩而立。老者道:“你师兄死了!”青年道:“我知道。”老者道:“你看当今天下,谁会承天命?”青年道:“师兄不是已经都选好了吗。”老者眉头微动,又问道:“那你下山后是准备去跟随你师兄吗?”青年若有所思,停顿片刻才回道:“张师兄已

  • 苏秦周游列国,曾合纵六国攻打秦国,为何到最后成了燕国的奸细?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苏秦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相互吞并,最终成就了七雄的霸业,战国七雄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吞并了周边的不少小国家,但是随着各国之间争斗不止,一直休养生息的秦国军力渐渐超越了其他国家,并且发动了灭国战争。秦国灭六国之心一开始的时候秦军的攻势异常的迅猛,攻城拔寨让各国都心慌不已,因为他们知道秦国想要获得的不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苏秦的分析,激起了韩王反抗秦王的意识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苏秦

    苏秦之所以能够说服韩王不屈服秦国,是因为苏秦抓住了韩王的软肋,就是“宁做鸡口,无为牛后”。唤醒了韩王的独立意识,让韩王认识到屈服于秦王,就会让韩国受到无尽的屈辱!苏秦是如何说服韩王的呢?这不得不佩服苏秦言语的魅力,苏秦言语中,顺畅流利,雄壮有力,而且又气势逼人,使得韩王不得不被苏秦的言语之中的道理,

  • 燕国占了地理的优势,苏秦抓住这点,说服燕文侯加入合纵联盟!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苏秦

    苏秦能够说服燕文侯,加入到抗秦合纵的阵营中,苏秦的睿智的言论所折射出的道理,是让燕文侯折服的原因。苏秦根据燕国当前的局势,顺势利导地规劝燕文侯,当前的和平祥和的景象,全赖仗于燕国自己有利的地势所造就的,让燕文侯要有长远的眼光,这样才是永葆社稷安全长久之计。苏秦是如何说服燕文侯呢,更何况燕国的局势很平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交家,不是张仪也不是苏秦,而是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苏秦

    文|飞鱼说史原创说起外交家,人们最为熟悉的是现在中国同世界各国联系的纽带,为了本国的利益,而同其余国家谈判的人物,这类人通常情况下,都是受人尊敬的存在,毕竟知识水平、语言能力等都高人一等的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但是说起外交的起源要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涌现出几百个诸侯国,那时

  • 他师出名门,任两国宰相,苏秦承认比不上他,诸葛亮更称其是豪杰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苏秦

    这个人非常的有名,相信《大秦帝国之纵横》大家都看过,没错,他就是张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士,大家常常把苏秦张仪并列来说,二者都有三寸不散之舌,将统治者忽悠的晕晕乎乎的,把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呢。不过说起来,苏秦,张仪确实有关系,人家是亲师兄弟,他们的老师更了不起,那就是神秘的鬼谷子老先生,老先生懂得太

  • 这样都能使诈?苏秦,你真是智商高到离谱,为人坏到掉渣!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苏秦

    苏秦,这位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鬼谷子的高徒,说白了就是个没有底线的大忽悠,纵观这位仁兄四处忽悠的一生,他高度贯彻了如下的宗旨:一、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不重要,重要的是哪里有奶哪里有娘。二、脚底时刻抹好油,好忽悠就留下得瑟,不好忽悠赶紧撤。三、生命不息,忽悠不止,只要足够滑头,什么事都是可以拿来忽悠的。

  • 苏秦:我每天忽悠六个国王给我金银珠宝,但我很纯洁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苏秦

    时光飞逝,一转眼两千多年。春秋战国虽远,其实与现在世界各国一样一样的。一、不想成名的相声演员不是一个好脱口秀大咖当年郭德纲没成名前,经常是忍饥挨饿说相声,没多少人鼓掌。为了坚持自己吃一百顿鲍鱼的梦想,在剧场只剩下一个观众时,郭德刚还玩命地说啊说啊,直到最后那个人接了电话边走边说消失在郭德纲悲伤眼神中

  • 合纵抗秦为何会从未成功?因为苏秦等人是“秀才”啊,你理解吗?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苏秦

    合纵的一直失败战国七雄之间无声的外交厮杀,连横与合纵,连横成功的次数远在合纵之上,目的也常常能够达到;而六国之合纵,却是极少能达到目的,连让秦国伤筋动骨的资格都没有,最成功的一次不过是将秦国堵在函谷关内十五年,不敢轻举妄动。六国合纵抗秦联盟大约实行过八次,但均没有六国一致出兵过,最多是大家一起喊出攻

  • 战国名将,与苏秦携手创造了燕国的辉煌战史,是诸葛亮的崇拜偶像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苏秦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由此可见,在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心中,乐毅是和管仲同等地位的,而诸葛亮本人也处处效仿管仲、乐毅,以他们两人自比,努力向他们两人看齐。可惜,史料对乐毅的记载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