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仲病榻论相,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管仲病榻论相,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的意林 访问量:711 更新时间:2024/1/25 11:12:27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齐国上卿(即丞相)。小时候家里贫困,父亲早逝,母亲在堂,但年事已高,管仲过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起先,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后来在鲍叔牙的举荐和劝说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择吉日,三浴三衅,亲迎于郊。连语三日三夜,遂拜为相,尊为仲父。于是,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牙、隰朋、宁戚等贤臣的辅佐下,九合诸侯,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不久管仲病重,将不久于人世,齐桓公亲往问之,执其手曰:“仲父之疾甚矣,不幸而不起,寡人将委政于何人?”当时贤臣宁戚、宾须无等贤臣俱卒。

管仲叹曰:“惜哉乎,宁戚也!”

桓公曰:“宁戚之外,岂无人乎?吾欲任鲍叔牙,何如?”仲对曰:“鲍叔牙,君子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人善恶过于分明。夫好善可也,恶恶已甚,人谁堪之?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

点评:鲍叔牙是管仲的知己,又是他的恩人,出于人情,一般人肯定会推荐自己的好朋友来继承自己的位置,但是管仲却不这样说,当时有人进谗言给鲍叔牙,意欲挑拨两人之间的感情,谁知鲍叔牙微微一笑,表示管仲说的没错,自己不适合丞相的位置,进谗言的小人自讨没趣,怏怏而回。从中看出鲍叔牙与管仲两人相知之深。管仲处处能以大局为重,不徇私情,是不是给现代人的管理有着迪和借鉴的意义呢?

接着再看下面的对话:

桓公曰:“隰朋何如?”

仲对曰:“庶乎可矣。隰朋不耻下问,居其家不忘公门。”

言毕,喟然叹曰:“天生隰朋,以为夷吾舌也。身死,舌安得独存?恐君之用隰朋不能久耳!”

点评:隰朋是管仲的“喉舌”,管仲在日,他可以依仗管仲,仗义直言,但是当管仲没了,隰朋的位置也是坐不长久的。

下面重点来了:桓公曰:“然则易牙何如?”

仲对曰:“君既不问,臣亦将言之。彼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必不可近也!”

桓公曰:“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甚于爱子,尚可疑耶?”

仲对曰:“人情莫爱于子。其子且忍之,何有于君?”

点评:人最爱的都是自己的孩子,但是易牙烹了孩子的肉给齐桓公吃,这是人做的出来的事情吗?一定是有更大的阴谋,才忍心把自己儿子的肉做给齐桓公吃,这样的人,一定要远离他!

桓公曰:“竖刁自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尚可疑耶?”

仲对曰:“人情莫重于身。其身且忍之,何有于君?”

桓公曰:“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于寡人,以寡人之爱幸之也。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甚于父母,无可疑矣。”

仲对曰:“人情莫亲于父母。其父母且忍之,又何有于君?且千乘之封,人之大欲也。弃千乘而就君,其所望有过于千乘者矣。君必去之勿近,近必乱国!”

点评:同样的道理,竖刁与卫开方的所作所为,也都逸出了人之常情,不是人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还去做,就一定有更大的欲望和阴谋,我们一定要远离他们。

我们来看最后的结局:桓公曰:“此三人者,事寡人久矣。仲父平日何不闻一言乎?”

仲对曰:“臣之不言,将以适君之意也。譬之如水,臣为之堤防焉,勿令泛滥。今堤防去矣,将有横流之患,君必远之!”

桓公默然而退。

点评:管仲在日,这三个小人不敢轻举妄动,一旦管仲不在,三个小人肯定兴风作浪,齐国也就很快衰落了。

但是我们会问:既然管仲早就认清三个小人的真面目,为什么不在齐桓公在日,借刀杀之,永绝后患呢?

