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仲改革:齐国霸业的引擎

管仲改革:齐国霸业的引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戴从鑫 访问量:4488 更新时间:2024/1/25 10:39:48

前因

小白归国:前685年,

齐国公孙无知

内乱之后,

公子小白

抢在

公子纠

之前回国继位,并且打败

鲁国

强迫鲁国

杀死

公子纠

,送回

管仲

公元前685年,

齐桓公

小白拜

管仲

为上卿,尊称为“仲父”。

管仲自此总领齐国国政

齐桓公

本人的志向非常大,想要当霸主。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所以他需要一个杰出的人才来帮助他。

管仲

齐国

有着比较高的声望。

管仲

虽然是没落

贵族

的后代,但是在

齐僖公

时期就得到

任用

,后来辅佐

公子纠

,才能被

齐国

上下所认识到。尤其是

鲍叔牙

,非常看得起

管仲

,觉得他是

王霸

之才。

管鲍之交

是一段佳话

鲍叔牙

管仲

是至交,

管仲

鲍叔牙

一起做

生意

时多分钱,打仗时经常逃跑,做什么事都很失败,但是

鲍叔牙

不怪

管仲

,反而一直认为

管仲

没有机会发挥他的才能。所以

鲍叔牙

才会向

齐桓公

推荐

管仲

管仲

自己其实也非常自信,所以才敢以罪人的身份回

齐国

。要知道,他曾经差点一箭射死

齐桓公

管仲

一回国,

齐桓公

就急不可待地对

管仲

表示,

齐国

有各种弊病,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

管仲

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齐桓公

觉得

管仲

说的都对,就让

管仲

放手改革。

虽说

齐桓公

管仲

君臣算是比较和谐,但是

管仲

也使了一些手段,让

齐桓公

放心。

比如

管仲

曾经举荐

东郭牙

,当

齐桓公

的谏臣,专门指出国君的过错。

韩非子》里记载,

齐桓公

大臣

们说,我要拜

管仲

为仲父,谁同意,谁反对?大家都说好,

管仲

非常了不起,可以把

齐国

托付给他!但是

东郭牙

偏偏跳出来说,不行,

管仲

这么厉害,干啥啥行,你把

国家

托付给他,拜他为仲父,这是要让他做忠臣还是做奸臣呢?

管仲

被誉为中华第一相

结果

齐桓公

让“

隰朋

治内,

管仲

治外”,不让

管仲

权势太大。《韩非子》不是

史书

,喜欢讲权术,如果这事是真的,就说明

管仲

早料到

齐桓公

会怀疑他,特意让

东郭牙

来做白脸,打消

齐桓公

的疑虑。

另外一件事是可信度更高一些。

齐桓公

非常奢侈。

管仲

拜相之后,得到大量的赏赐,自己也过上了穷奢极欲的生活。有的

史书

里说,

管仲

是为了掩盖

齐桓公

的奢侈,而故意自污。这就有点像

萧何

刘邦

关系

了。不过,谁知道

管仲

是不是打着替国君遮丑的旗号,来满足自己的

欲望

呢?

管仲

的改革的确让

齐国国力

迅速膨胀,成为霸主。

内政上,

管仲

把国都及其周边分为三个部分,共有二十一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个,士乡十五个。士乡一共可以征召三万士兵,分成三份,国君、国氏、

高氏

各管理五个乡,率领一万人。

春秋

农闲时期,组织军队外出打猎,实际上就是

军事演习

。这样

齐国

就拥有了三万人的常备军。

管仲

又规定,谁犯了罪,可以用兵器或者甲胄来

赎罪

。这样一来,

齐国

的军备也逐渐充实起来。除国都之外的鄙野

地区

,分成五个部分,建立严密的

基层

组织。这就是“三其国而五其鄙” “作内政而寄军令”。

人才选拔上,设立

中国

最早的上计制度,也就是要考核官员的政绩。还规定要定期选择、提拔优秀的官员,从

基层

官府

再到国君,分为三个层次层层考察,人尽其才。

经济上,

管仲

废除了公田,把土地

公平

分配给

农民

;改革了税收制度,按照田地的好坏和年景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税率,这就叫“相地而衰征”。

管仲

还史上首次实行盐铁专卖,

齐国

民众可以私人生产盐铁,但是

销售

渠道全部由

官府

掌握。

管仲

还鼓励商业,不征商业税,使

齐国

商人遍布各诸侯国,各国商人也云集

齐国

。结果,

齐国

的财政收入也大大增加。

齐国

的海盐大量出口周边

国家

,成为“海王之国”。

管仲

齐国

霸业的总设计师

管仲

的改革前无古人,可以说引领了之后数百年间的变革。

齐桓公

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在

管仲

的辅佐下,虚心纳谏,

任用

贤才,使本来就颇为强大的

齐国

,拥有了称霸的本钱。所以,

齐桓公

开始着手实现他称霸天下的理想。

后果

桓公称霸:

