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为什么非杀吕不韦不可?

秦始皇为什么非杀吕不韦不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惊鸿历史苑 访问量:4938 更新时间:2024/1/21 19:44:26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一直以来,秦始皇嬴政给我们的形象都是气吞山河、睥睨众生、言出法随、莫敢不从。那是一个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狠人。

可你真的读懂了历史上的秦始皇之后,就会发现他是哪门子的狠人啊!相反一直都很憋屈。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千秋伟业,可谁又知道统一天下那是迫不得已之下的产物啊!今天我们从一件事看一下始皇帝的无奈,那就是秦始皇为什么非要杀吕不韦

商鞅变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秦帝国自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来国富兵强,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举国一法,不辨亲疏,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宗室非有功不得封侯。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什么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古代凤子龙孙,天家血脉,生下来就是王侯将相,诸侯权贵犯法有八议制度,最高可以罪减八等,那真是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

现在商鞅把这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东西给废了,一句话,以后要按本事分配利益,就连老嬴家的凤子龙孙都这样,你们其他人还有资格说三道四吗?

正是因为如此,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根本就不是对着大秦帝国政府喊的,人家商鞅变法的精神本来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还需要你出来喊吗?

除此之外商鞅变法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严刑峻法。稍微有点差错就会犯法,以前得到的功勋全都清零,所以秦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安于现状的选项。那个时候的秦国人就像今天的北上广深一样生活节奏异常的紧张。

商鞅百算,终有一失

可是人的心中都是有惰性的,谁愿意天天这样996啊,谁又不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谁都希望把自己的功劳永久性地传下去,自己的子孙可以安安心心躺在功劳簿上吃饭。古往今来对于人性的理解没有比商鞅更透彻的,早就防着他们这一手,商鞅的法律需要一个大护法,谁呢?谁是秦法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谁,秦王。

因为一旦出现这种阶级固化最倒霉的就是秦王。很多细心的朋友们可能都会发现,商鞅变法以来,秦并没有出现过昏君。这并不是什么侥幸的事情,而是法家社会氛围容不下昏君,什么是昏君,昏君就是看不清楚问题本质,老是容易被别人忽悠,法家思想本来就是直指人心里最黑暗的一面,韩非子更是将父母兄弟,君臣将相温情脉脉面纱下的利害本质直接曝光出来。

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君王是不可能是昏君,相反真正能够培养昏君的,反而是儒家,因为他们总是喜欢用什么仁义道德遮蔽事情利害本质。

所以战国时期的儒家大师荀子曾经说过: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按理来说商鞅的这个设计完美无缺啊!可是有两个情况的是防不了的,君主年少,或者君主受教育期间根本不在秦国长大。秦始皇占第一点,秦始皇他爹占了第二点。这就给了人心的惰性以可乘之机。

吕不韦:大秦毁灭者

秦昭襄王死后到秦始皇亲政,中间足足隔了十三年,在此之前的秦昭襄王时期,要么就是伊阙之战白起斩首20万,要么就是攻破楚国首都白起又斩了几十万,还有就是长平之战白起又坑杀了20万,至于其他中小规模的战役几乎没有一年消停过的,至于秦始皇那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开始灭国。

唯独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秦国的战争频率非常的低,没有战争就没有新人了。老人家们的饭碗不就保住了吗?

什么宗室非有功不得封侯,没那回事了,吕不韦一个政治投机家,只是带兵去灭了一只小蚂蚁东周国,就是洛阳三千户的文信侯,要知道战神白起一辈子杀人百万,那也不过就是个武安君。至于嫪毐。一个后宫男宠,只是去平叛成蛟镀了一下金,就是长信侯了。

难道满朝文武都没有人出来反对吗?没有。原因也很简单,吕不韦把他们全都收买了,作为一个政治投机家身居高位,居然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德行有多高,人品有多好,能力有多强。而是他顺应了人们心中的惰性,扛起了阶级固化的大旗,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吕氏春秋》的出版。

这本书号称是包罗万象,诸子百家不分彼此,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也来包罗万象不分彼此,出一本包含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君主封建主义的书。这本书到底是什么意思可以品味得出来吧!

秦国独尊法家,吕不韦这是用包罗万象来遮盖他搞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的本质啊。吕氏春秋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这就好像是在今天的中国说一句人身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政府不应该干预任何人身自由,我戴不戴口罩搞不搞聚会都是我的自由。

乍一看没毛病,可是这个问题作为政治纲领,纲举则目张。只要你往下引申一下,你就会发现猫腻实在太多了,资本家随意操控市场股价是不是不应该干预他们的市场自由呢,黑心老板随意压榨工人的工资,那么是不是不应该出台最低工资保障法来干预市场劳动力买卖自由啊?

所谓的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那么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以后天下的事情都要大家商量好再来啊,那么我提出要改变秦法,陛下你是不是也应该听听“天下人”的意见啊!

秦始皇后来为什么非要活活逼死吕不韦?要知道秦惠文王当年违背合约杀了商鞅,虽然当初有很多的迫不得已,但毕竟是严重违约。所以自从商鞅死了之后,后来的秦朝君主,基本上都会努力保护前丞相安全落地。商鞅之后,吕不韦之前,有哪一个丞相被杀的?

