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曾经在道德经里写过一句话,柔弱胜刚强。这句话大家听起来也许觉得深不可测,可是放在现实生活中又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强者欺凌弱者,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是经历过无数次教训得来的道理。
其实老子说这句话,并不是要违背自然法则,而是说强弱是相互转化的,有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弱小,但它实际上却在逐渐变得强大,一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他在逐渐变成弱小一方,人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以强为弱,以弱为强。
所以老子说,你们都看错了,柔弱胜刚强啊!
今天我们就从一次春秋时期,鲁国的宫廷政治案件,探讨一下强者跟弱者之间到底是如何转换的。
进击的庆父
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就是庆父跟季友。对于庆父这个人,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是因为我们对他的具体事迹比较模糊,说他熟悉,是因为他给我们贡献了那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公元前662年,在位三十二年的鲁国国君鲁庄公去世,这位鲁庄公也就是曹刿论战长勺之战里头的那位配角,鲁庄公的儿子,公子般还小。鲁国搞的是任人唯亲的制度,宗室贵族掌控了几乎国家绝大部分的权力。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他的三个弟弟,季友,叔牙,庆父。
其中庆父这个人最不能让人放心,二十多年前,那还是齐襄公活着的时候,齐鲁两国组织了一次联军对一个小国进行攻击,结果那个小国耍了一个坏心眼,单独对齐国投降,齐襄公来者不拒,就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当时带领鲁国军队的,就是这个庆父。
那些年里齐襄公跟鲁庄公的母亲文姜占据了国际新闻的头条,连鲁庄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齐襄公的亲生儿子。这个齐襄公不仅把鲁国变成了国际笑话,现在还要独吞胜利果实,庆父就想趁他不备灭了他。幸亏身边的人拦着才没下手。
现在鲁庄公要死了,找来叔牙:你觉得我死了之后应该让谁继承皇位啊?叔牙:我觉得庆父可以。鲁庄公没有回答,叫来季友问了同样的问题。季友:我都听你的。
鲁庄公:先送叔牙下去吧。这是一道政治送命题,叔牙回答错误,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给送掉了。鲁庄公死后,庆父杀了公子般,立了一个八岁的公子启。季友跑去陈国。
齐桓公的算盘
这就是事情的大概脉络,现在看起来庆父占尽上风,这个公子启,身上流着齐国的血脉,当时正是齐桓公如日中天的时候,庆父这个政治举动,就相当于对齐桓公递出了橄榄枝,只要得到天下霸主齐国的认可,这一次政治事件的风波也算过去了。
庆父就能够成为鲁国的实际控制者,那么齐桓公是否承认这个公子启?当时的国际上那些非法上位的人,都会采取一个办法来洗白自己,那就是参加国际会议,会议谈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允许我参加国际会议,就相当于承认了我政权的合法性。
齐桓公接受了,跟这个八岁的小孩子举行的一次会谈,按照辈分,齐桓公应该是公子启的舅爷爷,按理说这种见面,喝个酒,吃个饭,握个手。双方就可以结束这次友好亲切的会谈,能否取得什么建设性成果,就不要指望了。
可是没有想到这一次走过场的会议居然发出了一个联合公报,内容只有一个:鲁君向伯主请求把季友接回来。齐侯许之。想想都知道,一个八岁的小孩子怎么可能提出这样的政治诉求?这肯定是齐桓公自导自演的一出大戏。
庆父立了一个齐国血脉的国君。这个示好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为什么齐桓公还要粗暴干涉别人的内政。因为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这个八岁的小孩子手上没有任何权力,就算他身体里流着上帝的血脉都没用,鲁国真正说了算的是庆父。
这个人犯上作乱一点规矩都不讲,而且作风霸道,还有意图袭击友军的黑历史。绝对不是久居人下之人,现在只不过是为了暂时稳定局势,做出的妥协罢了,等到他以后站稳脚跟之后肯定会是一个大麻烦,山东地区号称齐鲁大地,齐国想要争霸天下,不把家门前的鲁国收服。又有什么资格叫霸主。所以庆父这种人就是齐国霸业的绊脚石。
当强悍的作风为招来一个敌人,当柔弱的风格为你招来一个朋友,强者还能叫强者,弱者还能叫弱者吗?
贵族反感,树敌于众
季友回家了,跟在他后面的还有一个叫做仲孙的齐国使臣,他是在外国干涉军的护送下回来的。仲孙还有附带的另外一项政治任务,调查鲁国国内的政治状况,结果他就得出那个著名的结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齐国军队早晚要回去的,鲁国大当家还是庆父。后来的事情发展证明了仲孙的结论是对的,庆父又杀了公子启。季友又被赶跑了。庆父还是很强大的嘛。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是实际上一些因素正在逐渐酝酿,仲孙看得明白,齐桓公想要再次干涉内政,仲孙说: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变量就是鲁国贵族,为什么鲁国的其他贵族都眼睁睁地看着庆父乱搞。他们为什么不出来勤王?因为那都是你们的家事,关我们什么事,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以前是指望你赶紧把事情搞定,铺上地毯,盖上菊花:从来都没发生过政变。
不过现在事情一拖就是两年,还连杀了两个国君,鲁国是执礼之国,周礼尽在鲁矣。现在他把鲁国搞成了国际笑话,这让鲁国贵族以后出去怎么见人啊!结果庆父死了季友又回来了。
今天说这个故事,是要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战术就是打败敌人吃了他,战略就是把我的优势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优势搞得少少的,这样一来就是战略胜利,庆父一直都在战术胜利,可他的敌人越来越多,先是齐桓公,再是国内贵族,这就是战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