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伍子胥到底该不该为了个人私仇灭楚国?

伍子胥到底该不该为了个人私仇灭楚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文之光 访问量:2071 更新时间:2024/1/19 10:05:29

看完《东周列国志》,再结合史书中所记载的史实,就会发现整个春秋时期最悲烈的故事有二,一是赵氏孤儿,二是伍子胥复仇。

赵氏孤儿的故事现在被太多的影视剧、戏曲演绎下来,甚至在国外大为盛传,被改编为英语、法语等几种语言的故事,深受西方人的喜爱。纵然赵氏孤儿的悲剧符合西方人的艺术感,就像西方流行的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一样。但是,伍子胥复仇的故事更值得东方人讨论,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是个人、家族的恩怨了,而是个人私仇与国家恩怨,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冲突。

赵氏孤儿故事里面,赵氏一族惨遭灭门,一家死了几百口人,这是血淋淋的家族灭绝惨剧。伍子胥也是惨遭灭门,但是只死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悲惨程度不及赵氏孤儿。但由此引发的伍子胥复仇却让楚国惨遭灭国,战场上几千上万条血淋淋的生命在伍子胥的复仇中就像蝼蚁一样。生命是如此的卑贱,个人的恩怨掺杂着着家仇国恨,忠孝两难全,这才是东方人精神价值观中应该讨论的地方。

对伍子胥复仇,评价最正面的应该是司马迁了。

司马迁说:“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一个“烈”字,概括了伍子胥的所做作为,真可谓是春秋第一烈丈夫。这样的人物,怎么能是恶人呢?他的所作所为,正是大丈夫,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伍子胥为了给父兄报仇,忍辱负重,一路尝尽了艰难困苦,到了吴国之后沿街乞讨,支持他活下去的唯一意志就是复仇。复仇就像是一种执念,更像是毒药,时间越长,反而越浓烈,并没有因为楚平王的死而消失。最后因为个人私仇,伍子胥灭了楚国,为他的私仇付出代价的是楚国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的生命。吴国大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胡作非为,烧杀抢劫,楚国也曾有过楚庄王时期的称霸,楚国也是伍子胥的家乡,何至于此。人性的扭曲,个人的恩怨,在春秋乱世中表现得尤为悲烈。

但是,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如果我们也惨遭伍子胥那样的悲剧,或许我们能做得还不如他。

伍子胥复仇的原因

伍子胥的悲剧来源于楚平王,始作俑者就是这个霸占了自己儿子的妻子、杀害了伍子胥父兄的人。

楚国和吴国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中,只有楚国一国称王,不服从周王室的管教。楚国本来是蛮夷,没有经过周礼的教化,所以在楚国内部,也没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在春秋初期,其他诸侯国再是乱政,好歹不会出现儿子杀父亲,弟弟杀兄长的乱象,可在楚国就出现了,楚国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父慈子孝”的戏码。

楚国在中原舞台上崭露头角的第一位王是楚成王,就是那个在诸侯会盟中劫持了宋襄公,后来在泓之战中打败宋襄公,成全了宋襄公仁义名声的王。这位楚成王就是杀了自己的哥哥才夺来王位的,本来他的父亲死后,他哥哥已经即位了,后来楚成王杀了他已经即位的哥哥,自己夺来楚国的王位。还不依王的礼制规格下葬他哥哥,所以他哥哥就只留下了一个名字,叫楚堵敖。可是,世事有轮回,楚成王晚年也是被他的儿子逼杀的,就是楚穆王。楚穆王有一个好的结局,没有被儿子杀死,他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楚庄王也有一个好结局,即位的是楚共王。在楚共王之后,楚国就上演了一幕接着一幕的子杀父,弟杀兄的大戏。最后,楚平王即位,他是楚共王的幼子。

楚平王

楚平王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昏君。首先,他把自己儿子、太子建的妻子孟嬴自己娶了。以后千万不要说唐玄宗李隆基娶自己的儿媳是乱伦了,人家都是唐朝了,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朝代了。在先秦时代,国君抢自己的儿媳、和自己的妹妹私通这种事层出不穷。

楚平王抢了自己的儿媳还不够,还要杀了太子建。太子建并没有大的过错,楚平王却听信小人费无极的谗言,说太子建因为这件事怀恨在心,有谋反之心。于是,楚平王就要招来太子建杀掉,太子建得知消息后就逃走了,但是太子建的老师遭殃了,就是伍子胥的父亲伍奢。

