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军先死,让男主泪流满面。诸葛亮征战一生,只为助汉朝,横扫天下。天下三分之一,初出茅庐,天资学问,谋略无双。与儒家对谈,显示了他自古没有的演说技巧。草船借箭,以示其高深莫测、高超的军事才能。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巧夺荆州,夺取益州,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的恩情也没有白费。
刘备死后,诸葛亮又七次俘虏孟获平定南蛮,随后北伐中原。然而,天并没有如愿以偿。诸葛亮日夜操劳,事事都要一个人包办,于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临终前,曾因没能报效中原而后悔不已。
他希望能和七星神灯续命,却被魏延一脚踢了出去。马岱拔刀要杀魏延,被诸葛亮阻止。为什么是这样?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诸葛亮七星灯续命,却被魏延一脚踹了出去。相传孔明夜观星空,见其星崩。他知道末日已经来临,日子不多了。因为不想留下遗憾(北伐失败),所以他设置了七盏或四十九盏灯,并在中间放了一根。延寿灯,只要点亮七日七夜,便可续命。诸葛亮收起大帐,不准任何人进出,有要事还要提前禀报。这时候司马懿也觉得奇怪,诸葛亮好几天都没有动弹,因为他怀疑诸葛亮已经死了,就派人假装劫营,以求查明真相。
魏延作为镇北大将,蜀汉军队的二把手,对蜀汉军队的势力垂涎已久,知道诸葛亮的日子不多了。后来有人走漏风声,让魏延知道了诸葛亮是用七星灯续命的。魏延不得不有自己的打算,因为他担心诸葛亮再续命的成功会打乱他的计划,妨碍他取得兵权,于是趁着魏军劫营,到诸葛亮的帐中报信,并趁机将延寿灯拉开序幕。诸葛亮仰天长叹:生死有命,一切皆天意。马岱拔刀要杀魏延,被诸葛亮阻止。
其次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要阻止马岱杀魏延。
第一,魏延确实踢出了七星灯,但并不构成死罪。魏延夜闯入诸葛亮中军大帐,为的是通报情况,阻止魏军劫营。而魏军此时也确实在赶来的路上,大声喊杀。连踢出七星灯都不够死罪。如果诸葛亮在没有充分证据和罪名的情况下斩首魏延,势必会引起混乱。首先,魏延本部的人是不会答应的,很可能会造反投靠曹魏。再加上蜀汉其他将领也不会服气。毕竟,七星灯会延续生命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二是马岱的武力远不是魏延的对手。
他不仅杀不了魏延,甚至可能要了诸葛亮的性命。马代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军,而魏延作为镇北大将,威望和资历远不如马代。魏延镇守汉中十年,曹魏不敢正视。北伐期间,魏延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魏延的用兵不亚于关羽,兵力堪比张飞。以马岱的三足猫功夫,根本不是魏延的对手。再者,如果马岱明知道得罪了诸葛亮,被魏延斩首,说不定会和诸葛亮一起被杀。蜀军势必大乱,魏延也会投靠曹魏,蜀汉可能瞬间灭亡。所以,诸葛亮阻止马岱杀魏延夜,以防出其不意。
第三,诸葛亮另有安排,阻止马岱杀魏延。诸葛亮的七星灯有两个用途。一是震慑司马懿,让司马懿知道自己有通天入地的能力。二人是因为他一直怀疑蜀汉军队中会有叛乱分子,所以才趁此机会一探究竟。诸葛亮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诸葛亮通过延寿灯查出魏延有谋逆之意,不想当场杀了他,而是有一套精巧的安排。诸葛亮临死前,在五丈原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如何安排蜀军顺利撤退。但这次会议只有魏延一个人缺席,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诸葛亮留下遗言,如果魏延愿意撤军,他就留着重用。如果魏延执意谋反,就让马岱假装投奔魏延,伺机杀了他。诸葛亮死后,魏延不仅拒绝,还要求主动出击魏军,扬言不信丞相一人废北伐。由于诸葛亮死后无人能与魏延抗衡,魏延便率兵阻止杨仪等人撤退。只有马岱跟着魏延。杨仪与魏延对峙,问魏延敢不敢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魏延仰天大笑,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身后,马岱拔剑斩杀。魏延猝不及防,死在马下。这是诸葛亮的暗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