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献公放纵作乐无道,卫献公和孙林父互不信任,孙林父不能拥戴卫献公。
卫献公
名叫
姬衎
(kan)是
卫定公
的儿子,
周简王
十年继位。因为他在居丧期间,不仅没有表示悲痛,还放纵作乐。卫献公的母亲
定姜
,知道卫献公悖逆,不能守君位,屡屡规劝,卫献公就是不听。
卫献公的影视形象
卫献公的父亲卫定公在世时,卫献公的同母弟弟
公子黑肩
,得到父亲卫定公的宠爱,在卫国专政。黑肩的儿子
公子剽
,继承父亲公子黑肩的爵位,在卫国为大夫,很有权谋。公子剽就是卫献公的侄儿。
上卿
孙林父
和亚卿
宁殖
,见卫献公无道,都和公子剽结交。孙林父又暗中结交晋国为外援,将卫国的器币宝货,都迁到戚邑,让妻子保管。卫献公怀疑孙林父有叛心,一方面孙林父反叛的形迹没有显露,另一方面,卫献公畏惧孙林父,所以隐忍不发。
有一天,卫献公约孙林父和宁殖一起吃午饭。孙林父和宁殖都穿着朝服,在宫门外等待。孙林父和宁殖从早上等到午时,不见使者来召唤,宫中也没有人出来。两个人都心疑,看看日影西斜,两个人已经非常饥困,不得已叩宫门请求见卫献公。守门的内侍回答:“主公在后面练习射箭,二位大夫如果要见主公,可以自己去。”
孙林父和宁殖非常生气,忍着饥饿直接去后圃,望见卫献公戴着皮帽,正在和射箭师傅
公孙丁
比赛射箭。卫献公见孙林父和宁殖到来,没有脱掉皮帽,手臂上挂着弓箭来见两位大夫,问他们:“二卿今日来此有什么事?”孙林父和宁殖都说:“蒙主公相约共进午餐,臣等等候到现在,肚子早已饥饿。恐怕违背君命,因此到这里来。”原来卫献公射箭忘了约会两位大夫共进午餐的事,卫献公让他们退下,改日再约。这时,刚好有鸿雁飞过,卫献公对公孙丁说:“我与你赌射鸿雁。”孙林父和宁殖含羞退下。
孙林父对宁殖说:“主公沉迷游戏,亲近小人,全无敬礼大臣的心意。我们将来必定不能免于祸患。怎么办?”宁殖说:“君无道,只能祸害自己,怎能祸害他人?”孙林父说:“我想奉公子剽为君,你认为怎么样?”宁殖说:“这个举措很好,我们相机而动就是了。”
孙林父回到家,吃过饭,连夜去戚邑,秘密召唤家臣
庾公差
、
尹公佗
等人,整顿家兵,准备谋叛。孙林父派长子
孙蒯
,去见卫献公,探听卫献公的口气。
孙蒯在内朝见到卫献公,孙蒯假说:“臣的父亲偶感风寒,暂且在河上调理,望主公宽待。”
卫献公笑着说:“你父亲的病可能是过饿导致的,寡人现在不敢再饿着你。”卫献公命人取酒款待孙蒯,并且叫来乐工表演唱歌伴酒。卫献公命乐工演唱《诗经.小雅》中《巧言》的最后一章,他说这首诗贴近时事。乐工长官认为这首诗不妥当,不适合宴席中演唱。有一个姓曹的乐工说:“主公要唱就唱,何必多言!”