楚平王囚禁了伍奢,并没有马上杀了,而是让伍奢写书信给他的两个儿子,想要把伍子胥兄弟一起招来杀掉,这样一来就把伍子胥一家灭门了,以后伍家想要报仇都报不了了。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楚平王的智商并不低,只是没有用到正道上。

伍奢了解自己的儿子,如果因为自己被杀,他的儿子一定会报仇,尤其是伍子胥会因此成为楚国的大患。所以,他对楚平王说,可以把两个儿子招来,他愿意以自己一家的代价换取楚国的和平。伍奢成全了自己忠的名声,为了楚国,宁愿自己一家死,都不愿意发生后来的悲剧。可是,伍子胥却没有明白父亲的遗愿。伍子胥的哥哥伍尚去了,和父亲伍奢一起被杀,伍子胥逃出了楚国。

从此以后,支撑伍子胥活下去的意念就是复仇。为了复仇,他一夜白头过昭关,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几十岁。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沿街乞讨,拖着病重的身体,差点死了,可是,复仇的意念让他熬过了一切艰难。最终,伍子胥在吴国成了吴王阖闾的重臣。然而,还没有等到他手刃仇人,楚平王就死了。

伍子胥鞭尸

人死了,可尸体还在,伍子胥最令世人感到心惊胆战的是他掘墓鞭尸,鞭的还是楚王的尸体。他的这一举动让世人太震撼了,以至于后来的皇帝都怕死后被鞭尸,死后都得不安宁。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领吴国的大军攻破了楚国都城郢都。伍子胥命人将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尸体都被打碎了,在场观看的人们无一不动容,有楚国人,也有吴国人。这是多大的仇恨,俗话说人死如灯灭,万念都成了灰烬,再大的仇恨也没必要对着尸体。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仇恨会被磨平,可时间在伍子胥这里就像停止了一样,反而让他的仇恨越来越浓烈。为他的仇恨陪葬的不仅是楚国的士兵,吴国的士兵,还有楚国这个曾经雄踞一方的霸主,楚国无辜的百姓。

伍子胥在逃离楚国时曾经说过,他一定会毁灭楚国。他实现了他的誓言,可是楚国也是他的家乡啊,他本来就是楚国人。他可以找楚平王报仇,可以找费无极报仇,可是为了复仇,他灭了楚国,杀了楚国成千上万的百姓。在伍子胥的心中,没有国家,只有个人的私仇。一个人的仇恨,代价却是一个国家。

伍子胥鞭尸,还创造出了一个成语:倒行逆施。

伍子胥复仇,烈丈夫所为

后世对伍子胥的评价褒贬不一,大多是正面评价,说他忍辱负重,智勇双全,为了复仇实现人生抱负。就像司马迁评价的那样,春秋第一烈丈夫。可对伍子胥的负面评价也不少,就像这个评价“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知否申胥本楚人,引吴攻楚为私因。可怜祖国好儿女,半作伍家偿命身。”

如果国家有负于你,你该不该为了自己的私仇毁灭国家?这应该是一个千古难题。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人们没有国家概念,魏国人张仪范雎也不是一样为秦国效力攻打魏国吗?在那个时代,人们都是为了个人的私欲,不论是名利,权势,还是实现自身的抱负,有了名,就能流传千古,乱世出英雄,这是一个创造英雄的时代。

后世的许多人也是因为国家或者君王先负于他,他们背叛国家,投降敌国,引来敌国攻打自己的母国。他们超越了国家的概念,有的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有的则纯粹是为了报复国家,人性的扭曲。

伍子胥忠于楚国吗?肯定不,他的父亲才是忠于楚国,宁愿选择一家灭门,都不愿意伍子胥毁灭楚国。伍子胥忠于吴国吗?也不见得,他也是利用吴国为自己的复仇,在吴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后来吴王夫差杀他的时候,他说他要亲眼看到吴国的灭亡。楚国、吴国他都不忠。

但伍子胥忠于自己,浩浩荡荡,光明磊落的大丈夫,为了复仇,他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因为复仇,他成全了自己的后世名声。这样的人,就像司马迁称赞的那样,烈丈夫。

标签: 伍子胥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伍子胥虽然忠烈,但他与真正的忠臣相距太远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伍子胥

