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上皇,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并不多见,人们想到的有当皇帝为了不超过他爷爷康熙在位时间的乾隆,还有被金国吓的退位的宋徵宗,以及被李世民逼下台的李渊。
咱们今天要讲的不是这几位,而是战国时期的赵国的赵武灵王。严格来讲,他不是太上皇,战国时期还没有皇帝,他在退位后称主父。
赵雍,即赵武灵王,年少成名,十五岁继成赵国王位后迅速稳定朝局,解决了内忧外患。灭中山国,完成赵国几代国君的愿望。胡服骑射,使赵国铁骑力压战国七雄。被后世梁启超认为是黄帝以后,商周以来第一伟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位雄主却在晚年自己“作死”,落的个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内。后来一统六国的秦始皇也是死于沙丘,沙丘是枭雄的克星。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在壮年时期,他把王位传给太子何,让别人尊称自己为主父(当时还没有太上皇这个称谓),但并不是退位隐居把实权交给太子何。武灵王想通过父亲主外,儿子主内,父亲掌管军事,儿子主理政事这样一种形式来在赵国构建出一个二元化的政治结构。
这样的做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史上是独一号的。国无二主,何况父亲的光芒太耀眼了,把作为王的儿子都给遮住了。自然引起了赵王何的不满。另外一个原因,太子的位置本来是属于赵章的,赵章是赵雍的长子,母亲是韩国公主,背景很强大,是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人,并且一开始就是太子身份,后来因为母亲的过错及赵雍对儿子赵何母亲吴娃过于宠爱而被废了太子之位。废了就废了吧,赵雍还给他兵权、土地让他历练。这一点引起了现任大王赵何的不满。
在沙丘行宫时,赵章在谋士田不礼的帮助下想要发动政变,夺取王位,没有成功,被镇压了,最后赵章逃入赵雍的行宫内躲避,赵雍想要保护赵章。赵王的人哪里管这个,直接闯入宫里吧赵章杀了,最后还行宫围起来,不让赵雍出入,不给吃喝,落到掏鸟窝、捉老鼠吃,围困三个月以后,一代名君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史称“沙丘之变”。
赵雍退位就是犯的最大的错误,一个国只有一个王,怎么可以有两个,王的威严何在。另外太自信、太异想天开了,让位后去当主父,想着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儿子,殊不知手下都去效忠新王去了。
战国一代霸主赵武灵王,经过励精图治,胡服骑射等一系列改革,使赵国由弱到强,一跃成为战国强国之一。可也正是他的思维太超前了,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独创二元政治,这在之后几千年也没有人再尝试过,用脚趾头想一想都知道不可行。
而富于冒险精神的赵武灵王不光试验失败,还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可悲可叹!
善于改革创新是好事,也不能无限制地乱改,起码得在尊重历史的基本规律上改革创新,要不就是自己“作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