原来这位乐工师曹善于弹琴,卫献公让他教一位宠妾学弹琴,宠妾不善于学习弹琴,师曹就鞭打了十下宠妾,宠妾哭着向卫献公告状,卫献公当着宠妾的面,鞭打了师曹三百下,师曹怀恨在心。今天这个场合,师曹明知演唱这首诗不合适,却故意要演唱这首诗,以激怒孙蒯。师曹唱道:
彼何人斯,居河之糜?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糜就是水草湿地,拳就是力量,意思是没有勇力作乱。职就是唯、只,乱阶就是动乱的阶梯,意思是祸端、祸根。
卫献公之所以要求演唱这首诗,就是因为孙林父居住在河上,有叛乱之形,故意借这首诗警示他。孙蒯听到这首诗,坐不安席,不久就辞去。卫献公对孙蒯说:“刚刚师曹演唱的诗歌,你讲给你父亲听。你父亲虽然居住在河上,寡人知道他的动静。好生谨慎,将息病体。”孙蒯向卫献公叩头,连声说:“不敢”而退。
二,孙林父谋叛,驱逐卫献公。
孙蒯回到戚邑,把见卫献公的经过讲述给父亲孙林父听。孙林父知道卫献公已经对他起了疑心,他认为自己不能坐着等死,所以决定联合朝廷中贤能的大夫
蘧瑗
一起反叛卫献公,蘧瑗没有答应,毕竟卫献公也没有特别的暴行。蘧瑗知道孙林父谋叛,也没有告发他,而是逃奔鲁国。
孙林父和儿子
孙蒯
和
孙嘉
兄弟二人,在戚邑附近的丘宫聚集兵甲,准备攻打卫献公。卫献公很恐惧,派遣使者到丘宫,要与孙林父讲和,孙林父杀了使者。孙林父使人探听宁殖的动静,宁殖已经准备好车马,要响应孙林父。孙林父召卫国大夫
北宫括
,北宫括用生病推托。
卫献公的射箭师傅公孙丁,劝卫献公出奔,卫献公召集宫中兵甲两百多人作为一队,公孙丁携带弓箭跟从。卫献公一行,从东门出奔,准备去齐国。
孙蒯、孙嘉兄弟率领兵甲追到河泽,双方大杀一阵,卫献公的两百多个宫中兵甲差不多逃散,只有十几个人跟随卫献公。幸亏公孙丁善射,箭无虚发,靠近卫献公的人就中箭而死。公孙丁保着卫献公边战边走。孙蒯、孙嘉兄弟不敢穷追回返。
两兄弟往回走了不到三里路,就遇上孙林父派来的大将庾公差和尹公佗。尹公佗是庾公差的弟子,庾公差又是公孙丁的弟子。因为这层关系,庾公差和尹公佗放过了卫献公和公孙丁。过后,尹公佗懊悔,不想无功而返,他认为自己和公孙丁隔了一层关系,所以,他以师恩为轻,主命为重尹。公佗又去追卫献公和公孙丁。结果公孙丁用手接住了尹公佗射来的箭,又把这支箭射回去,射中尹公佗的左臂,再射一箭,把尹公佗射死。
正在这时,卫献公的同母弟弟
公子鱄
冒死跟从卫献公,和卫献公一起出奔齐国。
三,孙林父和宁殖扶立公子剽为君,就是卫殇公。
孙林父驱逐卫献公之后,和宁殖扶立公子剽为君,就是
卫殇公
。宁殖没有参与驱逐卫献公,也没有阻止孙林父,对孙林父驱逐卫献公,是默认的态度。孙林父派人到晋国通报这件事,因为当时晋国是盟主,
听取
中行偃
的意见,认为卫献公无道,臣民自愿立公子剽,所以晋悼公没有派兵讨伐孙林父。
卫殇公的影视形象
收留卫献公的
听闻晋悼公不讨伐孙林父的逐君之罪,认为晋悼公的志气消磨,齐灵公也想趁此机会图伯,率军侵伐鲁国的北部边境,包围郕邑,大掠而还。这时候是周灵王十四年的事。加上齐国因为立嗣的事又侵伐鲁国,鲁国向晋国告急。由此引发晋国和齐国大战,最终晋国获胜。
