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样是背叛曹操,为何张邈被诛全家,而陈宫的家人却得到厚待?

同样是背叛曹操,为何张邈被诛全家,而陈宫的家人却得到厚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玉兔说历史 访问量:4264 更新时间:2023/12/31 9:18:06

张邈是曹操故交,而陈宫则是曹操任东郡太守时,招募来的部下,可以说两人与曹操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张邈因为在起兵讨伐董卓时,与曹操志同道合,是少数真正与董卓作战的诸侯之一。汴水之战中,张邈被董卓所败,归附了曹操,受到曹操重用。

陈宫作为曹操的部下,在兖州刺史刘岱抵抗青州黄巾军战死之后,力劝曹操入主兖州。曹操正是听从了陈宫的谏言,有了起家的资本。他不但占了兖州,还收降了三十余万青州黄巾军,选其精锐编练成了赫赫有名的“青州兵”。曹操摇身一变,成了争霸天下的枭雄。陈宫有大功于曹操,同样受到了曹操的重用。

按道理说,两人没有背叛曹操理由。

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从史料上的零星记载推测,应该是曹操与兖州名士之间产生了比较大的矛盾。曹操因为是宦官家族出身,其祖父为有名的大太监曹腾,所以,兖州名士对其出身颇有微词。而曹操又最忌讳人说他的出身,一怒之下杀了边让等多名兖州名士。而这些人恰好是陈宫的好友,这就惹怒了陈宫,跑去游说张邈。

张邈则是因为他与袁绍有旧仇,而袁绍与曹操交好,屡次让曹操杀张邈。虽然曹操并没有听袁绍的,可是张邈心不自安。因此,在陈宫的游说下,拉上了自己的弟弟张超一起,趁曹操讨伐徐州陶谦之时,迎吕布入兖州,反叛了曹操。

曹操的军事才能,当然不是吕布、张邈之辈能比的。吕布大败,张邈、陈宫跟随吕布投奔了刘备。

当时,张邈的弟弟张超据守雍丘,张邈就将家人全部托付给了弟弟。曹操围攻雍丘数月,最终城破,诛杀了张超及其所有家属。而张邈受吕布所托,去找袁术求救兵时,被部下所杀。

曹操之所以杀张邈全家,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泄愤。陈宫、张邈的反叛,差点让曹操无家可归。幸亏有荀彧夏侯惇竭力维护,才保住了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而且,吕布开始数次击败曹操,差点灭了曹操。这口气,曹操肯定是要出的。当然,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这并非最主要的原因。

二、曹操没有亏待过张邈,张邈反叛,曹操很难留住张邈。曹操在张邈落难时,收留了张邈。而且,袁绍几次三番要杀张邈,都是曹操力保。曹操留下张邈,要如何施恩,才能让张邈忠诚呢?除非曹操与袁绍彻底决裂,否则,很难再换取张邈的忠心。

三、张邈有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张邈有家财,而且乐于济危救困,素有“八厨”之一的美誉。厨,就是以财救人,类似于给人饭吃。得人心,有号召力的人,在古代都是被君王所忌惮的。曹操无法让张邈完全忠于自己,当然选择斩草除根了。

四、曹操当时不便与袁绍决裂。张邈与袁绍有仇,最初曹操要借张邈之力,自然百般维护。但是,张邈反叛,那曹操就不如送袁绍一个大礼,缓和与袁绍的关系。

五、曹操要借袁绍之手,除去臧洪,给自己减少一个对手的同时,削弱袁绍的势力。臧洪曾经是张邈弟弟张超的部下,受到张超的器重。后来袁绍见了臧洪,同样认为臧洪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将其任命为了东郡太守。曹操围张超时,臧洪为了报张超知遇之恩,曾经向袁绍借兵救张超,袁绍未准。曹操得知了情况,为了避免张氏兄弟联合臧洪,再投了袁绍,必须斩草除根。而臧洪也因为怨恨袁绍不救张超,不再听袁绍调遣,最后被袁绍所杀。

而陈宫,在投刘备之后,夺了刘备的徐州。曹操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刘备,取了徐州,俘获了吕布、陈宫等人。曹操因为刘备提了丁原、董卓旧事,杀了吕布。但是,曹操当时是想留下陈宫的。可是,陈宫却宁死不降,曹操无奈只能杀了陈宫,留下了陈宫的家人。

曹操为什么留下了陈宫的家人呢?

一、陈宫仅仅是个幕僚。陈宫虽然足智多谋,是兖州名士,但相比张邈、张超兄弟,明显能量有限。张邈、张超兄弟可是位列讨伐董卓的群雄之列。所以,曹操不用过于顾虑陈宫家人。

二、陈宫非常睿智,临死前的一席话,让曹操不能杀其家人。

曹操要劝降陈宫,说:“卿如是,奈卿老母何?”意思就是,你陈宫死了,你妈怎么办?结果,陈宫答道:“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陈宫直接说,你曹操杀我陈宫的母亲,就是不以孝治理天下。曹操还敢杀么?这帽子太大了。

曹操一看:“若卿妻子何?”杀不了陈宫的母亲,那就杀妻儿。陈宫又来一句:“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陈宫这意思就是,你曹操杀我妻儿,那就是不仁。嘚,陈宫一句话又把曹操给噎住了。

曹操那个气呀,“太祖未复言”,不说话了。当然,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陈宫的家人肯定是没法杀了,陈宫的老婆也没法纳为小妾了,陈宫的儿子更没法认为义子了,那就做戏做到底。

