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超可能是冤枉的:他不惜代价想保住马腾性命,最后为啥被曹操和贾诩骗了?

马超可能是冤枉的:他不惜代价想保住马腾性命,最后为啥被曹操和贾诩骗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2971 更新时间:2023/12/27 5:42:32

看《三国演义》,马超是忠臣孝子;看《三国志》,马超则是个逆子贰臣。陈寿和罗贯中因为立场不同,看马超的角度也不同,究竟哪个马超是真实的,咱们还得从其他史料中去找答案。

演义小说自然当不得真,史料也不完全可信,我们只有将《后汉书》、《三国志》、《通鉴纪事本末》等多部史料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一点历史事件的真相:罗贯中颠倒马超起事和马腾被杀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这固然不对;说马超是一个只要权力不要父亲的坑爹货,也未必公允——他可能是被冤枉的,为了保全父亲马腾和弟弟马休、马铁性命,马超也算尽力了,只可惜他最后被曹操和贾诩骗了。

毒士贾诩的阴险狡诈,熟读三国史料和演义小说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但是马超为了跟曹操讲和,付出了多大代价,却被陈寿有意无意间忽略了。

这里首先要强调一点,笔者并不喜欢马超,也没有替他洗白的意思,毕竟马腾之死,马超难辞其咎。咱们要说的,是马超有没有为父亲的安全担忧过,以及他是否真的一点亲情都不讲。

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春三月,曹操派遣司隶校尉钟繇讨伐张鲁,命令征西护军夏侯渊等率领大军从河东出发,与钟繇会合。

曹操是真心要打张鲁,还是假途灭虢搂草打兔子,曹营也有明白人,仓曹属(主管仓谷的官员,正者为掾,副者为属)高柔(袁绍外甥高干的堂弟,后升任丞相理曹掾、颍川太守、治书侍御史、廷尉、司空、司徒、太尉,跟司马懿是一党)劝曹操说:“大军向西进发,韩遂、马超会疑心是袭击他们,必然互相煽动。应当先安定三辅地区,如果三辅地区平定,只需发布文书,就能平定汉中。”

粮库管理员高柔知道的事情,曹操自然也知道,毒士贾诩更是门儿清,他们早就做好马超闹事的准备:“秋七月,操自将击超等。议者多言‘关西兵习长矛,非精选前锋,不可当也’。操曰:‘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

曹操是汉末三国顶级军事家,他在八月到达潼关后,采取稳扎稳打战术,把韩马联军拖得筋疲力竭,马超夜间偷袭曹营,结果被伏兵打得头破血流。

马超韩遂的初衷,原本就是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兵权,并没有跟曹操并争天下的意思,再加上马腾、马休、马铁都在朝为官(分别为卫尉、骑都尉、奉车都尉),挂着朝廷偏将军、都亭侯官爵的马超实在是不想打下去了:“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操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贾诩以为可伪许之。”

建安十六年的马超已经当爹了,当了爹的人对自己的亲爹当然会更有感情,他“求送任子”,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到曹操那里当人质——这已经是彻底认怂服软了。

以子为质是当时最屈辱的求和方式,孙权后来被刘备大兵压境,请求曹丕救援的时候,也曾答应以儿子为质,最后也没舍得出去。

如果曹操见好就收,后面的战事就不会发生,马腾一家自然也就不会死了。

马超既想保住割据地盘,又想保住老爹性命,为此他甚至可以用儿子为质表明诚意,但是他没想到,曹操身边还有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毒士贾诩。

曹操征求贾诩的意见,并不是问他可不可以接受马超的请求,而是怎么拆散韩马联盟并各个击破——曹操此来,就是想把关中各路军阀聚而歼之:“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適主,一举可灭。”

曹操想毕其功于一役,能歼灭的歼灭,能收服的收服,免得这地方总是冒烟起火。

曹操假装答应了马超的请求,还没等质子送到,韩马联军就起了内讧,曹操趁虚而入,斩杀了成宜、李堪,韩遂、马超等败走凉州,杨秋逃到安定后投降。

建安十六年十二月,大获全胜的曹操返回邺城,建安十七年五月,卫尉马腾被诛三族。

曹操为什么回到老巢的五个月后才拿马超开刀,这个问题一会儿再讨论,咱们还是回过头来看曹操与韩遂马超联军的潼关之战。

在潼关交战的时候,曹操和马超之间并无私怨,杀父之仇更是无从谈起,小说中的这段描写更是与真相背道而驰:“操贼!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吾当活捉生啖汝肉!”

