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将军到皇帝的赵佗—一生熬死9位皇帝,盗墓贼都找不到他的王陵

从将军到皇帝的赵佗—一生熬死9位皇帝,盗墓贼都找不到他的王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叶子听禅 访问量:676 更新时间:2024/1/13 15:56:24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封建朝代,都是以急剧扩张为生存宗旨,在这种重武轻文的背景下,诞生了无数著名的武将,他们不仅自身战力惊人,而且对外也能征善战,指挥麾下军队取得一场场的战斗胜利,辅佐自己效忠的帝王打下统治的江山。

武将在征战的过程中,经常面对战场上恶劣的环境,还时刻有性命之忧,常年累月南征北战的奔波和伤痛病痛,积劳成疾下许多武将都不会太长寿,英年早逝者大有人在,最著名的如霍去病、常遇春、周瑜等。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武将,不仅长寿熬死了九位皇帝,最后自己也当上了皇帝,他就是赵佗

对于赵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吧?赵佗出生于公元前240年的赵国恒山郡真定县,也是秦始皇嬴政的得力武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丰功伟业的他并没有停止征战的脚步,反而将目光对准了南方的百越之地,在那里也将竖立起大秦的旗帜。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国尉屠睢为主帅,赵佗为副帅,率领号称五十万的秦国军队,分五路平定岭南地区,将其纳入大秦版图之内。

经过三年的征战消耗,加上补给线太长,兵员损耗无法补充等情况,秦军只占领了闽中地区(闽中郡,今福建福州)和广州番禺。在广西地区和西瓯部落的战斗中更是遭遇到剧烈抵抗,虽然击杀了部落联盟酋长译吁宋,但由于主帅屠睢对当地土著的暴虐滥杀引起反弹,秦朝军队被土著人伏击,屠睢在乱军里身中毒箭暴毙;秦朝首次南征百越完败。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和赵佗进攻百越,二人吸取屠睢南征失败的教训,采取攻占一地便输入大秦移民的战略手段,既可以保证后方补给线的供应,又可以补充兵源的不足,终于将百越纳入大秦版图。

秦朝在岭南地区设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其中南海郡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任嚣为郡尉负责监管政治、军事和经济。赵佗为龙川县令,安抚当地民众防止越人暴乱,同时在岭南宣扬中原文化,促使越人和中原人同化。

当秦始皇巡游途中暴亡,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他的长生不老梦后,秦二世胡亥即位。胡亥的作死统治令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大泽乡陈胜吴广的起义点燃了人民反抗的情绪,中原地区天下大乱时,恰逢任嚣病重。

病榻上眼泪汪汪的任嚣将赵佗召唤来,向他规划了南海郡依山傍海,易守难攻的特点,并且可以抵抗外来军队的优势,最终任命赵佗来行使其南海郡尉的权力。

任嚣病逝后,赵佗为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杀死了秦朝委派在郡内的官员,全部换上自己的心腹亲信,并切断了和中原地区的联系,对北上通道进行严密封锁并设下三条防线。

在中原楚汉争霸落下帷幕之际,赵佗也没闲着,火速派兵将桂林郡和象郡兼并,在广州番禺建立都城并自封“南越武王”。

此时刘邦已经平定天下,对于岭南地区这位流氓皇帝自然做不到视而不见,对赵佗这个旧秦余孽也不可能听之任之,但西汉经历过连年战火,正是百废待兴的阶段,对岭南地区又不想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出兵攻打,于是便派出汉朝大夫,能言善辩的“大忽悠”楚国人陆贾前往南越,要赵佗臣服于西汉。

在陆贾三寸不烂之舌的软硬兼施下,二人一番唇枪舌剑,赵佗最终败下阵来,接受了无奈的现实,归顺成为汉朝的臣子,南越也成为藩属国向西汉臣服纳贡。

随着西汉和南越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原农业生产、文化技术等相继流入南越,推动了岭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百姓也安居乐业,南越摆脱了刀耕火种的时代进入全新历史时期。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雉独掌大权;当政后的吕雉中央政权集团和赵佗关系恶化,吕后甚至下诏中断和南越的一切贸易往来,西汉和南越的外交也跌落至冰点。

