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都是背叛,曹操杀了张邈的家人,却一直供养陈宫的家人

都是背叛,曹操杀了张邈的家人,却一直供养陈宫的家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依说史 访问量:3527 更新时间:2024/1/1 16:28:54

因为历史上的曹操对待张邈的感情,与对待陈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早期创业的曹操对待张邈的感情非常深厚,而对待陈宫的感情则为一般。

张邈是曹操早年非常要好的朋友,初平年间,任陈留太守,曹操之所以能起兵,很大程度上就是张邈支持的。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朝廷内部政治斗争非常激烈,首先是汉灵帝生前宠信的大宦官蹇硕被大将军何进所杀,何进又被十常侍所杀,然后就是袁绍、袁术两兄弟杀尽宫中太监和宦官,最后就是董卓进京乱政,不久曹操逃离京城洛阳。

曹操来到了陈留郡,陈留郡也就是张邈任职的地方,曹操平生第一次起兵创业就是在陈留郡,曹操除了依靠自已的家底,还得到了当时富商卫兹的大力支持,卫兹散尽家财支援曹操起兵,出钱出力给曹操招兵买马,曹操的第一支人马五千多人的部队,就是在陈留郡拉起来的。

张邈是陈留郡的太守,当时的父母官,如果没有张邈根本起不了兵,另外大力支持曹操起兵的卫兹还是张邈的部将,从种种关系来看,曹操能够拉起第一支队伍,与张邈的支持息息相关。

另外,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唯有曹操一个敢率领军队攻打董卓,而关东诸侯中支持曹操并且还拨付给曹操军队的只有张邈和鲍信,张邈将自已的部将卫兹派出给曹操,一起攻打董卓,后来卫兹也就是在这一战中战死,而曹操要不是因为曹洪让马,也差一点死在此战中。

曹操与张邈可以说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在曹操早年的创业生涯,张邈给予曹操的帮助很多,张邈曾经因为批评过袁绍,而得到袁绍的怨恨,袁绍让曹操杀张邈,曹操就是不肯,要知道当时曹操的势力非常小,是依附于袁绍,但是曹操并没有听从袁绍的命令而杀张邈,这说明曹操对于张邈的感情非常深厚。

曹操原本就是性情中人,知恩图报,我行我素,曹操与张邈的感情因为曹操拒绝了袁绍而更加深厚,曹操不仅非常信任张邈,而且把张邈当成自已最后的依托,曹操因为要攻打徐州陶谦时,还曾对自己的家人说过:如果我曹操战死,你们可以去投靠张邈。

换句话说,在曹操心目中,张邈是可以托付家人的人,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如同刘备将家属托付给赵云一样,可以说张邈就是曹操的赵云。

世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你最信任的人,出卖了你。

张邈就是在曹操如此信任的情况下出卖了曹操,背叛了曹操,反而与陈宫一起迎立吕布,联合一批兖州人,夺了曹操的城池,占了曹操的地盘,杀了曹操的人马,你让曹操作何感想?

曹操可以说是相当愤怒,愤怒到了极点,虽然整个叛乱过程是陈宫主导的,但曹操并不知情,在曹操心目中,他根本就不相信张邈会反,曹操会认为张邈才是罪魁祸首,当时的张邈是陈留太守,是有实权,有军队的人,而陈宫不过是一个谋士,谋士如果没有军队,拿什么叛乱,所以陈宫和张邈背叛曹操,显然张邈才是重点。

曹操是个性情中人,因为自己父亲被徐州牧陶谦杀害,所以曹操在攻打徐州时,为了发泄怒火,每攻下一座城池,就用屠城来泄愤,这也是曹操早期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当曹操得知他最信任的张邈背叛了他,他心目的愤怒可想而知,曹操于是立即放弃了攻打徐州,转而回师兖州夺回城池,与吕布、陈宫、张邈等人发生了为时两年的兖州争夺战。

兖州争夺战是曹操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战役,打到最艰苦的时候,没有粮食吃,差不多就要人吃人,曹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差一点就要放弃,想着去投降袁绍,让自己的家属作人质,换取袁绍对自己的实际支持,但是程昱劝谏了曹操,如果曹操真这么做,就没有后来的曹魏政权了。

