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明的拯救者:孔子为什么要“双标”管仲?

文明的拯救者:孔子为什么要“双标”管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俊慧文史书院 访问量:4696 更新时间:2024/1/23 2:24:39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管仲管大师。管仲这个人非常有趣,笔者对这个人进行了解之后,一度非常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今天的人穿回去的。

真的很难理解他为什么能够搞出那么让人匪夷所思的改革。管仲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放在春秋那个礼法森严的时代,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离经叛道。

管仲作为公子纠的老师,在老板还没有倒台之前就已经在鲍叔牙那里准备了一条后路。老板死了之后非但没有去报仇反而马上投靠敌人。

管仲本人给出的说法是,我效忠的对象是国家,并不是某个人,国家没有强大我是不能去死的。这种说法我们听起来很有道理,可这是用我们用自己的现代思维去理解,当时人的世界观可不是这么看的,当时讲究的是个人效忠而不是国家效忠。你要是为了国家大义而背叛主人那要被强烈谴责的。这就是当时对忠的理解!

一百多年后孔老夫子的学生子路问老师:管仲这个人,在自己的老板死了之后投靠仇人,他算不算是个人渣呢?

一向讲究忠孝仁义的孔老夫子居然强行诡辩:不算,管仲帮助齐桓公尊王攘夷,维护了春秋时代的礼乐秩序,这是大仁啊!没有管仲,我们现在都是披毛散发的野人啊!所以不能够用普通人的标准套在他的身上。

这不就是明显的双标吗?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位能够让孔老夫子为他开小灶的管仲。到底有何德何能能够让圣人为他双标。

中国不绝如缕

春秋时期,王室东迁,诸侯崛起。堂堂天子虽然处在天下中心的位置,但他的扩张空间同时也被四面八方的诸侯国锁死。非但失去了扩张的空间反而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

周王室衰落之后,各路诸侯逐渐开始不把领导当回事,国际秩序一时半会也选不出一个能够替代他的领导人,虽然出现了像郑庄公这样的小霸王,可是他毕竟没有周天子全盛时期的权威,最多也就是天下诸侯给他个面子认他当大哥,处理一下国际纠纷而已,至于所谓的号令天下莫敢不从,那是不存在的。

正当中原诸侯国,失去了国际霸主的调节。纷纷开始进行内部吞并的时候,以前在周王室统一指挥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抵抗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那套防御体系崩溃了。现在是变得各自为战。以前在周王室强大的时候被镇压的各路妖魔鬼怪纷纷跳了出来。

正如太史伯所说:王室将衰,夷狄必倡,不可偪也。

蛮夷部落的势力逐渐渗透到了中原核心地区。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当时的危急情况,南蛮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缕。

也就是说当时整个华夏文明的命运就跟一缕丝线一样脆弱。

独力挽狂澜

管仲就是在这个时候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如何应对这种文明危机就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有人说就算没有他,难道就不会有一个管伯,管季,管叔出来收拾残局吗?他只不过是时势造英雄而已!

说这种话的人大多都是历史必然症患者!觉得历史发展的某一个程度自然就会瓜熟蒂落,自然会有英雄人物出来扛大旗。说这种话的人完全就是,否定了个人主观能动性对历史的影响,好像当年商鞅没有去秦国,秦国就会自然而然一统天下一样。

好像中国如果没有毛主席就自然而然会有今天一样。邓公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好多年。可时间是不等人的,晚个十年天下局势就会物是人非,此时此刻未必会是彼时彼刻。

没有管仲挺身而出,好色好酒好猎的三好先生齐桓公,是绝对不可能靠他自己成就霸业的,后来的事也证明管仲死了之后齐桓公很快就翻车了。从齐桓公到晋文公,我们假设如果没有管仲,历史进程照样发展,等到第二位国际霸主的出现还有五十年。

这五十年的时间里蛮夷到底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说南蛮楚国吧,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北上中原,带领他们的是一代雄主楚成王,可偏偏就是因为管仲组建国际联盟,让这一代明君也只能够老老实实的趴在南方。

如果没有管仲,面对南霸天楚国的攻势,中原诸侯国或许也会抱团取暖,可没有服众的领导,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各怀鬼胎的合纵联盟而已!两百年后的经验证明这种玩意是没有战斗力的。最后只能够一个个被瓦解掉。

还有就是面对北狄入侵的时候,作为守门员的卫国邢国燕国相继被干掉,当时周边诸侯晋国忙着内斗,曹国许国瑟瑟发抖,根本就不敢伸出援手。如果没有管仲,当时三好先生齐桓公还在喝酒作乐呢!