当双方的矛盾激化至一定程度时,兵戎相见是解决方法的唯一途经;吕后派兵南征赵佗,但中原将士们适应不了南方潮湿炎热气候,水土不服下还未开战就纷纷病倒。赵佗也撕破脸宣布脱离汉朝,自封“南越武帝”并出兵攻打汉朝诸侯国长沙国,闹腾一番心满意足地又跑回南越去了。

在吕雉死后汉朝退兵,赵佗却凭着抵抗汉朝的威名响彻岭南地区,以此加强了对南越国的控制,自己以皇帝的身份与汉朝对抗。

一直到汉朝内部政权纷争稳定,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又再次任命陆贾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顺。赵佗除去了自己的帝号重新归顺汉朝,和西汉中央政权重修旧好,每年定期向汉朝纳贡称臣直至汉景帝刘执政时期;但在南越国内,赵佗还是以“武帝”自居。

公元前137年,“南越武帝”赵佗去世,享年104岁,继承者并不是他的任务一个儿子,因为他的九个儿子都比他早逝,只能由孙辈来继承王位。这位牛人一生中也熬死了九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秦二世胡亥、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若加上秦王子婴、吕雉、汉武帝刘彻,一共历经12位中原统治者。

赵佗死后安葬在广州番禺,后世曹操的摸金校尉还专门来到岭南地区寻找他的陵墓,只是努力下遍寻无果。直到今天,赵佗的陵墓还未确定在何处,有历史学家猜测可能在广州的越秀山上。

那么诸位肯定心里有疑问,秦朝灭亡时赵佗为什么不回援呢?首先据史料记载,秦朝对岭南地区南征的五十万大军,实际上也许根本没有这个数量。古代大军出征都是往高了报,号称一百万的大军最多只有六十万,因此秦朝这五十万也许只有三十万,除掉徭役民伕,后勤保障人员,真正能作战的前线秦兵大约十万人左右。

这么少的人对秦朝灭亡的趋势,就算出兵回援也是于事无补,对中原战场上惨烈的斗争,这些人投进去连个泡泡都没有,还不如按兵不动,观望局势;就算赵佗有那个心,对于古代交通不便时间上也来不及。

其次秦兵成份复杂,除了秦国本土士兵外,肯定还有大量六国灭亡后征召的兵员,对秦朝没有归属感还有亡国之恨,离心力的滋生自然不会回到北方挽救秦朝了。

最后是这几十万的秦兵,都已经习惯了岭南的生活,很多人包括赵佗都娶妻生子了,有家人的牵挂自然不能像以前一样去拼去杀,家庭生活让人的锐气都消磨干净,对打战厮杀之类也不再热衷。

(以上文字,如果喜欢,请点个关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刚子侃历史”吧!每一期将带给您不同的阅读感受。您的关注和支持,是我创作的无尽动力!

标签: 赵佗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不让赵佗北上勤王吗?看看秦亡之时,大秦四大军团在干啥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赵佗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短短二十个字,便将鼎盛时期秦朝的豪奢糜乱一语概括,所以辉煌如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落了个二世而亡的惨淡结局,化作历史中的渺渺烟尘。对于秦朝灭亡时,镇守岭南的赵佗为何不北上勤王的话题,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最大众的说法是,秦始皇当时给赵佗下了一道

  • 打造岭南帝国的南越王赵佗,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赵佗

    乾隆活了89岁,武则天活了81岁,两位都是古代历史上的长寿君王。如果把皇帝的标准再放低一点,还有一人更加离谱,活了103岁,这人就是南越王赵佗。赵佗,名字听起来乡土气十足,别怕,不还有一个神医华佗吗?两位都是大牛人,前者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后者医者仁心,妙手回春。赵佗生于公元前240年,战国末期之秦

  • 秦朝要灭亡了,赵佗手握50万大军无动于衷,只因他就没想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安辉标签:赵佗

