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以战论史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变法-胡服骑射

以战论史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变法-胡服骑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近灵说历史 访问量:4298 更新时间:2023/12/13 14:49:53

一.即位时的局势

六国虽然一开始合纵抗秦,而随着苏秦失势合纵之谋自然溃散。而秦相张仪以纵横捭阖之权术离间六国,使六国诸侯互相残害而越来越弱,只有秦国逐渐变强。赵武即位观其局势,知道联盟合纵难以成功,必须强化自身实力。

赵武灵王

二.变法的动机

第一,赵国的东北方是中山国北部是代国,两国都是白狄之国。中山国等边境之狄一直是赵国的侧背之患。赵武灵王想要肃清忧患而扩张领土,就需要改变服制,学习骑射才能达到目的。

第二,公元前318年,五国联军伐秦,联军大败。第二年赵国协同韩魏一起伐秦,又败且割西都中阳两地以求和。自此赵武灵王明白秦国的强盛以及合纵联盟看似齐心实则离心,决定自图强盛。

第三,由于秦国有河山之险地势之利,,只有西出榆中才能攻秦之背。但是西取榆中就势必要北并中山等国免除后顾之忧,所以需要训练骑射以驱赶戎狄。

三.胡服骑射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先是劝其宗族穿着胡服,并陈清利害说服众人,随即进行胡服骑射诏令。于是召集赵国民众,学习骑射技术,由于戎狄的胡服是便于作战而设计,也使民众穿胡服。一年之中,赵民成为矫捷善于骑射之人,实力大增。

胡服骑射

四.变法成效

由于变法使得赵国士兵战斗力提升且更擅长骑射作战,所以赵武灵王开始自己的战略步骤。于公元前308年开始进攻中山国,获得代地,之后又多次进攻中山国,一直攻城略地北到燕代,西至云中,地盘迅速扩张,国力日趋强盛。

赵武灵王扩张形势图

五.饿死沙丘宫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宣布传位于太子立为惠文王,而自己称“主父”,想亲率胡服将士向西扩张进而伺机攻秦。主父有亲自去秦国观察秦国地理及其虚实,秦昭襄王不知只觉得是非常之人,派人去追时已出秦国。主父率军扩张,正准备进行攻秦战略,爆发沙丘之乱。公子章和如今的惠文王是先后为太子,而公子章虽被废但武灵王又复爱怜想要分赵于而王,所以发生内乱,主父即赵武灵王饿死于沙丘宫中。

道听兔说

赵武灵王有雄图大志,又见识高远,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君主。根据形势而谋划抗秦,先是变法易服,行胡服骑射之法以提升战斗力驱赶戎狄。接着又西扩至榆中以地利牵制秦都咸阳。最后亲自入秦国观察山川形势来做战略部署,战略规划十分深谋远虑。只可惜对于内政稳定,即立储一事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使得内乱出现,功败垂成,令人惋惜。

标签: 赵武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为什么没成为“始皇帝”还被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赵武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首先是赵武灵王为什么没有成为“始皇帝”,其次是他为何落个得饿死的结果?第一个问题要从国家角度来看待,“胡服骑射”之后赵国迅速崛起,由于赵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在灭亡中山国之后赵国并没有急于加入当时的中原混战,而是向北方扩长,渐渐的赵国势力延伸到了云中,九原一带,这对南方的秦国

  • 英雄难过美人关:一代枭雄赵武灵王最后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赵武

    在战国时期,赵国原本国力并不强大,而且赵国四周强敌环伺,很难让国家取得大的发展,不过这一切都在赵武灵王上位之后得到了改观。赵武灵王上位之后,先是和韩国联盟,稳定南方局势,随后插手燕国事务,在保证北方安宁的同时挑起秦、齐两国之争,结果两国两败俱伤,赵国也得到了发展机会。随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这让赵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饿死沙丘?这个解释你服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赵武

    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纵然赵武灵王贵为一国之君,胸怀驭国之策,以谦虚的姿态学习胡人骑射的本领,从而帮助赵国一跃成为强国。但是面对家族,赵武灵王似乎却失去了理智和客观的处理能力,正由于在家族事务上的处理失当,最终为自己埋下了祸端,为他的人生划上了戏剧性的收尾。但“沙丘之变”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阴

  • 赵武灵王推行“服装革命”,为何穷人支持,富人反对?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赵武

    自从周平王东迁后,东周王朝的国力一日不如一日,周天子的权利更多的成为了象征,各地诸侯国通过不断的土地兼并,在当时周朝的统治范围内出现了五个霸主,被称为“春秋五霸”。 作为五霸中头号霸主晋国,因为没有处理好内部士大夫的权力关系,最终三家分晋,分裂成为了魏,赵,韩三国个国家,从此中国也步入了战国时期。

  • 赵武灵王为何制定让赵国一分为二,此举却导致自己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赵武

    战国时期最有资格统一天下国家就是秦国和赵国,这里最可惜的就是赵武灵王,不仅仅是他传位不力导致自己活活饿死。最关键的一点就在自己全盛时期退位,还有就是扶持公子稷继位。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赵武灵王派兵强行扶持公子稷继位,这就是在位五十六年,赫赫有名的秦昭襄王。在位期间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

  • 42岁的赵武灵王正值壮年,为何禅让大位给儿子赵何?做主父很香吗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赵武

    梁启超先生曾经感叹: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是继黄帝以后的华夏第二伟人。好家伙,这种评价未免太高了。梁启超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成为了对北方游牧民族取得战争胜利的少数几位君主之一。孔子当年连披发左衽都觉得丢人,赵武灵王赵雍,却要求赵国人都穿着胡人的衣服,按照胡人骑射的方式训练军队,

  • 赵武灵王欲从云中、九原奇袭秦国,此想法可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赵武

    一历史有时候很吊诡。秦国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的每一位秦王都是明君,而山东六国的君王却是一代不如一代,江河日下。即使山东六国君王大势如此,但也偶有例外,赵国的赵武灵王就是山东六国中唯一能和秦国君主笑傲江湖的帝王。翦伯赞曾有诗赞之:“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什么沦落到被活活饿死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赵武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位一代雄主被活活饿死,一个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一个就是战国初第一雄主赵武灵王。但赵武灵王的下场如此之惨,完全是咎由自取。可以说,正式由于赵国在鼎盛时期这场“政变”使得赵国丧失了唯一一次统一天下机会。赵武灵王,名赵雍,20岁登基,以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闻名。再有两个有名的事件就是

  • 秦始皇和赵武灵王分明都是嬴姓赵氏,为什么嬴政却不叫赵政呢?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赵武

    在先秦时期,嬴姓是上古的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之一。之所以把这8个姓全部列出来,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 这8个姓都有女字的偏旁在里边,这是因为姓是母系社会继承下来的产品,氏是复习社会继承下来的产品。在母系社会,小孩子都不知道父亲是谁,只能跟母姓。当过度到

  • 一代霸主赵武灵王,因自己“作死”竟然落到掏鸟窝、捉老鼠

    历史人物编辑:无怨无悔的小人生标签:赵武

    说起太上皇,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并不多见,人们想到的有当皇帝为了不超过他爷爷康熙在位时间的乾隆,还有被金国吓的退位的宋徵宗,以及被李世民逼下台的李渊。咱们今天要讲的不是这几位,而是战国时期的赵国的赵武灵王。严格来讲,他不是太上皇,战国时期还没有皇帝,他在退位后称主父。赵雍,即赵武灵王,年少成名,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