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鲁庄公二十一年,周惠王的悲哀与教训!

鲁庄公二十一年,周惠王的悲哀与教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田径董力文 访问量:2560 更新时间:2023/12/18 8:50:24

一、概述:

公元前673年,鲁庄公二十一年,《春秋》用37个汉字,其实就记载了2件事。第一件事,郑厉公死了。死于五月,葬于十二月,葬期八个月。显然,这是逾期未葬。第二件事,是鲁庄公母亲文姜死了。死于七月,葬于次年正月,葬期七月。这是天子才有的葬期。

《左传》用字127个汉字。《春秋》中的两条记载,只有郑厉公之死在《左传》中进行了复述。其实,关于郑厉公之死,《左传》只有“五月,郑厉公卒”这六个字,比《春秋》“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的九个字还少了三个字。但这并不是说,《左传》的六个字就没有意义。这是因为,这六个字前面的内容非常关键,因为原伯的谴责已经透露了郑厉公真正的死因!即“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但是,要弄懂郑厉公的“效尤”罪名,以及效尤何以会让郑厉公遭到天谴,却需要从《左传》的前后文中细致地阅读。这样的《左传》,就其文法而言算得上是草蛇灰线式作品的鼻祖了。

这年的《左传》,其中最为令人震惊的真相,都在波澜不惊的文字底下。比如,“郑伯享王于阙西辟”,比如“乐备”,比如“王巡虢守”,比如“王以后之鞶鉴予之”,等等。这样的文字,虽然没有面目狰狞的样子,没有刀光剑影的场面,但一样会让人感受出“喧宾夺主”的历史气氛,以及周惠王不得不再一次“背井离乡”人生窘迫,尤其会感受到周惠王连王后鞶鉴都无法保全的可怜之状。

郑厉公之死,竟然给了他一个厉字作为谥号,其中含义也许就在这一年他的所作所为之中。

二、新增人物:

三、地理位置:

1、弭:在今河南登封市王城岗遗址附近。

2、玤:在今河南省渑池县。

3、酒泉:历代无考。可参考《 历史上最早的地名“酒泉”会在哪里?》

4、虎牢: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是古京都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部16公里处。

四、文字百科

1、圉门:王城南门。圉的本意是关押犯人的牢房,引申为“关马处”或“养马”。又可以引申为“养马人”,称之为“圉人”。郑厉公从圉门入,可见也属于偷袭性质。虽然此门在南,但绝非王城正门。

2、武公之略:武公是指郑武公,武公之略应该是在东周初年,郑武公经略虎牢关之东的大战略,也可以认为是周平王许诺给郑武公的战略区域。

3、效尤:效,效法。尤,错误,过分之事。

4、王巡虢守:字面意思是周惠王巡视虢公驻守之地。但其实是避难入虢。

5、鞶鉴:杜预以为鞶鉴是“带而以镜为饰”。其实,鉴是盛水之器。鉴在前,镜在后,镜鉴不是同一事物。参看《“鞶鉴”与“爵”之轻重贵贱!》

春秋铜鉴

6、归:《左传》鲁成公十八年解释:诸侯纳之,曰“归”。“归”在这里是专指周惠王复辟,可见在夏天王城之战后,周惠王并没有正式登基复辟。

五、述评

周惠王的悲哀和教训!

鲁庄公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73年,这一年对于周惠王而言,实在算不上是一个能令他喜出望外的年份,虽然他在这一年成功实现了复辟,也再次获得了属于他的那个天子宝座。

