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公仲倗计划一石二鸟,陈轸让其胎死腹中

公仲倗计划一石二鸟,陈轸让其胎死腹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趣读屋 访问量:1652 更新时间:2023/12/21 23:26:39

原准备看看秦国、韩国交战的热闹,兵祸却突然转向楚国。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楚王应该如何应对呢?

秦国、韩国在韩地的浊泽交战,韩军危急。

韩臣公仲倗对韩宣惠王说:“盟国不可以依靠,现在秦国心里要讨伐楚国,大王不如通过张仪与秦国讲和,奉送一座大城,和秦国一起讨伐楚国,这是以一换二的计谋。”

崤山以东六国之间没有稳固的合纵关系,所以韩国没有后盾。

和眼面前的敌人合作,用一座大城作为交换,使得秦国不再侵伐韩国,让韩国帮着秦国一起讨伐楚国。

这种结果可能对韩国有利,把兵祸流向楚国,希望从战败的楚国取得土地补偿自己的损失。

这种结果肯定对秦国有利,秦国要的就是与崤山以东的诸侯联合攻打其他诸侯,秦国坚持的就是连横策略。

被秦国攻打,却不考虑向诸侯求援,公仲倗可能是韩国的亲秦派。

韩王说:“好。”于是为公仲倗准备出行所需,将要往西与秦国讲和。

楚怀王听闻后,非常恐惧,召见陈轸并告知他。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楚王原准备看看秦国、韩国交战的热闹,兵祸却突然转向楚国,楚王能不害怕吗?

陈轸说:“秦国要讨伐楚国很久了,现在又获得韩国的一座大城,以其赋税为军备,秦国、韩国联合出兵往南,这是秦国祈求祖庙要做的事。现在已经实现,一定会讨伐楚国。

大王听从我,为此警戒国内,挑选部队声称援救韩国,使得战车充满道路。派出可信的臣子,多派车辆,加重礼物,使得韩国相信大王要援救它。

即使韩国不能听信我们,韩国一定感激大王,一定不会冲在前面进攻楚国。这样秦国、韩国不团结,即使进兵楚国,楚国不会有大的危险。

韩国如果能听信我们,与秦国绝交,秦国一定非常愤怒,会深深地怨恨韩国。

韩国获得楚国的救援,一定轻视秦国;轻视秦国,它应对秦国必然不恭敬。这样我们能困顿秦国、韩国的军队,而且免除楚国的忧患。”

陈轸没有一丝慌张,他早就意识到秦国要进攻楚国。

如何瓦解秦国的强势打击,如何拆分秦国、韩国的联合呢?

对虚弱的一方韩国下手。

不惜代价地制造楚国要援救韩国的假象。最差的结果是,纵使韩国不相信楚国,也不至于为灭亡楚国而拼命。理想的结果是,韩国惹恼秦国,二国继续互斗,楚国无事。

楚王非常高兴,于是警戒国内,挑选部队,声称援救韩国,派出可信的臣子,多派车辆,加重礼物。

楚王完完全全、不遗余力地执行陈轸的计谋。

楚王对韩王说:“楚国虽小,已经起用全部兵力。希望贵国竭力对付秦国,楚国至死帮助韩国。”

楚王用谦卑的口气表达楚国的意愿,加强韩王对楚国援救的期待、信心。

楚国比韩国强大。韩王有没有想过,楚国为什么如此尽心尽力呢?

韩王非常高兴,于是阻止公仲出使秦国。

有了楚国的许诺,不用付出分毫,韩国照样安全。韩王盘算,难道还有必要与秦国割地讲和吗?

公仲说:“不可以。以战事困窘我们的是秦国;以没有实质行动的名义援救我们的是楚国。依靠楚国没有实质行动的名义,轻易地与强秦这样的敌人绝交,一定会被天下讥笑。

况且楚国、韩国不是兄弟般亲近的国家,又不是预先约定而谋划讨伐秦国的。

秦国要讨伐楚国,楚国因此起兵声称救援韩国,这一定是陈轸的计谋。

何况大王已经派人通报秦国讲和,现在不去,这是欺骗秦国。轻视强秦的兵祸,却信赖楚国的谋臣,大王一定会后悔的。”

公仲反对韩王的做法,大喊援救口号的楚国不能帮助韩国解决实在的危机。

楚国没有必须援救韩国的理由。这个问题韩王没有想过,而公仲清清楚楚。

公仲向韩王揭示楚国计谋的动机,以及由此带来的恶果。

可惜韩王不听,与秦国断绝议和。

秦国果然非常愤怒,派兵与韩国在岸门作战,楚国的救兵没有抵达,韩国大败。

结局如公仲所预料,相信他除了愤懑还是愤懑。

公仲和陈轸的计谋针锋相对,只可惜韩王没有施行公仲的计谋,而让陈轸的计谋占了上风。

韩国的军队没有削减变弱,百姓也不愚昧,韩军被秦国打败,智能被楚国讥笑,原因就是过于听信陈轸,没有采纳公仲的计谋。

“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韩非子•十过》)韩王的这则故事被列为十大过错之一。

也不能全怪韩王,还要怪楚王和陈轸戏演得太好。

“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战国策•楚绝齐》)再好的计谋,不能被君王采纳,也不能挽救国家的危机。

