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在“管仲改革”后国力大增,还娶了周天子的女儿,并答应周庄王平复宋国内乱,可谓声望日隆。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以天子的名义召集宋、陈、蔡、邾在北杏(今山东东阿)会盟,这是齐桓公主持的第一次会盟,也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作为盟主的齐桓公,会上号召大家尊重周天子,捍卫周礼,并主持平定宋国内乱的大会,代表周天子向宋国宣告:公子游的政权为非法,公子御的地位市合法,如果宋国不马上迎立公子御,天子要发大军对宋国进行军事干预。
春秋霸业的精彩篇章,由此翻开。
齐桓公(剧照)
北杏会盟后,宋国的公子御得得到宋国贵族的支持,曹国又出兵相助,终于杀死公子游,赶跑南宫长万,公子御成功即宋国国君,是为宋桓公。
叛乱失败后,南宫长万的大将猛获逃到卫国避难,宋国请求卫国归还猛获,卫国人各种理由推脱。
齐桓公让人警告卫君说:“在宋国作恶的人在卫国受到保护,不会有好下场的,为了一个人而失去一个国家,不是什么好主意啊。”于是卫国乖乖把猛获还给了宋国。
在宋国都城被联军攻陷的时候,南宫长万带着自己的母亲,亲自驾车杀出重重包围逃到了陈国。宋国畏惧南宫长万勇猛不敢发兵功陈,就暗中贿赂陈国国君。
陈国作为北杏会盟的参与方之一,忠实地履行了盟友的义务,偷偷把南宫长万灌醉,用犀牛皮包起来又锁上层层铜链,确保万无一失才将他压回宋国。
回到宋国的南宫长万被宋桓公下令剁成肉酱,母亲也被枭首示众。本该大放异彩的一代猛将,就这样窝曲地死去,在春秋争霸的大幕徐徐拉开之际,还未登场就黯然陨落。
南宫长万
成功平息宋国内乱,证明北杏会盟是非常成功的,同时为了维护盟主的尊严,齐桓公又发兵灭了遂国,作为对遂国无故不参会的惩罚。
另一个无故不参会的国家是鲁国,作为长久以来齐国的眼中钉,齐桓公认为他不但不听天子号令,还是宋国内乱的始作俑者,必须给予惩戒。
公元前681年,齐国出动大军讨伐鲁国,管仲改革后的齐军已经远非三年前长勺之战时的军队。
但见齐鲁大地上,如蚁的兵士排成战阵向前推进,兵士战志昂扬,战车行进有序。王子成父站在高大的战车上,亲自雷响进击的战鼓,齐军如小刀切豆腐一般,一路势如破竹,兵临鲁国首都曲阜城下。
势如破竹的齐军
在绝对实力面前,所有的战略、战术都不管用。
鲁军兵败如山倒,战无可战、退无可退,大势已去的鲁庄公只有向齐桓公求和,愿意献出大量土地来平息这场战争。
齐桓公大手一挥,在距离曲阜五十里的地方划定了边界,并要求鲁国比照附庸国来听从齐国。
这是要灭亡鲁国的前奏啊,无奈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再打就亡国灭族,所以鲁庄公不得不答应,约定在柯地(今山东阿县)订立盟约。
面对如此屈辱的和约,曹刿站出来对鲁庄公说:“君上,您是愿意死了又死呢,还是愿意生了又生?”
鲁庄公当然知道曹刿的能力,听着如此拗口的话,知道他话中有话,就问他:“此话怎讲,难道先生有什么办法能挽救鲁国吗?”
曹刿说:“然!在此危难关头,希望君上能听从我的建议,则国土必然不失,您自身必将安定快乐,这就是活了又活。不听从我的建议,国家必定灭亡,您自身必将危险受辱,这就是死了又死。您选哪一个呢?”
