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中,曹操一生中最痛恨的人是谁?背后捅刀的张邈

三国中,曹操一生中最痛恨的人是谁?背后捅刀的张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虫侃历史 访问量:3751 更新时间:2024/1/1 18:19:24

引为一生至交、却背后捅刀的张邈

张邈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八厨”之一,这不是说他是厨子,而是乐于助人、接济贫困,并且帮助人可以倾家荡产的帮。同时,张邈和曹操、袁绍三人很早就结识了,和曹操关系要好,被曹操引为至交。

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

曾一起举事。早在董卓乱政之时,张邈当时是陈留太守,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逃出洛阳后前往陈留,八成是投奔张邈,两人随后共同起兵。老曹还得到了张邈部将卫兹的投资,卫兹以家财资助曹操募兵,张邈派卫兹率部将跟随曹操一起作战,可见双方关系非常密切。

曾力保张邈。当时反董联盟成立,袁绍后任盟主,有些人一旦到了高位,就变得不可一世,袁绍正是如此。张邈见状就经常直言批评,因为从小都关系好,所以没有顾忌。袁绍因此忌恨,派曹操杀张邈,曹操拒绝并劝谏,好朋友不应自相残杀。

曾托妻寄子。193年,中原诸侯混战。曹操初据兖州不过一年,根基未稳,在袁绍的支持下,和南边的袁术、东边的陶谦为敌,恰巧陶谦攻打兖州,曹操带兵反击。

不过曹操心里没底,于是对家人说,“此去如果没有回来,你们以后可以去投靠张邈”,归来之后,曹操见张邈,两人相识而泣。

可见当时曹操把张邈当成兄弟来看,关系非常亲密,值得托付家人。

但张邈怎么对曹操呢?

背叛!趁着曹操率军远征,与他人共谋反戈一击,曹操根据地丧失大半,一州之地只剩下三城在手,几乎动了投靠他人的念头。

194年,为报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之仇,曹操再次起兵攻打陶谦,让陈宫留守根据地。而陈宫此人一直颇有野心,他的目标就是把其他人推到台前掌控局面后,再把这些人扳倒自立,先有曹操、后有吕布。

他背叛曹操、游说张邈的理由就是,吕布善战,引入兖州后,大家可以一同管理,等到时机成熟,就能纵横天下。

张邈面对陈宫的游说,倒没有考虑纵横天下一事。主要考虑到两点:

一是不够信任,在曹操杀名士边让后,心中无法安定,总担心有天曹操会把屠刀挥向自己。

二是曹操根基很浅,原本两人是盟友关系共同举事,后被鲍信等人推选为兖州之主,成为了张邈的顶头上司。在“二袁”纷争中,曹操站在袁绍一边,而袁绍这人早就垂涎兖州,又想借曹操将兖州划入势力版图,这与张邈利益相冲突。借着曹操收复兖州,搂草打兔子任命臧洪为兖州的东郡太守这是后话了。

所以,张邈同意陈宫的提议,偌大的兖州只剩下鄄城、东阿、范三县没有反叛,曹操到了一生中少有的危急关头,地盘尽失,军食耗尽,为了生存打算投靠袁绍,将家人迁到邺城当作人质。

痛下杀手

如此一个大招背刺,让曹操几乎痛不欲生,不过曹操确实能力出众,靠着程昱荀彧夏侯惇等人支持整军再战。

连续三战大败吕布,平定了兖州,吕布出逃去投靠刘备,张邈也跟着逃窜。只留下弟弟张超和家属在雍丘固守。

曹操猛攻雍丘,城破后屠尽张邈三族。这与杀名士边让、屠戮徐州一样,情感的影响很大,如此重要的至友竟然背刺,怎能让曹操不痛恨。于是雍丘一破,曹操下令灭门。

至于同样背叛曹操的陈宫,在小王看来给曹操带来的痛恨不及张邈,因为曹操眼中,陈宫只是一个无耻的敌人,陈宫被俘后甩给了曹操“仁、孝”两顶高帽,让曹操出于政治考虑选择放过了他的家眷。

而杀害曹操父亲的张闿和引出的陶谦,意外成分更大。张闿杀人越货逃到袁术处后,曹操将矛头主要对准陶谦,借此攻打徐州。

所以曹操内心憎恨的人,政敌陶谦不及杀人犯张闿,反复小人陈宫至多与张闿相当,而张邈才是最恨之人,当初有多亲密,最后就有多痛恨,所谓爱的越深恨的越深大抵如此。

标签: 张邈

更多文章

  • 成立反董卓联盟的人,其实是陈留太守张邈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下三国正史标签:张邈

    所谓“奔走之友”是指“鼎力相助的挚友”,张邈对袁绍的帮助,无愧于位列袁绍的五大“奔走之友”之首。主要表现在他组织成立了讨董联盟,将袁绍一手扶上了盟主之位,让其出道不久即高开高走。帮助袁绍的基础 张邈兖州东平国人,首要身份标签是党人,名列“八厨”之一,仗义疏财,急人所难。他与弟弟张超同为太守,说明家里