四,卫献公复国。
十年后,就是周灵王二十四年,卫献公袭取卫国的夷仪,并且占据了夷仪。
宁殖终老临死前,后悔驱逐卫献公,交待儿子
宁喜
将来要迎回卫献公。宁殖死后,宁喜嗣位为左相,守着父亲的遗命,以迎回卫献公为念。有一天,卫献公派公孙丁暗中进入卫国都城,对宁喜说:“你能迎回寡人复位,卫国的政权全部由你掌握,寡人只主持祭祀而已。”
宁喜认为必须有人为这句话作证才可以,所以宁喜写信告诉了公子鱄,公子鱄说:“君说政由宁氏,异日必定后悔。这是让我失信于宁氏。我不敢奉命。”卫献公一再表示将来必定不会失信于宁喜。所以公子鱄还是见了宁喜,并且对天发誓说:“鱄如果有负此言,不能吃卫国的粟米。”
卫国大夫蘧瑗从鲁国回到齐国,宁喜把父亲的遗命告诉蘧瑗,蘧瑗捂着耳朵走路,说:“我不能听闻君出,又怎么能听闻君入?”蘧瑗回避,又去了鲁国。
宁喜把想迎回卫献公的想法,告诉卫国大夫
石恶
、
北宫遗
,两位大夫都赞成。宁喜又把这个想法告诉卫国大夫
右宰毂
,右宰毂连声说:“不可,不可!新君继位,已经有十二年,没有失德。现在又图谋让故君复国,必定要废了新君,父子得罪两世君主,天下谁能容你?”宁喜说:这是我父亲的遗命。右宰毂决定先观察卫献公的为人再说。
右宰毂见过卫献公和公子鱄,回来对宁喜说:“故君的言谈举止如粪土,还是跟当年一样。”宁喜认为有公子鱄作证,还是要迎回卫献公。右宰毂决定等待时机再说。
当时,孙林父年老,同庶长子孙蒯居住在戚邑,留两个儿子
孙嘉
、
孙襄
在朝。周灵王二十五年春二月,孙嘉奉卫殇公的命令,出使齐国,只有孙襄在朝。右宰毂对宁喜说:“你想行事,现在就是时机,父兄都不在朝,可以攻取孙襄,拿下孙襄,孙氏父子就没有作为了。”
宁喜暗中召集家兵,使右宰毂和公孙丁率领兵甲攻取孙襄。孙襄派弓箭手守御,右宰毂和公孙丁不能攻入,右宰毂和公孙丁后撤,孙襄打开家门,在后面追赶右宰毂和公孙丁。孙襄被公孙丁射杀,孙襄被两个家将
雍鉏
和
褚带
救回。
孙襄死后,宁喜、北宫遗、右宰毂、公孙丁又率领兵甲袭击孙襄府第,雍鉏翻墙逃走,逃奔戚邑,褚带战死。
孙襄死后,宁喜率领兵甲袭击卫殇公,把卫殇公关进太庙,逼迫卫殇公喝下毒酒而死。卫殇公的
世子角
被公孙丁刺杀。
宁喜迁出卫殇公的宫眷,扫除宫室,准备好法驾,派右宰毂和北宫遗同公孙丁到夷仪迎卫献公回卫国都城。
卫献公使宁喜为相,凡事都由宁喜一个人专决,加食邑三千室。其他有功的大夫都增加俸禄,加官进爵。
孙嘉从齐国回到卫国,听闻变故,直接回戚邑,孙林父带着戚邑归附晋国。
宁喜在卫国专政,卫献公终究不甘心做一个没有权势的君主。卫献公身边的大夫
公孙免馀
起了杀心,约会宗弟
公孙无地
、
公孙臣
袭击宁喜,宁喜和右宰毂被公孙免馀袭杀,宁喜全家被灭。公子鱄听闻变故,抚摸着宁喜的尸体大哭,之后,带着家眷出奔晋国,兑现他的承诺:“有负此言,不食卫栗。”公子鱄带着家眷隐居在邯郸,做鞋换栗米吃,过得很清贫,终生不谈论卫国的事。
这段故事很长很复杂,我写得比较简略。
原创首发,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