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伍子胥奔吴:如小说般离奇的历史

伍子胥奔吴:如小说般离奇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伊尔三四 访问量:1404 更新时间:2024/1/19 5:14:16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楚争雄篇(2)

主笔:闲乐生

春秋末年,在楚国发生了一件大冤案,奸臣费无忌陷害太子建及其太傅伍奢一家谋反,太子建被迫逃亡宋国,伍奢也全家被杀,只有其次子伍子胥一人逃了出去,他将所穿白袍挂在路旁的树上,引开追兵,孤身逃入了茫茫的大山之中。

楚平王没抓着伍子胥,于是发动了全国通缉令,画影图形,重赏知情者。

与此同时,伍子胥已得知了父兄的死讯,他痛哭着奔跑在丛林沼泽之中,悲伤逆流成河。

跑了半天,伍子胥累了,他筋疲力尽地躺倒在一片荒草中,思索前路。

想了半天,伍子胥最后决定去投奔在宋国逃难的太子建。

他欢唱着“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朝宋国的方向奔去。

可刚奔出丛林,就撞上了一队楚国兵。

伍子胥慌忙逃命,却被来人叫住。

原来是熟人,刚从他国出使回来的楚国大夫申包胥,伍子胥的好友。

伍子胥不跑了,因为他知道申包胥的为人,这个肝胆相照的好朋友,绝对不会害自己。

两个好朋友在这种情形下相遇,百感交集,可想而知。

伍子胥哭诉了一番,说:“楚王杀了我的父亲和哥哥,现在该怎么办,兄可有教我?”

一边是臣子之忠,一边是朋友之义,申包胥的内心十分煎熬,他说:“我现在还能说什么呢?我要是叫你报仇,就是对楚王不忠。要是叫你不要报仇,就是对朋友不义。你还是走吧,就当我没有碰到你!”

伍子胥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兄之仇,不容于世。今吾将覆楚,以雪父兄之耻。”

申包胥喟然长叹:“你要为父报仇,作为朋友,我不会阻止你,也不会泄漏你的行踪。但是作为楚国的臣子,我也有自己必须履行的责任。你能灭楚,我就能复楚,咱们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吧!”说完,给了伍子胥一笔钱,让他继续跑路。

伍子胥终于逃到了宋国,和同病相怜的太子建会合了。可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摊乱局。

宋国的国君宋元公长得很猥琐,又比较爱撒谎,宋国人都很讨厌他,结果宋国公族华氏趁机造反,两边大打出手起来。伍子胥和太子建商量宋国不能待了,可别报仇不成莫名其妙躺枪了,于是又收拾包袱逃到了太子建的母家郑国(今河南新郑)去。

郑国当时在诸侯中属于亲晋派,和楚国的关系十分紧张,听说太子建和伍子胥跑来投靠他们,十分开心,立马将两人安排在五星级宾馆,好酒好肉招待。

作为太子建的母家,又是楚国的宿敌,于公于私,郑定公都很想帮太子建报仇,可惜郑国国小民弱,心有余而力不足,郑定公于是为太子建出主意说:“寡人不是不想为你报仇,只是凭我们郑国实在不是楚国的对手,你不如去找我们的老大晋国,他们比较牛!”

太子建一听是这么个理儿,马上动身去晋国寻求帮助了。

晋国虽然身为中原诸国的盟主,却近来也是六卿争斗,无暇外顾,况且与强楚决战,并无胜利把握,徒然浪费兵粮,有何好处?不如,打打郑国的主意?

郑国虽然近年多与晋盟,但一直都不是特别听话,再加上郑国的新任首相乃是鼎鼎大名的贤臣子产,这人可是个厉害角色,晋国这几次去收保护费都被他硬顶了回来,太没面子了。

所以,当太子建可怜巴巴地跑到晋国寻求外交援助的时候,晋国人的坏心眼儿一下子冒了出来,竟对太子建说:“郑国是个反复之国,从来无信义可言,并不值得合作。太子不如回新郑做个内应,咱们内外联手,一起消灭了郑国,然后你做郑国之君,咱们一起对付楚国。”

太子建复仇心切,当下也管不了那么多,一口答应下来,跑回郑国做内应。

仇恨和贪念往往会迷住一个人的双眼,太子建本来是个纯洁的好孩子,现在竟变成了一个愚蠢的忘恩负义之徒,伍子胥感觉痛心疾首,于是反对说:“从前秦穆公也曾派内应谋袭郑国,结果无功而返,还遭到晋人的暗算。可见郑国人行事机警,晋国人奸诈狡猾,两边儿没有一个是好惹的。太子啊,就算你在郑国造反成功,他们晋国人也会立刻翻脸,以平乱的借口干死你,再趁机吞并郑国,岂会为你做嫁衣呢?再说了,人家郑国人对咱们可不薄,现在我们却恩将仇报,此乃不义啊!”