马超要真这样说了,那无疑是在提醒曹操:你出兵之前,咋没把卫尉马腾干掉以绝后患?

接下来小说又出现了自相矛盾之处:“李堪曰:‘不如割地请和,两家且各罢兵,捱过冬天,到春暖别作计议。’韩遂曰:‘李堪之言最善,可从之。’超犹豫未决。杨秋、侯选皆劝求和,于是韩遂遣杨秋为使,直往操寨下书,言割地请和之事。”

前几天还发誓要报杀父之仇的马超,居然没有反对韩遂与曹操讲和,这在小说中有矛盾,但是却跟史料合拍,说明罗贯中也有编不下去的时候。

不管怎么说,马超在潼关曾向曹操割地质子求和,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把马腾考虑进去,一切问题就都好解释了:马超只是半个枭雄,并没有曹操、刘备、孙权的野心,甚至也没有袁术袁绍的胃口,他就是想当的割据军阀而已,只要是人,就不会把父亲的安危置之度外。

有史料说马超曾经跟韩遂表示过“我弃父你弃子,咱俩做父子”,但这史料出自曹魏郎中鱼豢的《典略》,其真实性是可以质疑的——陈寿可以抹黑诸葛亮,罗贯中可以丑化曹操,鱼豢说点马超的坏话,那也是职责所在,这就跟陈琳写檄文骂曹操之后,又给曹操当秘书一样,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同时也要保住吃饭的家伙。

鱼豢是怎么知道马超与韩遂私下谈话的,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不止是《典略》,就连《史记》中也有很多密室之言,司马迁根本不可能知道,但却都留在了竹简上。

半壶老酒并不喜欢马超,也觉得他起兵反曹时机不对——他应该先通知在朝为官的父亲和兄弟撤离。

不管怎么说,马超起兵和马腾被杀都有因果关系,但是要说马超毫无人性置父亲弟弟生死于不顾,也有些冤枉:他肯以子为质向曹操割地求和,说明他还是天良未泯,也是想在保全实力的同时,也保住亲人性命的。

实事求是地说,在汉末三国时期,留在“敌营”的父亲和儿子、兄弟,都未必有生命危险,这一点黄权知道,阎行也知道,马超可能也有点侥幸心理:我在潼关打得越好,邺城的亲人就越安全!

马超的愿望落空了:没打过曹操,割地质子求和又上了曹操的贾诩的恶当,最后弄得家破人亡,自己只好跑到刘备那里受关羽的闲气。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个悲剧人物,跟韩遂结盟后就一步一个坎儿,丢了地盘,毁了名节,懊悔得把自己捶吐血。

马超四十七岁辞世,显然是心气郁结所致,他在建安十六年到十七年间把自己置于尴尬之地,是非功过难以评说,半壶老酒也只能向读者诸君请教:如果马超在潼关打赢或战平,曹操还会诛杀马腾三族吗?马超委曲求全向曹操认怂求和,是为了他自己,还是想保全马腾、马休、马铁的性命?说马超是逆子贰臣,是不是有点冤枉?

标签: 马腾

更多文章

  • 有人说马腾不死,大汉不灭,马腾究竟有多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马腾

    众所周知,在三国的历史当中,有着许多英雄人物,而在这其中就以曹操,孙权,刘备为代表。除此之外,三国还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可以说是军阀混战,英雄辈出。虽然最后仅仅剩下来魏蜀吴三国并存,但是许多枭雄也在史书当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在这其中,西凉马腾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而有一种说法就是马腾不死,大

  • 一文看懂三国时期西凉集团:董卓、马腾都属西凉军,谁才算老大?

