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子孙女同时出生,婆婆只带孙子,孙子满月后才知养老房已被收回

孙子孙女同时出生,婆婆只带孙子,孙子满月后才知养老房已被收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作者无笔 访问量:968 更新时间:2024/1/3 3:05:38

01

小意(化名)算是个人生整体上挺平顺的姑娘。

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考上很不错的211大学。该赚钱的时候赚钱,才工作了三年,月薪八千,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到了该结婚——不能说“该”结婚,而是父母长辈认为她最好这个岁数结婚——的时候,她顺从地参与父母安排的相亲,或者是自己托朋友的关系网络认识男孩子,然后恋爱,结婚,顺遂地生下女儿。

小意这姑娘有不可多得的清醒且独立的头脑——她自己是想要生孩子的,但要生也只生一个,并且绝不会有什么重男轻女的病,给儿子投资多少,她也会给女儿投资多少。

至于为什么只生一个,小意看得很开——首先,她老公分别也只是普通工薪阶层的一员,普通家庭,从经济上讲能给孩子的只有那么多。而现在小孩儿成长环境与过去不同,竞争激烈,压力更大。其次,小意很清楚生孩子会给自己的身体,事业,前途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她不想一辈子只活成了个生孩子的“工具人”。

老公也很赞同她,或者说老公一开始也这么想。孩子有一个就行了,多了钱不够分不说,爱也不一定够分呢。

当然,小意能有这样的认知与想法,和她的成长环境与家庭条件分离不开。小意自己就生于计划生育时代,是家里的宝贝独生女。而且人家毕竟是211大学毕业的姑娘,人生肯定不是只有结婚生孩子一件事情的。

能养出小意这样的孩子,她父母肯定也差不了。但离奇的是,小意也是后来才发现,独生女或许有机会成长为独生子的样子,但独生女和独生子的母亲,有时候还真不是同一种人。

这是怎么了?她是看到听到什么事情了吗?小意自己的老公确实不是独生子,还有一个小两岁的弟弟。莫非是婆婆做了什么事情,让小意这个大儿媳心寒了?不过婆婆就算重男轻女,老太太自己不就只有两个儿子吗,难道儿子和儿子之间也会区别对待?

02

小意这姑娘,概括起来挺“矛盾”的。

一方面,她确实“听话”,她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一点一滴赚钱攒钱,成长为一个尽职尽责的成年人,这是听话。另一方面,她很有自己的主意。

就拿她长这么大遇到的一些事情来举例吧。高中分科的时候,世俗角度上讲,大家都认为学理科好,大学多专业多,还好找工作,所以亲戚们都想着反正小意科理科都不错,大概率她是要成为理科生的。

但小意呢?她就是不。她喜欢文科,真的是喜欢文科。因此,小意果断地选择了文科班。

高考结束,报志愿选专业的时候,多数人想着,既然已经是文科生了,那就“文科里头选理科”。怎么选?肯定是要挑财会类的专业,不行就师范,法学。

但小意又不。她英语从小到大都不错,而且她对世界上的不同语言确实很喜欢,很感兴趣。因此,志愿填报上,小意选择的是小语种专业。反正英语已经不错了,而且学英语得太多,她在这时候突然想“个性”一点了。

时光荏苒,很快,小意大学毕业,工作,相亲,恋爱,结婚。结婚的时候,妈妈早就跟她讲过,自己家里不兴“重男轻女”那一套,彩礼多少嫁妆就多少。重点是,彩礼父母一分钱都不会拿,全给到女儿的新家庭里头去。

也就是说,是男女双方家庭都给的一份经济支持,只是还叫彩礼嫁妆这两个名字,讨个彩头。

小意觉得本来就该这样。她“个性”的点在于,她也要买房子——自己的房子,可以自己住,可以父母住,也可以做婚房。

不过,她男朋友家里早早备好了婚房,而且男方家里传统一些。因此,小意房子确实有了,但她婚后住的也确实是老公的房。

她有地方住,那买来的那套新房子呢?小意父母在大城市生活居住,她婆家近一些,住的却是附近县城的老房子。婆婆主动表示,自己两个儿子的孩子她来照顾,因此小意为了感谢婆婆这份心意,将婆婆接到自己的新房住——就算是婆婆养老的地方了。

周围人有嘲笑她傻的。但小意想着,反正自己爸妈不需要,公婆是老公爸妈,那也是她的爸妈。而且婆婆已经失去老公了,在县城独居他们做儿子儿媳的也不放心,就干脆接过来,离近一点算了。

婚后没多久,小意怀孕。丈夫说反正妈离得近,要不把他妈妈接过来一起住,还能照顾小意。小意清楚,重点在于老公想让她被照顾着,这样安心一点。但小意谢绝了,毕竟她才几个月,应该没事。

