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常败将军”诸葛瑾,能力平平却官至东吴大将军,孙权怎么想的?

“常败将军”诸葛瑾,能力平平却官至东吴大将军,孙权怎么想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蔡文丽 访问量:3404 更新时间:2024/1/4 9:56:09

自古以来能征好战的将军不在少数,他们大都凭借着丰功伟绩得以加官进爵,但也有少数人没有什么战绩却意外地官路顺利,这其中就包括诸葛瑾。了解诸葛瑾的人都知道他这一生几乎是屡战屡败,但还是得到了大将军的职位。

有人说他上位纯粹是因为孙权的庇护,因为他和孙权特别聊得来,但在孙权看来他是个有才之人,说他嘴贫还是不恰当的。

屡战屡败的大将军诸葛瑾

诸葛瑾出生于琅琊阳都,是蜀国军师诸葛亮的哥哥,但他并没有和弟弟一样效忠于蜀国,而是忠心于吴国孙权。

诸葛瑾年少的时候就喜欢四处游历,又熟读经书,人也非常孝顺,所以在当地很有声望。建安五年,因为战乱频繁,无奈之下诸葛瑾只好四处躲避,却碰巧遇见孙权的姊婿曲阿弘咨,此人与诸葛瑾交谈甚欢,觉得这是个人才,便推荐给了孙权,从此诸葛瑾的仕途就变得非常顺畅。

孙权授封吴王之后诸葛瑾被封为左将军,他能当上这个职位很多人是不服气的,因为诸葛瑾之前就没有什么战功,还打败仗。

公元222年魏国攻打吴国,吴国的一众士兵被围堵在江陵,当时孙权就派诸葛瑾前去支援,可是一连开了好几天会议都没能想出个救援的办法,把孙权和士兵们急得几次催促他。

好在当时他的属下有个人对天文地理有所研究,告诉他当时河水上涨而魏军不善于水上作战,这才使得侥幸取胜,保全了吴国土地,从这里不难看出诸葛瑾根本不善于用兵,也不懂兵法,但孙权不在意这些,还是一直重用他。

公元226年孙权得知曹丕去世后派兵攻打魏国,当时还是左将军的诸葛瑾就得到命令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但可惜这次并没有成功,孙权一路被魏军击败,而诸葛瑾也被司马懿打败,甚至部队中的大将张霸也被斩杀,损失惨重,可就在人们觉得诸葛瑾要被军法处置的时候,孙权还是没有怪罪他。

公元236年孙权开始北征,派右都尉陆逊和诸葛瑾进攻襄阳,陆逊派亲信韩扁将奏章上报给朝廷,但韩扁却在途中被捉,这一下诸葛瑾可慌了,他赶紧给陆逊写信,说明韩扁被捉肯定会走漏消息,说明自己想跑路。

但陆逊是战场经验丰富的将军,他告诉诸葛瑾如果现在撤退就会让魏军知道我们害怕了,而且也会使得士气大减,孙权也会怪罪,诸葛瑾认为有道理就听信陆逊的话,最后得以安全撤退。

虽然这一战没有什么大损失,但看来也是以失败告终,所以很多人都说诸葛瑾之所以能够当上将军,就是因为他嘴贫,和孙权关系好,颇有我们现在常说的“走后门”的意思。

与孙权交往甚密甚至让孙权十分佩服

要说诸葛瑾和孙权的关系好确实是有所依据的,曾经刘备讨伐吴国的时候诸葛瑾就在南郡,这个时候有人诬陷诸葛瑾和刘备互通消息,企图对吴国不利,听到这个消息后陆逊着急了,他赶忙去孙权面前给诸葛瑾求情,说他不会背叛吴国。

孙权只是笑笑说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凭他和诸葛瑾的关系还不是一般人可以离间的,为此还把进献谗言的信交给了诸葛瑾。

倒不是说诸葛瑾就和孙权这么铁,他在和孙权说话的时候也是用了很多技巧的。每次诸葛瑾和孙权聊天都不直言想法,只是稍微地表明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果感觉和孙权的想法不合,他就会转移话题,再去寻找两人契合的点,这样一来二去慢慢摸索出孙权的心性,也就好说话了。

孙权有一次责备了校尉殷模,给他定下罪名,众人都为殷模不平纷纷求情,可是并没有什么成效,反而让孙权更为恼怒,此时诸葛瑾就默默地坐在一边,孙权非常好奇问诸葛瑾为什么不为殷模求情。

