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不让赵佗北上勤王吗?看看秦亡之时,大秦四大军团在干啥

秦始皇不让赵佗北上勤王吗?看看秦亡之时,大秦四大军团在干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照国 访问量:1905 更新时间:2023/12/12 17:05:28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短短二十个字,便将鼎盛时期秦朝的豪奢糜乱一语概括,所以辉煌如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落了个二世而亡的惨淡结局,化作历史中的渺渺烟尘。

对于秦朝灭亡时,镇守岭南的赵佗为何不北上勤王的话题,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最大众的说法是,秦始皇当时给赵佗下了一道旨意:中原旦有不测,尔等军队切勿北上勤王。

一是担心调兵勤王后,南边动乱,顾此失彼。

二是避免手掌大权的赵佗有机会私自回王都,对朝廷统治造成威胁。但正史上毕竟没有验证这句话的真伪。

在秦朝末期几近灭亡之际,赵佗不来勤王,真的是因为秦始皇的命令吗?

咱们用事实说话,一起来看看秦朝灭亡之时的大秦四大军团。

先来看赵佗统领的岭南军团。岭南军团本身是在秦始皇征服南方各地后,留下镇守的军队,据传有五十万大军。

不过,古人夸大军队人数是常规操作了,五十万人中,后勤保障、军队家属、徭役以及其他无战斗力的闲杂人等占大多数,能上战场的人数不到一小半,不然秦始皇将这样一支大军派出去,绝不会安心。

岭南军队的主要兵种为步兵与水兵,与中原的骑兵对起手来压力甚大,赵佗在陈胜吴广起义、动乱频繁之际眼看回归中原无望,便马上封锁了南海郡的对外关口,以此保住有生力量,为之后建立南越国称王的操作奠定基础。

赵佗是秦籍赵人,对秦朝与嬴政可没有什么家国情怀,“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念头基本上不会出现,所以秦始皇当初即使和赵佗说的是“要是中原出了乱子,你可得赶紧来救我呀”,赵佗在出事后也大概率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然后赶紧关门说再见。

那除了岭南军团以外,其余的三大军团怎么也没能把秦朝救回来呢?

这些可是横扫六合、助秦王一统天下的军队呀!

敲黑板,秦朝并没有大量常备军。

秦民17岁算成年,需要在郡县、京都或边郡共服役两年,主要是当普通劳动力,得不到多少军事技能的训练,其他秦民们平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更不知道如何打仗。

所以在大秦一统六国,军队消耗甚多的情况下,军事力量并没有得到多大补充,分别驻守在长城、骊山、与关中的军团已不再像起初那般神威盖世,即使后期无力抵抗起义军们的进攻而大量征召士兵,也几乎是去战场上送人头的。

本身长城军团最有可能救秦朝于水火之中,毕竟在名将蒙恬的统率下,将士们能够将令不少朝代极其头疼的匈奴势力赶出数百里地。

不过蒙恬死后,王离率长城军团先是被刘邦先在城阳打败,之后再败于杠里,疲惫不堪。

巨鹿之战前,本是辅助军队的将领章邯又为躲避赵高迫害,向项羽传递“投奔之意”,按兵不动,“丢了粮草”,在这种情况下,长城军团终究是覆灭了。

在面对各路起义军时临时征召士兵组建的骊山军团原本被视为乌合之众,没想到却一路打出了战绩打出了风格,结果由于奸臣当道,赵高硬生生把将领章邯逼的投了敌,拥有20万大军的骊山军团尽数被项羽坑杀。

只能感叹一句,帝王不贤,士卒再怎么以命报国也只是为最终结局添一丝凄凉讽刺的气氛罢了。

最后来看关中军团,这一军团由郎中令军、卫尉军、中尉军三部分组成,主要职责就是包围王都,是最为精锐的存在,但是,所谓精锐,也意味着数量少,数量基本上在5万人左右。

刘邦进入关中地区后,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关中军,最后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关中军算得上是抵抗幅度最小的一个军团了。

纵观四大军团的结局,赵佗的那支岭南军算得上是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秦朝建立之初的骄奢淫逸便已经预示了这个王朝的寿命不会长久,在百姓起义、强敌屡屡进攻之际迅速与秦朝切断连接,赵佗是个聪明人。

而在硝烟四起、外界打得天翻地覆之时为自己挣出一个王朝的南越王,又怎会被秦始皇的一句话而左右自己的行动呢?

