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上,江东十二虎臣,兴王定霸,佐孙权成鼎峙之业。出类拔萃,比翼齐衡。按正史,论战绩、军功,以下四人实至名归,俱拜将封侯,为十二虎臣之翘楚,排名如下:
1·右大司马、左军师、安丰侯丁奉
丁奉在正史中,有搴旗斩将之勇,每战先登,战斗常冠军。东兴之战,雪中奋短兵,斩桓嘉、夷韩综,大破魏军,一战成名。
魏将文钦来降,丁奉从大将军孙峻接应文钦,于高亭跨马持矛,冲锋陷阵,斩首数百,缴获大量轻重,以功进爵安丰侯。在朝与左将军张布合谋诛杀权臣孙綝,以功迁大将军,左右都护,假节,遥领徐州牧,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位在三公之上。一生戎马,大器晚成,外摧强宼、内诛巨獠,见证三国兴衰存亡。十二虎臣,论功比美,丁奉排名第一。
2·右将军、固陵太守、潥阳侯潘璋
潘璋在演义之中,武艺平庸,为关兴一刀砍杀。其实,正史之中,潘璋功成名立,而寿终正寝。潘璋“为人粗猛,禁令肃然,好立功名。”
合肥之战,张辽率八百将士突袭东吴大营,诸将不备,陈武阵亡,宋谦、徐盛皆披靡奔亡。于时潘璋在后方,驰马前进,横马亲手斩杀宋谦、徐盛帐下逃兵二人,使吴兵皆返回奋战,为孙权称重。从吕蒙袭取荆州,临沮伏击关羽,其部下司马马忠,于夹石擒获关羽、关平及都督赵累。以功拜振威将军,封溧阳侯。
夷陵之战,潘璋部下斩杀蜀汉护军冯习,斩获杀伤甚众,以功迁平北将军、襄阳太守。孙权称帝,以潘璋为右将军。
潘璋性奢泰,未年弥甚,数不奉法,监可举奏。孙权爱惜其功而置之不问,以功名终。十二虎臣论功,排名第二。
3·安东将军、庐江太守、芜湖侯徐盛
徐盛在演义之中与正史基本相同,少以勇气闻。守柴桑、拒黄射,以少击众,使其绝迹不复入侵。数从征伐,每战常在前。
曹操出濡须,孙权率军抵御,徐盛与诸将乘船俱赴讨,遇大风将船刮至敌岸下,诸将恐惧,未有敢出。徐盛独率兵奋勇出击,敌皆披靡溃逃,孙权大壮之。大壮一词,《三国志》仅用二次,唯张辽、徐盛获此殊荣。
后来徐盛西陵拒刘备,攻取诸屯,所向有功;洞口战曹休,以少御多,敌不能克。以功迁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魏文帝曹丕大举南征,有渡江之志。徐盛建计于建业外围建百里疑城。曹丕至广陵,临江愕然,不敢造次进攻,引军撤退,诸将皆拜服徐盛有先见之明。黄武年间去世。
4·奋式将军、汉中太守、陵阳侯周泰
周泰追随孙策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孙权在宣城,为数千山贼围攻,情势危急,周泰奋激卫主,胆气倍人,奋不顾身,使孙权脱险,而周泰身被十二创。数从征讨,伐江夏、战赤壁、取南郡,屡立勋庸。
后来,周泰于濡须先后二次抵御曹军,使曹军无功而还。孙权因此拜周泰为平虏将军、濡须督。于时朱然、徐盛隶其帐下,皆不服。孙权因此于濡须坞宴请众将,使周泰解衣数其创痕,并遣使授以御盖,众将乃服。孙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汉,拜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候。黄武年间去世。
以上四将,在正史中论资历不如程普、韩当,在小说中论勇力不如甘宁、凌统。然而在正史中,览其战胜攻取,其勋名在其余八人之上。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