诸葛瑾便从自身出发,说自己和殷模都因为战争流离失所,还好得到孙权赏识才能存活下来,如果孙权责罚是不敢有怨言的,孙权听后非常感动,对诸葛瑾说特别为了他赦免了殷模。

很久以前孙权是被吴郡太守朱治推荐为孝廉的,但孙权对这个人心中多有怨恨,只因为平时对朱治比较敬重,所以一直压抑在心中。诸葛瑾知道这件事后就从孙权的内心出发,给他写信讲明事理,孙权看后非常高兴,解开了心结。

升官秘诀不是只在于嘴贫

众人建议都不听唯独听诸葛瑾的,在诸葛瑾打败仗回来还维护他说:“诸葛兄弟虽然没有大的成绩,但是队伍没有损失,城池没有丢失,也是有功的。”难道孙权真的是被诸葛瑾的嘴贫迷惑了吗?

其实并不是,对于孙权来说除了诸葛瑾了解自己的心事外,留着他还有很多用处。

从整个历史朝代的发展来看,历任君主都要更信任于自己同派的人,东吴孙氏集团的文官武将来源十分复杂,最早时期孙氏政权的奠基者孙坚出身贫寒,在江东地区没有什么社会基础,他的儿子孙策依附于袁术才开始笼络起了出身淮水、泗水流域地区的周瑜、诸葛瑾等人,历史上这批人被称作“淮泗集团”。

后来孙策死后,他年幼的弟弟孙权被辅佐上位,虽然在孙权即位期间吸纳了许多江东人士作为朝廷的大臣,但在他的心里更偏向于淮泗集团,这些人才算真正的自己人,所以对于诸葛瑾非常信任。

而且当时淮泗集团的其他人物出身都不高,只有诸葛瑾的琅琊诸葛门氏算是有威望的家族,辅助诸葛瑾上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自己地位的稳固。

孙权对于日益崛起的江东士族心存芥蒂,所以特别安排诸葛瑾来制衡陆逊,我们看到诸葛瑾是没有什么军事才能的,但他和陆逊一直是同升同荣的。

而且诸葛瑾本人非常善于人际交往,为人又忠诚,富有德行,所以陆逊也和他比较交好,即使可能猜到了孙权想要用诸葛瑾制衡,也没有表现出来过多的不满。

就诸葛瑾的为人来看,他非常谨小慎微,对待孙权和吴国也非常忠心,不仅能够揣测到孙权的心意,而且自己把私事也处理地很干净。

他的妻子去世之后便再没有续娶过,跟爱妾生的孩子都被他丢弃了,虽然我们看是有失人伦的行为,但在帝王眼中是小心处事,不盼皇权的证明,所以孙权对他很放心,有时也和他聊聊自己的真心话。

诸葛瑾在外交上面其实也有着很大的优势,他的弟弟诸葛亮都知道是蜀国的军师,虽然处于不同阵营,但毕竟血浓于水,在吴国和蜀国关系紧张的时候诸葛瑾就主动承担起两国交涉的使者。

在刘备要讨伐吴国的时候劝说吴国,还主动去索要荆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怕是除了诸葛瑾也没人愿意做,所以诸葛瑾对孙权来说用处是很大的。

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莫名的恨,也没有莫名的爱,孙权对于诸葛瑾的好还是在很大的权衡利弊下,对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的重用也是出于对诸葛瑾的信任,想要诸葛恪代替父亲诸葛瑾继续辅佐自己的幼子。

可惜诸葛恪为人不如他的父亲谨慎,一直刚愎自用,最后落得凄惨被杀的下场,诸葛一氏自诸葛恪逝世后也走向了衰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标签: 诸葛瑾

更多文章

  • 诸葛瑾前来劝降时,关羽为何不扣押他借此突围呢?事实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黑夜中标签:诸葛瑾

    据史料记载,刘备打下西川和汉中之后,威震华夏,成为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此时驻守荆州的关羽,为了响应西线的战事,居然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战役。大家都知道,关羽将樊城的曹仁打得是节节败退,并且还斩杀前来救援的曹军先锋庞德,更是水淹七军,活捉了名将于禁。然而正在此时,曹操却暗中联合孙权,曹魏大军和东吴夹