但等八个月的时候,小意肚子已经很大。她早早跟公司打过招呼,此时就安心待在家里养胎。小意想起丈夫之前的提议,觉得这时候可能需要婆婆照顾了。

小两口给老太太打电话提前报备,婆婆应允,那他们周末就去接婆婆来。可等周五的时候,他俩突然接到婆婆的电话,意思是老太太来不了了。小儿子的媳妇儿和小意怀孕的时间差不多,但前不久经历了一次小事故,小儿媳这胎差点保不住,她便忙着过去照顾小的,大儿媳这边先放一放。

小意觉得这也合适,毕竟弟妹那边确实凶险,更需要婆婆,就随婆婆去了。

小意的妈妈不放心,专门大老远坐动车赶过来,照顾月子挺大的女儿。就这样,直到生产,小意也只有娘家在照顾。

生产平安,是个女孩儿。小意还挺高兴的,她私心里确实更喜欢女儿呢。婆婆也电话来道喜,她还守着小儿媳,小儿媳也就那两天生孩子了。

刚进入月子没两天,果然,弟妹那边也生了,是个儿子。

小意本打算留妈妈继续照看她,结果好巧不巧,亲爹这时候出的交通事故。虽然不严重,还好不至于要命,也没缺胳膊少腿,但右臂小骨折,上了钢板,右腿也有小伤,总之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自理。

小意听了就着急,忙劝妈妈回去照顾爸爸。她这边只是坐个月子,老公也在身边,不要紧的。

因此,小意就只剩下一个人坐月子了。

刚好,听说弟妹那边自己娘家人离得很近,从头到尾都有帮忙照看,所以婆婆可以来照顾她。小意为求保险,还是和自个儿老公电话联络婆婆,看她能不能过来“支援”大儿子家。

可婆婆百般推辞。明明弟妹那边有娘家人,也热心,她做得不多,顶多抱着孙子哄一哄。但无论怎么说,婆婆就是不来。

小意免不了要多想。因为就在她刚生下女儿,丈夫婆婆报喜的时候,婆婆很隐晦很小声地感慨了一句:“哦……女儿啊……”

而弟妹生孩子后,婆婆可是兴高采烈地视频电话跟他俩说:“是个儿子!哈哈,我有孙子咯!”

但想归想,小意还是不愿意认为婆婆是个重男轻女的人。她将自己的“多心”归结为“产后抑郁症”。

可就在坐月子中间,她和老公提前商量孩子满月宴的事情。她娘家人来不了,毕竟父亲手都那样了,但婆家人可以来呀。更况,真正照顾弟妹的不是她娘家人吗。

老公负责和婆婆联系。可这通电话不太愉快,而且小意刚好听了一耳朵。

丈夫请婆婆出席满月宴,但没几天肯定就是她小孙子的满月宴了。虽然两个地方离得远,时间紧,但来得及。

丈夫的意思是,先来孙女的满月宴——她还没见过孙女呢。然后他开车送老太太过去,再出席孙子的满月宴。

可婆婆又是不愿意。说来说去,丈夫都有些火大了。看着孙子出生,陪了孙子一个月,而且她不是主要照顾的那个人,只是哄小孩儿逗小孩儿的那个就算了,连孙女的满月宴都不来吗?

婆婆这时候估计也来了脾气,竟然直接说出口:“孙子和孙女能一样吗?”

小意心寒。她没说什么,只是拽了拽老公,让他挂电话。

毕竟,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03

这件事情的后续比较好玩儿。老太太在自己小儿媳家一直待着,没多久居然收到了大包裹——是她住的大儿媳房子的行

事后,小意委婉提出她那间房子——也就是婆婆的“养老房”——要出租,毕竟如今有小孩儿了,出租补贴家用。反正就是婆婆别住那里了,就待在小儿子家看孙子吧。

这个故事到这里,基本就要结束了。关于故事中的婆婆和大儿媳,笔者有两点想要评论。

一:这个婆婆确实是“深藏不露”的重男轻女

不过想想也是。她就算重男轻女,自己两个孩子却都是儿子,基本没什么显露的机会。不过,就因为重男轻女,她居然连大儿媳的女儿看都没看一眼。她可还住着小意名下的房子呢。

二:小意的行为挺解气,但也只是解气

小意收回自己的房子确实令看客们舒爽又解气。但之后呢?婆婆的养老他们毕竟都有责任,而且万一婆婆以此作内容,到处宣传自己这个大儿媳“不孝”“心眼儿小”呢?或许这时候,就需要小意老公出面解决了。

你身边也有这样“嫌女爱儿”的婆婆吗?那女孩儿的妈妈也会像文中大儿媳一样吗?