标签: 赵佗

更多文章

  • 打造岭南帝国的南越王赵佗,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赵佗

    乾隆活了89岁,武则天活了81岁,两位都是古代历史上的长寿君王。如果把皇帝的标准再放低一点,还有一人更加离谱,活了103岁,这人就是南越王赵佗。赵佗,名字听起来乡土气十足,别怕,不还有一个神医华佗吗?两位都是大牛人,前者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后者医者仁心,妙手回春。赵佗生于公元前240年,战国末期之秦

  • 秦朝要灭亡了,赵佗手握50万大军无动于衷,只因他就没想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安辉标签:赵佗

    在刘邦和项羽军队的夹击下,即使是秦朝这样强大的国家,也只能走上灭亡。然而,在千里之外的50万岭南大军却选择见死不救,赵佗统领了政权之后,建立了南越。一直以来,世人对赵佗的所作所为给予了不少指责,他不仅见死不救,而且还把主要的道路给封了。实际上,秦朝的确往岭南派了50万大军。然而却是冒牌货,战斗力根本

  • 为什么秦始皇让公子扶苏在蒙恬队伍,而不是进赵佗的大军中呢?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赵佗

    秦始皇让公子扶苏到北方蒙恬的长城军团去锻炼,而没有派扶苏去赵佗的岭南大军去,这种行为,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以下几点:1.岭南大军离都城咸阳路途遥远,有数千里的距离;而北方长城军团在九原一带,离咸阳比较近,快马加鞭,一天一夜就能赶回来。要知道,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继承人,一旦秦始皇去世,扶苏是要马上继承帝

  • 他是汉初最好的外交家,两度出使南越,三言两语就让赵佗俯首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赵佗

    有这样一群人常因自己冷静的头脑,优秀的口才常被国家赋予外交重任,陆贾,就是这样一个人,史书载他因能言善辩常被用于出使诸侯,汉朝建立后,两度出使南越国,收复南越,对国家的统一稳定做出巨大贡献。公元前207年,赵高杀害秦二世胡亥,这时候刘邦正进军关中的途中,赵高派人来见刘邦,想和刘邦签订盟约,然后两人瓜

  • 汉室传奇:南越起兵,剑指西汉,刘恒凭一封信让赵佗再归服

    历史人物编辑:兵家的史标签:赵佗

    #历史#(本文大约1100字,阅读需要2分钟)刘邦成立西汉王朝后,各方的蛮夷部落或国家都表示愿意归服,其中最强大的南越国虽然有着五岭山脉及险要关隘的保护,赵佗也诚心诚意归服。赵佗祖籍是河北真定(正定)县,家人及兄弟姐妹都在故乡。【吕雉政策打压南越王国,出兵征讨南越失败】公元前一八八年刘盈死后,吕雉全

  • 赵佗经营南越国67年,死后不到26年,就因一段绯闻断送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赵佗

    赵佗活到103岁,经营南越国67年,死后不到26年,就因为一段绯闻断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还要从赵佗的孙子赵眜说起。赵佗活的太久,死时儿子都已经去世,于是南越国王位便由孙子赵眜来继承。赵眜即位不久,闽越国就对南越国发动进攻,赵眜只好上书汉武帝,请求汉武帝主持公道,制止闽越的入侵。汉武帝知道后,派

  • 历史上第一位占领越南的中国皇帝——“南越武帝”赵佗

    历史人物编辑:使汝说娱标签:赵佗

    越南与中国的山川相连,距离较近。它世代被汉族文化影响。从历史上看,它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朝廷的管辖或保护之下。然而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就要属先秦时代的——赵佗,赵拓在岭南那是极其的有声望。他曾经是广东,广西和越南的“拾荒者”,也是第一位“南越国王”。赵陀属于南越皇帝。出于礼术,他还是不得不象征性地

  • 广州工地挖出两千年前的古墓,专家闻声赶来,赵佗墓终于被找到?

    历史人物编辑:周翠连标签:赵佗

    象岗山,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西侧,是一座小山丘。然而,就是在这个小山丘上,发现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墓——南越王墓。1983年6月,一支施工队在象岗山进行基建施工,准备用挖掘机将这小山坡铲平,然后修建公寓大楼。期间,挖出了汉代、晋代等几座古墓,广州的文物工作人员对此很重视,每次都会派人前来勘察。由

  • 自认“蛮夷”的南越,赵佗用了什么“手段”,使之化为“半蛮夷”?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赵佗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古代的许多诗文中,官员一旦贬谪出京有很多都是迁往百越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曾经派赵佗建立南海郡。而秦末战乱之际,赵氏封关绝道自封为“南越武王”。其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的两广地区还有象郡也就是越南的部分地区。在古代,这里是中

  • 南越武帝赵佗:第一个在越南称皇帝的中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候塞雷历史手札标签:赵佗

    越南与中国山川相连,这里世代受到汉文化的浸润。从历史上看,它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当时朝廷的管辖和保护之下。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是在秦汉时期,这个人就是被称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皇帝——赵佗。他是岭南、广东和越南著名的将领。还有,他也是首位“南越王”。赵佗属于南越真正的皇帝。尽管处于某些原因,在汉代,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