  • 诸葛瑾一生“一事无成”,为何在东吴步步高升?原来他会一个绝招

    历史人物编辑:安然谈史标签:诸葛瑾

    诸葛亮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可说到他的哥哥诸葛瑾,知名度就小了很多。有时候知名度低,并不意味着没能能力。有句话说的好,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却给你打开了一扇窗。诸葛瑾一生中,虽没有干成什么大事,但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人说诸葛亮

  • 三国谋士录:作为长兄诸葛瑾为什么没能说服诸葛亮效力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诸葛瑾

    凡人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都因诸葛亮而“失去光彩”。今天凡人说的这个人跟诸葛亮关系很大,他就是诸葛亮的长兄诸葛瑾。非常有意思的是,两人分别投靠孙刘,诸葛瑾没有诸葛亮的名气大,同时也没有什么功绩,但在孙权当政时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

  • 诸葛瑾一脉在东吴被灭的一个不剩?诸葛瑾为了生存也曾布下关系网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诸葛瑾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31章 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 东吴篇第十章:诸葛瑾一脉在东吴被灭的一个不剩?诸葛瑾为了生存也曾布下关系网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二人虽然效力不同的君主,但其私交关系还是很好的。两个人相隔甚远,也挡不住他俩经常通过写信聊家常,让我们在一个冷酷血腥的时代看到一些难

  • 诸葛瑾军事能力差,但偏偏孙权授予重权,这其中奥妙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再见的道别标签:诸葛瑾

    乍一看,诸葛瑾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什么都不是,但诸葛瑾混得真的不比他弟弟差。而孙权明明知道诸葛瑾无能,但偏偏授予兵权,给予高度信任。实际上不过是无人可用罢了。也是孙权为了制约江东士族的一种政治手段。 陆逊的后人陆机著《辨亡论》中提及孙权的用人方式,反思吴国亡国之因,在东吴的官员分五类前五类是:师傅:张

  • 诸葛亮效忠刘备,诸葛瑾效忠孙权,那他俩的堂弟效忠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六菠萝说历史标签:诸葛瑾

    如果说三国里面谁最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相信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就是诸葛亮。也的确是这样,诸葛亮还真的有这个实力。一出山就在博望坡,新野,赤壁烧了三把火,赤壁之战后还想办法将荆州据为己有。再到后来的攻打益州,占领汉中,诸葛亮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的哥哥诸葛瑾呢?虽然没有诸葛亮这么出名,但在吴国诸葛瑾

  • 诸葛恪和孙权的几个小故事:诸葛恪得驴,诸葛亮不如诸葛瑾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诸葛瑾

    诸葛恪,字元逊,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之子,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可谓名门出身,年少知名,早年就得到孙权的喜爱。252年孙权病重,任命诸葛恪为大将军、太子太傅,成为托孤重臣。然而仅过了一年,诸葛恪就被权臣诛杀,并夷三族。今天我们来看看早年诸葛恪和孙权的几个小故事:一、诸葛恪得驴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

  • 诸葛亮和诸葛瑾两兄弟那么厉害,为何他们的儿子都是“草包”?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漫过今生标签:诸葛瑾

    说起三国里的神童,有两个人最为可惜,这两个人都与诸葛亮有关,而且这两个人长大后都成了“草包”。这两个神童的名字叫做诸葛瞻和诸葛恪,其中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而诸葛恪则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的儿子,也就是诸葛亮的大侄儿。一、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唯一的儿子。从名字上猜测,诸葛亮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思远”

  •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一生“一事无成”,为何在东吴可以步步高升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诸葛瑾

    那段三国史,兴亡谁认定,盛衰岂无凭,到最后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三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从桃园结义,到过五关斩六将;从三顾茅庐,到六出祁山。从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到三足鼎立,最后三家归晋。每个人似乎都能张口就来,如数家珍。但我们熟悉的三国,是罗贯中想让我们熟悉的三国。你说刘备憨厚老实,但

  • 诸葛亮、诸葛诞、诸葛瑾,为何分别效力三个国家?谁的结局最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鉴史文学社标签:诸葛瑾

    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将“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体现的淋漓尽致,三位诸葛家族最杰出的子弟,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个国家,这样一来,不管最终是谁统一了天下,他们诸葛家族都可以谋取到最大的利益。按照当时的形势,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能够统一三国的,要么是魏国,要么是蜀国,要么就是吴国,因为在当时,也就只有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