标签: 陈轸

更多文章

  • 2000多年前的“打工人”陈轸,如何在职场上败下阵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陈轸

    陈轸是战国时期一个很有智谋的说客、纵横家,他曾经和张仪一起在秦国做官。两个人因为争夺秦国的宰相位置,张仪很嫉妒陈轸,经常在秦惠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后来秦惠王(秦惠文王)用张仪做秦国的相国,陈轸得不到秦国重用,就去投奔了楚国。楚国也不重用陈轸,派他出使到秦国去,这时候秦惠王碰到一件事情,拿不定主意,看好

  • “段子手”陈轸智斗张仪,全靠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陈轸

    在张仪列传的后面,司马迁还附了另外两位“忽悠”——陈轸和犀首,级别不低,也被历史称为“纵横家”,这两人与张仪关系都不和睦。陈轸也称田轸,应该像田齐类似,也是陈国的后人。陈轸是文化创造者,成语画蛇添足、卞庄刺虎等与他有关。从小故事反映陈轸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起看看与陈轸有关小故事。陈轸人物像。秦国争宠陈

  • 甘茂叛逃事件,是秦王太蠢还是苏代的脑洞太大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苏代

    那一年,甘茂得罪了秦王,不得不逃往到齐国,在路上遇到了齐国第一说客——苏代。这个苏代出自名门,家里有靠嘴皮子混饭吃的传统,他的哥哥曾经靠三寸不烂之舌博得六国宰相的尊荣,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凭一张嘴巴搅动天下大局。是的,他的名字叫苏秦!有这样的哥哥,自然苏代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看到出使秦国的苏代

  • 齐湣王称帝后为何又取消帝号?不是他有自知之明,是被苏代忽悠了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苏代

    文|飞鱼说史三十六年,王(齐湣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於章华东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战国风云突变,国与国之间的盟约,如同废纸一般,昨天还信誓旦旦约定为盟友之国,今天可能就变成了兵戈相向的敌对之国,何也?是“利”,正所谓: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一成不变的利益。当此之时,中原

  • 苏秦光环下的影子高手-苏代(下)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苏代

    甘茂自托于苏代甘罗十二岁做宰相众所周知,而甘茂就是甘罗的爷爷。苏代为齐国出使秦国,甘茂从秦国逃亡齐国,两人在路上相遇了。“臣得罪于秦,惧而遁逃,无所容迹。臣闻贫人女和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茂之妻子在焉,愿

  • 苏厉曾劝阻白起出兵,后来销声匿迹,所以名气不如苏秦苏代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苏代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白起作为战国四大战神之一功勋卓著,但是关于白起之死确实有点悲哀。这与战国时著名的纵横之士有关,这个人便是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是战国“三苏”之一,虽然名气并不如两位兄长苏秦、苏代,或者说被他们的光芒遮掩了。苏秦毕竟挂历六国相印轰动一时;苏代挑拨,战神白起被秦昭王赐死。而苏厉

  • 苏秦光环下的影子高手-苏代(上)

    历史人物编辑:聊聊知识标签:苏代

    苏秦与张仪是战国时期耀眼的明星。二人师从鬼谷子,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合纵连横而历史留名。合纵连横双星闪耀。苏秦族弟苏代、苏厉,看到哥哥功成名就,遂顺心愿,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三兄弟同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和谋略家,后世也称为“三苏”。其实,在苏秦这颗明星光环掩映下,苏代也是历史进程的重要推手,他才是

  • 一场雀鸟生鹞引发的血案:齐闵王灭宋后迅速败亡,是因燕秦卧底?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齐闵王

    公元前329年,宋国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子偃突然率兵袭击子罕。子罕,即皇喜,也就是《史记》中的宋君剔成,原本是宋国的司城。司城是宋国六卿之一,皇氏又是宋国公族戴氏的分支之一。四十一年前,子罕悍然杀死宋辟公,篡夺了君位。如今,子偃又赶跑子罕篡位,也可以说是一报还一报了。子偃自立为君之后,宋国突然发生了一

  • 《走马春秋》齐闵王不顾人伦娶姨母导致国破家亡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齐闵王

    孙庞斗智结束,孙膑胜利归齐,被封为南鲁王亚父。出于邹氏家族利益的考量,邹后在庆功酒宴上,向孙膑敬毒酒,被孙膑识破。齐春王赐死邹后罢,自己回到后宫因为妻子邹后之死而伤心欲绝而亡。齐闵王继位,赦免昨日被贬官的国丈老太师邹文柬。齐闵王去邹太师府探望生病的外公,一眼看上他美若天仙的姨母邹赛花,看邹赛花:面如

  • 古代唯一得玉玉症的国君:齐闵王“玉玉”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齐闵王

    玉玉症,这是一种困扰人类上千年的疾病。这并不是一种现代化的疾病,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会思考以后,抑郁这种症状就随之而来了。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以至于现代人的玉玉症,发病率比较高罢了。那么在古代,有没有著名的抑郁症患者呢?有一个,这就是齐闵王。齐闵王是战国时代,田氏齐国的第六代国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