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恪和孙权的几个小故事:诸葛恪得驴,诸葛亮不如诸葛瑾

诸葛恪和孙权的几个小故事:诸葛恪得驴,诸葛亮不如诸葛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丫文史阁 访问量:1011 更新时间:2024/1/26 13:17:02

诸葛恪,字元逊,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之子,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可谓名门出身,年少知名,早年就得到孙权的喜爱。252年孙权病重,任命诸葛恪为大将军、太子太傅,成为托孤重臣。然而仅过了一年,诸葛恪就被权臣诛杀,并夷三族。

今天我们来看看早年诸葛恪和孙权的几个小故事:

一、诸葛恪得驴

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三国志·诸葛恪传》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支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二、诸葛亮不如诸葛瑾

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

又有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听罢大笑。

后来蜀国有使者到来,群臣集会。孙权对蜀国使者说:“这个诸葛恪很喜欢骑马,回去告诉诸葛丞相,为他的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诸葛恪当即跪在孙权面前拜谢,孙权感到奇怪,问他:“马还没有到,为何就当面称谢呢?”诸葛恪说:“蜀国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马厩。如今有了旨意,好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敢不谢呢?”

三、给张昭敬酒

一次宴会上,孙权看诸葛恪年龄小,叫他依次给大家斟酒。到了张昭面前,张昭不喝酒,说:“这样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礼节吧?”孙权对诸葛恪说:“你能不能找个恰当的理由出来,让张公喝下这杯酒呢?”

诸葛恪端着酒杯对张昭说:“吕太公90岁的时候,还手拿兵器指挥部队作战。现在打仗时皇上考虑到你的安全,让你在后方;举行酒宴时考虑到你的地位,总是请你在前面,这难道不是尊敬你吗?”张昭无话可说,只好饮酒。

另一次聚会,有只白头鸟飞停在宫殿前。孙权随口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答:“这是白头翁。”张昭年龄最大,满头白发,怀疑诸葛恪在戏弄他,说:“从来没有听过有鸟叫这个名字,如果有“白头翁”,那你能再找出一只“白头婆”吗?”

诸葛恪答:“不是所有鸟的名字都能成双成对,有种鸟叫“鹦母”,辅吴将军能再找出一只“鹦父”吗?”张昭不能回答。太子孙登曾经嘲弄诸葛恪说:“诸葛元逊应该吃马屎。”诸葛恪说:“希望太子吃鸡蛋。”孙权说:“别人让你吃马屎,你却让人吃鸡蛋。这是为什么呢?”诸葛恪说:“因为马屎和鸡蛋是从同样的地方出来的。”

志大才疏,毁家灭族

以上这些小故事,都是出自《三国志·诸葛恪传》的,陈寿在后边还加了一句“恪之才捷,皆此类也”,意思是说,诸葛恪才思敏捷的表现,大多都是类似的事情。然而从事实的发展来看,诸葛恪的这些小聪明并没有能够确保他有一个好的结局。

从以上几个故事可以看出,诸葛恪的确挺聪明,也有辩才,但在我看来这不过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聪明,甚至其中不乏“谄媚”的表现。比如诸葛恪说诸葛亮不如诸葛瑾,是因为诸葛亮身在蜀汉,没有成为孙权的手下。甚至有记载显示,诸葛恪曾对孙权说诸葛亮不如自己,也是因为同样的理由。

很明显,诸葛恪就是在孙权面前“抖机灵”、“拍马屁”,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得到孙权的信任和喜爱。孙权任命他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平定山越(这倒算是诸葛恪的一项贡献)。孙权病重,诸葛恪成为托孤大臣之首。

诸葛亮曾评价诸葛恪“恪性疏”,羊衜也说“元逊(诸葛恪的字)才而疏”,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更是预言“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果然,诸葛恪虽然有才,但由于为人粗疏,不够精密,被权臣孙峻联合少帝孙亮在宴席中杀死,并且夷三族,真应了诸葛瑾“大赤吾族”的预言!

