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打造岭南帝国的南越王赵佗,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打造岭南帝国的南越王赵佗,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汤娜 访问量:1376 更新时间:2024/1/5 17:18:03

乾隆活了89岁,武则天活了81岁,两位都是古代历史上的长寿君王。如果把皇帝的标准再放低一点,还有一人更加离谱,活了103岁,这人就是南越王赵佗

赵佗,名字听起来乡土气十足,别怕,不还有一个神医华佗吗?两位都是大牛人,前者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后者医者仁心,妙手回春。

赵佗生于公元前240年,战国末期之秦国,历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汉高祖,汉惠帝,前少帝,后少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两朝十帝,其他什么三朝元老,四朝老臣,在赵佗眼里都摆不上台面,小儿科。

赵佗死于公元前137年的汉武帝时期,活了103岁。虽然比不上800岁之彭祖,但在2000多年前医疗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确实是个奇迹,别忘了他还是一国之君王。

更重要的是,赵佗是河北石家庄人,和三国时期赵云是老乡,不知道二人有没有血缘关系。一个北方人千里迢迢到了古之岭南,毒虫猛兽聚集的烟瘴之地,完全没有水土不服的情况,这身体素质也真是没得说了。

赵佗是怎么从河北到了岭南呢?这还得从秦始皇说起。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作为千古一帝,显然并没有满足目前的功绩。他还有两个重要的战略方向,一是漠北之匈奴,二是岭南之百越,他都要把控在手中。

于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长城兵团北击匈奴,命屠睢任嚣、赵佗率五十万南越兵团直击岭南,赵佗便是南越兵团之副将后。

岭南平定后,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南海郡即广东,桂林郡即广西,象郡即越南中北部。一北一南两个战略方向都取得了重大成功,这样大的手笔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南越军团本待凯旋而归,不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在李斯的帮助下,人妖赵高将人渣胡亥扶上了帝位,是为秦二世。第2年便发生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接着是刘邦与项羽的巅峰对决,中原一团糟。

(南越国版图)

时为南海郡郡尉的任嚣便有了想法,意图依据岭南地区山高路远割据称王。任嚣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时为龙川县令的赵佗,二人一拍即合。

事实上,南海郡下仅龙川,番禺四会,博罗四县,在这四县中,龙川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最高,所以别小看了这个龙川县令,此县令非彼县令也!

秦朝当时有关中兵团,骊山兵团,长城,兵团和南越兵团四大兵团,其他三大兵团都卷入了秦末的战乱之中。南越兵团作为秦朝的公共资产,理论上应该北上勤王,但赵佗任嚣二人没有北上,从这一点上看,老赵对秦朝是有点不地道的。假如南越兵团北上卷入中原纷争,天下大势又将走向何方,确实是个未知数。

任嚣病死之后,赵佗接任南海郡尉,接着又出兵拿下桂林郡及象郡,统一了岭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广州。南越国也是岭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

赵佗作为南越军团的副将,后又统一岭南,并在南岭一线加强军事布置,防范中原各军进入南越。从这一点来看,赵佗的军事素养还是不错的,虽然比不上王翦王贲,蒙恬章邯这样的大秦第一流名将。

正所谓“可以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在南越国的治理过程中,赵佗显示出了他的政治能力。以赵佗为首的统治集团本是中原人,如何与岭南地区的越人相处是一个大问题。

赵佗无师自通,采取了“和辑百越”的政策,尊重越人的习俗,拉拢越人头人,和越人通婚,快速的与越族融合,获得越族的支持。在这一政策的执行下,赵佗的汉人集团在南越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和保障。

在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之后,赵佗还积极在岭南地区推广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引进牛耕和铁器,推广汉话,仿照秦汉设置中央官制和各级地方权力机构,最终打造了一个横跨两广,福建,云贵及越南中北部的大南越国。赵佗被后人称为开发岭南的第一人,毛泽东也评价赵佗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汉高祖刘邦)

南越国脱胎于秦帝国,又游离于汉帝国之外,如何处理与汉朝之间的关系,也考验着赵佗的战略能力。整体来说,南越与汉朝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大辩士陆贾出使南越国,成功说服赵佗臣服汉朝。吕后时期,南越国与汉朝关系交恶,赵佗自称南越武帝,也就是说,赵佗是当过皇帝的。吕后死后,汉文帝上台,陆贾再次出使,赵佗再次归附汉朝,直至南越国灭亡,再未改变。

赵佗自公元前208年接任南海郡尉,至公元前137年去世,治理岭南长达71年。

赵佗实在是太长寿了,死时他的儿子们都死光了,孙子文王赵胡即位,接着是明王赵婴齐,哀王赵兴及术阳王赵建德。南越国历五王九十三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攻灭南越国。

开疆拓土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成就了赵佗和他的南越国,另一位开疆拓土的历史狠人汉武帝,终结了赵佗的子孙和他的南越国,南越国的历史就夹在秦皇汉武这两位历史强人之间。

自南越国后,岭南地区再次建立王朝政权,还要等到1000年后的五代十国时期,由刘岩建立的“太监王朝”南汉。

公元前917年,南汉高祖刘岩建立南汉,历殇帝刘玢,中宗刘晟及后主刘鋹四帝54年。

标签: 赵佗

更多文章

  • 秦朝要灭亡了,赵佗手握50万大军无动于衷,只因他就没想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安辉标签:赵佗