太子建复仇心切,又贪别人的国家,遂不听伍子胥的忠言,暗中积蓄力量,联合郑国的反对势力,准备找机会发动政变。

晋国人和太子建太小看郑国的情报力量了,子产是什么人,那可是郑国历史上第一位的能臣名相啊,这点小伎俩岂能骗过他的法眼?很快,子产就查出了太子建的阴谋,将他骗到宫内,说:“我们好意收留你,没做过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你为何要跟我们玩无间道!”

太子建慌忙说:“绝无此事,绝无此事!”

郑定公大怒:“你个白眼狼,到了这时候还想忽悠寡人!来人啊,把这个不要脸的卧底给砍了!”

可怜的太子建,在楚国被亲生老爸追杀,在宋国被人无视,在晋国被人利用,临了临了又在郑国被人砍了脑袋,可悲可叹,可怜人,亦有可恨之处。

太子建死了没关系,伍子胥可又得接着逃了,不同的是,这次他还得带上一个拖油瓶,太子建年幼的儿子王孙胜。

郑国是不能待了,逃哪去呢?晋国的晋倾公欺软怕硬;齐国的齐景公则是个喜欢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儿,越发得靠不住;秦国的秦哀公就更别提了,楚平王是他妹夫,两个人是老相好来的;想来想去,伍子胥决定逃到吴国去,吴国是楚国的宿敌,两国打了多年的仗,双方都死了不少人,怨仇极深。一句话,吴国和伍子胥一样恨楚国,他们有共同的仇人。

从郑国到吴国的都城梅里(今江苏无锡市东南),路途千里,还要穿过楚国的领土,这是一段杀机四伏的路程。伍子胥带着王孙胜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吴楚交界处的昭关(今安徽合肥一带)。

过了此关,便是大江,通吴的水路了。可是就跟打游戏一样,这最后一关,可不是那么好过的,为了防止伍子胥逃往吴国,楚平王早派了大军驻扎在此,盘查过往行人,伍子胥长的高大威猛,好认之极,如何能躲得过如此严苛的盘查呢?

伍子胥很郁闷:“跑了半天,偏偏就这最后一关过不去,我要是会传说中的易容术就好了!”正在发愁,前面突然转出一个白发老翁,边走边唱着歌:“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伍子胥正要鼓掌,那老翁突然上前行礼问道:“这位帅哥敢情就是鼎鼎大名的伍子胥么?”

伍子胥吓了一跳,赶忙否认:“别乱说,谁是伍子胥!你才是伍子胥,你们全家人都是伍子胥!”

那老翁大笑:“将军休要害怕,老汉乃山下隐士东皋公,因同情伍氏遭遇,故而在此等待,欲助你一臂之力。”

“原来如此。那么请问老丈:除了这昭关,不知还有哪条道路可通吴国?”

“说句实话——并无别路,除非你能变成鸟飞过去!”

“天乎!”伍子胥大感绝望,摆了个pose也唱上了:“听说吴国路不通,好似狼牙箭穿胸。心猿意马终何用?爹娘啊……父母的冤仇一场空!”

“将军不必悲伤。此地离寒舍不远,请至庄中一叙。”

“萍水相逢,怎好打搅!再说我身上也没带钱付住宿费。”

“将军无需见外,有道是……”说着东皋公也唱上了:“山在西来水在东,山水相连处处通。男儿四海皆朋友,人到何处不相逢。”

“好!”伍子胥鼓掌。

就这样,伍子胥在东皋公的庄上安顿了下来,这一住,就是足足七日,每天想着如何过关,度日如年。

伍子胥郁闷啊,在庄内耗了一天又一天,走也走不得,留又留不得,耽搁时日,每天吃闲饭,抓狂不抓狂?这一夜,伍子胥寝不能寐,辗转寻思,反侧不安,望着窗外的一轮明月,伍子胥放声唱了起来:

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实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谁知道昭关有阻拦。幸遇那东皋公行方便,他将我隐藏在后花园。一连几天我的眉不展,夜夜何曾得安眠。俺伍员好一似丧家犬,满腹的含冤我向谁言,我好比哀哀长空雁,我好比龙困在浅沙滩。我好比鱼儿吞了钩线,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思来想去我的肝肠断,今夜晚怎能够盼到明天!