鲁庄公着急的说:“那还用说吗,我当然选活了又活啊,不过如今这样的形式我也是生无可恋啊,你有什么好办法快快说吧,只要能救鲁国,我愿意拼上一把。”
第二天举行会盟,齐国和鲁国要举行祭天仪式,在神灵前盟誓缔约。
鲁庄公和曹刿早早来到祭坛现场,俩人怀里都藏着锋利的匕首。当鲁庄公和齐桓公一起走上祭坛时,鲁庄公忽然伸左手抓住了齐桓公,右手从怀里拔出匕首来。众人大惊,管仲、鲍叔一起上前,曹刿掏出匕首,将两人挡在台阶中间说:“两位国君正在商量国界的事,谁也不要过去。”
齐、鲁盟约
齐桓公挣扎不开,大惊问道:“我的好外甥,你这是做什么,有话好好说。”
鲁庄工紧抓着齐桓公不放,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说道:“亏舅舅还认我这个外甥呢,把我逼得无路可退。我估摸着要死,那就让我在您面前自杀吧。”
齐桓公身处险境,怕他心血来潮弄个同归于尽,连连说:“有话好好说,我们甥舅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
鲁庄公说:“好,那我就说说。鲁国国都原本距边境几百里,现在距离边境只有五十里,出门打个兔子一不小心就出国了,这实在是没法让人活了。现在我请您答应以汶水(今山东境内)为界才行,不然请让我死吧。”
见齐桓公还在犹豫,管仲在台下急忙说:“土地是用来保护国君的,而不是国君保护土地,请君上答应他。”
于是双方划定疆界,鲁庄公和齐桓公在祭坛上歃血盟誓,汶水之南归鲁国,之北归齐国,鲁国没有损失。
齐鲁形势图
本来,鲁国战败,割地求和,是鲁国自愿的,而鲁庄公和曹刿竟然违反盟约,在坛上用匕首胁迫齐桓公,使齐国不得不答应返还侵占的土地。
这种近似于流氓的做法非常令人不齿,所以回来之后许多人都劝齐桓公毁约,小白也咬着牙狠狠地说:“姬同(鲁桓公)是我的仇敌,曹刿是奸诈的小人,对仇敌和奸诈的人还讲什么信用,看我不杀曹刿,重夺鲁地!”
管仲坚决地说道:“君上,坚决不行。别人准备劫持你而不打算真心盟誓,但是你事先却毫无所知,不能算是聪明;面对危机又不得不听别人的,也不能算是勇敢;答应了人家却不兑现,更不能算是有信用。不聪明、不勇敢、不守信,如何让诸侯信服,如何取得成功和名誉?给了鲁国土地,虽然失去了国土却得到了信用,现在凭四百里见方的土地被天下人信服,这难道不是成功吗。”
齐桓公和管仲(配图)
齐桓公脸色难看,听到最后又频频点头称是。心中大赞,心想:管仲这个人如此顺应外物,能够把耻辱当作光荣,把困窘当作通达,真是非常人可以做到啊。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齐国损失较大,但从其他诸侯的角度来看,齐国可以说收获更多。柯地会盟看似鲁庄公和曹刿的胜利,其实未尝不是我的胜利呢。我能得到这样的人辅佐,真是我的福分啊。
中国通史
管仲又建议齐鲁之间应该化干戈为玉帛,齐国要有大国的样子,主动去交好鲁国。一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虽然免不了摩擦,但两地民间和经贸往来也更加频繁,和平相处对两国老百姓都有好处。再者鲁国是周公后裔的故乡,周成王曾经赐给鲁国人可以依照天子之礼祭祀的特权,可以说是第二个小天子,在诸侯国中有崇高的威信。三者管仲为齐国设计的大的外政方针就是“尊王”,而鲁国正是周礼坚定的执行和维护者,所以鲁国应该成为齐国的同盟,而不是敌人,因此和鲁国交好有莫大意义。
齐国会盟诸侯
但是如何不动用武力,而友好地让鲁国臣服,这个问题很难解,杀人掠地遭人唾弃,不费一兵一卒又近乎天方夜谭。
管仲心中已有计较,向齐桓公详细汇报降服鲁国的计划,但由于太过深奥,齐桓公一时间没有听明白,管仲也不多做解释,就让齐桓公一切都听自己的,按照吩咐做就行了。
这个策略和管仲早年游历鲁国的经历有关,他发现当地生产一种叫“绨”的丝织品,厚而光滑,非常畅销,鲁地的人民就以种桑、养蚕、织绨为业。
绨丝
根据这一情况,管仲就让齐桓公带头穿绨做的衣服,然后命令左右大臣们也穿这种衣服,齐国百姓见了也都纷纷效仿,一时间绨服遍及齐国。
但是管仲又暗中下令,不准齐国人织绨,只能向鲁国进口,这样一来市场严重缺货,绨的价格大涨数倍不止。
