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三国时期,出现过非常多的英雄人物,到了如今,还有非常多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但当我们细细分析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时,就会发现前期占据很大一部分,后期就不如前期。在三国后期,败于邓艾的姜维成为了知名人物,进攻蜀汉并且取得成功的邓艾却没有获得人们的广泛赞扬,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第一方面可能与邓艾的选择有关,当一个人的选择违背人民大众的倾向之后,即使他取得很好的成就,人民大众也不会再认可他,更不会欣赏他、赞扬他,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有一个标准,未能达标的很难让其转变对某一个人的态度和看法。而取得成功的邓艾无法赢得人们的赞扬与这一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历史上,出现过一些功过相抵的例子,有些时候,一个人的过错可以因其取得的成就而被原谅,但在很多时候,一旦一个人做出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之后,功劳基本就会被磨灭,人们就不会再在意其做出的成就了。
邓艾选择领导人的时候,就认定了司马懿,但在人们心目中,司马懿并不是一个正面的人物。他在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之间选择时,选择了自身利益,损害了国家利益,就此而言,司马懿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已经定格了,而邓艾却长期在司马懿的身边工作,听从司马懿的指挥,按照司马懿的意愿来行事,在这一方面,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减分项,处于司马懿带领之下的邓艾便很难甚至不能再赢得人们的好感,所以无论他后续做出怎样的事情,都很难再获得人们的赞扬。
相比来说,姜维就赢在了起跑线上,相对于邓艾的领导人司马懿来说,姜维的领导人诸葛武侯就是一位受人敬重的人了。在我国历史上,诸葛武侯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和衷心,全身心地维护国家的利益,站在国家和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处于这样领导之下的姜维自然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除此之外,姜维没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也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去邓艾,在战争的过程中,姜维需要关注很多方面的事情,一方面要与邓艾做斗争,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和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钟会军队的袭击。所以尽管姜维没能够获得胜利,人们也非常认可姜维的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
在整个战斗的过程中,姜维所处的境况是非常复杂的,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而是持续不断地与敌军抗衡,但到了后来,刘禅做出了投降这一决定,并且将这一决定传达给了姜维,姜维得知这一命令之后,就马上按照命令行事,并没有做出任何违背命令的行为,从这一方面来看,姜维不仅有着出色的能力,还有着非常忠诚的心。
在战争中,姜维并没有任何的优势,但在投降之后,他还是对邓艾和钟会怀恨在心,希望能够解决两人,这更是增加了姜维的光环,让他再次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可。
在与邓艾和钟会的战斗之中,姜维并没有取得战斗的胜利,在此种情况下,人们也不会以短浅的目光来看待这一件事情,在他们的心目中,姜维仍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他的坚毅和忠诚之心值得很多人学习,他也可能会影响王朝后续的发展。这时,如果仅仅以一次战争的成败来评判一个人物,那就一定会改变王朝的发展方向,改变王朝内部爱国之人的信念,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修复这一问题,这样的代价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