这一段乃是京剧《文昭关》的著名唱段,具有极强的魔力,这一唱不要紧,伍子胥的头发胡子全给唱白了。

第二天一早,东皋公叩门而入,见了伍子胥,大惊道:“一夜不见,将军怎么头发胡子全白了?”

“什么!怎么可能?别跟我开国际玩笑!”

东皋公取来一面镜子,“不信你自己看!”

果然,镜中的伍子胥,须发如雪,活脱脱的一个白发魔男!

伍子胥把镜子一扔,伤心地哭了起来:“想我一个绝世大帅哥,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

东皋公却突然大笑起来:“恭喜将军,贺喜将军!”

伍子胥气极:“我头发白了你居然还恭喜我,你个糟老头坏得很,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头发白了好哇,白了多酷啊,而且如此一来,你就可以轻松过关了!”

伍子胥梨花带雨,问:“此话怎讲?”

“公状貌雄伟,见者易识。今须鬓斑白,一时难辨,可以混过俗眼,我有一好友,名叫皇甫讷,与将军相貌相似。叫他假扮将军,将军却扮为仆者,倘吾友被执,争吵之间,将军便可抢过昭关也。”

伍子胥迟疑道:“先生之计虽善,但累及贵友,于心不安哪!”

东皋公笑道:“这个不妨,老夫自有妙计。”

就这样,靠着东皋公和皇甫讷的帮忙,伍子胥顺利地混过了关去。而皇甫讷则被守关的士兵抓了起来,这时候东皋公出马了,原来东皋公是守关楚将的好朋友,一说之下认真辨认,这才发现是抓错了人,守关楚将很不好意思,将两人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一顿,又取出金帛赔罪。两人称谢下关,飘然而去。

说一下,伍子胥一夜白头过昭关的故事出自明代《东周列国志》与传统京剧《文昭关》,《史记》《左传》《吴越春秋》等史籍中并无记载,估计全是冯梦龙原创的,这情节太牛了,可与罗贯中的借东风媲美。

不管怎么说,伍子胥终于逃出生天,他欣喜若狂,在山林中狂奔狂舞,拔剑高歌:“剑光灿灿兮生清风,仰天长歌兮震长空,员兮员兮脱樊笼!!”如此边歌边舞,歌声响彻云霄,白发轻舞飞扬!从此,昭关白发为伍子胥的一生决然地划出了界限:这边是红尘、是乌发;那边是莽苍,是白头,是孤独的英雄。

过了昭关之后,伍子胥便进入吴境,一路又遇到渔丈人,浣纱女,专诸,要离等人,发现这里人一个个“皆尚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而易发。”不仅百姓如此,连吴王一家都是如此。据《越绝书》记载,吴国有个公主名叫胜玉(注1),有一次父女俩吃饭,吴王因为一边在考虑攻打楚国的事情,所以无意将一条鱼先尝了一半又送给女儿吃(注2),胜玉满脸悲愤地说:“父王拿吃剩下的鱼给我,这对我来说是奇耻大辱,我没脸活了!”说完自杀而死。

吴王大悲,将爱女葬在姑苏城西阊门外大道的北边,凿池积土,竟挖出一个大湖来。并用包括神兵“盘郢”在内的一大堆奇珍异宝为其陪葬,这还不够,吴王还舞白鹤于吴市之中,让百姓跟着看,等大家伙进了其女的墓道后就把墓门关了起来,将这成千上万的民众,活活地憋死在里面,给他死去的女儿陪葬。吴王美滋滋地说:“有几万个人陪着我的乖女儿,想必她在地下应该不会寂寞了吧!”

解释一下,和东夷人一样,吴越之人崇拜鸟图腾,有《白鹤舞》是吴地用以丧葬祭祀的舞蹈,这里既可以解释为吴王让一群白鹤翩翩起舞,也可以解释为让一群人模仿鹤的姿势跳《白鹤舞》,现在江南地区有些地方的葬礼还有扎纸鹤的习俗。

总之,与晋齐等大国不同,吴国人全都是断发文身一言不合就要拔刀子的少数民族好汉,这样的人,最合伍子胥的胃口了。一句话,以伍子胥的刚烈性格,他更适合当一个吴国人,把那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那是再好不过了。

然而,当伍子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到了吴国都城梅里,却发现自己更惨了,因他在吴国无亲无故,谁也不认识,根本找不着人帮他引荐,所以只好假装癫狂,沿街乞讨,希望能够引起吴国当权者的注意。

他这副模样,倒是有几分像金庸大侠笔下的丐帮帮主洪七公,怪不得后世乞丐们找了伍子胥做他们的祖师爷——这三百六十行也大多喜欢追求一个名人效应,比如木匠尊鲁班为祖师爷,屠夫尊张飞为祖师爷,唱戏的尊唐明皇为祖师爷,就连色情产业都找了个吕洞宾当祖师爷——他们当然不管别人答不答应,只要能沾的上边,越有名越好。

莫名其妙成了乞丐这个伟大行业的祖师爷,恐怕两千年前的伍子胥无论如何也是想不到的吧!