齐桓公

采用

管仲

尊王攘夷的策略,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结论

管仲

改革为

齐国

称霸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是

春秋战国

时代大变革的先声。

标签: 管仲

更多文章

  • 浅谈管仲变法的经过和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管仲

    管仲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生活在公元前 7世纪中期的齐国。在他的领导下,齐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管仲的变法措施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介绍管仲的变法措施。管仲变法管仲变法的背景是在齐国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动荡和混乱之后进行的。齐国

  • 管仲去世后,齐国为何很快就大乱?管仲:该做的我真的都做了!

    历史人物编辑:暴暴说历史标签:管仲

    公元前645年,一代名臣管仲,因病去世了。在后世的历史上,管仲曾经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这些称呼,每一个都堪称惊天动地。但同时,这些称呼,管仲也确实都担得起。而管仲的去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标志着一个时代,彻底过去了。管仲去世之后,仅仅只过了不到两年

  • 管仲有一条毒计,兵不血刃就能灭国,如今却成了美国常用的杀手锏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管仲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由草根阶层崛起的伟大领导者。他的人生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贫穷的牧牛童到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以深思熟虑和毅力,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极致逆袭。然而,朱元璋的世界并非只有光明,他的另一面,他的独裁、专制以及他对权力的病态追求,是他史诗般人生的另一种色彩。他的一生充满了权力的争

  • 管仲一条“毒计”,兵不血刃灭掉楚国,如今却成美国的“杀手锏”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管仲

    “纷争已不再是通俗意义上的纷争”,没错,就当今国际社会的大趋势而言,和平与发展依旧是时代的主旋律,但是世界各国立于国际之林,怎能会没有矛盾与冲突?矛盾冲突之下,战争依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战争,不是枪林弹雨,上场杀敌,更多的是兵不血刃的无形的较量。放眼世界浪潮,这样无形的较量可谓是暗流汹涌,隐匿平静于时

  •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管仲

    东周开始,周朝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国之间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安排,都想自己称王称霸,导致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这战争次数真多得跟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春秋五霸里,最为耀眼的当属齐桓公,因为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让很多诸侯国不得不臣服齐国的膝下。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离不开他手下的得力

  • 管仲病榻论相,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管仲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齐国上卿(即丞相)。小时候家里贫困,父亲早逝,母亲在堂,但年事已高,管仲过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起先,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后来在鲍叔牙的举荐和劝说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择吉日,三浴三衅,亲迎于郊。连语三日三夜,遂拜为相,尊为仲父。于是,齐桓公在管仲、鲍叔牙、隰朋

  • 管仲从囚徒到国相,作为“经济战”的鼻祖,如何不费兵卒战胜鲁国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生活的年代距今有2600年之久。很多人都知道他辅佐齐桓公,由名不见传的诸侯王,一跃成为首个春秋霸主,管仲也因此留名青史,位列春秋名相。后人心目中,管仲的“政治”形象居多,认为他是纵横诸侯的政治老手,往往忽视他对先秦经济理论的贡献。综合来说,管仲是历史上少见的“政商”全才,孔子

  • 春秋第一宰相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管仲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国的齐桓公,在他实现霸主的路上,宰相管仲的辅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齐桓公执政期间,他辅佐齐桓公从政治、经济、军事、民风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给后代流传下宝贵的财富,他的智慧被后人所称赞。下面我们就来对管仲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并学习他的智慧,以汲取所长,为我们所用。管仲,

  • 齐国的霸业,一上来就碰见宋国和鲁国,管仲说:鲁国可以拿下了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驿站哦标签:管仲

    齐国在“管仲改革”后国力大增,还娶了周天子的女儿,并答应周庄王平复宋国内乱,可谓声望日隆。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以天子的名义召集宋、陈、蔡、邾在北杏(今山东东阿)会盟,这是齐桓公主持的第一次会盟,也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作为盟主的齐桓公,会上号召大家尊重周天子,捍卫周礼,并主持平定宋国内乱的大会,

  • 中国神人革命: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管仲会说“以人为本”

    历史人物编辑:诸史标签:管仲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商朝崇尚鬼神,鬼神高于一切,甚至天天轮番祭祀,人事礼俗居于其次,因此商朝是典型的“以神为本”。管子记载,管仲向齐桓公称述霸业时,提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因此,“以人为本”春秋时已有,而不是现代词汇。问题在于,商朝时是“以神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