    作为战国名将,伍子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楚国流放的大臣到他彻夜悲痛流放的文昭关到达吴国后,他帮助太子广成功刺杀了吴辽王,随后广太子成为了吴王阖庐。后来,一开始他很信任托孤老将,但是随着越王勾践的败北,这一切都变了。越王勾践的故事家喻户晓。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勾践为了生存乃至日后报仇雪恨,甘愿

  • 伍子胥奔吴:如小说般离奇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伍子胥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楚争雄篇(2)主笔:闲乐生春秋末年,在楚国发生了一件大冤案,奸臣费无忌陷害太子建及其太傅伍奢一家谋反,太子建被迫逃亡宋国,伍奢也全家被杀,只有其次子伍子胥一人逃了出去,他将所穿白袍挂在路旁的树上,引开追兵,孤身逃入了茫茫的大山之中。楚平王没抓着伍子胥,于是发动了全国通缉令,画影图

  • 渔夫救了伍子胥一命,伍子胥送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拿过剑立即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伍子胥

    导语: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在这5000年历史中,中国人民发明了很多东西,其中中国人民最早发明的东西就是兵器了。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生活非常的难,因此需要和老天作斗争,当时有野兽,因此人们需要发明兵器去傍身。但是后来随着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建立,中国逐渐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社会中兵器对一个国家

  • 伍子胥一生造成多少人因他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在临潼山斗宝,技压群雄,十八国君主拜他的脚下,他也成为十八国明辅大元帅(其它说法十八国监察官)。说书人说伍子胥是丧门大帅(丧门星),和扫把星一样,谁和他走尽谁倒霉。我们说说有多少个因为伍子胥,造成直接丧命。1,楚国太子芈建伍子胥在临潼山斗败秦穆公,非常僭越拉郎配,促成芈建和秦女的婚姻。费无忌和

  • 传统文化知识:吃“年糕”,是为了纪念谁?答案: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559

    历史人物编辑:小徐视角标签:伍子胥

    传统文化知识:吃“年糕”,是为了纪念谁?答案: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那时诸侯称霸,战火连年。吴国为防敌国进袭,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

  • 渔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赠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收下剑当即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伍子胥

    “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惨遭陷害的伍子胥得到渔丈人的帮助,作为答谢将自己的龙渊宝剑送给渔丈人,渔丈人却用剑自刎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伍子胥于公元前559年出生在楚国

  • 伍子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伍子胥?

    历史人物编辑:陈情词科技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原名叫伍员,他本来是楚国人。但是他成为了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并且帮助吴王夺取王位,让吴国变得更加强大,后面还攻打楚国并且取得了胜利。伍子胥有着强韧的意志力和不屈的精神,他能够舍小义成大义,而且他身上强烈的意志力非一般人能够相比的。但是伍子胥本身的命运非常的悲剧,他的父兄被楚王所杀,他为了替自己

  •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如何在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

    历史人物编辑:怪兽看电影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涉的次子。楚平王即位,任太师。因听信了少师费无忌的谗言,平王欲杀无涉,命他召回两个儿子。为救父亲回国,伍子胥的哥哥逃走,楚平王下令华英图处处抓捕伍子胥。伍子胥想适应吴国,但路途遥远。因宋建太子,伍子胥赴宋,又因宋内乱,随太子赴郑。然而,太子被郑国君知道他要联合晋

  • 秦穆公如何破局伍子胥称霸十八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伍子胥

    临潼斗宝前后,伍子胥身边没有一个年龄大或谋略的人,犯很多忌讳,造成一生悲剧。周天子和十七国受秦穆公邀请临潼斗宝,在潼关遇到柳展雄。周天子和十七国诸侯王、元帅、大将失去颜面,备受羞辱。伍子胥出面降服柳展雄,不仅没有把功劳留给周天子和诸侯,而且也没有给自己的老板楚平王留下残羹。天下人称颂伍子胥如何少年英

  • 伍子胥一心向楚王复仇,楚王却提前病死,伍子胥:只能鞭尸了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伍子胥

    春秋后期,谗臣为了误导楚平王说了很多编造的假话,楚国的大忠臣伍奢全家惨遭陷害被冤死,只有伍子胥识破了楚平王奸恶的计划,才侥幸逃过一劫。后来,伍子胥阴差阳错来到吴国,获得了公子光信任并助公子光夺得了王位,成为了吴国重臣。后来,公子光兑现了为伍子胥报仇的承诺,为伍子胥制定计划攻打楚国。计划顺利进行,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