或许是世道太乱,无家可归的乞丐太多,所以根本没有人注意他,过往的路人偶尔还撇下一丝鄙夷的目光:高高大大,好手好脚的,做什么混不了一口饭吃,偏要去做乞丐这种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低下工种,真丢人。

落得如此地步,伍子胥一定郁闷死了吧!换做是秦琼杨志之徒,恐怕这个时候就要凄凄惨惨地开始卖自己的祖传宝物了—伍子胥偏不,他决定卖艺!

——不是说我乞讨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吗,那我就给你们展示一点高难度高技巧的艺术!

“第一个节目,自创曲演奏。词曲:伍子胥,演奏:伍子胥,演唱者:熊胜。”王孙胜用他那稚嫩的童音给伍子胥报起幕来。

伍子胥取出一支竹萧,呜呜地吹了起来,王孙胜在一旁唱道:

伍子胥,伍子胥,跋涉宋郑身无依,千惊万恐凄复悲!父仇不报,何以生为?伍子胥,伍子胥,昭关一度变须眉,千惊万恐凄复悲!兄仇不报,何以生为?伍子胥,伍子胥,芦花渡口溧阳西,千生万死及吴陲,吹箫乞食凄复悲!身仇不报,何以生为?

萧声哀切,幽怨动人,人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往破帽子里扔零钱,可惜伍子胥在楚国有名得很,在吴国却是没啥知名度,围观的人一个也不认识他。

几天下来,伍子胥钱赚了不少,可是他依旧很郁闷,因为他真正目的没有达到。

他真正的目的,是要见一个人。

那个人就是——吴国的王,吴王僚

不过要见吴王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得需要一个帮他穿针引线的人。

这才是伍子胥这几天来辛苦做秀的真正目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几天后,这个人终于出现了,他就是管理吴国农贸市场的城管队队长——

被离先生。

被离先生的日常工作,就是维持市场秩序还有收收税什么的,不过他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有一个业余爱好,那就是喜欢给人看相。所以,当他一看到伍子胥的时候,立马惊呆了,心想:“我被离一辈子给人看相,阅人无数,却从来没有见过这等奇貌,莫非这个神秘男子就是传说中的异国亡臣?”

“星探”被离马上将此事禀告给了吴王僚,说:“我在市场上看到了一个鹤发童颜的江湖高人,大王您一定有兴趣见见他。”

吴王僚大喜,连忙召见伍子胥。

被离于是带着伍子胥一起进宫谒见吴王僚,吴王僚一见伍子胥,就被他的雄伟相貌所倾倒了,两人一聊就是三天三夜,伍子胥居然一句话都不带重复的。

长得帅又这么会演讲,吴王僚顿时对这个白发酷哥欣赏之极,当他知道伍子胥对楚国君臣恨之入骨,便一口答应兴师伐楚,为子胥报仇。

眼看伍子胥的愿望就要达成,突然跑出一个人来唱反调。

这个可恶的第三者就是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

公子光为什么要阻挠这件事,倒不是因为他胆小怕事不敢攻打楚国,而是因为,他也看上伍子胥了,他要这个智勇双全的白发魔男帮助自己干掉吴王僚,至于伍子胥报仇的事情,他公子光一样也有力量帮伍子胥达成,并且做的只会比吴王僚更好,更漂亮。

公子光为什么一定要如此灭绝人性干掉自己的兄弟呢,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从头说起的话,这事儿就得扯得很远喽,为了说得足够清楚,咱们有必要把时光再往回拨两千年,将吴国的祖宗十八代拉出来说道说道。

注1:玉在古代是男子的代称,如明太祖朱元璋的“璋”就是玉的意思,所以“胜玉”的意思就是“胜男”,由此可见吴王对此女的喜爱。注2:春秋时期古人吃饭是分餐制

标签: 伍子胥

更多文章

  • 渔夫救了伍子胥一命,伍子胥送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拿过剑立即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伍子胥