范雎因为举荐错了人,按照秦朝法律有连带责任,早就应该被杀两次了,秦昭襄王还是让他安全着陆,并不是因为秦王多么的情深意重,要知道宣太后还是他亲妈呢,该搞照样搞。只不过是为了维护秦国信用罢了。

当年商鞅变法满朝文武新兴阶级,哪个不是承受了他的恩泽,如果没有商鞅哪里有他们的出头之日,正是因为他的影响力太大了,直追君王,不得不杀,并不是传说中的他跟秦惠文王有仇或者反对派反攻倒算。

同样的道理用在吕不韦这也是很合适的,丞相王绾为首整个朝廷的阶级固化派全都是他的徒子徒孙。这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朝廷的八成以上啊!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活着?吕不韦虽死,可这些徒子徒孙纠缠了秦始皇一辈子,后来的分封郡县之争不就是丞相王绾挑头的吗?

发展到高潮就是焚书坑儒两败俱伤。甚至我都怀疑吕不韦是秦始皇亲爹这个传说就是他们放出来的。

摊上这么个便宜亲爹,秦始皇是真不容易啊!

标签: 吕不韦

更多文章

  • 吕不韦有真才实干吗?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吕不韦

    前292年吕不韦出生在了魏国濮阳,不是今天的河南濮阳,而是今天的安阳市滑县人,是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还是秦国的丞相,但却有人怀疑吕不韦没有真才实学。吕不韦没有真才实学是不可能的,他不但聪明,而且从小就十分聪明,吕不韦十三岁的时候,赵国发生了旱灾,那里的人们每天食不果腹,吕不韦就在这场天灾中发现了商

  • 丞相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原是战国末年卫国濮阳的一个商人,战国时代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培养了他敏锐的政治眼光,也给了他强大的政治野心。在对整个社会作过权衡利弊的精密分析后,吕不韦选择了秦国作为其弃商从政的突破口。他设法结识了为质于赵的秦王孙异人,并为其西行人秦,说服华阳夫人,终于使原本毫不起眼的异人成为秦国未来的储君。从

  • 吕不韦看过嬴政的书信为何要自尽,吕不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可谓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跨界”的第一人,他成功从一个商人跨界成为秦国的丞相。吕不韦本是战国时期一名游走于各地的商贩,他通过后续的积累和经营逐渐成为了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富商。《史记》: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邯郸做买卖,遇到了被当作人质的秦国王室成

  • 秦始皇的母亲是芈月吗?她与吕不韦、嫪毐是啥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的母亲是芈月吗?他的母亲与缪毒生下2个非婚生子女,不害怕报仇吗?春秋战国时代,芈月即芈八子,芈八子是楚文王的闺女,为楚文王的妾生。 芈八子也称宣太后,流传芈八子天资极深,远见卓识,在秦国拿捏朝廷、开天辟地近40年。 中国历史上,太后这一称呼始出现在她这儿。太后独断专行亦自她而始,实则千载太后第

  • 秦始皇身世之谜,他到底是嬴异人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媚影标签:吕不韦

    刚刚结束的历史剧《大秦赋》有这样的桥段。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病重,华阳太后为了让自己的芈姓家族掌握秦国大权,逼迫嬴子楚,让嬴子楚传位于次子成蛟。华阳太后为了达到目的,动摇了遗属的位置,命令四处宣布遗属,这不是嬴子楚的儿子,而是生母赵姬和吕不韦的孩子,企图混淆遗属的王室血统,使秦朝宗室失去支持。这

  • “五年吕不韦戈”:相邦吕不韦为何疯狂造兵器?制度成就大国工匠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一生堪称传奇,他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智慧的政治头脑,不仅为秦国送上了千古一帝,自己也一跃成为最大权臣,不光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很多文物尤其是兵器上,也屡屡出现他的名字——相邦吕不韦,这是为何?相邦、相国、丞相,这三个名称很多人都听说过,基本上都是一人之下的显赫官职,那么其中到底

  • 大秦丞相李斯,作为吕不韦的门客,他是如何替代吕不韦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森森爱宠物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时期最有名的两个丞相一个是吕不韦一个是李斯,至于丞相冯去疾在这两人面前就好像打酱油的一般完全没有存在感。吕不韦当丞相是经过了多年的运作,帮秦异人夺的了秦王之位才有了他的荣华地位。李斯不过是吕不韦门下的一个修书的食客,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替代吕不韦成为大秦丞相的呢?李斯李斯开始只是个看仓库的小官,当

  • 《大秦赋》:嬴政灭六国,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和吕不韦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吕不韦

    同学们应该都了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消灭其他六国,建立一统政权,并开启史无前例的“帝制专权”。然而,直到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胡亥执政时期,卫国最后一位国君卫君角才被废为庶人。随着卫君角被秦二世胡亥剥夺“封君”身份,才宣告卫国彻底灭亡。那至少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嬴政统一六国时,华夏大

  • 吕不韦是韩国人?所以“千古一帝”秦始皇具有韩国血统?

    历史人物编辑:爱青鸟标签:吕不韦

    秦始皇嬴政,又称秦王政,祖龙等。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统一的帝王,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他在经济文化方面主张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于秦始皇的事迹,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开天破地打破旧时代的千古一帝,认为他以长远的目光看清局势,并以雷霆手腕完

  • 《大秦赋》大王让吕不韦安享晚年,李斯这副表情,心疼吕不韦服毒

    历史人物编辑:郑佳鑫标签:吕不韦

    《大秦赋》大王让吕不韦安享晚年,李斯这副表情,心疼吕不韦服毒。吕不韦当时麾下聚集了数不清的各国客人,但是其中李斯却能脱颖而出,得到肯定,这足以说明李斯是个人才,举荐吕不韦著书《吕氏春秋》从而被重用。对于李斯而言吕不韦根本不是什么人物,只不过是一介商人罢了,后来李斯成了大王亲信身,通过嫪毐祸乱后宫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