有才气的人,往往同时伴有一身傲气,这样的结果就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对自己非常自信。熟不知人无完人,谦虚谨慎低调才是为人处世的要务。以古鉴今,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也应当谨记。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诸葛瑾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诸葛瑾两兄弟那么厉害,为何他们的儿子都是“草包”?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漫过今生标签:诸葛瑾

    说起三国里的神童,有两个人最为可惜,这两个人都与诸葛亮有关,而且这两个人长大后都成了“草包”。这两个神童的名字叫做诸葛瞻和诸葛恪,其中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而诸葛恪则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的儿子,也就是诸葛亮的大侄儿。一、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唯一的儿子。从名字上猜测,诸葛亮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思远”

  •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一生“一事无成”,为何在东吴可以步步高升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诸葛瑾

    那段三国史,兴亡谁认定,盛衰岂无凭,到最后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三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从桃园结义,到过五关斩六将;从三顾茅庐,到六出祁山。从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到三足鼎立,最后三家归晋。每个人似乎都能张口就来,如数家珍。但我们熟悉的三国,是罗贯中想让我们熟悉的三国。你说刘备憨厚老实,但

  • 诸葛亮、诸葛诞、诸葛瑾,为何分别效力三个国家?谁的结局最好呢

    历史人物编辑:鉴史文学社标签:诸葛瑾

    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将“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体现的淋漓尽致,三位诸葛家族最杰出的子弟,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个国家,这样一来,不管最终是谁统一了天下,他们诸葛家族都可以谋取到最大的利益。按照当时的形势,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能够统一三国的,要么是魏国,要么是蜀国,要么就是吴国,因为在当时,也就只有这3

  • 孙权:诸葛亮和诸葛瑾谁更有才?诸葛恪一语中的,成就诸葛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诸葛瑾

    对于士族而言,投资是门技术活,为了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家投资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于是:魏国有了诸葛诞、蜀国有了诸葛亮、吴国有了诸葛瑾。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恪的父亲,孙权曾经问过诸葛恪:“是你父亲诸葛瑾更有才华,还是你叔父诸葛亮更有才华一些呢”?诸葛恪灵机一动,一个教科书般的答案,使得孙权开怀大笑,

  • 江苏有一个永远抽不干的水塘,专家:三国诸葛瑾的墓葬在下面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诸葛瑾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大部分人对诸葛亮的记忆还是十分深刻的,即使在民间诸葛亮也是神一般的人物,他不但事事未卜先知,而且还能召唤风雨,又有运筹帷幄的大计,用草船借得了大量箭簇,又三次气周瑜,直把曹魏和东吴搅得天昏地暗。其实,在三国演义里面我们可能还忽略了一个人,也可能是被诸葛孔明的光芒给淹没了,那就是诸

  • 为何诸葛瑾军事能力那么差,孙权还让诸葛瑾当东吴第一任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诸葛瑾

    乍一看,诸葛瑾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什么都不是。诸葛瑾无论是在任何一个方面,包括军事,政治等都远远不如比他小七岁的弟弟诸葛亮,即便是在东吴也不是顶尖的人才,但奇怪的是,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不管诸葛瑾仗打得多么糟糕,诸葛瑾始终能深得的孙权的信任,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信任与欣赏。要知道孙权猜忌心很重,而且是翻脸无

  • 诸葛瑾为什么加入孙权?诸葛瑾诸葛瑾兄弟不合?诸葛瑾口才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诸葛瑾

    诸葛瑾加盟孙权的时候,孙权刚好收到了袁绍的书信,信上说希望孙袁两家联合,共图曹操。诸葛瑾听说之后,建议孙权:袁绍外强中干,徒有虚名,因此不应该和他结交,而应该暂时顺从曹操,以后再慢慢想办法跟他们抗衡。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军师。 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与大都

  • 诸葛亮缘何赢不了曹魏名将郝昭?答案或藏在他给诸葛瑾的一封信里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诸葛瑾

    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十二月,蜀汉开展了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兵出散关,围攻陈仓。但这一次的北伐似乎并未取得多少战果。陈仓攻防战可谓异常激烈。曹魏的陈仓守将郝昭为人颇有气节且深通战法。先是,蜀汉派遣郝昭的同乡靳详为使者劝降郝昭遭到拒绝[1]。尔后,蜀汉军队动用了云梯、冲车

  • 荡寇将军程普:孙吴三朝元老,十二虎臣之首,为何不受孙权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芝芝之文艺标签:程普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我们一提起东吴的名将,首先想到的是四大都督,其次才是十二虎臣。程普作为十二虎臣之首,跟随过孙坚、孙策、孙权三位主公,资历远比四都督之首的周瑜深得多,战功也不弱于他。那为何程普不受孙权重用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跟随孙坚程普程普出身

  • 孙策、太史慈和程普合力,能否击败赵云?孙策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程普

    导语:孙策,号称小霸王。霸王是项羽,拿孙策跟项羽做比较,可见孙策有多么勇猛。他完全继承了自己父亲江东猛虎孙坚的遗志,在江东地区开辟了孙家的江山。太史慈,武力值与孙策相当,两人曾经私下斗殴不分胜负。原先是扬州刺史刘繇的部下,后归顺孙策,成为孙策帐下头号猛将。程普,是江东老臣,辅佐孙坚、孙策以及孙权三位