    导语: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在这5000年历史中,中国人民发明了很多东西,其中中国人民最早发明的东西就是兵器了。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生活非常的难,因此需要和老天作斗争,当时有野兽,因此人们需要发明兵器去傍身。但是后来随着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建立,中国逐渐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社会中兵器对一个国家

  • 伍子胥一生造成多少人因他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在临潼山斗宝,技压群雄,十八国君主拜他的脚下,他也成为十八国明辅大元帅(其它说法十八国监察官)。说书人说伍子胥是丧门大帅(丧门星),和扫把星一样,谁和他走尽谁倒霉。我们说说有多少个因为伍子胥,造成直接丧命。1,楚国太子芈建伍子胥在临潼山斗败秦穆公,非常僭越拉郎配,促成芈建和秦女的婚姻。费无忌和

  • 传统文化知识:吃“年糕”,是为了纪念谁?答案: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559

    历史人物编辑:小徐视角标签:伍子胥

    传统文化知识:吃“年糕”,是为了纪念谁?答案: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那时诸侯称霸,战火连年。吴国为防敌国进袭,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

  • 渔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赠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收下剑当即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伍子胥

    “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惨遭陷害的伍子胥得到渔丈人的帮助,作为答谢将自己的龙渊宝剑送给渔丈人,渔丈人却用剑自刎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伍子胥于公元前559年出生在楚国

  • 伍子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伍子胥?

    历史人物编辑:陈情词科技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原名叫伍员,他本来是楚国人。但是他成为了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并且帮助吴王夺取王位,让吴国变得更加强大,后面还攻打楚国并且取得了胜利。伍子胥有着强韧的意志力和不屈的精神,他能够舍小义成大义,而且他身上强烈的意志力非一般人能够相比的。但是伍子胥本身的命运非常的悲剧,他的父兄被楚王所杀,他为了替自己

  •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如何在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

    历史人物编辑:怪兽看电影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涉的次子。楚平王即位,任太师。因听信了少师费无忌的谗言,平王欲杀无涉,命他召回两个儿子。为救父亲回国,伍子胥的哥哥逃走,楚平王下令华英图处处抓捕伍子胥。伍子胥想适应吴国,但路途遥远。因宋建太子,伍子胥赴宋,又因宋内乱,随太子赴郑。然而,太子被郑国君知道他要联合晋

  • 秦穆公如何破局伍子胥称霸十八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伍子胥

    临潼斗宝前后,伍子胥身边没有一个年龄大或谋略的人,犯很多忌讳,造成一生悲剧。周天子和十七国受秦穆公邀请临潼斗宝,在潼关遇到柳展雄。周天子和十七国诸侯王、元帅、大将失去颜面,备受羞辱。伍子胥出面降服柳展雄,不仅没有把功劳留给周天子和诸侯,而且也没有给自己的老板楚平王留下残羹。天下人称颂伍子胥如何少年英

  • 伍子胥一心向楚王复仇,楚王却提前病死,伍子胥:只能鞭尸了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伍子胥

    春秋后期,谗臣为了误导楚平王说了很多编造的假话,楚国的大忠臣伍奢全家惨遭陷害被冤死,只有伍子胥识破了楚平王奸恶的计划,才侥幸逃过一劫。后来,伍子胥阴差阳错来到吴国,获得了公子光信任并助公子光夺得了王位,成为了吴国重臣。后来,公子光兑现了为伍子胥报仇的承诺,为伍子胥制定计划攻打楚国。计划顺利进行,吴国

  • 伍子胥和秦穆公,谁才是临潼斗宝的真正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伍子胥

    不论在“六部春秋”和其他戏曲故事里,都有“临潼斗宝”的桥段。故事里,伍子胥带领周景王和十七国诸侯,打破了秦国阴谋,打击秦穆公妄图一统的“野心”,成为了十七国的胜利,也是把伍子胥推向神坛的胜利。东周景王时代,王权衰弱,礼崩乐坏,十八国诸侯林立。西陲的秦国,在秦穆公英明领导下,据八百立秦川,文有宰相百里

  • 悲剧重演,伍子胥被谗言构陷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伍子胥

    “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姑苏之战,吴王阖闾因被勾践射中病危,死前将仇恨遗留给了太子夫差——不要忘记勾践的杀父之仇。由此,吴越之间“国仇”替代了吴楚之间“家恨”,即伍子胥的父仇已被淡化了。对于吴国主要矛盾的转移,司马迁在《楚世家》明确记叙为:“越王勾践射伤吴王,遂死。吴由此怨越而不西伐楚。”“王夫差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