此时的齐国经过六年改革,特别是重商主义的影响,已经一跃成为天下最富有的国家,就像如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一样,国民的购买力惊人,让世界各国的经济依赖和美国的交往而保持活力。
齐桓公带头穿绨衣(配图)
受价格暴涨和需求激增的刺激,鲁国的奴隶主和贵族都把精力放在了生产绨上,也顾不上不种田了。城里的国人看到商机,也以往齐国叛卖绨为业,甚至连鲁庄公也组织了专门的商队来卖绨挣外快。
管仲亲自接见鲁国来的商人,对它们说:“现在齐国上下都以穿鲁绨为荣呢,你们若为我们织绨一千匹,便可得三百斤金子的回报;若提供一万匹,就可得三千斤金子。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啊?”众人称是,认为这是一个对齐鲁两国都有好处的莫大营生,纷纷表示要将余生投身于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
鲁国叛绨商人
这仅仅是开始,过了一年,绨的价格发了疯地往上涨,竟然是当初的好几十倍。因为贸易,鲁国的财政状况空前富余,鲁庄工笑得合不拢嘴,认为这种贸易对两国都非常公平,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增进了民间交流和传统友谊,于是鼓励老百姓积极从事织绨业。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鲁国人,都弃耕种桑了,通往齐国的道路上运送鲁绨的商旅络绎不绝。
又过了半年,管仲派人到鲁国查探,发现鲁国上上下下都在为织绨、贩绨而忙忙碌碌,可以说是道路扬尘皆为利来,田间荒芜皆为利往。
管仲见到这种情况,便对齐桓公说:“鲁国可以拿下来了!”
齐桓公摸了摸从头到脚的鲁绨,十分疑惑地问:“这就拿下来了?寡人怎么不知道呢。”
管仲说:“君上从现在开始不要再穿绨了,并禁止齐国人穿绨,只许穿帛衣。”
齐桓公大吃一惊:“这么贵的衣服,说不穿就不穿了,寡人不舍啊.........”
不但不准穿绨,管仲还颁布法令,停止和鲁国贸易,并且禁止民间向鲁国出口粮食。
这下可急坏了鲁国人,他们生产的绨运不到齐国,在边境上堆积如山;因为种桑养蚕,田地荒芜,粮食也颗粒无收。为了能够填饱肚子,鲁国不得不从齐国引进粮食,但齐国政府垄断了粮食贸易,以比国内高一百倍的价钱卖给鲁国,不仅弥补了原来高价进口鲁绨的损失,而且赚得盆满钵满。
急坏了的鲁国人(配图)
情况危急,鲁庄公命令百姓赶紧去种粮食,然而粮食不是种下去就能见效果的,有道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了活命,鲁国过半的人都逃荒跑到了齐国。
鲁庄公此时才知道上了齐国的当,但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人成了齐人。
鲁庄公再也不敢逞强,老老实实向齐国求救,听从齐国摆布。就这样,管仲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把鲁国降服。
假如两国依旧兵戈相向,真不知道要耗多少时间和精力,损失多少财务,才能彻底收服鲁国呢。
鲁国臣服齐国(配图)
这时的齐桓公可谓意气风发,在政治上以天子之名号令诸侯,外交上以会盟来联合列国,军事上则以强弓硬弩征服,连续消灭周边几个小国,鲁、宋、陈、蔡、卫等大国也都先后向齐国屈服,周王室更是将小白奉为上宾,放眼中原一时风头无两。
齐国迎来了自己的辉煌,然而环顾四周,中原诸国已经被强大的野蛮人环绕,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戎狄,都成为了中原的祸患。面对如此众多且异常强大的敌人,今非昔比的华夏诸国能否扛得住这次前所未有的危机呢?
历史又将这次考验压在了齐桓公身上,“攘夷”将最终成就齐国名副其实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