因为,在周惠王眼中,他重新归来的王城,已经不是一年半前他离开时的王城!这年夏天,郑厉公、虢公发动的王城之战,虽然把王子穨赶下了天子的宝座,虽然王子穨、五大夫等一伙政变分子也已死于非命,但是,这一切的代价是,他的王城也已经被战争摧残得面目皆非!尤其,当他重新登临自己的王宫的时候,自己也难以相信自己就是这里的主人,而那个曾经把自己幽居在栎邑的郑厉公,竟然以胜利者自居,以长辈自居,竟置周惠王于如同傀儡一般。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这时的周惠王,他的心应该在滴血!想想成周城中被郑厉公洗劫一空的宝器,自己是何等的愧对祖先!因为,那些成周宝器,可是伟大的周武王,从天下九州运来的各国镇国宝器!是商亡周兴的转折点,更是周人拥有天下的标志。然而,这就是一个政权内讧的可悲下场,也是自己引狼入室的可耻结果!面对这样的结果,周惠王是否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必要在上任伊始,就对弟弟王子穨心存嫉恨?就对蒍国等大臣频频出手?就在内政上搞得鸡飞狗上墙?现在看来,外人终究是靠不住的!如果当时,周惠王能够想起“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那句古训,也许事情就不会被弄得像今天这么糟糕!

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周惠王先是寄希望于晋武公、虢公他们,后来又主动成为郑厉公手上的傀儡,硬是把自家兄弟变成了敌人,让自己的王城成了争权夺利的战场,这真是何苦来呢?现在的周惠王,得到的是一座破败的王城,一个面目全非的王宫,甚至在自己的王宫之中,还要郑厉公来给自己“一口饭吃”,而为了感激这种嗟来之食,周惠王还要把王后仅有的鞶鉴,也就是用来梳理妆容的水盆都要奉送给郑厉公,这真是莫大的耻辱啊!这样的耻辱,让原伯,一个郑厉公的附庸都看不下去,竟然诅咒到“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真是老天有眼啊!郑厉公真的遭到了天谴!好端端的郑厉公,竟然就暴毙了!而暴毙的地点,大有可能就是洛阳的王城之中!郑厉公的死,自然让洛阳的空气十分的紧张!没办法,周惠王又一次踏上了落难一样的旅途,跟随虢公去了上阳城,也就是今天的三门峡市。好在虢公还比较客气,就在玤地,即今天的渑池县给周惠王临时新建了一座王宫。周惠王当然是感激涕零,一跺脚又把周王室的酒泉之地赐给了虢公。在虢公的照应下,周惠王在虢寄居半年后,终于回到了洛阳自己的王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复辟。

从事后反省的角度看,周惠王的这次持续时间长达二年的复辟闹剧,真就是自寻烦恼、自相残杀、自作自受!从本质上看,如果没有心胸狭隘的周惠王,就不会有王子穨之乱;如果没有周惠王的欺人太甚,就不会出现蒍国一伙的丧心病狂;如果没有周惠王的自乱阵脚,就不会有后来的引狼入室。当然,周惠王在政变前后的所作所为,不会是毫无道理的“犯神经”,肯定是有他的道理。但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如何和平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更有智慧的解决卧榻之侧的隐患,其实还是有很多智力空间的。

但是,当一个人内心的狭隘装不下仇恨的情绪时,必然会用最愚蠢的方式应对并不急迫的事情!从而让小事变大,大事变炸,最终在炸毁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身受重伤!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亲者痛,仇者快”!这就是周惠王留给后世的惨痛教训。

周惠王复辟

标签: 周惠王

更多文章

  • 春秋周惠王: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为何把自己活成笑话?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周惠王

    有一句话叫做“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今天我们要来说的就是这么一位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的人,他就是春秋螳螂周惠王。周惠王是东周王朝第四任天子,他生活的时间段,基本上就是齐桓公称霸的那一段时期。当时啊,王权争霸,诸侯衰落,已经是不可挽回的大势所趋。可是周惠王跟他的老祖宗周桓王一样,还活在那个普天之下,莫非

  • 晋文公即位后护送周襄王返京,并和楚国争霸,最终在向戌斡旋下弭兵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周襄王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在秦国的援助下,62岁的重耳当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赏赐随从他流亡的臣属,功大的封邑,功小的尊爵。晋文公信用功臣,改革内政,实行免债薄赋,救贫济弱,减轻关税,便利交通,促进商业,宽恤农业等发展生产的政策;坚持举用贤能,论功行