  • 张邈、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张邈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张邈】这个话题本来在写吕布的时候,顺带着提了几句,今天拎出来再专门唠叨唠叨,意在深度剖析一下张邈内心复杂的活动,从而揭示人性的的复杂性。说实话,当我读到张邈背叛曹操的时候,感到不可思议。曾经那么好的生死之交 ,患难兄弟,怎么一下子就演变称敌手了呢?感觉曹操并没有作对不起

  • 陈宫、张邈一起背叛曹操,为何曹操善待陈宫家人,诛张邈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张邈

    曹操的好杀历来为人所诟病,孔融、杨修、身边的卫士、小妾等等,还有谜一样的吕伯奢一家。但其实曹操杀人也是有选择的,比如陈宫、张邈二人一起背叛曹操,害得曹操差点丢了兖州。但曹操对待陈宫、张邈两人的家人却不一样,灭了张邈三族,却劝降陈宫并善待他的家人。张邈和曹操认识得更早,关系也更为亲密。张邈,字孟卓,东

  • 张邈和曹操是怎样成为敌人的?张邈又为什么选择迎接吕布到兖州?

    历史人物编辑:茶小姐说历史标签:张邈

    张邈把吕布迎接到兖州就是为了对付曹操,进而达到霸占兖州的目的,原本生死之交的俩人最终在利益面前成为一对不死不休的敌人。张邈和曹操是如何成为敌人的呢?那么张邈又为何选择迎接吕布到兖州?我们一起细细的分析其中是非曲直。张邈和曹操是如何反目成仇?张邈和曹操俩人在成为敌人之前,是生死之交,可以互相托付生死的

  • 都是背叛,曹操杀了张邈的家人,却一直供养陈宫的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张邈

    因为历史上的曹操对待张邈的感情,与对待陈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早期创业的曹操对待张邈的感情非常深厚,而对待陈宫的感情则为一般。张邈是曹操早年非常要好的朋友,初平年间,任陈留太守,曹操之所以能起兵,很大程度上就是张邈支持的。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朝廷内部政治斗争非常激烈,首先是汉灵帝生前宠信的大宦

  • “捋虎须”将军朱桓的二三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朱桓

    ——兼析朱桓的“狂病”之谜原创作者:余世亮本文主角是“捋虎须”的将军朱桓。在讲朱桓捋孙权“虎须”的故事之前,先讲一讲孔子“捋虎须”之事,这件事记载在《杂篇·盗跖》篇里。话说孔子要去劝说盗跖发过自新,想不到孔子反而让盗跖教训一通,并留下了孔子自嘲的“捋虎须”之比喻。孔子和柳下季结成朋友,柳下季的弟弟,

  • 捋一捋朱治、朱然、朱桓、朱据的关系,他们有何历史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朱桓

    我们读三国,经常会对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谌、荀悦等子弟,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东吴朱氏的大将们,朱治、朱然、朱桓、朱据。朱治——孙坚旧将,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

  • 蜀汉灭亡后罗宪奉诏投降曹魏并和孙吴力战,后被司马炎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罗宪

    罗宪是蜀汉末年永安的守将。景元四年(263年)魏国大举进攻蜀汉,永安都督阎宇回援成都后,罗宪只带两千人守卫永安。刘禅在成都投降后,东吴方面数万大军西进,罗宪没有投降吴国,却坚持抵抗吴军半年多,最后投降了魏国。《资治通鉴》史料记载如下:“初,刘禅使巴东太守襄阳罗宪将兵二千人守永安,”“及得禅手敕,乃帅

  • 刘禅投降后,那位驻守永安的罗宪,才能不输邓艾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罗宪

    一个三国鼎立,群雄并起的时代,在这里不断上演着一段段英雄传奇。面对这个混乱割据的局面,魏蜀吴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或许当时谁都没有想到第一个灭亡的是蜀汉。而提起蜀汉的最后的战将,都会提到姜维和阎宇,而实际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是罗宪。仇恨的开始,罗宪与“吴国”的“缘分”罗宪年纪轻轻就非常有才华,凭借自己

  • 霍弋和罗宪“拥兵自重”,为什么会坐看蜀汉被灭?并非不想施以援手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霍弋

    这两人都是蜀汉灭亡时候才进入世人眼中的大将,而之所以作壁上观,并非不想救国,而是一系列客观因素造成的。(一)霍戈霍戈和罗宪都是“将二代”,特别是霍戈,其父霍俊是刘备手下的名将,不但能征善战,更是长于固守城池,他的成名之战就是以800士兵守住了葭萌关一年多,扛着了刘璋大军1万多人的攻击。霍俊死后,霍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