    在刘邦和项羽军队的夹击下,即使是秦朝这样强大的国家,也只能走上灭亡。然而,在千里之外的50万岭南大军却选择见死不救,赵佗统领了政权之后,建立了南越。一直以来,世人对赵佗的所作所为给予了不少指责,他不仅见死不救,而且还把主要的道路给封了。实际上,秦朝的确往岭南派了50万大军。然而却是冒牌货,战斗力根本

  • 为什么秦始皇让公子扶苏在蒙恬队伍,而不是进赵佗的大军中呢?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赵佗

    秦始皇让公子扶苏到北方蒙恬的长城军团去锻炼,而没有派扶苏去赵佗的岭南大军去,这种行为,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以下几点:1.岭南大军离都城咸阳路途遥远,有数千里的距离;而北方长城军团在九原一带,离咸阳比较近,快马加鞭,一天一夜就能赶回来。要知道,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继承人,一旦秦始皇去世,扶苏是要马上继承帝

  • 他是汉初最好的外交家,两度出使南越,三言两语就让赵佗俯首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赵佗

    有这样一群人常因自己冷静的头脑,优秀的口才常被国家赋予外交重任,陆贾,就是这样一个人,史书载他因能言善辩常被用于出使诸侯,汉朝建立后,两度出使南越国,收复南越,对国家的统一稳定做出巨大贡献。公元前207年,赵高杀害秦二世胡亥,这时候刘邦正进军关中的途中,赵高派人来见刘邦,想和刘邦签订盟约,然后两人瓜

  • 汉室传奇:南越起兵,剑指西汉,刘恒凭一封信让赵佗再归服

    历史人物编辑:兵家的史标签:赵佗

    #历史#(本文大约1100字,阅读需要2分钟)刘邦成立西汉王朝后,各方的蛮夷部落或国家都表示愿意归服,其中最强大的南越国虽然有着五岭山脉及险要关隘的保护,赵佗也诚心诚意归服。赵佗祖籍是河北真定(正定)县,家人及兄弟姐妹都在故乡。【吕雉政策打压南越王国,出兵征讨南越失败】公元前一八八年刘盈死后,吕雉全

  • 赵佗经营南越国67年,死后不到26年,就因一段绯闻断送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赵佗

    赵佗活到103岁,经营南越国67年,死后不到26年,就因为一段绯闻断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还要从赵佗的孙子赵眜说起。赵佗活的太久,死时儿子都已经去世,于是南越国王位便由孙子赵眜来继承。赵眜即位不久,闽越国就对南越国发动进攻,赵眜只好上书汉武帝,请求汉武帝主持公道,制止闽越的入侵。汉武帝知道后,派

  • 历史上第一位占领越南的中国皇帝——“南越武帝”赵佗

    历史人物编辑:使汝说娱标签:赵佗

    越南与中国的山川相连,距离较近。它世代被汉族文化影响。从历史上看,它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朝廷的管辖或保护之下。然而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就要属先秦时代的——赵佗,赵拓在岭南那是极其的有声望。他曾经是广东,广西和越南的“拾荒者”,也是第一位“南越国王”。赵陀属于南越皇帝。出于礼术,他还是不得不象征性地

  • 广州工地挖出两千年前的古墓,专家闻声赶来,赵佗墓终于被找到?

    历史人物编辑:周翠连标签:赵佗

    象岗山,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西侧,是一座小山丘。然而,就是在这个小山丘上,发现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墓——南越王墓。1983年6月,一支施工队在象岗山进行基建施工,准备用挖掘机将这小山坡铲平,然后修建公寓大楼。期间,挖出了汉代、晋代等几座古墓,广州的文物工作人员对此很重视,每次都会派人前来勘察。由

  • 自认“蛮夷”的南越,赵佗用了什么“手段”,使之化为“半蛮夷”?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赵佗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古代的许多诗文中,官员一旦贬谪出京有很多都是迁往百越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曾经派赵佗建立南海郡。而秦末战乱之际,赵氏封关绝道自封为“南越武王”。其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的两广地区还有象郡也就是越南的部分地区。在古代,这里是中

  • 南越武帝赵佗:第一个在越南称皇帝的中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候塞雷历史手札标签:赵佗

    越南与中国山川相连,这里世代受到汉文化的浸润。从历史上看,它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当时朝廷的管辖和保护之下。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是在秦汉时期,这个人就是被称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皇帝——赵佗。他是岭南、广东和越南著名的将领。还有,他也是首位“南越王”。赵佗属于南越真正的皇帝。尽管处于某些原因,在汉代,他还

  • 传闻中藏宝无数的赵佗墓:藏身广州2000余年,其位置至今仍是个谜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赵佗

    引言据《为袁绍檄豫州》记载:“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可知,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是曹操为了弥补军饷不足而设立的军衔,主要工作就是盗取墓穴财物、以此贴补军饷的职位。据说,摸金校尉最擅长寻找墓穴,可以通过搜集而来的各种资料,结合对当地的地形风水的观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