    历史人物编辑:夏目历史君标签:马腾

    如果要说三国历史最高光时刻,可能有的人会提到张辽的以800破10万,孙刘的赤壁巅峰,还有关羽的威震华夏......这些战役各有各的精彩,的确是一个时代的巅峰!但如果真的要说三国的最荣耀时刻,那绝对是曹操的“白狼山之战”——因为这是一场汉朝和游牧民族的巅峰大战。当时张辽在曹操主力未到来之前,就直接以不

  • 曾站过马腾cp、贾腾cp,但沈腾和妻子12年爱情长跑令人羡慕

    历史人物编辑:故林美食标签:马腾

    提起沈腾,他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幽默,搞笑,一举一动都是笑点。为了表达对他的喜爱,大家也流传一句话,“沈腾真的是长在了我的笑点上”。现在,沈腾是坐拥1150万微博粉丝的著名喜剧演员。从曾经争取上综艺节目,变成了综艺节目主动邀约,沈腾却经历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也许我们现在看到他在电影中,都是搞笑和快

  • 吕布麾下三大名将,曹操收下张辽臧霸,为何却杀了最厉害的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臧霸

    东汉末年自黄巾军起义后,由于中央朝廷无力剿灭,于是各处地方纷纷聚兵,一时之间诸侯并起,成为了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三国时代,现在一谈到三国基本就是蜀汉、东吴、曹魏,但是在三国前期的时候,那一些名震天下的诸侯中,在袁绍、曹操等人之外,吕布便是最为亮眼的那一颗星。虽然在后人眼中,吕布作为“三姓家奴”无可称道

  • 臧霸、孙观等泰山军于197-198年,在曹操消灭吕布前,就和袁谭已在徐州琅琊国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臧霸

    臧霸、孙观等泰山军于197-198年,在曹操消灭吕布前,就和袁谭已在徐州琅琊国交火。但这过程没有明文记载,只在各史料的相互联系里,有所透露。突破口就是《武帝纪》记载的,199年臧霸等所攻袁谭的东安郡位置。准备以这篇文章作为《刘备重据徐州系列》开篇,为第二篇详细介绍刘备再入徐州时的具体局势,做铺垫。本

  • 吕布手下9大武将,除了号称“八健将”的张辽臧霸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臧霸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刘备手里有“五虎将”。而在吕布没死之前,他的麾下也有“八健将”。他们分别是:魏续、宋宪、郝萌、曹性、成廉、侯成、臧霸和张辽。出处在《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吕布当先出马,两边排开八员健将:第一个雁门马邑人,姓张,名辽,字文远;第二个泰山华阴

  • 吕布的三大将,为何曹操降服张辽和臧霸,却把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臧霸

    高顺,原属吕布,为中郎将。其为人清白且有威严,不好饮酒,善养士卒。在出仕吕布期间,高顺组建了一支名为“陷阵营”的精锐部队,全军七百余人,个个骁勇善战,装备配置精良,每所攻击无不破。在濮阳之战和下邳之战中,高顺所统率的“陷阵营”,令曹操十分头疼。那么,高顺这般有统帅和军事之才的将领,为何曹操最后不收服

  • 吕布有三大名将,吕布兵败后被抓,为何曹操只收编张辽和臧霸?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臧霸

    曹操有个爱好,喜欢收揽别人的老婆,妻妾就有十几个。除了妻妾之外,曹操也喜欢招揽人才。乱世之中,群雄并出,曹操借着这个时机招揽天下人才为己用,曾豪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但是对于一些“特别的人才”,曹操是不会用的,就比如吕布麾下的高顺。吕布手下有三大人才,分别是张辽、臧霸、高顺,吕布战败后,张辽、

  • 顶撞曹操刘备,还公然庇护叛徒的臧霸,是怎么被收服的?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臧霸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瀛洲海客在诸多曹营外姓武将当中,臧霸是最为特殊的一位。他没有像于禁这般“卖友求荣”,也不会像张辽、张郃那样谨小慎微,甚至故意与其他武将交恶,只为打消曹操戒心。自建安三年(198年)投靠曹操后,臧霸便被其委任为琅琊相,都督青、徐二州,为青徐最高军事长官

  • 吕布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张辽和臧霸,却杀了最厉害的那个?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青竹标签:臧霸

    曹操之所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吕布号称是三国第一猛将,战斗力非常彪悍,而除了个人武力的彪悍,吕布手下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其中以张辽、臧霸、高顺三人最为出名,而高顺应该是最厉害的了。不过当曹操击败吕布后,却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斩杀了最厉害的高顺,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