    在刘邦和项羽军队的夹击下,即使是秦朝这样强大的国家,也只能走上灭亡。然而,在千里之外的50万岭南大军却选择见死不救,赵佗统领了政权之后,建立了南越。一直以来,世人对赵佗的所作所为给予了不少指责,他不仅见死不救,而且还把主要的道路给封了。实际上,秦朝的确往岭南派了50万大军。然而却是冒牌货,战斗力根本

  • 为什么秦始皇让公子扶苏在蒙恬队伍,而不是进赵佗的大军中呢?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赵佗

    秦始皇让公子扶苏到北方蒙恬的长城军团去锻炼,而没有派扶苏去赵佗的岭南大军去,这种行为,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以下几点:1.岭南大军离都城咸阳路途遥远,有数千里的距离;而北方长城军团在九原一带,离咸阳比较近,快马加鞭,一天一夜就能赶回来。要知道,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继承人,一旦秦始皇去世,扶苏是要马上继承帝

  • 他是汉初最好的外交家,两度出使南越,三言两语就让赵佗俯首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赵佗

    有这样一群人常因自己冷静的头脑,优秀的口才常被国家赋予外交重任,陆贾,就是这样一个人,史书载他因能言善辩常被用于出使诸侯,汉朝建立后,两度出使南越国,收复南越,对国家的统一稳定做出巨大贡献。公元前207年,赵高杀害秦二世胡亥,这时候刘邦正进军关中的途中,赵高派人来见刘邦,想和刘邦签订盟约,然后两人瓜

  • 汉室传奇:南越起兵,剑指西汉,刘恒凭一封信让赵佗再归服

    历史人物编辑:兵家的史标签:赵佗

    #历史#(本文大约1100字,阅读需要2分钟)刘邦成立西汉王朝后,各方的蛮夷部落或国家都表示愿意归服,其中最强大的南越国虽然有着五岭山脉及险要关隘的保护,赵佗也诚心诚意归服。赵佗祖籍是河北真定(正定)县,家人及兄弟姐妹都在故乡。【吕雉政策打压南越王国,出兵征讨南越失败】公元前一八八年刘盈死后,吕雉全

  • 赵佗经营南越国67年,死后不到26年,就因一段绯闻断送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赵佗

    赵佗活到103岁,经营南越国67年,死后不到26年,就因为一段绯闻断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还要从赵佗的孙子赵眜说起。赵佗活的太久,死时儿子都已经去世,于是南越国王位便由孙子赵眜来继承。赵眜即位不久,闽越国就对南越国发动进攻,赵眜只好上书汉武帝,请求汉武帝主持公道,制止闽越的入侵。汉武帝知道后,派

  • 历史上第一位占领越南的中国皇帝——“南越武帝”赵佗

    历史人物编辑:使汝说娱标签:赵佗

    越南与中国的山川相连,距离较近。它世代被汉族文化影响。从历史上看,它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朝廷的管辖或保护之下。然而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就要属先秦时代的——赵佗,赵拓在岭南那是极其的有声望。他曾经是广东,广西和越南的“拾荒者”,也是第一位“南越国王”。赵陀属于南越皇帝。出于礼术,他还是不得不象征性地

  • 广州工地挖出两千年前的古墓,专家闻声赶来,赵佗墓终于被找到?

    历史人物编辑:周翠连标签:赵佗

    象岗山,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西侧,是一座小山丘。然而,就是在这个小山丘上,发现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墓——南越王墓。1983年6月,一支施工队在象岗山进行基建施工,准备用挖掘机将这小山坡铲平,然后修建公寓大楼。期间,挖出了汉代、晋代等几座古墓,广州的文物工作人员对此很重视,每次都会派人前来勘察。由

  • 自认“蛮夷”的南越,赵佗用了什么“手段”,使之化为“半蛮夷”?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赵佗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古代的许多诗文中,官员一旦贬谪出京有很多都是迁往百越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曾经派赵佗建立南海郡。而秦末战乱之际,赵氏封关绝道自封为“南越武王”。其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的两广地区还有象郡也就是越南的部分地区。在古代,这里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