“太祖泣而送之”,等到陈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在曹操看来,这也不是赔本的买卖,至少落了一个仁、孝治国的美名,可以让其招揽更多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曹操作为一个人,自然也有喜怒哀乐,但是,作为一代枭雄,更多考虑的是对自己争霸天下的影响。因此,曹操灭了张邈全族,而厚待了陈宫的家人。

标签: 张邈

更多文章

  • 曹操是单单靠自身力量平定张邈、陈宫反叛,还是借助于外部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雨后de旅行标签:张邈

    曹操是单单靠自身力量平定张邈、陈宫反叛,还是借助于外部力量?有着“奸宦之后”之称的曹操最初并不被大家看重,但他却算无遗漏,从无名小卒开始一路建立了大魏。在建功立业的路上,曹操也曾遭遇过很多次危机,其中就包括徐州之战,张邈和陈宫临阵倒戈吕布,差点让他在征战天下的第一步就栽了大跟头。曹操决心发展自身势力

  • 曹操愿以全家性命相托的挚友张邈,为何会背叛他?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张邈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瀛洲海客曹操少年时代的两大挚友,无疑是袁绍与张邈。建安五年(200年)以前,曹操都可以视为袁绍集团的一份子,用现代话说,他是“兖州分公司老总”。只是曹操这个“分公司”想独立,还要把袁绍的“总公司”干掉,这对昔日的“好兄弟”,才会就此反目。反观曹操与张

  • 三国中,曹操一生中最痛恨的人是谁?背后捅刀的张邈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张邈

    引为一生至交、却背后捅刀的张邈。张邈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八厨”之一,这不是说他是厨子,而是乐于助人、接济贫困,并且帮助人可以倾家荡产的帮。同时,张邈和曹操、袁绍三人很早就结识了,和曹操关系要好,被曹操引为至交。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曾一起举事。早在董卓乱政之时,张邈当时是陈留太守,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逃

  • 成立反董卓联盟的人,其实是陈留太守张邈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下三国正史标签:张邈

    所谓“奔走之友”是指“鼎力相助的挚友”,张邈对袁绍的帮助,无愧于位列袁绍的五大“奔走之友”之首。主要表现在他组织成立了讨董联盟,将袁绍一手扶上了盟主之位,让其出道不久即高开高走。帮助袁绍的基础 张邈兖州东平国人,首要身份标签是党人,名列“八厨”之一,仗义疏财,急人所难。他与弟弟张超同为太守,说明家里

  • 张邈、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张邈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张邈】这个话题本来在写吕布的时候,顺带着提了几句,今天拎出来再专门唠叨唠叨,意在深度剖析一下张邈内心复杂的活动,从而揭示人性的的复杂性。说实话,当我读到张邈背叛曹操的时候,感到不可思议。曾经那么好的生死之交 ,患难兄弟,怎么一下子就演变称敌手了呢?感觉曹操并没有作对不起

  • 陈宫、张邈一起背叛曹操,为何曹操善待陈宫家人,诛张邈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张邈

    曹操的好杀历来为人所诟病,孔融、杨修、身边的卫士、小妾等等,还有谜一样的吕伯奢一家。但其实曹操杀人也是有选择的,比如陈宫、张邈二人一起背叛曹操,害得曹操差点丢了兖州。但曹操对待陈宫、张邈两人的家人却不一样,灭了张邈三族,却劝降陈宫并善待他的家人。张邈和曹操认识得更早,关系也更为亲密。张邈,字孟卓,东

  • 张邈和曹操是怎样成为敌人的?张邈又为什么选择迎接吕布到兖州?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张邈

    张邈把吕布迎接到兖州就是为了对付曹操,进而达到霸占兖州的目的,原本生死之交的俩人最终在利益面前成为一对不死不休的敌人。张邈和曹操是如何成为敌人的呢?那么张邈又为何选择迎接吕布到兖州?我们一起细细的分析其中是非曲直。张邈和曹操是如何反目成仇?张邈和曹操俩人在成为敌人之前,是生死之交,可以互相托付生死的

  • 都是背叛,曹操杀了张邈的家人,却一直供养陈宫的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张邈

    因为历史上的曹操对待张邈的感情,与对待陈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早期创业的曹操对待张邈的感情非常深厚,而对待陈宫的感情则为一般。张邈是曹操早年非常要好的朋友,初平年间,任陈留太守,曹操之所以能起兵,很大程度上就是张邈支持的。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朝廷内部政治斗争非常激烈,首先是汉灵帝生前宠信的大宦

  • “捋虎须”将军朱桓的二三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朱桓

    ——兼析朱桓的“狂病”之谜原创作者:余世亮本文主角是“捋虎须”的将军朱桓。在讲朱桓捋孙权“虎须”的故事之前,先讲一讲孔子“捋虎须”之事,这件事记载在《杂篇·盗跖》篇里。话说孔子要去劝说盗跖发过自新,想不到孔子反而让盗跖教训一通,并留下了孔子自嘲的“捋虎须”之比喻。孔子和柳下季结成朋友,柳下季的弟弟,

  • 捋一捋朱治、朱然、朱桓、朱据的关系,他们有何历史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朱桓

    我们读三国,经常会对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谌、荀悦等子弟,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东吴朱氏的大将们,朱治、朱然、朱桓、朱据。朱治——孙坚旧将,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