最终曹操在两年的兖州争夺战中艰难地击败了吕布、陈宫、张邈,当时吕布、陈宫、张邈逃走了去搬救兵,张邈留下了弟弟张超及家属守雍丘(今河南省杞县),曹操围攻雍丘,城破后曹操又屠城,全城百姓包括张邈的所有家人全部被曹操杀害。

曹操之所以屠城雍丘,并杀害张邈的家人,是因为仇恨,是因为曹操非常愤怒他最信任的张邈背叛了他,他要用张邈家人的鲜血来惩罚张邈的背叛,警告将来有意背叛自己的人,同时也有杀鸡骇猴的味道。

与曹操对待张邈家属的残酷屠杀不同,曹操对待同样背叛自己的陈宫家属,却有意网开一面,不仅没有伤害陈宫家属,而且一直供养陈宫家属,这种区别对待,让人非常不理解。

道理其实也不复杂,陈宫只是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并不是多么的重要,不要把三国演义中的捉放曹联想到真实的历史上,真实的历史上,陈宫没有救过曹操,也没有与曹操一起经历杀吕伯奢一家的事件,曹操与陈宫的相识,是在曹操就任东郡太守之后的事了。

虽然曹操成为兖州牧有陈宫的一份功劳,但更多是因为曹操有战功,能击败当时进入兖州的黄巾军,并得到了兖州当地士族的支持,当然也有陈宫的一份推荐之功,但陈宫其实在曹操早期的集团中,并不是什么出名的人物。

曹操在兖州牧的位置上杀了兖州当地的名士边让,得罪了兖州的士人,也包括陈宫,然后曹操因为替父亲报仇,执意发动攻打徐州之战,同时在战争中肆意屠城,也让陈宫等部分兖州士人心寒,所以说陈宫的背叛,多少有些因为曹操所作所为被迫的原因。

曹操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在早期的创业过程中,年轻的曹操在政治上并不是很成熟,屠城这事常常干,但你看曹操晚年基本上就没有屠过城了,这就是政治成熟,既然陈宫是被曹操逼迫而反的,曹操内心多少有些愧疚的。

所以曹操在拿下吕布,俘虏陈宫时,还有些不舍得杀陈宫,毕竟是被迫的,所以曹操就故意以陈宫的父母、妻儿来劝陈宫不要赴死,可惜陈宫一心赴死,并以反意恭维曹操的孝和仁义,迫使曹操在道义上不能杀害陈宫的家属。

当然了,曹操对陈宫也没有特别的深仇大恨,不像张邈,是在非常信任的情况下背叛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曹操并不是很恨陈宫,也就没有必要屠杀陈宫的家人,虽然曹操有这个能力,也不担心这个名声。

标签: 张邈

更多文章

  • “捋虎须”将军朱桓的二三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朱桓

    ——兼析朱桓的“狂病”之谜原创作者:余世亮本文主角是“捋虎须”的将军朱桓。在讲朱桓捋孙权“虎须”的故事之前,先讲一讲孔子“捋虎须”之事,这件事记载在《杂篇·盗跖》篇里。话说孔子要去劝说盗跖发过自新,想不到孔子反而让盗跖教训一通,并留下了孔子自嘲的“捋虎须”之比喻。孔子和柳下季结成朋友,柳下季的弟弟,

  • 捋一捋朱治、朱然、朱桓、朱据的关系,他们有何历史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朱桓

    我们读三国,经常会对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谌、荀悦等子弟,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东吴朱氏的大将们,朱治、朱然、朱桓、朱据。朱治——孙坚旧将,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

  • 蜀汉灭亡后罗宪奉诏投降曹魏并和孙吴力战,后被司马炎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罗宪

    罗宪是蜀汉末年永安的守将。景元四年(263年)魏国大举进攻蜀汉,永安都督阎宇回援成都后,罗宪只带两千人守卫永安。刘禅在成都投降后,东吴方面数万大军西进,罗宪没有投降吴国,却坚持抵抗吴军半年多,最后投降了魏国。《资治通鉴》史料记载如下:“初,刘禅使巴东太守襄阳罗宪将兵二千人守永安,”“及得禅手敕,乃帅