我的答案是:管仲需要留住一些“心机婊”,以起到制衡的效果,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如果小人都死绝了,管仲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当然对付小人,恐怕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容易吧。

不知大家如何理解管仲病榻论相的意义所在呢?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哦。

标签: 管仲

更多文章

  • 管仲从囚徒到国相,作为“经济战”的鼻祖,如何不费兵卒战胜鲁国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生活的年代距今有2600年之久。很多人都知道他辅佐齐桓公,由名不见传的诸侯王,一跃成为首个春秋霸主,管仲也因此留名青史,位列春秋名相。后人心目中,管仲的“政治”形象居多,认为他是纵横诸侯的政治老手,往往忽视他对先秦经济理论的贡献。综合来说,管仲是历史上少见的“政商”全才,孔子

  • 春秋第一宰相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管仲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国的齐桓公,在他实现霸主的路上,宰相管仲的辅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齐桓公执政期间,他辅佐齐桓公从政治、经济、军事、民风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给后代流传下宝贵的财富,他的智慧被后人所称赞。下面我们就来对管仲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并学习他的智慧,以汲取所长,为我们所用。管仲,

  • 齐国的霸业,一上来就碰见宋国和鲁国,管仲说:鲁国可以拿下了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管仲

    齐国在“管仲改革”后国力大增,还娶了周天子的女儿,并答应周庄王平复宋国内乱,可谓声望日隆。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以天子的名义召集宋、陈、蔡、邾在北杏(今山东东阿)会盟,这是齐桓公主持的第一次会盟,也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作为盟主的齐桓公,会上号召大家尊重周天子,捍卫周礼,并主持平定宋国内乱的大会,

  • 中国神人革命: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管仲会说“以人为本”

    历史人物编辑:诸史标签:管仲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商朝崇尚鬼神,鬼神高于一切,甚至天天轮番祭祀,人事礼俗居于其次,因此商朝是典型的“以神为本”。管子记载,管仲向齐桓公称述霸业时,提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因此,“以人为本”春秋时已有,而不是现代词汇。问题在于,商朝时是“以神为本”,

  • 管仲临死明知三奸将乱政,为何不直接杀掉他们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管仲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了商朝军队,商纣王因此被迫自杀,数百年的商朝就到这里结束了,一个宏伟的朝代在遗址上重新建立起来。周武王开创了华夏古代一个伟大的制度——分封制,他将自己的宗室血亲还有在创业时功臣分封到国土的各个部分,代替周天子来管理这广袤的领土。同时他也没有对原来这片国土上的原住民赶尽杀绝,他分

  • 怎么理解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温豪标签:管仲

    大家好,今天我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子曰中的一句话:“管仲之器小哉!”这句话听上去十分神秘,但实际上有着非常幽默的内涵。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议上有一个教授在讨论古代思想,其中就提到了这句话。大家听了之后都一脸懵逼,我们脑海里浮现出了各种小器具,管仲会用什么“小器具”呢?于是

  • 从平民到宰相,管仲如何实现阶级跨越?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管仲

    悠悠春秋大业,滚滚战国狼烟。管仲在后代的历史评价非常高,被誉为千古第一名相。但是这个管相的作风跟后来的商鞅、萧何、张居正、王安石这些人大不相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正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都是提倡重农抑商,把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做事有原则可循。但是这个管仲却不一样,他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 管仲到底有什么贡献?为啥会被后世尊称为‘华夏第一相’?

    历史人物编辑:江辰雨标签:管仲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宰相型人才,管仲的能力,总结起来其实只有一条:他会强国!虽然只有这一种能力,但管仲的这个能力,却是后世所有君王皇帝,都希望看到的。任何一位君王,只要能得到一个管仲这样的宰相,然后合理使用这个人,基本上都能成为明君。甚至就算是到了王朝末期,只要有管仲这样一个人在,最少也能给国家续

  • 齐桓公明明爱吃爱玩又爱美女,为何还能成为春秋首霸?

    历史人物编辑:湖桥烟雨到标签:齐桓公

    因为齐桓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正视它。人很少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很多人都是比较自大,但是齐桓公不一样,他曾经在管仲面前说自己治国有困难,因为自己爱吃爱喝还好色,可见齐桓公能够面对自己的不足,他知道自己的的缺点在哪里,愿意说出来并且聆听贤臣的想法,这一点是很多君王都做不到的,在臣子眼里,君王即使再

  • 齐桓公的一家太奇葩,堪比现代伦理剧,个个丧失道德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齐桓公

    因为高考的原因,这两天齐桓公火了,大家都知道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手下有管仲,鲍叔牙、高傒、国归父、隰((xí)朋这样的名臣,助他成就了霸业。与齐桓公一同火的还有管仲、鲍叔牙,但大家可能对齐桓公的兄弟姐妹们不是很清楚,要说到齐桓公的兄弟姐妹,不知道要秒杀多少现代版狗血伦理剧,今天小雨就为大家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