现实就是这样啊,当时齐桓公已经是霸主,面对这种事情还是不情不愿的:

此其后,宋伐杞,狄伐邢、卫。桓公不救,裸体纫胸称疾。召管仲曰:“寡人有千岁之食,而无百岁之寿,今有疾病,姑乐乎!”管子曰:“诺。”于是令之县钟磬之榬,陈歌舞竽瑟之乐,日杀数十牛者数旬。群臣进谏曰:“宋伐杞,狄伐邢、卫,君不可不救。”桓公曰:“寡人有千岁之食,而无百岁之寿,今又疾病,姑乐乎!且彼非伐寡人之国也,伐邻国也,子无事焉。”宋已取杞,狄已拔邢、卫矣。

就这么一个主,如果没有管仲的苦苦坚持,别的不说,恐怕卫国的历史就到此为止了。最后还是管仲力挽狂澜才挽回局面。

管子对曰:“宋伐杞,狄伐邢、卫,而君之不救也,臣请以庆。臣闻之,诸侯争于强者,勿与分于强。今君何不定三君之处哉?”于是桓公曰:“诺。”因命以车百乘、卒千人,以缘陵封杞;车百乘、卒千人,以夷仪封邢;车五百乘、卒五千人,以楚丘封卫。

罕见的文明守卫者

当时满世界的人要么就是在野蛮民族的金戈铁马之下,瑟瑟发抖,要么就是为了一己私利蝇营狗苟。在那个时代,人们只有个人认同只会效忠主子,连国家认同都没有,你更别指望他们会关心什么文明的存亡了。

管仲就是那个时代的另类啊!也许吧,没有管仲,华夏文明最后会靠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把那些也蛮民族给同化掉,可那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死多少的人呢,看看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就知道了,我们最后确实是把他们给同化掉了,可那是用了三百年用无数汉人的生命换来的。

孔老夫子是个明白人啊,如果没有管仲,他就算不用披发左衽,也要跪在地上喊奴才。管仲之德,功莫大焉。话说他在那个时代有这么格格不入的民族意识,你说他到底是不是穿回去的?

标签: 管仲

更多文章

  • 后管仲时代,齐国到底有多乱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管仲

    文:琴剑霜月公元前645年,年近八旬的齐相管仲在病榻上迎来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刻。想起年轻时和鲍叔牙的意气风发;想起后来射中小白的衣带钩,却反而受到了这位公子的重用;想起四十余年来君臣相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的眼眶中流出了浑浊的泪水。这个思想超越了时代的人杰,仍然逃不过生死的大限,但他还是用尽最后

  • 管仲格局不够大,所以“孔子小之”?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趣读标签:管仲

    管仲因丰功伟绩而名扬千古,他辅佐齐桓公内修政治,外举“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然而,对于管仲历来褒贬不一:赞誉方说春秋第一相,“管仲世所谓贤臣”;贬低方称千古第一小人,比如《论语》“管仲之器小哉”。“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管仲又叫管夷吾,司马迁又是如何看待这位管家老二呢?管仲

  •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记录时间标签:管仲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

  • 管仲有条毒计,兵不血刃便击垮对手,现在却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管仲

    前言:“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这句话出自《管子》,管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在《管子》终究曾经记载了他通过贸易战而摧毁一国经济的典故,虽说古代的战争,还是要兵戎相见,但是当一国的经济被彻底摧毁,在军事方面也会有很大程度的削弱,所以管子为他的国家齐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孙子兵法中也曾经写

  • 管仲萧何都是历史名相,为何诸葛亮视管仲为目标,而不是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桑成阳标签:管仲

    无论是野史、小说还是正史中,诸葛亮都是以中国最著名的智者的形象被人熟知,同时他作为为蜀汉王朝的鞠躬尽瘁的贤臣忠良,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辅佐蜀汉的兴衰。所谓出师一表千古传,忠义节操万人颂,诸葛亮一直都在向着自己出山时的目标管仲靠拢。诸葛亮在出山时曾经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与萧何都是诸葛亮前辈们中的翘楚,可是

  • 同样是生活腐败搞贪污,为何管仲一点事没有,萧何却被关进大牢?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管仲

    皇帝是古代最有权势的人,但是全国有很多事情不是一个皇帝能办到的,而皇帝是世袭制。遇到一个资质一般的皇帝,整个朝廷都需要别人帮忙管理,这个人就是丞相。在朱元璋之前,任何朝代都有丞相,有时同时有好几位,当然管仲是历史上最早的丞相。据记载:“齐桓公以霸道,九诸侯,一统天下,管仲谋略。”他很有才华,但人品不

  • 管仲“重金求鹿”背后的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管仲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齐国比较强盛,就是楚国了,两个国家各有自己的优势,齐桓公整日在琢磨如何打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是苦于自己的军队只能与之抗衡,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大胜,即使打了胜仗,对于齐国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其他国家见齐国元气大伤肯定会趁虚而入。但是不把楚国治一治,齐桓公又如鲠在喉。当时的宰

  • 管仲改革:齐国霸业的引擎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管仲

    前因小白归国:前685年,齐国公孙无知内乱之后,公子小白抢在公子纠之前回国继位,并且打败鲁国,强迫鲁国杀死公子纠,送回管仲。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小白拜管仲为上卿,尊称为“仲父”。管仲自此总领齐国国政。齐桓公本人的志向非常大,想要当霸主。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所以他需要一个杰出的人才来帮助他。管

  • 浅谈管仲变法的经过和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管仲

    管仲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生活在公元前 7世纪中期的齐国。在他的领导下,齐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管仲的变法措施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介绍管仲的变法措施。管仲变法管仲变法的背景是在齐国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动荡和混乱之后进行的。齐国

  • 管仲去世后,齐国为何很快就大乱?管仲:该做的我真的都做了!

    历史人物编辑:暴暴说历史标签:管仲

    公元前645年,一代名臣管仲,因病去世了。在后世的历史上,管仲曾经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这些称呼,每一个都堪称惊天动地。但同时,这些称呼,管仲也确实都担得起。而管仲的去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标志着一个时代,彻底过去了。管仲去世之后,仅仅只过了不到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