  • 刘禅投降后,那位驻守永安的罗宪,才能不输邓艾

    历史人物编辑:余小斌标签:罗宪

    一个三国鼎立,群雄并起的时代,在这里不断上演着一段段英雄传奇。面对这个混乱割据的局面,魏蜀吴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或许当时谁都没有想到第一个灭亡的是蜀汉。而提起蜀汉的最后的战将,都会提到姜维和阎宇,而实际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是罗宪。仇恨的开始,罗宪与“吴国”的“缘分”罗宪年纪轻轻就非常有才华,凭借自己

  • 霍弋和罗宪“拥兵自重”,为什么会坐看蜀汉被灭?并非不想施以援手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霍弋

    这两人都是蜀汉灭亡时候才进入世人眼中的大将,而之所以作壁上观,并非不想救国,而是一系列客观因素造成的。(一)霍戈霍戈和罗宪都是“将二代”,特别是霍戈,其父霍俊是刘备手下的名将,不但能征善战,更是长于固守城池,他的成名之战就是以800士兵守住了葭萌关一年多,扛着了刘璋大军1万多人的攻击。霍俊死后,霍戈

  • 有人说霍弋和罗宪作为蜀国名将,魏国灭蜀之时,拥兵自重这话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霍弋

    这个问题提的不符合历史事实。霍弋和罗宪确实是蜀国后期重要的将领不错,但是在魏国灭蜀国的过程中,这两人都积极表示要忠于蜀国,共同抵御魏国的攻势。但其主要的根源在蜀国的国君刘禅身上,由于当时刘禅对于魏国的进攻非常的惊慌,派出姜维、廖化等将领率蜀兵抵抗魏国的进攻。但当魏军将领邓艾从阴平绕小道攻涪,切断姜维

  • 成都失守的消息传至南郡,守将霍弋潸然泪下,身穿丧服,告祭三日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霍弋

    公元263年,魏国兵分三路来攻蜀汉,远在南郡驻守的蜀汉大将霍弋听闻这个消息后,便上表后主刘禅,表示自己愿领兵退敌,但后主刘禅以战略已定为由,让其死守待命,不久,成都失守的消息传至南郡,霍弋潸然泪下,身穿丧服,告祭三日。霍弋,蜀汉名将霍峻之子,其父自荆州起兵,追随蜀主刘备南征北战,为刘备能够顺利拿下益

  • 龙骧将军王濬在晋灭吴之战中立有大功,为何差点被王浑害得治罪入狱

    历史人物编辑:永恒成空标签:王浑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咸宁六年(280年),晋将王濬(jun)进入建业接受吴帝孙皓投降,成为平灭孙吴的第一功臣。然而王濬在战后屡次受到王浑及其党羽的陷害,差点被逮捕入狱。为何王浑要多次陷害立有大功的王濬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晋军伐吴咸宁五年(279年

  • 王浑初在豫州上任便击败吴军,灭吴之后和王濬争功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王浑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西晋太原晋阳(今太原市)人。晋初名将,系出望族名门太原王氏之家,高官名士,代不乏人。其祖王泽为东汉代郡太守,从伯王机为曹魏东郡太守,父王昶官累至曹魏“三公”之一司空,从兄王沈为魏晋史学大家。王浑承袭父京陵侯之爵,与从兄王沈同受聘于大将军曹爽麾下为掾。是时之曹魏政权

  • 江东四大家顾、陆、朱、张,孙权为何废黜张温一家?权斗还是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张温

    汉末三国时代,虽说中原才是士族聚集之地,但江东地区也有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其中尤以吴郡四姓顾、陆、朱、张最为显赫。顾雍、顾谭,陆逊、陆绩、陆抗,朱桓、朱据都是三国时代鼎鼎大名的人物。那孙权为何要废黜张温,甚至牵连其家族?虽然说孙权晚年,对于江东士族有不同程度的打压,但张温却早在公元224年即被废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