文/无笔

标签: 孙子

更多文章

  • 上联:“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两个下联堪称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孙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这首诗是来自著名诗人李白,描述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不应该自暴自弃,要相信自己出生在这个世上一定有道理的,即便是千金散尽依然可以再次挣回来。这让我们非常钦佩李白的智慧与才华,但是古人崇尚作诗,对对子,因此除了如李白这种著名的诗人,其他民间的对

  • 老太太当众“强抢”榴莲,孙子一旁苦苦哀求,仍未唤回老人的良知

    历史人物编辑:雅儿教育标签:孙子

    俗话说“跟什么人学什么样”,学生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好像一张白纸一样,而家长就形同画笔,学生未来究竟要上交怎样的人生画卷,除了自身的本性和能力之外,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现在家庭里面孩子数量都比较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精养型”,从生活标准到学习资源,都是努力争取最好的,平时也会

  • 喻世明言之《晏子二桃杀三士》,施巧计诛杀三士,警示后人莫张狂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晏子

    一朝信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古往今来,不乏勇猛之士,更不乏善谋之人。这勇猛之士,一人能敌十人、百人之勇。善谋之人,一张嘴却能抵上万人之力。君若不信,但看那多少历朝历代能征善战之将,杀敌无数,勇猛异常,却死在了谋臣的嘴里笔下。三士之勇话说这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三位好汉。一位名田疆,

  • 上下五千年73:晏子使楚,舌战群儒,楚国重臣节节败退,悻悻而散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音节库标签:晏子

    上回说到晏子舌战群儒,楚国再次受辱,大臣杨丐心中不服,立马接过话茬反问晏子,大家都说你才思敏捷,勇敢忠义,但是齐国崔杼和庆封祸乱齐国,那么多的仁人志士都为了讨伐他们而死,以死明志,而你作为齐国世家大族,既不能保护国君,反而贪恋高位,和那些仁人志士相比,你不觉得羞愧么?晏子说到,志向远大的人不拘小节,

  • “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晏子设局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周一影视自媒体标签:晏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文/四季文史诸葛亮(据传)《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这首汉乐府,咏的便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春秋战国的故事#“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出

  • 杀侄儿夺位,羞辱晏子反被怼,让满朝文武瘦身,最后自缢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晏子

    这个人在历史上也很有名,不过呢,不是啥好名,他谥号叫楚灵王,咱们古代谥号叫“灵“的,一般都不是啥好人,古代对灵的解释就是乱而不损曰灵。好了,说说咱们今天介绍的主人公吧,他原名叫熊虔,是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当上国君,咱们姑且还叫他楚灵王吧。这货继位后的第三年,大会诸侯,就叫外交人员去请各个诸侯国的

  • 上下五千年74:晏子使楚,面对楚国故意责难,有礼有节从容应对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晏子

    上回说到晏子使楚,舌战群儒,楚国大臣节节败退,悻悻而去,晏子终于见到了楚灵王。楚灵王看到晏子果然是五短身材,并且穿的衣服也陈旧不堪,就说,堂堂的齐国,就再没人了么?就派你这样的人来访问?晏子知道楚灵王的心思,就说,齐国人丁兴旺,都城临淄街头摩肩接踵,大家展开衣袖,可谓遮天蔽日,即使抹一把汗,就像下雨

  • 晏子,一句话帮两个人,这句话有什么玄机呢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晏子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皇帝非常的喜欢喝酒。有一次,他宴请群臣竟然足足的喝了七天七夜。这时候,大夫弦章是真的看不下去了,他非常担心齐景公的身体,也非常担心国家的命运。他觉得要是再这样下去的话,齐国早晚会被别人的国家打败,齐国也将成为其他国家的奴隶。所以看不下去的大夫弦章就向景公进言了,只见他直言说:

  • 对话·秦岭俄裔油画家晏子:朱鹮故事描绘生态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爱屋标签:晏子

    2022年11月,“鹮美天下 和谐家园”晏子油画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唤起了各国人民守护自然美好家园的共鸣。晏子生在中国,长在俄罗斯,在偶然的机缘之下与朱鹮结下了不解之缘。俄罗斯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启迪了她对油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灵感;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哲思,造就了她艺术作品的

  • 晏子:身体上的矮人,言语上的巨人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晏子

    司马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晏子在,给他做一个拿鞭子的仆人,我都心甘情愿。那这位备受司马迁推崇的晏子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又有什么值得推崇的事迹呢?晏子原名晏婴,是管仲之后,齐国的另一个比较知名的丞相。他身高不高,推断下来,应该也就一米四左右。但小小的身体里却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晏子特别擅长用言语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