  • 「春秋故事」周襄王-依附于春秋霸主,死后竟要借钱办葬礼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周襄王

    周惠王二十二年,周惠王因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姬带,便废掉太子姬郑,改任姬带为太子。而当时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则纠集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给太子姬郑站台,表示支持太子姬郑为太子。周惠王很生气,但是迫于齐桓公的压力也没有办法。周惠王二十五年,周惠王去世。太子姬郑继位,是为周襄

  • 周襄王:我太难了,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周襄王

    “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这句话出自《齐世家》。齐桓公三十五年在葵丘举行诸侯会盟,周襄王派太宰姬孔行赏恩赐,要求齐桓公无需跪拜行礼。“文武胙”是指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祭肉。“彤弓矢”象征着授权可征伐。“大路(通辂)”是指天子之车。这赏赐套餐是周天子

  • 搜神记卷11之7 苌弘化碧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苌弘

    周敬王时期,苌弘参与到了晋国的六卿之战中,因为支持范氏、中行氏,引起其他四卿的不满和敌意。赵鞅施展反间计,说苌弘将勾结晋国废掉自己的上司刘文公。刘文公便让周敬王杀死苌弘。考虑到苌弘的才能和辅佐之功,周敬王没有杀死苌弘,而是将他流放到蜀地。苌弘百口莫辩,没想到自己劳碌一辈子,最终却落得流放的下场。等他

  • 春秋苌弘辅佐宗周三代受人敬仰,为何苌弘化碧蒙冤而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博主标签:苌弘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影响深远的贤士,因为他的死留下了“苌弘化碧”和“碧血丹心”两句成语。他是什么样的一位传奇人物,又是如何为后世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呢?苌弘,字叔,出生于春秋蜀地,由于他和春秋思想家老子是挚友,又做过孔子的老师,所以在春秋时期闻名诸侯,被周王室请去辅佐朝政,先后侍奉周灵王、周景王

  • 苌弘:忠诚正义人,碧血丹心事——《洛阳能人谱》(一二)

    历史人物编辑:家常小甜点制作标签:苌弘

    苌弘化碧,无道何为天下王;杜鹃啼血,有德方使社稷安。今天讲一个忠烈千秋的故事。巴蜀多怪才,苌弘算一个。资阳是一方神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也是一片葱笼起伏而富饶的丘岗。公元前580年,苌弘出生在一个农家,他自幼聪颖机敏,勤耕苦读。童年的他就开始帮着母亲做家务,帮着父亲下地种田,一有闲暇就去放羊。他一面割

  • 古代才女·许穆夫人:她为国写诗3首,不愧为古今第1女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许穆夫人

    来,咱们先重复一次上一期的问题:谁是历史上第一个女诗人?(古代才女:从《诗经》到清朝,才艺双绝的女诗人,你知道多少?)答案是许穆夫人。但是,事实没有这么简单。许穆夫人,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女诗人,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女诗人,她的诗收集在《诗经》中,有《竹竿》、《泉水》、《载驰》共三篇

  • 春秋女子图鉴:许穆夫人从母亲宣姜的一生中吸取教训,拯救卫国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许穆夫人

    文/淳于朵女子善怀,亦各有行。风雨催花老,年年又新枝。无论燕婉之求,还是戚施之祸,宣姜的人生都渐渐收了梢,那些幸与不幸,终成了过去,幸而宣姜后来所生的几个孩子,极大的宽慰了她的心。他们分别是大儿子齐子(早夭),二儿子卫戴公,小儿子卫文公,大女儿宋桓公夫人,小女儿许穆夫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

  • 中国历史上十大才女之许穆夫人,母国受侵毅然归国帮收复失地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许穆夫人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之后建立大周国,定都镐京,西周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分封天下。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宗族姻亲,有功之臣和商朝的一些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在分封。卿大夫在将土地和人民分给士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内部森严的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